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当华姐再次见到李红星时,她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阳光从落地窗外洒进来,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
他不再是那个初到北京时,带着一丝横店风尘仆仆气息的青涩少年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褪去了所有的浮躁与稚嫩,整个人,如同被打磨过的璞玉,焕发出一种沉静而璀璨的光芒。
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却比以前更加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那份曾经的茫然和不确定,已经被一种内敛的自信所取代。
他的举止,从容不迫,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经过精心雕琢的、属于明星的优雅与气度。无论是端起水杯,还是翻阅文件,都带着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感,让人感到舒适。
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在,被那海量的知识和艺术熏陶,填充得无比丰盈。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死记硬背台词的演员,他的思想变得更加开阔,对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当他与你谈论起某部电影、某本小说时,那份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已经完全不像一个刚刚入行的新人。他能从《红楼梦》里分析出人性的复杂,从《百年孤独》里探讨家族的宿命,从《教父》里解读权力的游戏。他的谈吐变得富有哲理,却又不失真诚。
华姐坐在办公桌后,锐利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满意与骄傲。她看着李红星,就像看着一件自己亲手雕琢出来的艺术品
“很好。”华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激动和欣慰的体现,“你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蜕变。现在,是时候,让你这柄磨了三个月的剑出鞘了。”
她将一份全新的、散发着墨香的剧本,放在了李红星的面前。剧本的封面是纯黑色的,只有烫金的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庄重和神秘。
李红星的心,猛地一跳,仿佛听到了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他低下头看向那份剧本的封面,呼吸不自觉地屏住了。
上面,印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伪装者》
《伪装者》这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李红星脑海里炸开。他指尖触到剧本封面时,一股电流瞬间传遍全身,他知道这部剧,也知道它在业内的地位,这几乎是所有年轻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别紧张。”华姐将保温杯往他面前推了推,“这是公司为你争取到的,你的第一部,男主角作品。而且,是正午阳光的本子,还是孔导和李雪导演掌镜,侯制片亲自打了电话,说看了《琅琊榜》的粗剪,就认准你身上那股藏的劲儿,非要你演明台不可。”
又是正午阳光!又是孔笙、李雪、侯鸿亮的铁三角!李红星捏着剧本的手指不自觉收紧,封面上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泛着暖光,像一团火烘着他的心脏。
他太清楚这份信任的分量——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是《琅琊榜》片场无数个凌晨的琢磨,是生日宴那场戏哭到缺氧的投入,是用实打实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入场券。这不仅仅是一部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和期待。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
翻开第一页,明台出场的描写赫然映入眼帘:“西装袖口露出半截金表链,嘴角叼着烟,漫不经心地倚在领事馆的廊柱上,皮鞋尖踢着地砖缝里的草。”李红星的拇指摩挲着这段文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少爷形象。
他忽然想起萧景睿永远系得一丝不苟的玉带,想起他那份温润如玉的君子气度。同是贵气,却像两块截然不同的玉——一个是未经打磨的钻石,锋芒里带着桀骜不驯的野性;一个是温润的羊脂玉,光华全藏在内敛里,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察觉其深厚。这让他对明台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个角色得裂开来演。”华姐凑过来看他在页边画的批注,顺手用红笔在“信仰”二字下划了道粗线,语气严肃而又充满深意。
“表面是上海明氏家族的小公子,明镜董事长捧在手心的宝贝,挥金如土的混世魔王,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典型的豪门纨绔子弟。
骨子里是军统毒蝎,代号毒蜂,心思缜密,手段狠辣,杀伐果断,狠起来能笑着拧断人的脖子,是真正的冷血特工;
可扒开这两层皮,他还是个揣着信仰的地下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甘愿潜伏在敌人内部,忍辱负重,随时准备牺牲。”
华姐的话像一把手术刀,层层剥开了明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李红星的笔尖在“多重身份”四个字上顿了顿。演岳云时抓住勇字就够了,演萧景睿守住仁字便稳了,可明台像个转不停的万花筒,每个面都闪着不同的光,稍不留神就会演成空架子,让人觉得角色分裂,无法信服。
