春晚庆功宴的喧嚣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地传进凌云安静的休息室。金色的彩带碎屑还沾在肩头,空气里残留着香槟和脂粉的混合气味。他靠在沙发上,闭着眼,手指用力揉着眉心,高强度演出后的疲惫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留下空旷的沙滩。
苏圆圆悄无声息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脸色有些犹豫。
“凌老师,庆功宴那边……”
“让他们先热闹着。”凌云没睁眼,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苏圆圆顿了顿,还是开了口:“部里转来的国际舆情摘要,出来了。”
凌云揉按眉心的手指停住,缓缓放下。他睁开眼,那双平时沉静如水的眸子里看不出情绪,只是示意秘书说下去。
“总体反响非常热烈,国内一片好评。但是……西方几家主要艺术评论媒体,对晚会后半段,特别是您……您演唱的《恭喜发财》……提出了一些……”苏圆圆斟酌着用词,“……一些‘不同看法’。”
“直说。”凌云的语气很淡。
苏圆圆吸了口气,照本宣科:“《欧罗巴艺术评论》认为,从《东方之珠》的宏大叙事,突然转向《恭喜发财》的……的‘市井俚俗’,是艺术格调的断崖式下跌,质疑您是否在迎合‘低级趣味’。《古典音乐之声》的评论员说,一位拥有卓越音乐造诣的艺术家,在国家级平台上进行如此……‘不庄重’的表演,是对自身才华的浪费,也是对艺术的亵渎。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居于殿堂,与大众保持……‘必要的距离’。”
休息室里一片寂静。窗外的烟花还在零星炸响,映得房间里明明灭灭。
苏圆圆屏住呼吸,等着指示,是冷处理,还是需要准备一份义正辞严的声明驳斥?
凌云却突然笑了。不是怒极反笑,而是一种带着了然,甚至有点讥诮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宴会厅门口依旧聚集不肯散去的粉丝和记者,那些兴奋的、鲜活的面孔。
“走吧,”他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庆功宴,总不能主角缺席。”
庆功宴现场觥筹交错,气氛正酣。凌云一出现,立刻被热情的人群包围。祝贺、赞美、合影……他从容应对,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与几位港台歌手碰杯,和周建华低声交谈几句,仿佛那段不和谐的插曲从未发生。
然而,总有些敏锐的人察觉到了什么。比如刘志华,他注意到凌云虽然笑着,但眼神深处似乎结着一层薄冰。再比如王雯,她觉得凌云此刻的平和,像暴风雨前压抑的海面。
终于,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几位国内颇有名气、自诩学院派的歌唱家和作曲家围住了凌云。其中一位头发梳得油亮、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端着酒杯,语气带着几分“为你好”的关切:
“凌将军,今晚的演出实在是精彩纷呈,尤其是《东方之珠》,格局宏大,意义深远!不过……”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后面那首《恭喜发财》,是不是稍微……随意了点?当然,与民同乐是好事,但咱们艺术家的身份,还是要顾及一下嘛。外面那些评论,说得是难听,可也不是全无道理。艺术,总归还是要有点门槛,有点高度的,不能完全被市场……被普通老百姓的喜好牵着鼻子走嘛。”
他周围几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凌老师,您的艺术成就我们有目共睹,没必要用这种方式证明亲和力。”
“艺术引领大众,而不是迎合大众。”
凌云没说话,只是晃动着杯子里琥珀色的液体,目光淡淡扫过眼前这几张写满为艺术正名的脸。他们穿着昂贵的礼服,谈吐优雅,与这个金碧辉煌的宴会厅融为一体,仿佛天生就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仰望。
就在这时,宴会厅侧门被推开,一股冷风裹挟着细雪吹了进来。几个穿着厚实棉袄、脸颊被冻得通红的后勤工人,正抬着沉重的器材箱,小心翼翼地贴着墙边挪动,生怕惊扰了这里的衣香鬓影。与大厅里的光鲜亮丽相比,他们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那几位学院派艺术家,都不经意地瞥了过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凌云的目光却定格在那些工人身上。他看着他们粗糙的手,看着他们因为劳作而微驼的背,看着他们眼中对这场合的好奇与一丝胆怯。
他忽然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液体辛辣,一路烧到胃里。
他放下酒杯,玻璃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一声响,不大,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他看向那位金丝边眼镜,脸上最后一点程式化的笑意也消失了,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王教授,您刚才说,艺术要有高度,要有门槛。”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那几个刚刚走出去、身影消失在风雪中的工人。
“那您告诉我,对他们而言,什么是艺术的高度?是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他们一辈子也买不起门票的交响乐?还是挂在美术馆里他们看不懂的抽象画?”
王教授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凌云没等他回答,继续说了下去,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像锤子砸在地上:
“那些出生在黄土高坡的,小时候,村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累了,苦了,没劲儿了,怎么办?就站在那山峁峁上,扯开嗓子吼!吼的是什么?就是音乐,就是艺术!”
