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青藤巷浸着一股潮湿的霉味,青石板路被冲刷得发亮,倒映着两侧老旧居民楼斑驳的墙面。李锐踩着积水走进巷口时,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这地方像被时光遗忘了,连墙上的小广告都带着几分陈旧,与巷外车水马龙的城市格格不入。
李队,就是这儿了,青藤巷37号院。年轻警员王磊快步跟上,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到了记录报案信息的那一页,报案人是小区物业,昨天下午接到住户反映,说3单元502的张大爷好几天没出门了,门口的快递堆了一大堆,物业上门敲门没人应,联系不上家属,就报了警。
李锐点点头,目光扫过眼前的居民楼。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六层红砖楼,没有电梯,墙面的红砖已经褪色,部分地方还生了青苔。3单元的楼道口堆着几个废弃的纸箱,墙角蜷缩着一只橘猫,见有人来,警惕地缩了缩身子,钻进了纸箱缝隙。张大爷的基本情况再跟我说说。李锐一边往楼道里走,一边问道。楼道里光线昏暗,即使是白天也得开着声控灯,脚步声踏上去,头顶的灯泡吱呀一声亮起,昏黄的光线下,墙壁上的涂鸦和污渍清晰可见。
张建国,男,72岁,退休工人,原市机床厂的。王磊快速念着信息,无儿无女,离异多年,前妻早就定居外地,联系方式已经失效。社会关系简单,据物业说,平时很少和邻居来往,独来独往的,唯一的亲戚是个远房侄子,叫张明,偶尔会来探望他。
走到502门口,果然如物业所说,防盗门外侧的鞋架上积了一层薄灰,门边堆着三个未拆封的快递,最上面那个的快递单日期显示是五天前。李锐示意王磊敲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响亮,连敲了三遍,门内毫无回应。物业有钥匙吗?李锐问。联系过了,张大爷没给物业留钥匙,说自己身体好,不用麻烦。王磊答道,要不要联系开锁师傅?
李锐沉吟片刻,抬手摸了摸门板,门板冰凉,没有一丝人气。先联系开锁师傅,另外,去问问楼上楼下的邻居,看看最后一次见张大爷是什么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开锁师傅来得很快,十分钟后,防盗门被轻轻打开,一股混杂着灰尘和淡淡中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李锐示意王磊戴上手套和鞋套先进去,自己则站在门口观察屋内环境。
这是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装修还是十几年前的风格,墙面有些发黄,客厅的电视柜上摆着一台老旧的液晶电视,旁边放着一个玻璃茶杯,杯底还剩着些残茶,已经结了一层茶垢。沙发上铺着一条灰色的针织毯,叠得整整齐齐,看起来不像是有人仓促离开的样子。李队,屋里没人。王磊仔细检查了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出来报告道,卧室的床上被褥叠得很整齐,衣柜里的衣服都在,没有翻动的痕迹。厨房的水槽里没有碗筷,冰箱里有一些蔬菜和鸡蛋,看起来放了有几天了,已经不太新鲜。
李锐走进屋里,目光扫过各个房间。书房的书桌上摆着几本养生类的书籍,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一些日常开销,最后一笔记录是七天前,写着买中药,320元。书桌抽屉里放着一些存折和银行卡,还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张大爷和一个陌生男子,两人笑得很开心。这照片上的人是谁?李锐拿起照片问。王磊凑过来看了看:会不会是他那个远房侄子张明?回头可以问问。
李锐点点头,把照片放回抽屉。再仔细搜搜,看看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比如字条、录音之类的。另外,查一下小区的监控,看看张大爷最后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有没有人跟他一起走。两人在屋里搜查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痕迹,也没有找到张大爷留下的字条或其他线索,看起来就像是张大爷突然凭空消失了一样。
从张大爷家出来,李锐和王磊先去了小区物业办公室调取监控。小区的监控设备比较老旧,只在大门口、单元楼门口和楼道里装了几个摄像头,画面清晰度不高。麻烦把七天前到现在的监控都调出来,重点看3单元门口和大门口。王磊对物业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点点头,开始操作电脑。李锐则坐在一旁,翻看王磊刚才询问邻居的记录。记录显示,邻居们对张大爷的评价大多是孤僻、古怪、不爱说话。住在张大爷楼下402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太太,她告诉王磊,张大爷搬来这小区快二十年了,很少和邻居来往,平时买菜都是早出晚归,碰到邻居也只是点点头,从不主动打招呼。有时候我想跟他说说话,他都摆摆手就走了,感觉不太好相处。陈老太太说。
住在501的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说自己搬来才一年多,见过张大爷的次数屈指可数,只知道他是个独居老人,没见过有亲戚来探望他,直到最近一个多月,才经常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敲张大爷家的门。那男的看着挺热情的,每次来都提着水果牛奶,还跟我们打招呼,说自己是张大爷的侄子。李锐的目光停留在最近一个多月、经常来这几个字上。王磊之前说张明偶尔会来探望,但邻居的说法却是经常来,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矛盾。
李队,你看这个。王磊突然指着监控画面说。李锐凑过去,只见监控画面里,七天前的早上七点多,张大爷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外套,提着一个布袋子走出了单元楼,看起来精神状态还不错。布袋子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去菜市场买菜。这是张大爷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里,之后再也没有看到他回来。再看看他侄子张明的情况。李锐说。
工作人员调取了单元楼门口的监控,果然,正如501的年轻夫妇所说,最近一个多月,张明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有时候是上午,有时候是下午。刚开始的时候,他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大概半个多小时就走了,但从十天前开始,他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长的一次待了三个多小时。李队,你看这里。王磊指着五天前的监控画面,也就是张大爷失踪后的第二天,张明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裹,进去待了一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包裹不见了,而且他走得很快,看起来有点慌张。