他开始在笔记本上画起了明台的人物关系图,将他与明楼、明镜、明诚、于曼丽、程锦云等人的关系一一标注,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他发现,明台的每一个身份,都与他身边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明台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下周开始加课。”华姐翻开日程表,她为李红星安排的课程,几乎是全方位的,旨在将他从内到外,彻底打造成明台。
“每天早上,你都要跟张老师学格斗。他是退役的侦察兵,身手非常了得,专教你怎么用最省力的法子制住人——记住,明台的狠得藏在笑里,不能像街头混混似的抡拳头,那是下三滥的打法。
明台的打斗,要带着一种优雅,一种不经意间的致命。他可以在谈笑间,就让对手失去反抗能力。”华姐一边说,一边在日程表上勾画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李红星在剧中行云流水的打斗场面。
李红星在笔记本上画了个三重同心圆,最外层写着“少爷”,代表明台纨绔子弟的表象;中间圈着“特工”,代表他军统毒蝎的身份;最里面是“信仰”,代表他地下党员的灵魂。三个圆圈的交界点被他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怎么才能让这三重身份,在抬眼的瞬间同时冒头,让观众既能看到他的风流倜傥,又能感受到他的冷酷无情,还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坚定信仰?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华姐顿了顿:“下午,你跟周老师学历史,从1938年的上海租界讲起。弄堂里的电车铃铛怎么响,百乐门的爵士乐是什么调子,甚至西装马甲该扣几颗纽扣,手杖应该怎么拿,这些都得刻进骨子里。
明台不仅仅是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你要了解那个时代,才能真正理解明台这个人物。
周老师是历史系的教授,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她会给你讲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当时上海滩的帮派势力,租界里的风云变幻,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李红星知道,这些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更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角色,从内而外地成为明台。
他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表演技巧,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他要让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除了这些,华姐还给他安排了礼仪课、舞蹈课、马术课,甚至还有法语课。明台作为留洋归来的少爷,精通多国语言是基本配置。
华姐甚至还找来了专业的枪械师,教他如何正确地持枪、拆卸、组装,以及各种枪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她要求李红星对这些细节都要做到极致,因为她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谍战剧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李红星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他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他知道,这是他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他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他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一个能够驾驭任何角色的演员。
“对了,还有这个。”华姐像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个丝绒盒子,盒子是深蓝色的,上面印着一个低调的银色Logo,看起来非常精致。
打开时,一块银灰色腕表静静地躺在里面,表盘上的蓝宝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指针纤细而精准,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这块表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奢华,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高级感。
“瑞士那个牌子的代言,他们看了《精忠报国》里你耍枪的片段,说你身上有‘动静皆宜’的劲儿,既有军人的英气,又有少年的灵动,非常符合他们品牌的调性。”华姐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这不仅仅是一个代言,更是对李红星商业价值的认可。
要知道,这种国际一线品牌的代言,通常都是顶流明星才能拿到的资源。
李红星将腕表戴上,表带扣在第三格正好贴合手腕,不松不紧,非常舒适。对着镜子端详时,他忽然觉得手腕沉得厉害——这不仅仅是一块表,这也不是片场的道具,这是真正的商业合同,意味着从今天起,他的举手投足都得配得上这块表的价钱,配得上这个品牌的形象。
“下周拍广告。”华姐看着他调试表带的样子,嘴角漾起笑意,“阿Ken会盯造型,宣传团队拟好了通稿,公关部也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方案。
