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穴里,一只体型明显壮硕的云纹燕正半眯着眼,尾羽舒展,露出边缘流转着微光的云纹——这是二阶妖兽的标志,灵韵比同类充沛数倍。
它偶尔偏头,用喙梳理一下羽翼,眼神里带着几分自傲。
十多年前,正是它率先发现了这片崖壁,这里灵气虽不浓郁,却纯净得像山巅的雪水,且少有高阶妖兽出没,才让族群得以繁衍至今,如今它已是这群云纹燕的首领,自然有资格等着“妃嫔”们衔来最鲜美的灵虫。
而在这崖底深处,溶洞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八极隐灵阵的灵光早已融入洞壁,若非刻意探查,只会觉得这里是普通的岩石。
洞内被王松打理得井井有条:左侧堆着几个花盆,那是用来种植灵木的,几具傀儡正照顾着;右侧铺着一层柔软的兽皮,显然是休息之所;最中央,一汪地下暗河静静流淌,水面如镜,映着洞顶垂落的钟乳石,那些石笋在灵气滋养下,尖端泛着淡淡的莹光,将溶洞照得朦朦胧胧。
王松盘膝坐在暗河旁的玉石上,双目轻阖,面色沉静如水。
他身上的青袍早已换过,如今是一袭月白长衫,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三十年来,他从未踏出溶洞半步,长春蕴灵功日夜不停运转,吐纳间,周遭的灵气如同被无形的漩涡牵引,顺着他周身窍穴涌入体内,在经脉中流转一周后,汇入丹田。
他的气息比三十年前沉稳了太多,炼气金丹后期的威压如同深海暗流,看似平静,却蕴藏着沛然之力。
更难得的是,炼体修为也同步精进,皮肉下的气血之力隐隐流转,与金丹灵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识海之中,主丝神识已如皓月般皎洁,坚韧而纯粹;侧丝则像一条温顺的银带,紧紧贴在主丝边缘,那些驳杂的记忆虽然还在可安分了许多,让他对分丝操神术的掌控愈发精妙——此刻,他分流出一缕极细的神识,如丝线般穿出阵法,“看”到崖壁上云纹燕的一举一动。
当那只二阶云纹燕懒洋洋地接受同类喂食时,王松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眼底闪过一丝温和。
这鸟儿倒是会享受,这些年他听着燕鸣修炼,倒也添了几分趣味。
他缓缓收敛起外放的神识,重新将心神沉入修炼中。
指尖在膝上轻轻敲击,暗合长春蕴灵功的节奏,每一次吐纳,都有细微的灵力在体表凝结成霜,又瞬间被吸入体内,周而复始。
暗河的水面泛起圈圈涟漪,映着钟乳石的微光,也映着王松沉静的侧脸。
三十载闭关,他不仅稳固了修为,更将分丝操神术练至化境,神识强度早已远超同阶,甚至能与当年那黑袍修士的神识隐隐抗衡。
王松盘膝坐在暗河岸边,指尖悬在丹田上方,感受着金丹散发出的温润光泽。
识海中,主丝神识如铺开的绸缎,正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势头向外延展——之前的他只是将神识高度提升到了金丹圆满层次,如今他又在慢慢扩展着神识的宽度。
他试着将神识向溶洞外蔓延,穿过崖壁的缝隙,掠过云纹燕的巢穴,一直延伸到几十里外的峡谷。
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清晰地映在识海之中,这种“宽度”的扩展,让他对周遭环境的掌控力提升了数倍,再不复当年与黑袍修士对战时的被动。
“神识之道,果然不止于高度。”王松轻声感叹,收回神识,转而内视丹田。
那枚金丹悬浮在丹田中央,已长到九分大小,通体圆润,表面流转着淡淡的金纹,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精纯的灵力,那是一两百年来,他用归元聚灵术与青木凝元术反复淬炼的结果。
想当年刚成就金丹时,这枚丹丸不过七分大小,灵力虚浮,需日夜温养才能稳固。
