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赵教授给的历史砖头,李红星本想一头扎进书海,将自己沉浸在明朝的波澜壮阔之中。
然而,他刚踏进公寓的门槛,手机便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华姐的名字。这意味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容不得他有片刻的懈怠。
“红星,下午两点,去胡同里的昆曲基地,我给你约了魏海生老师,学太监的身段和声音。”华姐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
李红星闻言一愣,手中的厚重史书差点滑落。昆曲?这和演太监有什么关系?他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戏台上水袖翻飞、唱腔婉转的旦角形象,与他想象中冯保的阴鸷权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昆曲?”李红星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演太监要学昆曲?”
“魏老师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名家,主攻旦角,最懂怎么用柔的身段和声音表现人物。”华姐似乎预料到了他的疑问,
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冯保不是粗鄙的太监,他是识字、懂规矩的司礼监太监,他的柔得有章法,不是装出来的娘娘腔,魏老师能教你这个度。
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宫廷的规矩和长期压抑下的扭曲,这种柔中带刚,卑微中藏锋芒的特质,昆曲的旦角表演艺术里有最精髓的体现。”
华姐的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李红星。他想起赵教授说的演员演的是人,不是壳子,冯保的柔绝非简单的女性化,而是深宫中生存的智慧,是权力斗争的伪装。
昆曲旦角的表演,或许正是打开冯保内心世界的钥匙。
他挂断电话,看着堆在书桌上的史书,又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本来时间就紧,还要去练习昆曲,这肯定是要熬夜的节奏。
关键是这路是自己选的,按照自己目前的名气粉丝和长相,自己可以不学这些,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篮球功底,换上背带裤,再学点rap,轻轻松松就可以当流量去了。
但那是李红星吗?回去如何见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如果做梦时,梦到那个凉开水就冷馒头的李红星,自己要怎么去交代,就说:我喜欢唱歌?
他过不去这一关!
下午一点半,李红星准时到了胡同口。那是一条藏在老北京深处的胡同,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灰砖墙上爬满了苍翠的老藤,偶尔有骑自行车的老人经过,车铃“叮铃”作响,仿佛将他带回了旧时光。
小赵领着他走进一个挂着北方昆曲剧院训练基地木牌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一架紫藤,藤蔓垂下来,遮住了半个院子,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显得格外幽静。
院子里,几个穿着水蓝色练功服的年轻人正在练走圆场,他们的脚步轻盈得像踩在棉花上,嘴里还哼着昆曲的调子,那婉转悠扬的唱腔,让李红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华姐站在廊下,身边跟着位身形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着素色长衫,手里拿着把折扇,气质温雅,像从画里走出来的——正是魏海生老师。
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却又带着一丝超然的淡泊。
“红星来了,快过来。”华姐招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这是魏老师,快问好。”
“魏老师您好,我是李红星,麻烦您了。”李红星赶紧上前,恭敬地鞠躬。
他知道,眼前这位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值得他虚心求教的老师。
魏海生笑着摆手,目光在他身上扫了一圈,那眼神像是在审视一件璞玉,又像是在打量一个即将被雕琢的器物。
“华姐跟我说了,你要演冯保,想找太监的劲儿。先别急,跟我来排练室,我先看看你的底子。”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排练室在四合院的东厢房,里面空荡荡的,只铺着几块练功毯,墙上嵌着一面巨大的镜子,能照出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镜子里的李红星,穿着普通的衬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魏海生让李红星站在镜子前:“你先随便走两步,不用刻意,就按你平时的样子走。”
李红星点点头,迈开步子往前走。他平时走路习惯挺胸抬头,步子迈得大,带着点军人的利落——这是他演明台时练出来的习惯,早已经刻进骨子里,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习惯了用这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镜头,去面对观众。
“停。”魏海生皱着眉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不对,你的步子太硬,落地太实,像在踩石头。
