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寒炉捣浆制新纸,暖帐筹谋建学宫-《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腊月的风卷着枯枝掠过新城区的工地,规划中的工业区已清出一片平坦空地,四排木架撑起的茅草顶临时棚屋刚搭好,土墙还泛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张轩踩着冻土走进最东侧的棚屋,里面生着两堆炭火,暖意驱散了冬寒,禾正带着两个侍女整理墙角的芦苇——这些是三天前让渔业部从河边割来的干枯植株,此刻已捆扎得整齐,堆成半人高的小山。

  “神尊,芦苇都挑过了,老根和枯叶都去掉了,”禾迎上来,接过张轩脱下的厚兽皮袄,叠放在一旁铺着麻布的木椅上,“阿瑶和青羽去后勤坊取石灰了,鹿溪带着人在清洗麻布,就等神尊来了。”

  张轩点头,走到棚屋中央的石砌池子边——这是昨天让建设部临时砌的,池底铺着夯实的黄泥,不漏水。他弯腰摸了摸池壁,还带着炭火的余温:“冬天天寒,浆水容易冻,一会儿煮料的时候多烧两盆炭火。”

  说话间,阿瑶和青羽提着陶罐走进来,罐子里的石灰粉泛着白花花的光泽:“神尊,石灰取来了,风长老说这是最好的块灰敲碎的,纯度高。”青羽将陶罐放在石池旁,顺手给炭火添了块松木,火苗“噼啪”窜高了些。

  鹿溪也带着溪月、木槿走进来,手里捧着几张洗干净的麻布,麻布细密平整——这是手工业坊刚织出的新布,专门留着做滤材用的:“神尊,麻布晾得半干了,韧性正好,应该能滤住纸浆。”

  张轩看着围在身边的七位妻妾,她们穿着统一的麻布长裙,外面罩着厚兽皮坎肩,脸上带着好奇。自从律法定下后,他就宣布自己和妻妾们不再参与部落劳动,除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其余时间都跟着他学习文字和算数,如今个个能写会认,成了联盟里仅有的“识字群体”。

  “以前咱们记东西、写律法,都用兽皮,”张轩拿起一张粗糙的兽皮卷,上面用炭笔写着几条律法条文,“兽皮又重又贵,一张兽皮只能写几十个字,以后族人多了、事情杂了,根本不够用。今天咱们做一种新东西,叫‘纸’,又轻又便宜,一张能写几百个字,以后记东西、教族人写字,全靠它。”

  妻妾们眼睛都亮了,千惠是最晚归附的,之前在黑莽部从没见过文字,此刻凑得最近:“神尊,这纸真的能做出来吗?比兽皮还好用?”

  “能。”张轩笑着点头,指着墙角的芦苇,“就用这个做。”

  他先让人将芦苇切成半尺长的小段,倒进石池里,再倒入石灰粉,最后灌满从河边挑来的温水:“石灰能泡软芦苇的硬壳,把里面的纤维泡出来,咱们得泡三天,每天换一次水,把石灰味冲干净。”

  阿瑶蹲在池边,用木棍搅拌着芦苇段,石灰水泛起白色的泡沫:“神尊,泡软之后呢?是不是要像捶打兽皮那样捶碎?”

  “差不多,但得更细。”张轩指着棚屋角落的石臼和木捶,“泡软的芦苇要放进石臼里捶,捶成烂泥一样的‘纸浆’,越细越好,这样做出来的纸才平整。”

  接下来的三天,棚屋里天天热气腾腾。妻妾们轮着班照看石池,每天清晨换一次水,傍晚用木棍搅动芦苇,看泡发的程度。侍女们则忙着烧炭火,保证棚屋温度,偶尔有路过的手工业坊族人好奇地扒着门缝看,看到石池里泡着的芦苇,都一脸疑惑——谁也不知道神尊和夫人们在做什么稀奇事。

  第四天一早,张轩刚走进棚屋,禾就迎上来:“神尊,芦苇泡好了,一捏就碎,石灰味也冲干净了。”

  张轩走到池边,拿起一段芦苇,轻轻一捏,茎秆就化作了柔软的纤维,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捶浆。”