记住,拍广告和演戏不一样,你不需要演一个角色,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但得是最好的那个自己。那种自信,那种从容,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气,都要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
李红星点点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那天晚上,李红星把《伪装者》剧本翻到了后半夜。台灯的光晕里,明台在火车站刺杀汉奸的段落被他标得密密麻麻。
他反复阅读着这段文字,脑海中不断构思着表演的细节。剧本上写着:“掏枪要像取烟盒似的随意,扣扳机时眼皮都不带动一下,转身融入人群时,嘴角得噙着笑。”
他站起身对着镜子比划,起初的动作太硬,像刚入伍的新兵,带着一股生涩和笨拙,怎么看都不像养尊处优的少爷,更不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特工。
他尝试了几次,都觉得不对劲,要么显得过于刻意,要么显得不够自然。
“得懒一点,再漫不经心一点。”他对着镜中的自己念叨,试图找到那种感觉。他试着把肩膀垮下来,让身体放松,手腕松松地垂着,仿佛没有骨头一般。
掏枪时,他不再是直愣愣地去拿,而是用了个转笔的巧劲,手指灵活地在枪柄上转了一圈,然后自然而然地握住,这是他从公园里下棋的老爷子转核桃的动作里偷来的灵感,带着一股漫不经心的贵气,又透着一丝不经意的危险。
镜中人影渐渐有了明台的影子,那种纨绔少爷的痞气和特工的冷酷开始在他身上融合。但他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似乎少了一点灵魂。他仔细回想华姐的话,明台的狠,是藏在笑里的,是糖衣炮弹,甜的外面裹着淬毒的尖。
他从抽屉里翻出支道具烟叼在嘴角,再次对着镜子。这一次,他不再刻意去演,而是放空自己,让明台的灵魂附着在自己身上。
他尝试着露出一个漫不经心的笑容,眼神里却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痞气,可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那是特工的警惕和杀手的决绝。
这个笑容,既有少爷的轻佻,又有特工的狠辣,还有地下党员的坚定,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小半缸烟蒂,都是他琢磨不同抽烟姿势用的。他尝试了各种叼烟的方式,各种吐烟圈的姿势,甚至连烟灰弹落的弧度都仔细研究。
他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能为角色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真实感。
“有点意思了。”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笑,指尖划过腕表的金属边缘。那块腕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在提醒他,他所扮演的,是一个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危险人物。
他不再是那个初到北京时,带着一丝横店风尘仆仆气息的青涩少年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褪去了所有的浮躁与稚嫩,整个人,如同被打磨过的璞玉,焕发出一种沉静而璀璨的光芒。
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却比以前更加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那份曾经的茫然和不确定,已经被一种内敛的自信所取代。
他的举止,从容不迫,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经过精心雕琢的、属于明星的优雅与气度。无论是端起水杯,还是翻阅文件,都带着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感,让人感到舒适。
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在,被那海量的知识和艺术熏陶,填充得无比丰盈。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死记硬背台词的演员,他的思想变得更加开阔,对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当他与你谈论起某部电影、某本小说时,那份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已经完全不像一个刚刚入行的新人。他能从《红楼梦》里分析出人性的复杂,从《百年孤独》里探讨家族的宿命,从《教父》里解读权力的游戏。他的谈吐变得富有哲理,却又不失真诚。
华姐坐在办公桌后,锐利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满意与骄傲。她看着李红星,就像看着一件自己亲手雕琢出来的艺术品
“很好。”华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激动和欣慰的体现,“你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蜕变。现在,是时候,让你这柄磨了三个月的剑出鞘了。”
她将一份全新的、散发着墨香的剧本,放在了李红星的面前。剧本的封面是纯黑色的,只有烫金的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庄重和神秘。
李红星的心,猛地一跳,仿佛听到了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他低下头看向那份剧本的封面,呼吸不自觉地屏住了。
上面,印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伪装者》