李锐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张大爷失踪,张明在这个时候频繁出入,还带着大包裹,这绝对不是巧合。查一下张明的身份信息,还有他的住址和工作单位。
与此同时,李锐决定再去走访几位邻居,尤其是那些在张大爷家住得久的老住户,看看能不能了解到更多信息。住在602的是一位姓赵的老爷子,和张大爷是老同事,都是从市机床厂退休的。提到张大爷,赵老爷子叹了口气:老张啊,人挺好的,就是性子太倔,也太孤僻了。年轻的时候在厂里是技术骨干,后来跟老婆离婚了,就一个人过,这么多年也没再找,也没孩子,挺可怜的。
他跟那个远房侄子张明关系怎么样?李锐问。张明啊,赵老爷子想了想,以前很少来,也就过年的时候来拜个年,坐一会儿就走。不知道最近怎么了,来得特别勤。说实话,我觉得那小子有点不对劲,每次来都围着老张问东问西,一会儿问房子的事,一会儿问存款,看着就不像真心孝顺。
赵老爷子还告诉李锐,张大爷身体一直不太好,有高血压和关节炎,这两年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上下楼都很费劲。前阵子我碰到他,他还跟我说,感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有时候连药都忘了吃。我劝他找个保姆,他说不用,怕麻烦别人。 另一位住在3单元一楼的邻居则提到,三天前的晚上,他起夜的时候,隐约听到5楼传来争吵声,好像是张大爷和一个年轻男人在吵架,但声音不大,具体吵什么听不清,大概持续了十几分钟就没声了。我当时还以为是老张跟他侄子闹矛盾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老张失踪了。
这些信息让李锐更加确定,张明身上有重大嫌疑。张大爷的失踪,很可能和张明有关,而那套房子,或许就是整个案件的关键。张明的身份信息很快就查到了。男,35岁,本市人,无固定职业,之前在一家建材公司做销售,半年前离职,现居本市高新区的一个中档小区。
李队,查了一下张明的经济状况,不太乐观。王磊拿着一份调查报告走进办公室,他半年前从建材公司离职后,就没再找正式工作,期间做过几个小生意,都赔了。而且他还欠了不少钱,信用卡透支了五万多,还有一笔十万块的民间贷款,还款日就在半个月后。民间贷款?李锐挑眉,放贷的是谁?有没有催债记录?放贷的是一个叫刘虎的人,在本地有点名气,据说催债手段挺狠的。王磊答道,我们查了张明的通话记录,最近一个月,刘虎给他打了二十多个电话,估计是催债催得紧。
李锐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张明负债累累,催债紧迫,而张大爷有一套价值不菲的房产,虽然是老房子,但地理位置不错,市值至少在两百万以上。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走,去会会这个张明。李锐站起身,拿起外套。
张明住的小区环境不错,绿树成荫,安保也比较严格。李锐和王磊出示了警官证,保安才放他们进去。张明住在3号楼15层,敲了几下门,门很快就开了,一个穿着休闲装、身材微胖的男人出现在门口,正是监控里的张明。看到门口的警察,张明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掩饰过去了,露出了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警察同志,你们找我有事?你是张明?张建国的侄子?李锐问道。
对,我是张明。张明点点头,侧身让他们进来,快请进,屋里有点乱,别介意。屋里确实挺乱的,客厅的沙发上堆着几件衣服,茶几上放着几个空饮料瓶和外卖盒,一看就是平时很少收拾。张明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我们今天来,是想问问你,你最后一次见你叔叔张建国是什么时候?李锐开门见山。
提到张大爷,张明的眼圈立刻红了,声音也带着几分哽咽:我最后一次见叔叔是七天前,那天我去看他,他还好好的,跟我说了好多话,没想到……没想到现在失踪了。警察同志,我叔叔他到底怎么样了?找到他了吗?我们还在调查中,所以需要你配合我们提供一些信息。李锐看着他,目光锐利,你说七天前见过他,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你们聊了什么?
张明低头擦了擦眼睛,缓缓说道:那天我下午过去的,买了点水果和他爱吃的点心。叔叔身体不太好,我一直很担心他。我们聊了聊家常,我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他说都挺好的。后来他说有点累,想休息,我就走了。你在他那儿待了多久?王磊问道。大概一个多小时吧。张明答道。那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比如他有没有提到要去哪里,或者有没有跟别人结过仇?李锐继续问。
张明摇了摇头:没有,叔叔平时很少出门,也没听说他跟谁结仇。他性子孤僻,朋友也少,除了我,几乎没什么人来往。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尽快找到我叔叔啊,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一个人在外边太危险了。李锐看着张明的表演,心里冷笑一声。从监控来看,七天前张明确实去了张大爷家,但停留的时间足足有三个多小时,而不是他说的一个多小时。而且他提到张大爷爱吃的点心,李锐在张大爷家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包装,显然是在撒谎。你叔叔的房子,他有没有跟你提过要卖掉或者过户给你?李锐突然问道。
张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下意识地避开了李锐的目光:没……没有啊,叔叔从来没跟我提过这些。房子是叔叔的心血,他肯定不会卖掉的。是吗?李锐拿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照片是从房产中介那里调取的,上面是张明和中介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这是我们从一家房产中介那里查到的,三天前,你联系中介,说要卖掉你叔叔位于青藤巷37号院的房子,还说你叔叔委托你处理,这怎么解释?
看到照片,张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也开始微微发抖。我……我那是……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你是不是伪造了委托书?李锐追问,你叔叔失踪了,你不去找人,反而急着卖掉他的房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不是的,警察同志,你们误会了!张明急忙辩解,我是因为欠了点钱,催债的催得紧,实在没办法了,才想暂时把叔叔的房子卖掉,等我有钱了再买回来还给叔叔。我真的没害叔叔,他失踪了我也很着急啊!暂时卖掉?李锐冷笑,你叔叔的房子市值两百万,你给中介报的价格是一百五十万,明显是想低价快速出手,这叫暂时卖掉?而且你如果真的只是想暂时周转,为什么不跟你叔叔商量,反而要伪造委托书?
