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进军罗马-《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1870年的夏天,对于欧洲而言,是一个被炮火和鲜血染红的季节。普法战争的进程远比所有人预想的更为迅猛和残酷。自信满满的法国军队,在普鲁士总参谋部高效的组织和德意志诸邦联军压倒性的兵力、装备及战术优势面前,节节败退。

  消息如同重锤,一次次敲击在都灵首相府紧张的空气中。维桑堡、马斯拉图尔、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一连串的法军败绩传来。最终,9月1日色当城下,拿破仑三世皇帝亲自指挥的十余万法军主力被团团包围,被迫升起白旗。皇帝本人也成了普鲁士人的阶下囚。

  “色当,色当惨败,皇帝被俘。”消息传回巴黎,第二帝国瞬间崩塌,共和政府仓促成立,但已无法挽回军事上的颓势。普鲁士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巴黎。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密切关注着每一份战报。他的心情随着普鲁士的每一次胜利而愈发紧张和期待。他知道,决定意大利最后统一的关键时刻,就系于法国那支驻扎在罗马的军队身上。

  “军情局报告。”一名军官快步送入最新密电,“驻罗马法军第九军指挥官,已收到巴黎共和政府的紧急调令。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立即放弃罗马,火速回援本土,保卫巴黎。”

  “终于等到了!”亚历山德罗一拳砸在桌上,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法国人自身难保,再也无力充当教皇的世俗保护伞了。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意大利千年来的精神首都,统一大业最后的拼图,此刻终于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他的面前。

  “命令!”他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无比的决断,“‘光复行动’,正式开始。致电前线总指挥卡多尔纳将军:法军已开始撤离,教皇国门户洞开。我命令意大利王国军队,立即越过边界,向罗马挺进。目标:和平进入罗马,恢复王国对这座城市的合法主权。尽量避免与教皇卫队发生冲突,但若遇抵抗,坚决予以粉碎。”

  与此同时,按照早已商定的程序,一份由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签署的正式信函,通过外交途径被火速送往梵蒂冈。信中以极其恳切但又不容置疑的语气,陈述了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必然性,强调了保护教皇宗教自由的承诺,并“请求”教皇陛下“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和冲突,和平移交罗马的世俗治理权”。

  果不其然,庇护九世的回复迅速而愤怒。他痛斥这是“亵渎神圣的侵略”、“强盗行径”,断然拒绝交出任何权力,并宣称自己将是“梵蒂冈的囚徒”,绝不会承认意大利王国对罗马的统治。他甚至扬言要发动所有天主教徒抵抗。

  亚历山德罗收到回复后,只是冷冷一笑。这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政治的最终语言,永远是实力。

  在拉丁姆地区早已摩拳擦掌、等待多时的意大利陆军三万精锐,在卡多尔纳将军的指挥下,如同出鞘利剑,浩浩荡荡地越过了教皇国的边界。士兵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书写历史。

  进军过程异常顺利。沿途的教皇国小镇几乎无人抵抗,甚至有些居民偷偷向意军挥手致意。法军撤离后,教皇国本就薄弱的军事力量更是形同虚设。意军主力迅速推进,直逼罗马城墙下。

  9月10日,一个晴朗的秋日。意大利军队完成了对罗马城的包围。高耸的奥勒良城墙和古老的圣门、拉特兰门紧闭着,城头上可见瑞士卫队和少数教皇国士兵紧张的身影。

  卡多尔纳将军选择了位于东北方向的庇亚门作为主攻方向。这座门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相对而言防御并非最强,且门外地势开阔,便于部队展开。

  上午9时,卡多尔纳将军派出的最后一名军使抵达庇亚门下,高声宣读最后通牒,要求守军打开城门,避免流血。回答他的,是城头射出的几声稀疏但坚决的枪响——那是教皇卫队表明态度的象征性抵抗。

  “既然如此,那就别无选择了。”卡多尔纳将军放下望远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深知必须速战速决,以免节外生枝或给外交调解留下时间。

  “炮兵准备!”他沉声下令。早已部署就位的意大利皇家炮兵团的数十门最新式后膛野战炮(由科斯塔相关兵工厂生产)褪去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古老的庇亚门。

  “开火!”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罗马城郊的宁静,炮弹呼啸着砸向庇亚门及其周边的城墙。砖石飞溅,烟尘弥漫。古老的城墙在现代火炮的轰击下剧烈颤抖着。教皇卫队的火力被完全压制。

  炮击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当硝烟稍稍散去时,庇亚门已经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周围的城墙也坍塌了一段。

  “步兵!冲锋!”团长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多时的意大利陆军士兵们,戴着独特的插有公鸡羽毛的宽檐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如同猎豹般从阵地中跃出,高喊着“萨沃亚!”和“意大利!”,冒着零星抵抗的枪弹,迅猛无比地冲过缺口,涌入了罗马城内。

  战斗(如果称得上战斗的话)几乎在瞬间就结束了。面对如潮水般涌入、训练有素且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意军,瑞士卫队和教皇国士兵在进行了短暂而徒劳的抵抗后,很快便放下武器投降或被缴械。他们履行了职责,但无法改变结局。意大利的绿白红三色旗,迅速插上了庇亚门的残骸之上,迎风飘扬。

  消息像闪电般传回都灵,整个意大利瞬间沸腾了。人们涌上街头,疯狂地欢呼、拥抱、哭泣,报纸号外雪片般飞出,“罗马是我们的!”、“统一完成!”的呐喊声响彻每一个城市和村庄。长达千年的教俗纷争,延续了十几个世纪的分裂,在这一天,似乎终于看到了终结的曙光。

  在罗马,意军入城后,迅速控制了所有关键部门——电报局、火车站、政府办公楼、银行,并派兵保护各国使馆和重要历史建筑。罗西将军严令部队遵守纪律,不得骚扰平民,不得侵犯教堂,尤其要绝对保证梵蒂冈城的安全(但将其孤立起来)。整个接管过程迅速而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混乱。

  亚历山德罗在都灵首相府接到了卡多尔纳将军发来的成功占领罗马的电报。他久久地凝视着电文,心中百感交集。从1854年穿越而来,历经十六年的谋划、奋斗、等待、甚至刺杀,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统一意大利的梦想,在他手中,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借助外部局势,以极小代价)得以实现。

  然而,狂喜之后,是更深的冷静。他知道,夺取罗马只是第一步。如何妥善处理与教廷的关系(梵蒂冈囚徒问题),如何真正治理这座历史名城,如何让南北方真正融合,如何应对法国战败后可能变化的欧洲格局,以及如何实现他更深远的殖民与大国梦想……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但无论如何,1870年9月10日,这一天注定将载入史册。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进入了罗马。持续了超过一千年的教皇国世俗统治,就此终结。意大利的统一大业,终于在事实上得以完成。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名字,也与加里波第、加富尔、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一样,永远铭刻在了意大利复兴运动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