如今,它沉甸甸地悬在那里,像一颗压缩了整片空间灵气的星辰,只需轻轻一动,便能引动天地灵力共鸣。
同辈修士中,能将金丹蕴养到九分大小的,已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要么急于冲击元婴,要么受限于功法,金丹刚至七八分便停滞不前,哪像他这般,耐着性子用两百年时间慢慢打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十年前融合出的“归凝术”。
当年闭关至第十七年时,他发现归元聚灵术的“敛”与青木凝元术的“生”虽各有精妙,却始终存在一丝冲突——前者过于刚猛,容易损伤经脉;后者过于柔和,聚灵速度偏慢。
他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反复推演两种功法的符文轨迹,终于在一次灵光乍现中,将“敛”与“生”拧成一股新的脉络,取名“归凝”。
新术法的特性堪称完美:运转时,既能如归元术般疯狂吸纳天地灵气,又能像青木凝元术般温和提纯,更奇妙的是,它能将灵力牢牢“凝”在金丹表面,化作滋养丹体的养分,效率比从前提升了三倍不止。
若非如此,他的金丹绝无可能那么快就跃至九分。
王松伸出手指,轻轻点在丹田的位置,金丹仿佛感应到他的心意,微微震颤起来,散发出的灵力让整个溶洞都泛起淡淡的金光。
暗河的水面倒映着他的身影,月白长衫在金光中浮动,竟有种出尘的意味。
“九分金丹,金丹圆满的神识,炼体与炼气同阶金丹后期……”他低声细数着自己的收获,眼底闪过一丝满足,却又很快被更深的期待取代,“快了快了。”
等到他神、法、体三道圆满,便是冲击元婴的时刻。
只是他知道,这一步远比蕴养金丹更难。
符万元的记忆中,冲击元婴不仅需要圆满的修为,更需“神”与金丹的完美契合,稍有不慎便会丹碎人亡。
而他体内主侧两丝神识的特殊性,更是让这一步平添了几分变数。
“不急。”王松收敛心神,重新闭上眼,归凝术再次运转起来。
它偶尔偏头,用喙梳理一下羽翼,眼神里带着几分自傲。
十多年前,正是它率先发现了这片崖壁,这里灵气虽不浓郁,却纯净得像山巅的雪水,且少有高阶妖兽出没,才让族群得以繁衍至今,如今它已是这群云纹燕的首领,自然有资格等着“妃嫔”们衔来最鲜美的灵虫。
而在这崖底深处,溶洞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八极隐灵阵的灵光早已融入洞壁,若非刻意探查,只会觉得这里是普通的岩石。
洞内被王松打理得井井有条:左侧堆着几个花盆,那是用来种植灵木的,几具傀儡正照顾着;右侧铺着一层柔软的兽皮,显然是休息之所;最中央,一汪地下暗河静静流淌,水面如镜,映着洞顶垂落的钟乳石,那些石笋在灵气滋养下,尖端泛着淡淡的莹光,将溶洞照得朦朦胧胧。
王松盘膝坐在暗河旁的玉石上,双目轻阖,面色沉静如水。
他身上的青袍早已换过,如今是一袭月白长衫,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三十年来,他从未踏出溶洞半步,长春蕴灵功日夜不停运转,吐纳间,周遭的灵气如同被无形的漩涡牵引,顺着他周身窍穴涌入体内,在经脉中流转一周后,汇入丹田。
他的气息比三十年前沉稳了太多,炼气金丹后期的威压如同深海暗流,看似平静,却蕴藏着沛然之力。
更难得的是,炼体修为也同步精进,皮肉下的气血之力隐隐流转,与金丹灵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识海之中,主丝神识已如皓月般皎洁,坚韧而纯粹;侧丝则像一条温顺的银带,紧紧贴在主丝边缘,那些驳杂的记忆虽然还在可安分了许多,让他对分丝操神术的掌控愈发精妙——此刻,他分流出一缕极细的神识,如丝线般穿出阵法,“看”到崖壁上云纹燕的一举一动。