  妻妾们立刻动起来,阿瑶和青羽抬着泡好的芦苇段倒进石臼,溪月和木槿抡起木捶捶打起来。木捶重重砸在芦苇上,发出“咚咚”的声响,震得棚屋顶上的茅草都簌簌往下掉。鹿溪站在一旁,时不时往石臼里加些温水,让纤维更容易捶碎。

  张轩则坐在一旁的木椅上,禾给他端来一碗温热的蜂蜜水,千惠给他剥着野果。他看着妻妾们忙碌的身影,偶尔指点两句:“捶得再细些,把纤维都打散,别留硬块。”

  捶浆花了整整一个上午,芦苇段终于变成了细腻的纸浆,颜色呈浅黄,像浓稠的泥浆。侍女们端来清水,倒进石臼里稀释纸浆,鹿溪用木勺搅拌均匀,直到纸浆变得稀薄却能看见悬浮的纤维。

  “下一步,抄纸。”张轩站起身,走到棚屋另一侧的木架旁——这里搭着一个简易的抄纸架,木框上绷着细密的麻布,四角用绳子固定得牢牢的。“把这个架子放进纸浆里,轻轻晃动,让纤维均匀附在麻布上,然后慢慢提起来,沥干水分,一张纸的雏形就有了。”

  他拿起抄纸架,示范着放进装满纸浆的木盆里,左右晃动了几下,然后稳稳提起。麻布上立刻附上了一层薄薄的纤维膜,水顺着麻布的缝隙往下滴,在地上积成一小滩。

  “我来试试!”阿瑶最是活泼,立刻接过抄纸架,学着张轩的样子放进木盆。可她力气没掌握好,提起来的时候晃得太厉害,纤维膜一边厚一边薄,还破了个小洞。

  “别急,手要稳。”张轩从身后扶住她的手,带着她慢慢晃动、轻轻提起。这次提起的纤维膜均匀平整,阿瑶眼睛一亮:“成了!神尊,我做成了!”

  妻妾们一个个轮流尝试,禾的手最稳,抄出来的纤维膜最均匀;鹿溪心思细,每次都先调整纸浆浓度,纤维膜厚薄一致;青羽提架子的时候又快又稳,效率最高。侍女们则在一旁帮忙倒纸浆、递工具,棚屋里满是欢声笑语。

  抄好的纤维膜被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贴在棚屋的土墙面上——土墙被炭火烤得干燥温热,正好能烘干纸浆。第一张纸烘干的时候,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张轩伸手轻轻一揭,一张浅黄的纸就从墙上掉了下来,虽然边缘有些毛糙,却比兽皮轻薄百倍,用手摸上去还带着温热的触感。

  “这就是纸?”木槿轻轻摸着纸面,眼里满是惊奇,“真的好轻。”

  张轩拿起一根炭笔,在纸上写下“联盟”两个字,字迹清晰流畅,比在兽皮上写字省力多了:“看,写字很方便,而且一张纸能写这么多字。”他说着,在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几行律法条文,一张纸竟然写了两百多字,抵得上五张兽皮。

  妻妾们都兴奋起来,禾立刻去后勤坊取来新的炭笔,阿瑶和鹿溪则继续抄纸,青羽和千惠负责烘干,溪月和木槿则学着在纸上写字,棚屋里一派忙碌景象。

  中午时分,石爪长老路过工业区,看到棚屋热闹,便推门进来。他刚走进门,就看到墙上贴满了浅黄的“薄片”,夫人们正围着一张“薄片”写字,好奇地凑过去:“神尊,夫人们这是在做什么?这黄乎乎的薄片是什么东西?”

  “这叫纸,用来写字的。”张轩拿起一张纸递给石爪,“以前咱们用兽皮写字,又贵又重,以后就用这个,记律法、记账目都方便。”

  石爪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摸着,又凑到眼前看上面的字,却一个也不认识,只觉得这东西又轻又薄,比兽皮好用多了:“神尊真厉害!这纸要是做出来,山牙长老记账就不用堆那么多兽皮卷了!”

  “正是这个意思。”张轩笑着道,“等开春了,我打算在新城区建一所学校,教族人们认字、写字,到时候就用这纸当课本,比兽皮方便多了。”

  石爪眼睛一亮:“教族人认字?那太好了!以后族人们都能看懂律法了,我管治安也更方便!”他说着,又好奇地问,“这纸怎么做的?用什么做的?”