一连串的质问让张明哑口无言,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抓着裤子,指节都泛白了。还有,五天前,你去你叔叔家,提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裹,进去待了一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包裹不见了,那个包裹里装的是什么?王磊接着问道。
张明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没……没什么,就是一些叔叔不用的旧衣服,我帮他拿去扔掉。扔掉?李锐站起身,走到张明面前,青藤巷小区门口就有垃圾桶,你为什么要把旧衣服带回家再扔掉?而且监控显示你出来的时候神色慌张,不像是只是扔个垃圾那么简单。张明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嘴唇哆嗦着:我……我……跟我们回警局一趟吧,有些事情,我们需要你好好交代清楚。李锐的语气不容置疑。
张明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瘫坐在沙发上,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色。把张明带回警局后,李锐并没有立刻审讯他,而是先让王磊去核实张明所说的每一句话,同时进一步收集证据。首先是那份所谓的委托书。警方联系了那家房产中介,中介工作人员提供了张明当时交给他们的委托书复印件。委托书上写着张建国自愿委托侄子张明处理房产出售事宜,并有张建国的签名和手印。
为了核实委托书的真伪,李锐找到了专业的笔迹鉴定专家和指纹鉴定专家。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委托书上的签名并非张建国本人所写,而是模仿张建国的笔迹伪造的;手印也不是张建国的,而是张明自己的手印。李队,这就实锤了,张明确实伪造了委托书,想趁机卖掉张大爷的房子。王磊拿着鉴定报告说道。嗯。李锐点点头,再查一下张大爷的银行账户,看看有没有资金变动。
张大爷的银行账户信息很快也调出来了。他有三张银行卡和一个存折,平时主要用其中一张工商银行的卡存取款。查询结果显示,在张大爷失踪后的第二天,这张卡里的十五万元存款被人取走了,取款地点是一家工商银行的Atm机。
调取Atm机的监控。李锐下令。Atm机的监控画面显示,取款的人正是张明。他戴着口罩和帽子,刻意遮挡着脸,但从身形和动作来看,毫无疑问就是他。
还有,张大爷书房抽屉里有一张存折,里面有三十万元存款,是定期存款,还有一个月到期。王磊补充道,我们查了,这张存折现在不见了,应该是被张明拿走了。证据越来越充分,张明伪造委托书卖房、取走张大爷的存款、拿走存折,种种行为都表明,他对张大爷的失踪绝对脱不了干系。
与此同时,警方还查到,张明在三天前联系房产中介的时候,已经和一个买家达成了初步协议,买家同意以一百五十万的价格购买张大爷的房子,要求一周内办理过户手续。张明之所以急着卖房,就是想在贷款还款日之前拿到钱,还清欠款。李队,现在证据差不多了,可以审讯张明了。王磊说道。审讯室里,灯光惨白,张明坐在审讯椅上,低着头,头发凌乱,眼神空洞。
李锐坐在他对面,把那份伪造的委托书复印件、银行取款的监控截图和房产中介的聊天记录放在他面前:张明,这些东西你都认识吧?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叔叔张建国到底在哪里?张明沉默了很久,双手抱着头,肩膀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警察同志,我错了,我不该伪造委托书,不该取走叔叔的钱,可是我真的没害他啊!
没害他?李锐看着他,那你叔叔现在在哪里?你为什么要在他失踪后急着卖房、取钱?你五天前带的那个大包裹里到底是什么?我……我叔叔他……张明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他跟我走了,去外地旅游了。旅游?李锐皱起眉头,他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怎么会突然跟你去外地旅游?而且为什么不跟邻居打招呼,不带走换洗衣物,连手机都不带?
是我劝他去的。张明急忙说道,我跟他说,他年纪大了,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太闷了,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他一开始不愿意,后来被我劝动了。我们走得比较匆忙,没来得及跟邻居说,衣服和手机都是我帮他收拾的,放在那个黑色包裹里了。那他现在在哪里?具体地址是什么?联系方式是什么?李锐追问。
张明的眼神又开始闪烁:我……我不知道具体地址,是我一个朋友帮忙安排的,说是在一个风景好的小镇,适合养老。我朋友说为了让叔叔好好休息,不让他用手机,等他想回来的时候,会联系我的。你朋友叫什么名字?联系方式是什么?王磊问道。我……我忘了他的名字了,联系方式也弄丢了。张明的回答漏洞百出。
李锐看得出来,张明还在撒谎。他站起身,走到张明面前:张明,你现在还在撒谎,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已经掌握了所有证据,你伪造委托书、取走存款、试图卖房,这些都是事实。你叔叔如果真的是跟你去旅游了,为什么你要低价急着卖掉他的房子?为什么要取走他所有的存款?张明的身体晃了晃,嘴唇哆嗦着:我……我就是想趁他不在家,先把房子卖掉,还清欠款,等他回来我再把钱还给他,把房子买回来。我真的没害他,警察同志,你们相信我!