男人走路靠腰杆撑,太监不一样,他的腰是软的,步子得飘,像怕踩疼地上的蚂蚁。”
说着,魏海生亲自示范。他双脚并拢,膝盖微微弯曲,腰腹轻轻发力,整个人像被风吹着似的,慢慢往前走。
每一步都很小,落地时脚尖先沾地,再慢慢放下脚跟,没有一点声音。他的肩膀微微下沉,头轻轻低着,不是卑微,而是一种长期在人下生存的本能姿态,一种将自己隐藏在阴影中的艺术。
他的身段,柔中带韧,仿佛随时都能融入黑暗,又随时都能爆发出致命的攻击。
“你试试,照着我的样子走。”魏海生指了指镜子里的自己,又指了指李红星。
李红星学着魏海生的姿势,膝盖一弯,腰腹一用力,结果步子没走稳,差点摔个趔趄。
他赶紧调整,可越想走飘,越走得僵硬,甚至同手同脚,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笨拙而滑稽。
他看着镜子里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他发现要彻底抛弃过去的表演习惯,比他想象的要难得多。
“哈哈哈……”排练室外传来几声压抑的笑声,是刚才练圆场的年轻人在偷看。李红星的脸瞬间红了,脚步更乱了,他感觉自己像个被扒光了衣服的小丑,无所遁形。
他下意识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用他那习惯性的明星微笑来掩饰尴尬,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里不是片场,他也不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红星,他只是一个学生,一个渴望学习的求道者。
“别笑!”魏海生回头呵斥了一句,外面立刻没了声音。
他转回头,看着满脸通红的李红星,语气温和了些,带着一丝鼓励:“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你以前演的都是正面角色,习惯了硬,现在要转软,得把以前的习惯全抛开,就像把揉好的面团重新捏。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他走到李红星身边,伸手扶住他的腰,那双手虽然清瘦,却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你感受一下,腰要松,别绷着,像揣着个棉花球。
步子不用大,就走三寸远,想象你脚下是水,怕踩出涟漪。你的身体,要学会说话,要学会表达冯保的隐忍和小心。”
李红星跟着魏海生的指引,慢慢调整。腰一松,整个人的姿态果然软了些,步子也轻了点。他开始尝试去感受那种飘的感觉,那种将重心下沉,却又轻盈如羽的矛盾感。
魏海生又教他手势:“太监的手不能像男人那样张着,要拢着,像手里捏着东西。你试试,用三根手指捏茶杯,拇指和食指轻轻碰着,无名指和小指弯着,这叫兰花指,但不能太翘,太翘就成戏台上的花旦了,要收着点,藏着点。
冯保的手,是用来伺候人的,也是用来杀人的,它的柔藏着锋芒。”
李红星学着捏茶杯的姿势,手指僵硬得像木头,怎么也做不出魏老师那种柔中带韧的感觉。魏海生耐心地帮他调整手指的弧度:“放松,手指要软,像裹着一层水。
你想,冯保端茶给嘉靖,要是手硬邦邦的,茶洒了怎么办?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得透着小心,透着规矩,透着生存。”
练了一下午的走路和手势,李红星的腿又酸又麻,手指也僵得弯不过来。可他没喊累,反而觉得越来越有意思,原来一个简单的动作里,藏着这么多门道,冯保的小心,不是演出来的,是从每一步路、每一个手势里透出来的,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表演不仅仅是台词和表情,更是身体的语言,是细节的堆砌,是灵魂的渗透。
临走时,魏海生给了他一盘昆曲《长生殿》的磁带,那磁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封皮都磨得发白。“回去听听,感受旦角的声音怎么柔,怎么用气息带声音,别光练身段,声音也得跟上。下次来,我要听你用冯保的声音念台词。”魏老师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一丝考验。
李红星接过磁带,郑重地放进包里。
走出四合院时,夕阳正好照在胡同里,把影子拉得很长。他试着用魏老师教的步子走了两步,虽然还不熟练,但已经有了点飘的感觉。
他掏出手机,给华姐发了条消息:“华姐,魏老师教得特别好,我有信心学好。”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华姐很快回复:“别松懈,魏老师最看重态度,你认真学,他会倾囊相授的。”
李红星握紧手机,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演好冯保很难,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每多学一点,他就离这个角色更近一点。
这种一点点靠近目标的感觉,比任何掌声都让他踏实。
然而,他刚踏进公寓的门槛,手机便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华姐的名字。这意味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容不得他有片刻的懈怠。
“红星,下午两点,去胡同里的昆曲基地,我给你约了魏海生老师,学太监的身段和声音。”华姐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
李红星闻言一愣,手中的厚重史书差点滑落。昆曲?这和演太监有什么关系?他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戏台上水袖翻飞、唱腔婉转的旦角形象,与他想象中冯保的阴鸷权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昆曲?”李红星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演太监要学昆曲?”
