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预热:萨尔茨堡的风声-《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

  快递员穿着笔挺的制服,手里捧着一个烫金信封,在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凌云的工作室。这个场景太过正式,让原本正在讨论编曲细节的众人都停下了动作。

  凌云先生,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加急邮件。

  烫金信封上,莫扎特的侧影徽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整个工作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苏圆圆先反应过来,快步上前签收。她的手在签收单上微微发抖。

  刘晓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我滴乖乖,这包装比咱们的专辑还精致!

  信封里是三种语言写就的正式邀请函,措辞优雅而庄重:

  尊敬的凌云先生:

  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委员会荣幸地邀请您,于本届音乐节世界之声单元进行专场演出。您开创性的夏国风音乐,为我们展现了东方音乐的独特魅力......

  落款处,艺术总监沃尔夫冈·施耐德的亲笔签名龙飞凤舞。

  成了!真的成了!刘晓猛地跳起来,挥舞着拳头在办公室里转圈,萨尔茨堡!莫扎特的老家!云哥,你要去征服古典音乐的圣殿了!

  苏圆圆强作镇定,但发亮的眼睛出卖了她的激动:我这就联系媒体,不,先向上面汇报......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

  十分钟后,工作室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各大媒体的采访请求蜂拥而至。央视文艺频道的总监亲自来电预祝演出成功;《人民音乐》编辑部发来加急的约稿函;甚至连教育部都来咨询是否可以将这次演出作为美育教学的案例。

  网络瞬间爆炸。#凌云受邀萨尔茨堡#的词条以恐怖的速度冲上热搜榜首。

  给咱们华夏音乐长脸了!

  以前都是我们去听他们的音乐会,现在终于轮到我们输出文化了!

  凌神出征,寸草不生!

  狂喜的浪潮中,总夹杂着几道阴沟里的暗流。

  某个知名乐评人的微博阴阳怪气:一个流行歌手去古典音乐圣地,是不是走错场子了?

  几个营销号开始带节奏:据内部消息,这次邀请其实是商业操作,音乐节看中的是凌云背后的市场。

  更恶劣的言论在匿名论坛发酵:

  等着看笑话吧,一个文工团出身的,能在萨尔茨堡掀起什么水花?

  估计就是去打个酱油,回来通稿吹成载誉归来

  张团长气得直拍桌子:这些人就见不得别人好!

  陈副部长倒是很平静:树大招风。这说明你们真的做成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令凌云意外的是,林悦的反应格外淡定。她发来一段语音,背景是军营的起床号:

  收到邀请了?真好。记得带上你那首《月光下的槐树》,让欧洲的月光也听听东方的故事。

  她的声音像清晨的微风,抚平了他心头的躁动。

  与此同时,在某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内,王斌正盯着监控屏幕。一条加密信息刚刚传来:猎隼已抵达萨尔茨堡,三人小组,携带专业设备。

  他立即拨通加密电话:护盾计划第二阶段。派遣两组人员提前入境,对演出场地、住宿酒店进行全面排查。记住,要绝对保密,不能惊动目标。

  明白。是否需要提高警戒级别?

  提高到最高级别。这次......恐怕不会太平。

  夜深人静,凌云独自摩挲着那封邀请函。烫金的徽章在指尖留下微热的触感。

  系统,调取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历史数据和评委资料。

  正在处理...萨尔茨堡音乐节创立于1920年,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盛会。本届艺术总监沃尔夫冈·施耐德以严谨保守着称,曾公开批评过非正统的音乐形式

  格鲁伯教授与音乐节的关系?

  卡尔·格鲁伯自1998年起担任音乐节常任顾问,对演出人选拥有一票否决权。

  凌云缓缓吐出一口气。果然,这不是一次友好的邀请,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考验。那些傲慢的欧洲古典音乐守门人,想要亲眼看看这个来自东方的究竟有多少斤两。

  他走到窗前,京城的夜景璀璨如星河。这一刻,他想起了文工团那个漏风的排练室,想起了第一次登台时手心的冷汗,想起了《精忠报国》响起时台下那些发红的眼眶。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会在上台前紧张的新人,也不是那个会在创作时迷茫的歌手。他是凌云,是夏国风的开创者,是肩负着将华夏音乐带向世界使命的战士。

  他拿起笔,在邀请函的副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如同利剑出鞘。

  远在千里之外的萨尔茨堡,三个身影悄然入住一家偏僻的旅馆。他们携带的行李箱里,装着经过特殊改装的设备。

  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