相信你?李锐冷笑一声,那我问你,你那位朋友既然能安排你叔叔去旅游,为什么你会不知道地址和联系方式?这根本说不通。而且你在Atm机取款的时候,为什么要戴口罩帽子遮挡?你在害怕什么?张明被问得哑口无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哭。
李锐知道,张明的心理防线已经快要崩溃了,现在需要给他最后一击。张明,我们已经查过了,你所谓的那个朋友根本不存在。你再不说实话,后果自负。你要知道,如果你叔叔真的出了什么事,你就是杀人凶手,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但如果你现在坦白,配合我们找到你叔叔,或许还能从轻处理。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张明的心理防线。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悔恨和恐惧:我……我说,我全说……
张明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远房叔叔张建国,但因为两家关系不亲近,平时很少来往。半年前,张明从建材公司离职后,做了几个小生意都赔了,还欠了一大笔钱,催债的天天上门,让他焦头烂额。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张大爷。他听说张大爷无儿无女,有一套房子和一些存款,于是就动了歪心思。他开始频繁地去探望张大爷,一开始只是提着水果牛奶,嘘寒问暖,表现得非常孝顺。
张大爷一辈子孤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张明的出现让他很感动,渐渐对这个远房侄子放下了戒心,把他当成了唯一的亲人。张明见张大爷对自己信任有加,就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房子和存款的事情,张大爷也没多想,都一一告诉了他。十天前,催债的刘虎给张明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半个月内必须还清十万块欠款,否则就对他不客气。张明彻底慌了,他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就想到了卖掉张大爷的房子。
他开始劝说张大爷把房子卖掉,跟他一起生活,但张大爷坚决不同意,说房子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房子里。张明见劝说无效,就动了坏心思。七天前,张明又去了张大爷家,趁张大爷不注意,在他的水杯里放了少量安眠药。张大爷喝了水之后,很快就睡着了。张明趁机翻找出张大爷的房产证、银行卡和存折,又模仿张大爷的笔迹伪造了委托书。
本来张明只是想拿到这些东西,卖掉房子后卷款跑路,让张大爷以为是自己老糊涂了,弄丢了这些东西。但他没想到,就在他收拾东西的时候,张大爷突然醒了过来,看到他拿着房产证和银行卡,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图,愤怒地指责他忘恩负义。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大爷情绪激动,突然引发了高血压,晕倒在地。张明吓坏了,他以为张大爷死了,慌乱之下,他把张大爷装进了一个黑色的大包裹里,连夜把他拉到了自己郊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
第二天,张明去仓库查看,发现张大爷还有一口气,并没有死。他当时想过把张大爷送医院,但又怕事情败露,于是就把张大爷留在了仓库里,每天送点水和食物,想等卖掉房子拿到钱后,再想办法处理。之后,他就联系了房产中介,试图低价卖掉张大爷的房子,还取走了张大爷银行卡里的存款,想在拿到卖房钱后,带着钱跑路。
警察同志,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一时糊涂,被钱冲昏了头脑。张明哭着说道,我现在就带你们去仓库,我叔叔他还活着,你们快去救他!李锐立刻下令,带着警员和张明一起赶往郊区的废弃仓库。仓库位于郊区的一个工业园里,已经废弃多年,周围荒无人烟。打开仓库的大门,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仓库里阴暗潮湿,张大爷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身上盖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叔叔!张明大喊一声,冲了过去。李锐立刻让人解开绳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很快赶到,对张大爷进行了紧急救治,然后把他送往医院。医生说,张大爷因为长时间被束缚,加上营养不良和高血压发作,情况比较危急,但幸好送医及时,没有生命危险。看着张大爷被送上救护车,李锐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终于真相大白了,张明因涉嫌非法拘禁、伪造文件、盗窃等多项罪名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张大爷在医院住了半个月,身体渐渐恢复了。期间,警方联系上了张大爷的前妻和一些远房亲戚,但他们都表示不愿意照顾张大爷。前妻说自己已经重组家庭,不方便照顾;远房亲戚们则说和张大爷关系不亲近,没有照顾的义务。
李锐和王磊去医院看望张大爷的时候,他正坐在病床上,看着窗外发呆,眼神里满是落寞。张大爷,身体好些了吗?李锐问道。张大爷转过头,看到他们,勉强笑了笑:好多了,谢谢你们,警察同志。如果不是你们,我这条老命恐怕就没了。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锐说道,张明已经被依法逮捕了,他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提到张明,张大爷的眼神暗了下来,叹了口气:我真没想到,我把他当成亲人,他竟然会这样对我。我这辈子无儿无女,本来以为老了能有个人依靠,没想到……
李锐看着张大爷孤独的身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像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在城市里还有很多。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缺乏亲人的陪伴和照顾,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张大爷,您出院后打算怎么办?王磊问道。张大爷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我不知道,我也没地方可去。房子虽然还在,但我一个人住,也害怕再出什么事。
李锐想了想,说道:张大爷,我们联系了社区居委会,他们说可以帮您申请独居老人帮扶政策,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您,帮您买菜、做家务、检查身体。另外,社区里还有养老服务中心,您也可以考虑去那里住,那里有人照顾,也有其他老人作伴。张大爷沉默了很久,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们了,我去养老服务中心看看吧,一个人住确实太孤单了,也不安全。
半个月后,张大爷出院了,搬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环境很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很多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张大爷渐渐开朗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李锐和王磊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正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笑得很开心。