“魏老师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名家,主攻旦角,最懂怎么用柔的身段和声音表现人物。”华姐似乎预料到了他的疑问,
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冯保不是粗鄙的太监,他是识字、懂规矩的司礼监太监,他的柔得有章法,不是装出来的娘娘腔,魏老师能教你这个度。
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宫廷的规矩和长期压抑下的扭曲,这种柔中带刚,卑微中藏锋芒的特质,昆曲的旦角表演艺术里有最精髓的体现。”
华姐的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李红星。他想起赵教授说的演员演的是人,不是壳子,冯保的柔绝非简单的女性化,而是深宫中生存的智慧,是权力斗争的伪装。
昆曲旦角的表演,或许正是打开冯保内心世界的钥匙。
他挂断电话,看着堆在书桌上的史书,又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本来时间就紧,还要去练习昆曲,这肯定是要熬夜的节奏。
关键是这路是自己选的,按照自己目前的名气粉丝和长相,自己可以不学这些,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篮球功底,换上背带裤,再学点rap,轻轻松松就可以当流量去了。
但那是李红星吗?回去如何见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如果做梦时,梦到那个凉开水就冷馒头的李红星,自己要怎么去交代,就说:我喜欢唱歌?
他过不去这一关!
下午一点半,李红星准时到了胡同口。那是一条藏在老北京深处的胡同,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灰砖墙上爬满了苍翠的老藤,偶尔有骑自行车的老人经过,车铃“叮铃”作响,仿佛将他带回了旧时光。
小赵领着他走进一个挂着北方昆曲剧院训练基地木牌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一架紫藤,藤蔓垂下来,遮住了半个院子,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显得格外幽静。
院子里,几个穿着水蓝色练功服的年轻人正在练走圆场,他们的脚步轻盈得像踩在棉花上,嘴里还哼着昆曲的调子,那婉转悠扬的唱腔,让李红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华姐站在廊下,身边跟着位身形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着素色长衫,手里拿着把折扇,气质温雅,像从画里走出来的——正是魏海生老师。
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却又带着一丝超然的淡泊。
“红星来了,快过来。”华姐招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这是魏老师,快问好。”
“魏老师您好,我是李红星,麻烦您了。”李红星赶紧上前,恭敬地鞠躬。
他知道,眼前这位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值得他虚心求教的老师。
魏海生笑着摆手,目光在他身上扫了一圈,那眼神像是在审视一件璞玉,又像是在打量一个即将被雕琢的器物。
“华姐跟我说了,你要演冯保,想找太监的劲儿。先别急,跟我来排练室,我先看看你的底子。”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排练室在四合院的东厢房,里面空荡荡的,只铺着几块练功毯,墙上嵌着一面巨大的镜子,能照出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镜子里的李红星,穿着普通的衬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魏海生让李红星站在镜子前:“你先随便走两步,不用刻意,就按你平时的样子走。”
李红星点点头,迈开步子往前走。他平时走路习惯挺胸抬头,步子迈得大,带着点军人的利落——这是他演明台时练出来的习惯,早已经刻进骨子里,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习惯了用这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镜头,去面对观众。
“停。”魏海生皱着眉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不对,你的步子太硬,落地太实,像在踩石头。
男人走路靠腰杆撑,太监不一样,他的腰是软的,步子得飘,像怕踩疼地上的蚂蚁。”