《伪装者》这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李红星脑海里炸开。他指尖触到剧本封面时,一股电流瞬间传遍全身,他知道这部剧,也知道它在业内的地位,这几乎是所有年轻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别紧张。”华姐将保温杯往他面前推了推,“这是公司为你争取到的,你的第一部,男主角作品。而且,是正午阳光的本子,还是孔导和李雪导演掌镜,侯制片亲自打了电话,说看了《琅琊榜》的粗剪,就认准你身上那股藏的劲儿,非要你演明台不可。”
又是正午阳光!又是孔笙、李雪、侯鸿亮的铁三角!李红星捏着剧本的手指不自觉收紧,封面上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泛着暖光,像一团火烘着他的心脏。
他太清楚这份信任的分量——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是《琅琊榜》片场无数个凌晨的琢磨,是生日宴那场戏哭到缺氧的投入,是用实打实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入场券。这不仅仅是一部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和期待。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
翻开第一页,明台出场的描写赫然映入眼帘:“西装袖口露出半截金表链,嘴角叼着烟,漫不经心地倚在领事馆的廊柱上,皮鞋尖踢着地砖缝里的草。”李红星的拇指摩挲着这段文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少爷形象。
他忽然想起萧景睿永远系得一丝不苟的玉带,想起他那份温润如玉的君子气度。同是贵气,却像两块截然不同的玉——一个是未经打磨的钻石,锋芒里带着桀骜不驯的野性;一个是温润的羊脂玉,光华全藏在内敛里,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察觉其深厚。这让他对明台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个角色得裂开来演。”华姐凑过来看他在页边画的批注,顺手用红笔在“信仰”二字下划了道粗线,语气严肃而又充满深意。
“表面是上海明氏家族的小公子,明镜董事长捧在手心的宝贝,挥金如土的混世魔王,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典型的豪门纨绔子弟。
骨子里是军统毒蝎,代号毒蜂,心思缜密,手段狠辣,杀伐果断,狠起来能笑着拧断人的脖子,是真正的冷血特工;
可扒开这两层皮,他还是个揣着信仰的地下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甘愿潜伏在敌人内部,忍辱负重,随时准备牺牲。”
华姐的话像一把手术刀,层层剥开了明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李红星的笔尖在“多重身份”四个字上顿了顿。演岳云时抓住勇字就够了,演萧景睿守住仁字便稳了,可明台像个转不停的万花筒,每个面都闪着不同的光,稍不留神就会演成空架子,让人觉得角色分裂,无法信服。
他开始在笔记本上画起了明台的人物关系图,将他与明楼、明镜、明诚、于曼丽、程锦云等人的关系一一标注,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他发现,明台的每一个身份,都与他身边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明台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下周开始加课。”华姐翻开日程表,她为李红星安排的课程,几乎是全方位的,旨在将他从内到外,彻底打造成明台。
“每天早上,你都要跟张老师学格斗。他是退役的侦察兵,身手非常了得,专教你怎么用最省力的法子制住人——记住,明台的狠得藏在笑里,不能像街头混混似的抡拳头,那是下三滥的打法。
明台的打斗,要带着一种优雅,一种不经意间的致命。他可以在谈笑间,就让对手失去反抗能力。”华姐一边说,一边在日程表上勾画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李红星在剧中行云流水的打斗场面。
李红星在笔记本上画了个三重同心圆,最外层写着“少爷”,代表明台纨绔子弟的表象;中间圈着“特工”,代表他军统毒蝎的身份;最里面是“信仰”,代表他地下党员的灵魂。三个圆圈的交界点被他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怎么才能让这三重身份,在抬眼的瞬间同时冒头,让观众既能看到他的风流倜傥,又能感受到他的冷酷无情,还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坚定信仰?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华姐顿了顿:“下午,你跟周老师学历史,从1938年的上海租界讲起。弄堂里的电车铃铛怎么响,百乐门的爵士乐是什么调子,甚至西装马甲该扣几颗纽扣,手杖应该怎么拿,这些都得刻进骨子里。
明台不仅仅是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你要了解那个时代,才能真正理解明台这个人物。
周老师是历史系的教授,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她会给你讲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当时上海滩的帮派势力,租界里的风云变幻,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李红星知道,这些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更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角色,从内而外地成为明台。
他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表演技巧,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他要让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除了这些,华姐还给他安排了礼仪课、舞蹈课、马术课,甚至还有法语课。明台作为留洋归来的少爷,精通多国语言是基本配置。