李警官,王警官,你们来了。张大爷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这里挺好的,有人照顾,还有人说话,比我一个人在家强多了。那就好。李锐笑了笑,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们说,或者跟社区居委会说。离开养老服务中心的时候,王磊感慨道:现在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的安全和生活问题真的需要重视。
李锐点点头:是啊,我们警方会加强对独居老人的安全防范宣传,联合社区和养老机构,建立健全帮扶机制,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同时,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独居老人,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和陪伴。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养老服务中心的窗户上,映照出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李锐知道,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关于独居老人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通过这个案子,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独居老人的困境,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受到伤害。
而青藤巷37号院的那套老房子,张大爷委托社区居委会帮忙卖掉了,卖房款一部分捐给了养老服务中心,另一部分存了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费用。他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帮到更多和他一样的老人,也是一件好事。
张明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了,法院综合考虑了他的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张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他必须为自己的贪婪和自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发生在青藤巷的案件,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独居的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晚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远离伤害。
李队,就是这儿了,青藤巷37号院。年轻警员王磊快步跟上,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到了记录报案信息的那一页,报案人是小区物业,昨天下午接到住户反映,说3单元502的张大爷好几天没出门了,门口的快递堆了一大堆,物业上门敲门没人应,联系不上家属,就报了警。
李锐点点头,目光扫过眼前的居民楼。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六层红砖楼,没有电梯,墙面的红砖已经褪色,部分地方还生了青苔。3单元的楼道口堆着几个废弃的纸箱,墙角蜷缩着一只橘猫,见有人来,警惕地缩了缩身子,钻进了纸箱缝隙。张大爷的基本情况再跟我说说。李锐一边往楼道里走,一边问道。楼道里光线昏暗,即使是白天也得开着声控灯,脚步声踏上去,头顶的灯泡吱呀一声亮起,昏黄的光线下,墙壁上的涂鸦和污渍清晰可见。
张建国,男,72岁,退休工人,原市机床厂的。王磊快速念着信息,无儿无女,离异多年,前妻早就定居外地,联系方式已经失效。社会关系简单,据物业说,平时很少和邻居来往,独来独往的,唯一的亲戚是个远房侄子,叫张明,偶尔会来探望他。
走到502门口,果然如物业所说,防盗门外侧的鞋架上积了一层薄灰,门边堆着三个未拆封的快递,最上面那个的快递单日期显示是五天前。李锐示意王磊敲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响亮,连敲了三遍,门内毫无回应。物业有钥匙吗?李锐问。联系过了,张大爷没给物业留钥匙,说自己身体好,不用麻烦。王磊答道,要不要联系开锁师傅?
李锐沉吟片刻,抬手摸了摸门板,门板冰凉,没有一丝人气。先联系开锁师傅,另外,去问问楼上楼下的邻居,看看最后一次见张大爷是什么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开锁师傅来得很快,十分钟后,防盗门被轻轻打开,一股混杂着灰尘和淡淡中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李锐示意王磊戴上手套和鞋套先进去,自己则站在门口观察屋内环境。
这是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装修还是十几年前的风格,墙面有些发黄,客厅的电视柜上摆着一台老旧的液晶电视,旁边放着一个玻璃茶杯,杯底还剩着些残茶,已经结了一层茶垢。沙发上铺着一条灰色的针织毯,叠得整整齐齐,看起来不像是有人仓促离开的样子。李队,屋里没人。王磊仔细检查了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出来报告道,卧室的床上被褥叠得很整齐,衣柜里的衣服都在,没有翻动的痕迹。厨房的水槽里没有碗筷,冰箱里有一些蔬菜和鸡蛋,看起来放了有几天了,已经不太新鲜。
李锐走进屋里,目光扫过各个房间。书房的书桌上摆着几本养生类的书籍,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一些日常开销,最后一笔记录是七天前,写着买中药,320元。书桌抽屉里放着一些存折和银行卡,还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张大爷和一个陌生男子,两人笑得很开心。这照片上的人是谁?李锐拿起照片问。王磊凑过来看了看:会不会是他那个远房侄子张明?回头可以问问。
李锐点点头,把照片放回抽屉。再仔细搜搜,看看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比如字条、录音之类的。另外,查一下小区的监控,看看张大爷最后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有没有人跟他一起走。两人在屋里搜查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痕迹,也没有找到张大爷留下的字条或其他线索,看起来就像是张大爷突然凭空消失了一样。
从张大爷家出来,李锐和王磊先去了小区物业办公室调取监控。小区的监控设备比较老旧,只在大门口、单元楼门口和楼道里装了几个摄像头,画面清晰度不高。麻烦把七天前到现在的监控都调出来,重点看3单元门口和大门口。王磊对物业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点点头,开始操作电脑。李锐则坐在一旁,翻看王磊刚才询问邻居的记录。记录显示,邻居们对张大爷的评价大多是孤僻、古怪、不爱说话。住在张大爷楼下402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太太,她告诉王磊,张大爷搬来这小区快二十年了,很少和邻居来往,平时买菜都是早出晚归,碰到邻居也只是点点头,从不主动打招呼。有时候我想跟他说说话,他都摆摆手就走了,感觉不太好相处。陈老太太说。
住在501的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说自己搬来才一年多,见过张大爷的次数屈指可数,只知道他是个独居老人,没见过有亲戚来探望他,直到最近一个多月,才经常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敲张大爷家的门。那男的看着挺热情的,每次来都提着水果牛奶,还跟我们打招呼,说自己是张大爷的侄子。李锐的目光停留在最近一个多月、经常来这几个字上。王磊之前说张明偶尔会来探望,但邻居的说法却是经常来,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矛盾。
