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知识的重量-《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

  每周三下午是周姐的观影课,说是上课,其实更像聊天。她会调出各种电影片段,从镜头语言讲到背后的资本运作,比如《霸王别姬》为什么能拿金棕榈,《活着》为什么在国内禁映多年。她不仅仅分析电影本身,更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导演的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这些不只是故事,是活生生的历史。”周姐翻着影单,语气深沉,“你得知道每个时代的电影,都带着当时的烙印。比如八十年代的第五代导演,他们的镜头里总有股乡土气,那是因为他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对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则充满了港英时代的浮华与焦虑,以及对回归的迷茫。进入新世纪,电影又开始变得更加商业化,资本的介入让电影的制作更加精良,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度追求票房,忽视艺术性。”

  李红星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三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有台词摘抄,有镜头分析,还有周姐随口说的“圈内秘闻”。比如某位大导演拍电影时总带个风水先生,因为他相信风水能影响票房和口碑;某位影后获奖是因为老公砸了一个亿,买通了评委,这种事情在圈里并不少见,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这些事听听就行,别往外传。”周姐敲了敲他的笔记本,语气严肃,“圈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坏了大事。你现在是新人,更要谨言慎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娱乐圈里,很多时候,沉默是金。”

  除了周三下午的“观影课”,李红星每天的学习和训练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他的日程表被华姐和团队精确到分钟,几乎没有一丝空闲。

  每天早上,李红星都要早起背单词。他买了一个小巧的单词机,里面储存了大量的英文单词和短语,都是影视行业常用的专业词汇。

  他知道,现在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这是他必须补齐的短板。

  他一边刷牙一边听,一边吃早餐一边默念,甚至在去公司的路上,也会抓紧时间背诵。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至少记住五十个新单词,并且定期复习。

  下午是形体训练时间。他的私教是一个体格健硕的退役运动员,名叫张猛,人称“猛哥”。猛哥的训练方法非常严苛,每次都把李红星练得像一滩泥。

  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专业的武打动作,再到舞蹈和形体塑造,猛哥都要求李红星做到极致。他会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然后让李红星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直到动作标准、力量到位为止。

  “演员的身体是武器!”猛哥一边帮他拉伸,一边气喘吁吁地说,“你看胡哥,都三十多了,每天还坚持晨跑,坚持健身,不然怎么扛得住大夜戏?怎么能保持那么好的状态?你现在年轻,更要打好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你演戏的资本。一个好的演员,不仅仅要有演技,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形象。”

  李红星每次训练完,都会感到全身酸痛,但他知道,这是身体在变强的信号。他看着镜子里逐渐清晰的肌肉线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些汗水和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他演艺事业的基石。

  晚上的时间,李红星几乎都用来看书。华姐给他开的书单非常广,从古典名着到现代文学,从历史传记到哲学思想,应有尽有。

  他把《红楼梦》看了三遍,第一遍看故事,了解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第二遍看人物,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第三遍专门看里面的饮食服饰、礼仪文化,甚至连贾府的建筑布局都仔细研究。

  他在笔记里写道:“薛宝钗的冷香丸,用四季花蕊配雨水、白露、霜降、小雪,这哪是药,是她做人的规矩,处处透着周全。她看似随和,实则内心严谨,对世事洞察秋毫。”他发现,通过阅读这些细节,他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看《百年孤独》时,他被布恩迪亚家族复杂的人物关系绕得晕头转向,特意画了一张巨大的家族关系图,贴在书桌前,每天对照着看。

  孙老师有一次来公寓看他,看到那张关系图,笑着说:“魔幻现实主义,讲究的就是个‘真作假时假亦真’,虚实结合,让人分不清真假。

  你演萧景睿时那种纯粹,那种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其实跟布恩迪亚家族的执着有点像,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某种信念。”孙老师的话,让李红星茅塞顿开,他发现,原来文学和表演之间,有着如此奇妙的联系。

  这天,他正在看《史记》里的《刺客列传》,里面荆轲刺秦的故事让他看得热血沸腾。他被那些刺客的勇气和决绝所震撼,也在思考他们为了信念可以付出一切的精神。他觉得,一个演员,也应该有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就在李红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华姐推门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报纸,脸上带着一丝喜色。

  “好消息!”华姐把报纸递给李红星,“《精忠报国》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不错,卫视想让主要演员都去做个访谈,你也要去,不过因为时间协调不过来,就各自录一段,最后他们合在一起播放。”

  李红星接过报纸,头版头条赫然写着《<精忠报国>收视长虹,再掀爱国热潮》。他心里一喜,这是他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这部剧是主旋律,关注度不低。访谈内容我看过了,主要聊岳云的角色塑造,对你是个正面宣传。”华姐解释道,“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更多观众认识你。”

  她顿了顿,补充道:“主持人是李静,业内出了名的犀利,但她从不瞎编,说话很有分寸。跟她聊天放轻松点,实话实说就行,别想着去套路她,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华姐的语气里充满了信任和鼓励。

  访谈当天,李红星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电视台。化妆师给他化了一个清爽的淡妆,服装师给他准备了一套休闲又不失庄重的衣服。他坐在演播室里,看着摄像机和灯光,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

  李静果然如华姐所说,非常专业。她没有问任何刁钻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拍摄时的趣事,以及李红星对角色的理解。当聊到岳云的少年锐气时,李红星想起自己的爷爷,爷爷曾经是一名军人,身上带着军功章,那是他从小到大的骄傲。他真情流露地说:“我觉得岳云的勇,不是不怕死,是知道为什么而死。就像我爷爷说的,保家卫国,死得值。”

  这句话一出口,演播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李静的眼神里也闪过一丝动容。她没有打断李红星,而是静静地听着,直到李红星说完。那一刻,李红星感觉自己不是在演播室里接受访谈,而是在向所有人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信念和牺牲的故事。

  录完节目出来,天色已经暗了。华姐看着他,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刚才说得不错,有真情实感。记住,无论什么时候,真诚都是最好的武器。在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在演戏,但真正的演员,是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的。”

  回去的路上,李红星看着车窗外万家灯火,心里忽然觉得那些书和电影没有白看。它们像一块块砖,正在为他砌起一道墙,挡住外界的喧嚣和诱惑,也让他站得更稳,看得更远。他知道,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自信。

  “下周胡戈回来,带你见他。”华姐忽然说,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他那人看着冷,其实护犊子,跟他多学学。他可是咱们公司的定海神针,很多事情,他一句话就能搞定。”

  李红星心里一动,想起《琅琊榜》剧组的日子,胡戈教他怎么用眼神演戏,怎么在候场时保持角色状态。那些细节,他都记在本子上,像藏着的宝贝一样。

  他知道,胡戈不仅仅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前辈。他期待着能再次见到胡戈,向他请教更多关于表演和人生的经验。

  回到公寓,小赵端上来的宵夜是银耳羹,甜甜糯糯的,很适合润嗓子。李红星边吃边翻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他已经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能有新的体会。

  当他看到“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话时,忽然想起自己跑群演的日子。那时候觉得能有句台词就不错了,能露个脸就是天大的幸运。

  现在才明白,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要演出灵魂,演出角色的生命力。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值得演员去认真对待。

  台灯的光落在摊开的书页上,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个努力生长的芽,在黑暗中默默积蓄着力量。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是追求名利,还是追求艺术?他心里有了答案,他想成为一个有作品、有口碑、有社会责任感的演员。

  他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打动人心,能够传递正能量,能够给观众带来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