说着,魏海生亲自示范。他双脚并拢,膝盖微微弯曲,腰腹轻轻发力,整个人像被风吹着似的,慢慢往前走。
每一步都很小,落地时脚尖先沾地,再慢慢放下脚跟,没有一点声音。他的肩膀微微下沉,头轻轻低着,不是卑微,而是一种长期在人下生存的本能姿态,一种将自己隐藏在阴影中的艺术。
他的身段,柔中带韧,仿佛随时都能融入黑暗,又随时都能爆发出致命的攻击。
“你试试,照着我的样子走。”魏海生指了指镜子里的自己,又指了指李红星。
李红星学着魏海生的姿势,膝盖一弯,腰腹一用力,结果步子没走稳,差点摔个趔趄。
他赶紧调整,可越想走飘,越走得僵硬,甚至同手同脚,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笨拙而滑稽。
他看着镜子里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他发现要彻底抛弃过去的表演习惯,比他想象的要难得多。
“哈哈哈……”排练室外传来几声压抑的笑声,是刚才练圆场的年轻人在偷看。李红星的脸瞬间红了,脚步更乱了,他感觉自己像个被扒光了衣服的小丑,无所遁形。
他下意识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用他那习惯性的明星微笑来掩饰尴尬,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里不是片场,他也不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红星,他只是一个学生,一个渴望学习的求道者。
“别笑!”魏海生回头呵斥了一句,外面立刻没了声音。
他转回头,看着满脸通红的李红星,语气温和了些,带着一丝鼓励:“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你以前演的都是正面角色,习惯了硬,现在要转软,得把以前的习惯全抛开,就像把揉好的面团重新捏。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他走到李红星身边,伸手扶住他的腰,那双手虽然清瘦,却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你感受一下,腰要松,别绷着,像揣着个棉花球。
步子不用大,就走三寸远,想象你脚下是水,怕踩出涟漪。你的身体,要学会说话,要学会表达冯保的隐忍和小心。”
李红星跟着魏海生的指引,慢慢调整。腰一松,整个人的姿态果然软了些,步子也轻了点。他开始尝试去感受那种飘的感觉,那种将重心下沉,却又轻盈如羽的矛盾感。
魏海生又教他手势:“太监的手不能像男人那样张着,要拢着,像手里捏着东西。你试试,用三根手指捏茶杯,拇指和食指轻轻碰着,无名指和小指弯着,这叫兰花指,但不能太翘,太翘就成戏台上的花旦了,要收着点,藏着点。
冯保的手,是用来伺候人的,也是用来杀人的,它的柔藏着锋芒。”
李红星学着捏茶杯的姿势,手指僵硬得像木头,怎么也做不出魏老师那种柔中带韧的感觉。魏海生耐心地帮他调整手指的弧度:“放松,手指要软,像裹着一层水。
你想,冯保端茶给嘉靖,要是手硬邦邦的,茶洒了怎么办?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得透着小心,透着规矩,透着生存。”
练了一下午的走路和手势,李红星的腿又酸又麻,手指也僵得弯不过来。可他没喊累,反而觉得越来越有意思,原来一个简单的动作里,藏着这么多门道,冯保的小心,不是演出来的,是从每一步路、每一个手势里透出来的,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表演不仅仅是台词和表情,更是身体的语言,是细节的堆砌,是灵魂的渗透。
临走时,魏海生给了他一盘昆曲《长生殿》的磁带,那磁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封皮都磨得发白。“回去听听,感受旦角的声音怎么柔,怎么用气息带声音,别光练身段,声音也得跟上。下次来,我要听你用冯保的声音念台词。”魏老师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一丝考验。
李红星接过磁带,郑重地放进包里。
走出四合院时,夕阳正好照在胡同里,把影子拉得很长。他试着用魏老师教的步子走了两步,虽然还不熟练,但已经有了点飘的感觉。
他掏出手机,给华姐发了条消息:“华姐,魏老师教得特别好,我有信心学好。”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华姐很快回复:“别松懈,魏老师最看重态度,你认真学,他会倾囊相授的。”
李红星握紧手机,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演好冯保很难,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每多学一点,他就离这个角色更近一点。
这种一点点靠近目标的感觉,比任何掌声都让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