李队,你看这个。王磊突然指着监控画面说。李锐凑过去,只见监控画面里,七天前的早上七点多,张大爷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外套,提着一个布袋子走出了单元楼,看起来精神状态还不错。布袋子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去菜市场买菜。这是张大爷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里,之后再也没有看到他回来。再看看他侄子张明的情况。李锐说。
工作人员调取了单元楼门口的监控,果然,正如501的年轻夫妇所说,最近一个多月,张明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有时候是上午,有时候是下午。刚开始的时候,他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大概半个多小时就走了,但从十天前开始,他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长的一次待了三个多小时。李队,你看这里。王磊指着五天前的监控画面,也就是张大爷失踪后的第二天,张明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裹,进去待了一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包裹不见了,而且他走得很快,看起来有点慌张。
李锐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张大爷失踪,张明在这个时候频繁出入,还带着大包裹,这绝对不是巧合。查一下张明的身份信息,还有他的住址和工作单位。
与此同时,李锐决定再去走访几位邻居,尤其是那些在张大爷家住得久的老住户,看看能不能了解到更多信息。住在602的是一位姓赵的老爷子,和张大爷是老同事,都是从市机床厂退休的。提到张大爷,赵老爷子叹了口气:老张啊,人挺好的,就是性子太倔,也太孤僻了。年轻的时候在厂里是技术骨干,后来跟老婆离婚了,就一个人过,这么多年也没再找,也没孩子,挺可怜的。
他跟那个远房侄子张明关系怎么样?李锐问。张明啊,赵老爷子想了想,以前很少来,也就过年的时候来拜个年,坐一会儿就走。不知道最近怎么了,来得特别勤。说实话,我觉得那小子有点不对劲,每次来都围着老张问东问西,一会儿问房子的事,一会儿问存款,看着就不像真心孝顺。
赵老爷子还告诉李锐,张大爷身体一直不太好,有高血压和关节炎,这两年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上下楼都很费劲。前阵子我碰到他,他还跟我说,感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有时候连药都忘了吃。我劝他找个保姆,他说不用,怕麻烦别人。 另一位住在3单元一楼的邻居则提到,三天前的晚上,他起夜的时候,隐约听到5楼传来争吵声,好像是张大爷和一个年轻男人在吵架,但声音不大,具体吵什么听不清,大概持续了十几分钟就没声了。我当时还以为是老张跟他侄子闹矛盾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老张失踪了。
这些信息让李锐更加确定,张明身上有重大嫌疑。张大爷的失踪,很可能和张明有关,而那套房子,或许就是整个案件的关键。张明的身份信息很快就查到了。男,35岁,本市人,无固定职业,之前在一家建材公司做销售,半年前离职,现居本市高新区的一个中档小区。
李队,查了一下张明的经济状况,不太乐观。王磊拿着一份调查报告走进办公室,他半年前从建材公司离职后,就没再找正式工作,期间做过几个小生意,都赔了。而且他还欠了不少钱,信用卡透支了五万多,还有一笔十万块的民间贷款,还款日就在半个月后。民间贷款?李锐挑眉,放贷的是谁?有没有催债记录?放贷的是一个叫刘虎的人,在本地有点名气,据说催债手段挺狠的。王磊答道,我们查了张明的通话记录,最近一个月,刘虎给他打了二十多个电话,估计是催债催得紧。
李锐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张明负债累累,催债紧迫,而张大爷有一套价值不菲的房产,虽然是老房子,但地理位置不错,市值至少在两百万以上。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走,去会会这个张明。李锐站起身,拿起外套。
张明住的小区环境不错,绿树成荫,安保也比较严格。李锐和王磊出示了警官证,保安才放他们进去。张明住在3号楼15层,敲了几下门,门很快就开了,一个穿着休闲装、身材微胖的男人出现在门口,正是监控里的张明。看到门口的警察,张明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掩饰过去了,露出了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警察同志,你们找我有事?你是张明?张建国的侄子?李锐问道。
对,我是张明。张明点点头,侧身让他们进来,快请进,屋里有点乱,别介意。屋里确实挺乱的,客厅的沙发上堆着几件衣服,茶几上放着几个空饮料瓶和外卖盒,一看就是平时很少收拾。张明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我们今天来,是想问问你,你最后一次见你叔叔张建国是什么时候?李锐开门见山。
提到张大爷,张明的眼圈立刻红了,声音也带着几分哽咽:我最后一次见叔叔是七天前,那天我去看他,他还好好的,跟我说了好多话,没想到……没想到现在失踪了。警察同志,我叔叔他到底怎么样了?找到他了吗?我们还在调查中,所以需要你配合我们提供一些信息。李锐看着他,目光锐利,你说七天前见过他,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你们聊了什么?
张明低头擦了擦眼睛,缓缓说道:那天我下午过去的,买了点水果和他爱吃的点心。叔叔身体不太好,我一直很担心他。我们聊了聊家常,我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他说都挺好的。后来他说有点累,想休息,我就走了。你在他那儿待了多久?王磊问道。大概一个多小时吧。张明答道。那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比如他有没有提到要去哪里,或者有没有跟别人结过仇?李锐继续问。
张明摇了摇头:没有,叔叔平时很少出门,也没听说他跟谁结仇。他性子孤僻,朋友也少,除了我,几乎没什么人来往。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尽快找到我叔叔啊,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一个人在外边太危险了。李锐看着张明的表演,心里冷笑一声。从监控来看,七天前张明确实去了张大爷家,但停留的时间足足有三个多小时,而不是他说的一个多小时。而且他提到张大爷爱吃的点心,李锐在张大爷家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包装,显然是在撒谎。你叔叔的房子,他有没有跟你提过要卖掉或者过户给你?李锐突然问道。
张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下意识地避开了李锐的目光:没……没有啊,叔叔从来没跟我提过这些。房子是叔叔的心血,他肯定不会卖掉的。是吗?李锐拿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照片是从房产中介那里调取的,上面是张明和中介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这是我们从一家房产中介那里查到的,三天前,你联系中介,说要卖掉你叔叔位于青藤巷37号院的房子,还说你叔叔委托你处理,这怎么解释?
看到照片,张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也开始微微发抖。我……我那是……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你是不是伪造了委托书?李锐追问,你叔叔失踪了,你不去找人,反而急着卖掉他的房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不是的,警察同志,你们误会了!张明急忙辩解,我是因为欠了点钱,催债的催得紧,实在没办法了,才想暂时把叔叔的房子卖掉,等我有钱了再买回来还给叔叔。我真的没害叔叔,他失踪了我也很着急啊!暂时卖掉?李锐冷笑,你叔叔的房子市值两百万,你给中介报的价格是一百五十万,明显是想低价快速出手,这叫暂时卖掉?而且你如果真的只是想暂时周转,为什么不跟你叔叔商量,反而要伪造委托书?