华姐甚至还找来了专业的枪械师,教他如何正确地持枪、拆卸、组装,以及各种枪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她要求李红星对这些细节都要做到极致,因为她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谍战剧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李红星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他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他知道,这是他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他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他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一个能够驾驭任何角色的演员。
“对了,还有这个。”华姐像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个丝绒盒子,盒子是深蓝色的,上面印着一个低调的银色Logo,看起来非常精致。
打开时,一块银灰色腕表静静地躺在里面,表盘上的蓝宝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指针纤细而精准,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这块表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奢华,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高级感。
“瑞士那个牌子的代言,他们看了《精忠报国》里你耍枪的片段,说你身上有‘动静皆宜’的劲儿,既有军人的英气,又有少年的灵动,非常符合他们品牌的调性。”华姐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这不仅仅是一个代言,更是对李红星商业价值的认可。
要知道,这种国际一线品牌的代言,通常都是顶流明星才能拿到的资源。
李红星将腕表戴上,表带扣在第三格正好贴合手腕,不松不紧,非常舒适。对着镜子端详时,他忽然觉得手腕沉得厉害——这不仅仅是一块表,这也不是片场的道具,这是真正的商业合同,意味着从今天起,他的举手投足都得配得上这块表的价钱,配得上这个品牌的形象。
“下周拍广告。”华姐看着他调试表带的样子,嘴角漾起笑意,“阿Ken会盯造型,宣传团队拟好了通稿,公关部也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方案。
记住,拍广告和演戏不一样,你不需要演一个角色,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但得是最好的那个自己。那种自信,那种从容,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气,都要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
李红星点点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那天晚上,李红星把《伪装者》剧本翻到了后半夜。台灯的光晕里,明台在火车站刺杀汉奸的段落被他标得密密麻麻。
他反复阅读着这段文字,脑海中不断构思着表演的细节。剧本上写着:“掏枪要像取烟盒似的随意,扣扳机时眼皮都不带动一下,转身融入人群时,嘴角得噙着笑。”
他站起身对着镜子比划,起初的动作太硬,像刚入伍的新兵,带着一股生涩和笨拙,怎么看都不像养尊处优的少爷,更不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特工。
他尝试了几次,都觉得不对劲,要么显得过于刻意,要么显得不够自然。
“得懒一点,再漫不经心一点。”他对着镜中的自己念叨,试图找到那种感觉。他试着把肩膀垮下来,让身体放松,手腕松松地垂着,仿佛没有骨头一般。
掏枪时,他不再是直愣愣地去拿,而是用了个转笔的巧劲,手指灵活地在枪柄上转了一圈,然后自然而然地握住,这是他从公园里下棋的老爷子转核桃的动作里偷来的灵感,带着一股漫不经心的贵气,又透着一丝不经意的危险。
镜中人影渐渐有了明台的影子,那种纨绔少爷的痞气和特工的冷酷开始在他身上融合。但他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似乎少了一点灵魂。他仔细回想华姐的话,明台的狠,是藏在笑里的,是糖衣炮弹,甜的外面裹着淬毒的尖。
他从抽屉里翻出支道具烟叼在嘴角,再次对着镜子。这一次,他不再刻意去演,而是放空自己,让明台的灵魂附着在自己身上。
他尝试着露出一个漫不经心的笑容,眼神里却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痞气,可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那是特工的警惕和杀手的决绝。
这个笑容,既有少爷的轻佻,又有特工的狠辣,还有地下党员的坚定,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小半缸烟蒂,都是他琢磨不同抽烟姿势用的。他尝试了各种叼烟的方式,各种吐烟圈的姿势,甚至连烟灰弹落的弧度都仔细研究。
他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能为角色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真实感。
“有点意思了。”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笑,指尖划过腕表的金属边缘。那块腕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在提醒他,他所扮演的,是一个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危险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