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上头的朱标-《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

  朱标瞬间听明白了,父皇这是出于私心,在故意打压刘基。

  他刚想开口劝谏,可嘴刚张开,还没说出一个字,就被朱元璋打断了:

  “标儿,行了,别劝了。

  咱知道你想说啥,刘基的爵位就这么定了,改不了。

  接下来,咱还是说说你二弟封地的事吧。”

  果然,朱元璋最懂朱标,只要一提到朱宸宇,朱标的注意力立马就被转移了。

  什么刘基、汤和,在他二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下一秒,朱标就急切地追问:

  “父皇!

  我们之前不是商量过,让二弟当太子吗?

  怎么现在又要封王?

  您这朝令夕改,可算不上合格的帝王!”

  说着,他还忍不住拍了拍案几,语气带着几分不满。

  顿了顿,朱标又自顾自地盘算起来:

  “要封王也行,先给二弟封个亲王当当!

  等过些日子,我把朝政摸熟了,再跟他提立太子的事,让他慢慢接受。

  还有封地,也得选好的,先把应天附近划给他当封地,不够了再想办法!

  不行,我得去找二弟,先把这好消息告诉他!”

  越说,朱标的眼睛越亮,完全没注意到朱元璋的脸,已经黑得像锅底。

  直到朱标兴奋地拍着大腿,准备起身去找朱宸宇时,朱元璋终于忍无可忍,啪地一声拍在案几上,怒吼道:

  “够了!

  你想做什么?

  咱还活着呢!

  咋的?要不你直接去问你二弟愿不愿意登基,咱把这龙椅直接让给他,你看这样能不能满足你这太子的心愿?”

  可朱标像是失了智一般,完全没听出朱元璋话里的怒火,还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摸了摸下巴认真琢磨:

  “这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二弟年纪还小,还得再磨砺磨砺才行。”

  “磨砺是吧?

  好!好!好!咱今天就帮你好好磨砺磨砺!”

  朱元璋气得直接解下腰间的玉带,猛地站起身,抡圆了玉带就往朱标身上抽去。

  还在幻想中的朱标冷不丁被玉带抽中,瞬间发出杀猪般的惨叫,手脚并用地就往书房外逃。

  朱元璋哪会放过他,提着玉带在后面追,玉带抡得呼呼生风,抽在朱标身上啪啪作响。

  伴随着朱标此起彼伏的惨叫声,朱元璋那颗因因朱宸宇封地而烦躁的心,反倒莫名地平静了下来,倒像是被这动静给治愈了。

  挨了十几下玉带抽之后,朱标总算连滚带爬逃出了书房。

  他一边呲牙咧嘴地吸着凉气揉着疼处,一边往朱宸宇所在的演武场狂奔,身后原本跟着的贴身太监,早被他甩得没了影。

  赶到演武场时,朱标一眼就看见朱宸宇正握着一杆长枪,在空地上反复磨练枪法,

  而朱棡、朱樉、朱棣三兄弟,正带着沐春、沐昂、李景隆在演武场另一头练着武技。

  他只匆匆瞥了那几人一眼,就径直朝着朱宸宇小跑过去,到了跟前还喘得厉害,缓了好一会儿才急声道:

  “二弟,

  来来来,大哥跟你说个好消息!”

  朱宸宇停下手中的长枪,枪尖往地上一拄,看向朱标:

  “大哥,什么好消息?”

  朱标原本想说想让你继承太子之位的事,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父皇刚为此动怒,还是先不提为好。

  他转而把方才在书房里,关于汤和、刘基册封爵位的事说了出来。

  朱宸宇听他说完,缓缓点了点头,随即拉着朱标走到一旁,盘腿坐了下来。

  朱标也不嫌弃地上的尘土,一屁股就坐下了,还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的汗。

  等朱标气息平复下来,朱宸宇才开口:

  “关于刘伯温的爵位,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甚至......我还觉得对他的打压,力度有点轻了。”

  这话一出口,朱标瞬间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二弟的想法竟然和父皇出奇地一致。

  他带着满脸不可置信问道:

  “二弟,

  你也觉得刘伯温太过高傲,所以该打压他一下?”

  朱宸宇却缓缓摇了摇头。

  有些事他没法明说,大明朝的建立,本就离不开佛门与道门的影子。

  朱元璋没化龙前,受过佛门的恩惠,后来即将起事时,又得了道门出身的刘伯温辅佐。

  当年,天下有雄主之姿的人不止朱元璋一个,可刘伯温偏偏选了他,这里面若没猫腻,朱宸宇是打死也不信。

  可如今这个世界,鬼神之说早已成了传说,王朝气运更是被视作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些内情他根本没法详细解释。

  犹豫了片刻,朱宸宇换了个说法:

  “大哥,

  既然刘伯温一心想告老还乡,你就满足他的愿望。

  强扭的瓜不甜,他要是无心留在大明,你就算把他留下来又有什么用?

  给他一个伯爵,我觉得已经很合适了。”

  可朱标还是没法接受,在他眼里,刘伯温立了那么大的功,就算不愿留朝,也不该只落得个伯爵的爵位。

  可朱宸宇心里的想法,却和嘴上说的完全不一样。

  从前他只当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是民间杂谈,可连系统都让他建立运朝了,那这事必然是真的。

  朱元璋一个泥腿子出身,虽说疑心病重,可若没人从旁引导,怎会下狠心斩尽华夏数不尽的龙脉?

  这事本身就透着古怪。

  再看刘伯温,后期他的名声会越传越广,甚至能和朱元璋齐名。

  一个臣子能有这么大的名声,却不图爵位、不为子孙谋福,这哪像凡人之举,倒像是圣人下凡。

  可若他真能做到这般圣人之事,又为何不把毕生才华用在造福大明百姓上?

  这根本不合常理。

  朱标沉默了许久,还是固执地摇了摇头:

  “二弟,

  这事我没法认同你,也不可能认同。

  刘伯温封爵的事,我会据理力争,绝不能让他只当个小小的伯爵。

  他想告老还乡是他的事,但怎么嘉奖他,是我大明的态度,这俩事不能混为一谈。”

  朱宸宇见状也不再多劝,这些事本就不是他在意的重点。

  他话锋一转:

  “那我们说说汤和吧。

  给汤伯伯只封侯爵,我觉得太低了。

  汤伯伯戒心重、疑心病也不小,可他故意留那么多把柄在我们手里,其实是在向大明皇室示好,让我们能放心他。

  既然,他把诚意摆到明面上了,封他个公爵也没什么不妥。

  这事你回头跟老朱提提。”

  朱标被这话点得一愣,若从这个角度看汤和,还真像二弟说的那样,汤和是故意把把柄交出来,让皇室随时能拿捏,这分明是在表忠心。

  这么一想,他顿时豁然开朗,木讷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