一连串的质问让张明哑口无言,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抓着裤子,指节都泛白了。还有,五天前,你去你叔叔家,提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裹,进去待了一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包裹不见了,那个包裹里装的是什么?王磊接着问道。
张明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没……没什么,就是一些叔叔不用的旧衣服,我帮他拿去扔掉。扔掉?李锐站起身,走到张明面前,青藤巷小区门口就有垃圾桶,你为什么要把旧衣服带回家再扔掉?而且监控显示你出来的时候神色慌张,不像是只是扔个垃圾那么简单。张明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嘴唇哆嗦着:我……我……跟我们回警局一趟吧,有些事情,我们需要你好好交代清楚。李锐的语气不容置疑。
张明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瘫坐在沙发上,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色。把张明带回警局后,李锐并没有立刻审讯他,而是先让王磊去核实张明所说的每一句话,同时进一步收集证据。首先是那份所谓的委托书。警方联系了那家房产中介,中介工作人员提供了张明当时交给他们的委托书复印件。委托书上写着张建国自愿委托侄子张明处理房产出售事宜,并有张建国的签名和手印。
为了核实委托书的真伪,李锐找到了专业的笔迹鉴定专家和指纹鉴定专家。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委托书上的签名并非张建国本人所写,而是模仿张建国的笔迹伪造的;手印也不是张建国的,而是张明自己的手印。李队,这就实锤了,张明确实伪造了委托书,想趁机卖掉张大爷的房子。王磊拿着鉴定报告说道。嗯。李锐点点头,再查一下张大爷的银行账户,看看有没有资金变动。
张大爷的银行账户信息很快也调出来了。他有三张银行卡和一个存折,平时主要用其中一张工商银行的卡存取款。查询结果显示,在张大爷失踪后的第二天,这张卡里的十五万元存款被人取走了,取款地点是一家工商银行的Atm机。
调取Atm机的监控。李锐下令。Atm机的监控画面显示,取款的人正是张明。他戴着口罩和帽子,刻意遮挡着脸,但从身形和动作来看,毫无疑问就是他。
还有,张大爷书房抽屉里有一张存折,里面有三十万元存款,是定期存款,还有一个月到期。王磊补充道,我们查了,这张存折现在不见了,应该是被张明拿走了。证据越来越充分,张明伪造委托书卖房、取走张大爷的存款、拿走存折,种种行为都表明,他对张大爷的失踪绝对脱不了干系。
与此同时,警方还查到,张明在三天前联系房产中介的时候,已经和一个买家达成了初步协议,买家同意以一百五十万的价格购买张大爷的房子,要求一周内办理过户手续。张明之所以急着卖房,就是想在贷款还款日之前拿到钱,还清欠款。李队,现在证据差不多了,可以审讯张明了。王磊说道。审讯室里,灯光惨白,张明坐在审讯椅上,低着头,头发凌乱,眼神空洞。
李锐坐在他对面,把那份伪造的委托书复印件、银行取款的监控截图和房产中介的聊天记录放在他面前:张明,这些东西你都认识吧?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叔叔张建国到底在哪里?张明沉默了很久,双手抱着头,肩膀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警察同志,我错了,我不该伪造委托书,不该取走叔叔的钱,可是我真的没害他啊!
没害他?李锐看着他,那你叔叔现在在哪里?你为什么要在他失踪后急着卖房、取钱?你五天前带的那个大包裹里到底是什么?我……我叔叔他……张明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他跟我走了,去外地旅游了。旅游?李锐皱起眉头,他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怎么会突然跟你去外地旅游?而且为什么不跟邻居打招呼,不带走换洗衣物,连手机都不带?
是我劝他去的。张明急忙说道,我跟他说,他年纪大了,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太闷了,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他一开始不愿意,后来被我劝动了。我们走得比较匆忙,没来得及跟邻居说,衣服和手机都是我帮他收拾的,放在那个黑色包裹里了。那他现在在哪里?具体地址是什么?联系方式是什么?李锐追问。
张明的眼神又开始闪烁:我……我不知道具体地址,是我一个朋友帮忙安排的,说是在一个风景好的小镇,适合养老。我朋友说为了让叔叔好好休息,不让他用手机,等他想回来的时候,会联系我的。你朋友叫什么名字?联系方式是什么?王磊问道。我……我忘了他的名字了,联系方式也弄丢了。张明的回答漏洞百出。
李锐看得出来,张明还在撒谎。他站起身,走到张明面前:张明,你现在还在撒谎,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已经掌握了所有证据,你伪造委托书、取走存款、试图卖房,这些都是事实。你叔叔如果真的是跟你去旅游了,为什么你要低价急着卖掉他的房子?为什么要取走他所有的存款?张明的身体晃了晃,嘴唇哆嗦着:我……我就是想趁他不在家,先把房子卖掉,还清欠款,等他回来我再把钱还给他,把房子买回来。我真的没害他,警察同志,你们相信我!
