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发了!发了!发了!-《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隔日,除却于氏带着怀诤在家,夏兴南带着儿女绑了裤脚带了驱虫药背着背篓上山摘果子。

  不过,这后山外围附近一片熟透的红果子已经被摘了大半,要不就品相不好的,再摘个五六天后只能等下一批果子成熟,有胆大点的进去深山内围或去别处探探。

  夏兴南带着孩子不敢太往里走,只能稍微走远点,不过他们运气好找到几颗没被发现的红果子树。

  “爹,那里是怎么回事?”

  怀清指着东面山脚的一大片空地,那里远远看去像是无人耕种的荒地。

  “那里啊,是个庄子。”

  “庄子?看着可不像?”怀清摇头,她视力很好,站在山崖边看的很清楚,这一大片看着可不像庄子,荒凉的很。“那片土地看着临近官道,沿着官道往西应该就是莲花镇,往东过去的是临元县吗?”

  “是的,按理是繁华地段,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还是一片荒凉,连官道对面的一片也一样,据说两边都荒了有三四十年,也没人去开荒。”

  “那庄子是怎么回事?”谁还没事在山脚建个庄子?方圆几里都没人也不嫌瘆得慌。

  “庄子名叫桃源庄,听说庄主因庄子后山上的桃树与其夫人结缘,桃缘、桃园、桃源皆有谐音,故取此名。庄子很大,连着山上的桃林,直至官道的一片都被庄主买下,总的算起来有十一二顷吧。不过庄子很荒芜,全是杂草乱石,也就在山脚盖了庄园。”怀谨接过他爹的话头接着说道。

  庄主倒是挺浪漫的,不过那么一大块地买了却不利用,可真浪费了。

  “爹、大哥,我去那边看看,马上回来!”怀清背着背篓在林子里穿来穿去,没摘几颗果子倒像是来游玩的。

  “好,不过别走远,深山有大虫跟熊瞎子!”

  “嗯,我就在附近看看,找找还有没有果树。”

  怀清要了一把类似镰刀的砍刀,后山杂草丛生,每走一步她都要砍刀开路。一为砍去杂草树棘,再来也是为了打草惊蛇,九月还没到虫蛇冬眠的季节,虽然上山前大家都洒了防虫的药粉绑了裤脚,她还是觉得小心再小心是没错的。

  大约走了一盏茶的工夫,她只在最初时发现一棵果树外一无所获,看来她得换个方向碰碰运气了!

  怀清挥动砍刀砍向左侧的杂草,却不想一个用力过猛整个人倾斜了一下,最后是稳住了,不过悲催的是她正好踩在一块石头上,然后又华丽丽地摔了一跤!

  幸亏她倒下的地方比较平坦,有厚厚的枯叶做缓冲她只是虚惊一场。

  “呸呸呸!”怀清摔了个狗啃屎呸呸吐着杂草,等她起身,发现不止是虚惊一场,还有一点惊喜哦!

  在她倒下的不远处,阴暗潮湿的一个角落里长着一群地精,也就是人参。都说东北三宝之一,百草之王的人参最是难遇,她今天是走了狗屎运了。

  发了!发了!发了!

  “哈哈哈!”

  镇定!镇定!夏怀清,你镇定!

  她深一口气,数了一下,大大小小,一共有七株。她用砍刀在附近砍了一些树枝削出简易的挖参工具。

  她不是专业的挖参人,想要挖出完整的人参只能靠耐心。最后她选择将三大一小四株人参扩大范围连土壤带枯叶苔藓一起挖出来,放进背篓前还垫了嫩嫩的细草,再在上面又盖了一层。

  做好这些已经过去将近半个时辰,她怕大哥他们担心,匆匆将腐土重新填回去,留下三株小的给下一个有缘人。

  这种天材地宝难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规矩,她下意识地觉得应该这么做,就当是对自然循环的一种尊重与保护。

  怀清背起背篓没走几步,传来她大哥的声音,估计很久不见她人出来找她了。

  “大哥!我在这里!”