当那只二阶云纹燕懒洋洋地接受同类喂食时,王松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眼底闪过一丝温和。
这鸟儿倒是会享受,这些年他听着燕鸣修炼,倒也添了几分趣味。
他缓缓收敛起外放的神识,重新将心神沉入修炼中。
指尖在膝上轻轻敲击,暗合长春蕴灵功的节奏,每一次吐纳,都有细微的灵力在体表凝结成霜,又瞬间被吸入体内,周而复始。
暗河的水面泛起圈圈涟漪,映着钟乳石的微光,也映着王松沉静的侧脸。
三十载闭关,他不仅稳固了修为,更将分丝操神术练至化境,神识强度早已远超同阶,甚至能与当年那黑袍修士的神识隐隐抗衡。
王松盘膝坐在暗河岸边,指尖悬在丹田上方,感受着金丹散发出的温润光泽。
识海中,主丝神识如铺开的绸缎,正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势头向外延展——之前的他只是将神识高度提升到了金丹圆满层次,如今他又在慢慢扩展着神识的宽度。
他试着将神识向溶洞外蔓延,穿过崖壁的缝隙,掠过云纹燕的巢穴,一直延伸到几十里外的峡谷。
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清晰地映在识海之中,这种“宽度”的扩展,让他对周遭环境的掌控力提升了数倍,再不复当年与黑袍修士对战时的被动。
“神识之道,果然不止于高度。”王松轻声感叹,收回神识,转而内视丹田。
那枚金丹悬浮在丹田中央,已长到九分大小,通体圆润,表面流转着淡淡的金纹,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精纯的灵力,那是一两百年来,他用归元聚灵术与青木凝元术反复淬炼的结果。
想当年刚成就金丹时,这枚丹丸不过七分大小,灵力虚浮,需日夜温养才能稳固。
如今,它沉甸甸地悬在那里,像一颗压缩了整片空间灵气的星辰,只需轻轻一动,便能引动天地灵力共鸣。
同辈修士中,能将金丹蕴养到九分大小的,已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要么急于冲击元婴,要么受限于功法,金丹刚至七八分便停滞不前,哪像他这般,耐着性子用两百年时间慢慢打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十年前融合出的“归凝术”。
当年闭关至第十七年时,他发现归元聚灵术的“敛”与青木凝元术的“生”虽各有精妙,却始终存在一丝冲突——前者过于刚猛,容易损伤经脉;后者过于柔和,聚灵速度偏慢。
他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反复推演两种功法的符文轨迹,终于在一次灵光乍现中,将“敛”与“生”拧成一股新的脉络,取名“归凝”。
新术法的特性堪称完美:运转时,既能如归元术般疯狂吸纳天地灵气,又能像青木凝元术般温和提纯,更奇妙的是,它能将灵力牢牢“凝”在金丹表面,化作滋养丹体的养分,效率比从前提升了三倍不止。
若非如此,他的金丹绝无可能那么快就跃至九分。
王松伸出手指,轻轻点在丹田的位置,金丹仿佛感应到他的心意,微微震颤起来,散发出的灵力让整个溶洞都泛起淡淡的金光。
暗河的水面倒映着他的身影,月白长衫在金光中浮动,竟有种出尘的意味。
“九分金丹,金丹圆满的神识,炼体与炼气同阶金丹后期……”他低声细数着自己的收获,眼底闪过一丝满足,却又很快被更深的期待取代,“快了快了。”
等到他神、法、体三道圆满,便是冲击元婴的时刻。
只是他知道,这一步远比蕴养金丹更难。
符万元的记忆中,冲击元婴不仅需要圆满的修为,更需“神”与金丹的完美契合,稍有不慎便会丹碎人亡。
而他体内主侧两丝神识的特殊性,更是让这一步平添了几分变数。
“不急。”王松收敛心神,重新闭上眼,归凝术再次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