相信你?李锐冷笑一声,那我问你,你那位朋友既然能安排你叔叔去旅游,为什么你会不知道地址和联系方式?这根本说不通。而且你在Atm机取款的时候,为什么要戴口罩帽子遮挡?你在害怕什么?张明被问得哑口无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哭。
李锐知道,张明的心理防线已经快要崩溃了,现在需要给他最后一击。张明,我们已经查过了,你所谓的那个朋友根本不存在。你再不说实话,后果自负。你要知道,如果你叔叔真的出了什么事,你就是杀人凶手,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但如果你现在坦白,配合我们找到你叔叔,或许还能从轻处理。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张明的心理防线。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悔恨和恐惧:我……我说,我全说……
张明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远房叔叔张建国,但因为两家关系不亲近,平时很少来往。半年前,张明从建材公司离职后,做了几个小生意都赔了,还欠了一大笔钱,催债的天天上门,让他焦头烂额。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张大爷。他听说张大爷无儿无女,有一套房子和一些存款,于是就动了歪心思。他开始频繁地去探望张大爷,一开始只是提着水果牛奶,嘘寒问暖,表现得非常孝顺。
张大爷一辈子孤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张明的出现让他很感动,渐渐对这个远房侄子放下了戒心,把他当成了唯一的亲人。张明见张大爷对自己信任有加,就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房子和存款的事情,张大爷也没多想,都一一告诉了他。十天前,催债的刘虎给张明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半个月内必须还清十万块欠款,否则就对他不客气。张明彻底慌了,他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就想到了卖掉张大爷的房子。
他开始劝说张大爷把房子卖掉,跟他一起生活,但张大爷坚决不同意,说房子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房子里。张明见劝说无效,就动了坏心思。七天前,张明又去了张大爷家,趁张大爷不注意,在他的水杯里放了少量安眠药。张大爷喝了水之后,很快就睡着了。张明趁机翻找出张大爷的房产证、银行卡和存折,又模仿张大爷的笔迹伪造了委托书。
本来张明只是想拿到这些东西,卖掉房子后卷款跑路,让张大爷以为是自己老糊涂了,弄丢了这些东西。但他没想到,就在他收拾东西的时候,张大爷突然醒了过来,看到他拿着房产证和银行卡,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图,愤怒地指责他忘恩负义。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大爷情绪激动,突然引发了高血压,晕倒在地。张明吓坏了,他以为张大爷死了,慌乱之下,他把张大爷装进了一个黑色的大包裹里,连夜把他拉到了自己郊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
第二天,张明去仓库查看,发现张大爷还有一口气,并没有死。他当时想过把张大爷送医院,但又怕事情败露,于是就把张大爷留在了仓库里,每天送点水和食物,想等卖掉房子拿到钱后,再想办法处理。之后,他就联系了房产中介,试图低价卖掉张大爷的房子,还取走了张大爷银行卡里的存款,想在拿到卖房钱后,带着钱跑路。
警察同志,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一时糊涂,被钱冲昏了头脑。张明哭着说道,我现在就带你们去仓库,我叔叔他还活着,你们快去救他!李锐立刻下令,带着警员和张明一起赶往郊区的废弃仓库。仓库位于郊区的一个工业园里,已经废弃多年,周围荒无人烟。打开仓库的大门,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仓库里阴暗潮湿,张大爷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身上盖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叔叔!张明大喊一声,冲了过去。李锐立刻让人解开绳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很快赶到,对张大爷进行了紧急救治,然后把他送往医院。医生说,张大爷因为长时间被束缚,加上营养不良和高血压发作,情况比较危急,但幸好送医及时,没有生命危险。看着张大爷被送上救护车,李锐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终于真相大白了,张明因涉嫌非法拘禁、伪造文件、盗窃等多项罪名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张大爷在医院住了半个月,身体渐渐恢复了。期间,警方联系上了张大爷的前妻和一些远房亲戚,但他们都表示不愿意照顾张大爷。前妻说自己已经重组家庭,不方便照顾;远房亲戚们则说和张大爷关系不亲近,没有照顾的义务。
李锐和王磊去医院看望张大爷的时候,他正坐在病床上,看着窗外发呆,眼神里满是落寞。张大爷,身体好些了吗?李锐问道。张大爷转过头,看到他们,勉强笑了笑:好多了,谢谢你们,警察同志。如果不是你们,我这条老命恐怕就没了。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锐说道,张明已经被依法逮捕了,他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提到张明,张大爷的眼神暗了下来,叹了口气:我真没想到,我把他当成亲人,他竟然会这样对我。我这辈子无儿无女,本来以为老了能有个人依靠,没想到……
李锐看着张大爷孤独的身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像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在城市里还有很多。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缺乏亲人的陪伴和照顾,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张大爷,您出院后打算怎么办?王磊问道。张大爷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我不知道,我也没地方可去。房子虽然还在,但我一个人住,也害怕再出什么事。
李锐想了想,说道:张大爷,我们联系了社区居委会,他们说可以帮您申请独居老人帮扶政策,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您,帮您买菜、做家务、检查身体。另外,社区里还有养老服务中心,您也可以考虑去那里住,那里有人照顾,也有其他老人作伴。张大爷沉默了很久,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们了,我去养老服务中心看看吧,一个人住确实太孤单了,也不安全。
半个月后,张大爷出院了,搬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环境很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很多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张大爷渐渐开朗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李锐和王磊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正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笑得很开心。
李警官,王警官,你们来了。张大爷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这里挺好的,有人照顾,还有人说话,比我一个人在家强多了。那就好。李锐笑了笑,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们说,或者跟社区居委会说。离开养老服务中心的时候,王磊感慨道:现在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的安全和生活问题真的需要重视。
李锐点点头:是啊,我们警方会加强对独居老人的安全防范宣传,联合社区和养老机构,建立健全帮扶机制,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同时,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独居老人,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和陪伴。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养老服务中心的窗户上,映照出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李锐知道,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关于独居老人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通过这个案子,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独居老人的困境,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受到伤害。
而青藤巷37号院的那套老房子,张大爷委托社区居委会帮忙卖掉了,卖房款一部分捐给了养老服务中心,另一部分存了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费用。他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帮到更多和他一样的老人,也是一件好事。
张明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了,法院综合考虑了他的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张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他必须为自己的贪婪和自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发生在青藤巷的案件,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独居的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晚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远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