  她背着背篓也不敢走太快,跟大哥他们碰面时她发现她又害大家担心了。

  “清姐儿!你这次太胡闹了!”

  “你知道我们多担心你吗?”

  “小妹都急哭了!”

  “对不起!”

  “好了,谨哥儿,清姐儿也不是有意的。”夏兴南知道谨哥儿有心要清姐儿长长记性,不过看到她难过内疚的样子他就不忍心了。“不可有下次了!”

  “爹最好了!”怀清立马拍起马屁。

  不过她也没漏掉大哥几个,见他们都原谅她,她才神秘兮兮地拿掉背篓上面的草,露出一大一小两株人参。

  “棒槌!”

  “天哪,棒槌!”

  “你刚才就是在挖棒槌!”

  棒槌是人参的小名,山里人都这么叫,传说人参会跑,发现人参后大叫“棒槌”人参就不会跑掉。不过传说只是传说,人参并不会跑,至少她挖的时候没跑。

  “我发现大大小小有七株,挖了四株,剩下三株小的我用腐土填回去了。”

  “嗯,棒槌珍贵难得,留点给别家挖挖。” 挖一株是运气,挖一群就太不寻常了。

  据说,挖参人也有他们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抬大留小,就是说遇到成片的人参,可挖走大的,但要把小的留下给后来人。清姐儿心善,误打误撞的,也不算破坏规矩。

  天材地宝,有德者得之,不能贪心!

  “大哥,把这两株放你背篓吧!”

  “大妹是不想大家知道咱家一次挖了四株?”

  “嗯,钱财不可外露,咱家刚卖了方子赚了银子,现在又挖到棒槌,一下子还挖到四株的话,我怕又有人得红眼病!”

  这是肯定的!保持低调才是王道。

  但又不能不说,毕竟往后家里盖房子买地可要不少银子,光那卖方子的三十两可不顶用,所以这银子还得过个明路。

  “说得有理!二弟,你来搭把手!”

  把一大一小两株人参移放到怀谨背篓里,稍作整顿大家赶紧下山,背篓里的红果子还等着卖呢!

  等他们下山,村口收果子的队伍已经接近尾声,他们打了个底排在了末尾。

  “老二,你们怎的这么晚?”里正夏兴华自家的果子已经全卖了,在一旁帮着维护秩序。

  “清姐儿迷路了,我们找她花了点功夫。”

  “清姐儿没事吧?”夏兴华对这个堂侄女现在是刮目相看了,小小年纪能斗得了柱子家的在望江村也算头一份。

  “谢谢里正大伯!我没事!我没有迷路,我只是挖棒槌忘了回来了的路!”

  “对!对!你没有迷路!清姐儿只是去挖棒槌了,下次可得,等等,清姐儿,你刚才说你挖着棒槌了??”

  夏兴华他们说话并没有避着,卖了果子还没走的村民听到里正喊挖到棒槌了轰地一声吵开了然后都围过来。

  “老二,你家真挖到棒槌了?”

  “是的,清姐儿无意中发现的,就两株,谨哥儿,你把背篓放下,把棒槌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夏兴南这番说辞是大家统一过。钱财要过明路,但也不能全摊开在世人面前,总之还要低调。

  当众人看到怀谨背篓里一大一小棒槌时俱是感慨夏老二家最近是走大运了。

  虽然只有两株,不过大的那株比好几年前隔壁村王老三挖到的还要粗大,王老三当初卖了近百两。那夏老二家这两株最起码也得有百十两,更何况这棒槌可遇不可求,品相好的年份久的价格可能更高。

  “老二,发财了可别忘了咱们!”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当即起哄声四起都跟夏兴南开起玩笑。

  “当然当然!”这种时候夏兴南自然满口答应。

  众人围在一起吵闹一阵,等轮到他们果子过秤结了银子后,怀清几人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