  “用芦苇做的,泡软捶碎,再抄成纸。”张轩简单解释了一下,石爪听得云里雾里,只知道这是神尊的“神奇发明”,连连称赞着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造纸的规模渐渐扩大。张轩让手工业长老羽尾派了十个手脚麻利的妇女来帮忙,专门负责捶浆和抄纸——这些妇女虽然不会写字,却学得很快,几天下来就掌握了技巧。妻妾们则负责指导和质量把关,偶尔写写画画,享受着不用参与体力劳动的悠闲。

  禾每天都会提前准备好饮食,用陶碗盛着温热的肉汤、黄米糕,送到棚屋里给大家吃。阿瑶和青羽喜欢研究纸的厚度,尝试着调整纸浆浓度,想做出更厚实的纸;鹿溪则细心地发现,在纸浆里加一点煮过的树皮汁,纸会更结实,立刻告诉了张轩;千惠、溪月和木槿则在纸上练习写字,从简单的名字到复杂的律法条文,越写越熟练。

  张轩则在一旁规划着后续的事情:他让建设部在棚屋旁再搭两个棚子,一个用来存放芦苇和石灰,一个用来晾晒纸张;让矿产部找些细沙,用来打磨纸面,让纸更光滑;让山牙长老统计造纸的成本,打算开春后批量生产,除了供学校使用,还要分给各长老坊用来记录事务。

  一天傍晚,妻妾们都累了,围坐在炭火旁休息。禾给张轩剥着坚果,阿瑶靠在张轩肩上,看着墙上晾晒的纸,轻声问:“神尊,开春建学校,谁来当老师啊?族人们都不会写字。”

  “咱们来当老师。”张轩笑着道,“你、阿瑶、鹿溪,你们几个字写得好,负责教启蒙;青羽、千惠,你们跟着我学了这么久,负责教算数;溪月、木槿,负责教孩子们认图、画画。”

  鹿溪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还可以教孩子们认识草药,让他们知道哪些草能治病,哪些草有毒。”

  “这个主意好。”张轩赞道,“学校不仅要教认字写字,还要教实用的知识,比如耕种、锻造、医药,这样族人们学会了,才能更好地为联盟做事。”

  青羽忽然问:“神尊,学校收多少孩子啊?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去?”

  “只要是联盟的孩子,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都能去。”张轩道,“我打算先建三间教室,一间教认字,一间教算数,一间教实用技术,再找几个手脚勤快的族人当杂役,负责打扫和照顾孩子。”

  妻妾们都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学校的布置:禾说要在教室里搭火塘,冬天暖和;阿瑶说要做些木桌木椅,让孩子们坐着上课;鹿溪说要准备些草药标本,方便教学;青羽说要画些农田、牲畜的图,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张轩看着她们热闹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自从妻妾们不再参与劳动后,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她们跟着他学文字、学知识,不仅自己进步了,还能帮他做事,未来建学校、推教育,都离不开她们的帮忙。

  棚屋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炭火的光芒映着妻妾们的笑脸,也映着墙上一张张浅黄的草纸。张轩拿起一张刚烘干的纸,在上面写下“学校规划”四个字,然后开始列清单:教室、教具、老师、学生、课程……字迹在纸上流畅地铺开,比在兽皮上写字舒服多了。

  他知道,这一张张草纸,不仅仅是记录文字的工具,更是联盟文明进步的阶梯。开春后,学校建起来,族人们学会了认字写字,就能看懂律法、学会技术、记录历史,联盟再也不是那个只会靠口耳相传的原始部落了。

  夜深了,妻妾们帮着收拾好棚屋,跟着张轩回到了城堡。路上,青羽看着天上的星星,轻声道:“神尊,等纸做得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神尊的话都写下来,让以后的族人都知道神尊做了什么?”

  “当然可以。”张轩笑着道,“以后我们还要写联盟的历史、写耕种的技术、写锻造的方法,让这些知识一代代传下去,联盟会越来越强大的。”

  回到城堡,禾给张轩端来热水洗脸,阿瑶帮他脱外套,鹿溪给他准备了安神的草药茶。张轩坐在温暖的兽皮椅上,看着妻妾们忙碌的身影,又想起了棚屋里那些即将烘干的草纸。

  这个冬天,因为这一张张草纸,变得格外有意义。整个联盟,在文明的道路上一步步往前走,走出原始,走向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