他的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带着一种滚烫的情绪。
“吼老天爷不开眼,吼日子太难熬,吼心里头
苏圆圆悄无声息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脸色有些犹豫。
“凌老师,庆功宴那边……”
“让他们先热闹着。”凌云没睁眼,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苏圆圆顿了顿,还是开了口:“部里转来的国际舆情摘要,出来了。”
凌云揉按眉心的手指停住,缓缓放下。他睁开眼,那双平时沉静如水的眸子里看不出情绪,只是示意秘书说下去。
“总体反响非常热烈,国内一片好评。但是……西方几家主要艺术评论媒体,对晚会后半段,特别是您……您演唱的《恭喜发财》……提出了一些……”苏圆圆斟酌着用词,“……一些‘不同看法’。”
“直说。”凌云的语气很淡。
苏圆圆吸了口气,照本宣科:“《欧罗巴艺术评论》认为,从《东方之珠》的宏大叙事,突然转向《恭喜发财》的……的‘市井俚俗’,是艺术格调的断崖式下跌,质疑您是否在迎合‘低级趣味’。《古典音乐之声》的评论员说,一位拥有卓越音乐造诣的艺术家,在国家级平台上进行如此……‘不庄重’的表演,是对自身才华的浪费,也是对艺术的亵渎。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居于殿堂,与大众保持……‘必要的距离’。”
休息室里一片寂静。窗外的烟花还在零星炸响,映得房间里明明灭灭。
苏圆圆屏住呼吸,等着指示,是冷处理,还是需要准备一份义正辞严的声明驳斥?
凌云却突然笑了。不是怒极反笑,而是一种带着了然,甚至有点讥诮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宴会厅门口依旧聚集不肯散去的粉丝和记者,那些兴奋的、鲜活的面孔。
“走吧,”他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庆功宴,总不能主角缺席。”
庆功宴现场觥筹交错,气氛正酣。凌云一出现,立刻被热情的人群包围。祝贺、赞美、合影……他从容应对,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与几位港台歌手碰杯,和周建华低声交谈几句,仿佛那段不和谐的插曲从未发生。
然而,总有些敏锐的人察觉到了什么。比如刘志华,他注意到凌云虽然笑着,但眼神深处似乎结着一层薄冰。再比如王雯,她觉得凌云此刻的平和,像暴风雨前压抑的海面。
终于,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几位国内颇有名气、自诩学院派的歌唱家和作曲家围住了凌云。其中一位头发梳得油亮、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端着酒杯,语气带着几分“为你好”的关切:
“凌将军,今晚的演出实在是精彩纷呈,尤其是《东方之珠》,格局宏大,意义深远!不过……”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后面那首《恭喜发财》,是不是稍微……随意了点?当然,与民同乐是好事,但咱们艺术家的身份,还是要顾及一下嘛。外面那些评论,说得是难听,可也不是全无道理。艺术,总归还是要有点门槛,有点高度的,不能完全被市场……被普通老百姓的喜好牵着鼻子走嘛。”
他周围几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凌老师,您的艺术成就我们有目共睹,没必要用这种方式证明亲和力。”
“艺术引领大众,而不是迎合大众。”
凌云没说话,只是晃动着杯子里琥珀色的液体,目光淡淡扫过眼前这几张写满为艺术正名的脸。他们穿着昂贵的礼服,谈吐优雅,与这个金碧辉煌的宴会厅融为一体,仿佛天生就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仰望。
就在这时,宴会厅侧门被推开,一股冷风裹挟着细雪吹了进来。几个穿着厚实棉袄、脸颊被冻得通红的后勤工人,正抬着沉重的器材箱,小心翼翼地贴着墙边挪动,生怕惊扰了这里的衣香鬓影。与大厅里的光鲜亮丽相比,他们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那几位学院派艺术家,都不经意地瞥了过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凌云的目光却定格在那些工人身上。他看着他们粗糙的手,看着他们因为劳作而微驼的背,看着他们眼中对这场合的好奇与一丝胆怯。
他忽然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液体辛辣,一路烧到胃里。
他放下酒杯,玻璃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一声响,不大,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他看向那位金丝边眼镜,脸上最后一点程式化的笑意也消失了,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王教授,您刚才说,艺术要有高度,要有门槛。”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那几个刚刚走出去、身影消失在风雪中的工人。
“那您告诉我,对他们而言,什么是艺术的高度?是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他们一辈子也买不起门票的交响乐?还是挂在美术馆里他们看不懂的抽象画?”
王教授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凌云没等他回答,继续说了下去,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像锤子砸在地上:
“那些出生在黄土高坡的,小时候,村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累了,苦了,没劲儿了,怎么办?就站在那山峁峁上,扯开嗓子吼!吼的是什么?就是音乐,就是艺术!”
他的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带着一种滚烫的情绪。
“吼老天爷不开眼,吼日子太难熬,吼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