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崩塌-《深渊毕业礼》

  “大厦倾覆,始于微末。” —— 《左传》

  思想的洪流仍在梦境的无形脉络间奔涌,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毁灭的乐章中奏响了一段不和谐的变奏。然而,宏观层面的崩塌并未停止,反而因为这股新生变量的注入,变得更加剧烈和……不可预测。

  李婉晴的意识漂浮在混沌的涡流中,如同一点即将熄灭的星火。力量彻底耗尽,【潜意识宫殿】已完全沉寂,缩回意识最深处进行最低限度的自我保护,仅能维系她最后一丝清明不散。她感觉自己像一片羽毛,被狂暴的能量乱流裹挟着,抛向未知的深渊。视觉、听觉、甚至思维都变得模糊、断续,唯有那无处不在的崩解感,如同背景噪音般持续轰鸣。

  空间不再是连贯的整体。她“看”到巨大的、承载着特定梦境逻辑的碎片从主体上剥落,如同冰山崩塌,坠入下方更深邃的黑暗。色彩扭曲融合,形成毫无意义的污浊色块。时间感也变得错乱,时而仿佛停滞,时而又如白驹过隙。这是梦境的终末,是意识构建的世界回归原始混沌的过程。

  【意识稳定器】在她腕间(意识层面的感知)发出断续而急促的悲鸣,它的稳定场在如此规模的环境剧变下,如同试图用一张纸去阻挡海啸,效果微乎其微。但它依旧在顽强地闪烁着,像黑暗中最后一只萤火虫,试图为她标明一个“稳定”的参照点。李婉晴残存的意念死死抓住这缕微光,这是她对抗彻底迷失的最后坐标。

  她能模糊地感知到,她所引发的“思想洪流”正在产生作用。在某些崩塌的区域,毁灭并非简单地化为虚无,而是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解构”与“重组”的迹象。象征着僵化规则的梦境造物在崩碎时,碎片中似乎孕育出了极其微弱、但确实不同的“可能性”。一些潜意识的碎片在被洪流冲刷后,其固有的模式被打乱,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向。

  但这改变,相对于整个梦境根基的瓦解,太过渺小,也太慢。崩塌是主旋律,思想的涟漪只是其间微不足道的插曲。

  必须找到回归的路径!

  这个念头支撑着李婉晴即将涣散的意识。她尝试调动哪怕一丝精神力量,去感知、去推演。但【潜意识宫殿】无法唤醒,【因果透镜】也因能量枯竭而失效。她像是一个失去了所有仪表的飞行员,在雷暴云团中盲目穿梭。

  她回忆着来时的路——通过沈啸架构筑的稳定路径,穿过混沌海……但那条路径早已随着沈啸天的迷失和核心的震荡而彻底消失。学园的预设回归机制?在如此彻底的崩溃中,还能生效吗?她无法确定。

  就在她意识即将被彻底拖入黑暗之际,一丝极其微弱、但异常熟悉的“牵引感”从【意识稳定器】传来!那不是来自某个固定的方向,而更像是一种……共鸣?仿佛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同源的、稳定的“点”在发出召唤。

  是现实世界的锚点!是连接舱?还是……林教授留下的后手?

  这丝牵引感微弱得如同蛛丝,在狂暴的崩塌洪流中时断时续,似乎随时都会彻底消失。但它确实存在!这给了李婉晴最后的希望。她凝聚起残存的所有意念,不再去对抗乱流,而是如同冲浪者般,努力感知着那丝牵引力的细微变化,试图调整自身在混沌中的“姿态”,向着那若有若无的召唤源靠近。

  这是一场在毁灭浪潮中的艰难航行。每一次能量的剧烈波动都可能将那丝牵引彻底扯断,每一次空间的扭曲都可能让她偏离方向。她无法思考复杂的策略,只能凭借本能和那坚韧不拔的求生意志,在绝对的混乱中,追寻着那一线极其渺茫的秩序之光。

  崩塌在加剧,梦境的碎片如雨般坠落。思想的洪流依旧在蔓延,与毁灭赛跑。而李婉晴,这枚引发了风暴又即将被风暴吞噬的棋子,正进行着回归路上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跋涉。

  【李婉晴:无(任务完成,身处环境剧变,生存为第一要务,无属性增长)】

  【校长评语:归途亦是险途!思想的种子已播下,但播种者自身却深陷毁灭的漩涡。李婉晴学员正处于自进入梦境以来最脆弱的时刻,力量耗尽,意识濒临消散。她失去了所有主动能力,所能依靠的,仅是最基础的【意识稳定器】和那历经淬炼、永不放弃的求生意志。在毁灭的浪潮中保持自我,是最后的考验。那一丝源自现实的微弱牵引,是她唯一的灯塔。能否抓住这最后的生机,穿越崩塌的梦境断层,安全返航,在此一举。】

  当前状态更新

  姓名: 李婉晴

  精神状态: 意识模糊,濒临昏迷,仅凭求生本能和微弱牵引感维持方向,极度脆弱。

  关键进展:

  感知到源自现实世界的微弱牵引(可能通过【意识稳定器】)。

  开始凭借意念在崩塌乱流中艰难调整,试图朝向牵引源移动。

  “思想洪流”持续扩散,与梦境崩塌进程相互作用,效果未知。

  面临挑战:

  意识随时可能彻底昏迷,导致迷失。

  梦境崩塌的干扰极强,微弱牵引随时可能中断。

  自身毫无抵抗能力,任何较大的能量冲击都可能导致意识消散。

  潜在优势\/未知因素:

  【意识稳定器】提供的微弱锚定和牵引。

  完成任务的“资格”或许会提升回归优先级(学园机制?)。

  “思想洪流”对崩塌环境的影响可能间接帮助她(例如制造局部秩序瞬间)。

  校长总评: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力量尽失、意识将散的绝境中,李婉晴学员依然没有放弃。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唯一的生机——微弱的现实牵引,并以惊人的意志力在毁灭洪流中开始了最后的跋涉。这已不是技巧与力量的比拼,而是纯粹意志与运气的较量。梦境的崩塌是最终的背景板,思想的洪流是她留下的遗产,而个人的存亡,系于这最后一根纤细至极的稻草之上。下一刻,是永恒的黑暗,还是穿越隧道后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