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雨天来客-《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

  雨水哗啦啦地落着,砸在院中的老树枝叶上,溅在青灰瓦片间,滴滴答答奏响一曲动人的乐章。

  雨势太大,出门不便,林家人便都窝在屋里。

  闲来无事,林呈想起柴房里堆着的芦苇秆,便寻了一根粗细匀称的,又找大哥林山帮忙,削去毛刺、钻好音孔,做成一支短笛。

  笛声在雨幕中响起,满屋子的人都静了下来 , 林呈吹的是《小星星》,旋律简单明快,带着几分新奇的活泼,和村里常听的乡谣全然不同。

  一家人围坐在他周围,听得入了迷。最小的泰哥儿和侄女林竹蹲在林呈脚边,小脑袋昂着,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他按孔的手指;稍大些的林秋、林夏坐在长凳上,身子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晃;最外圈的女人们手里捏着针线,却忘了缝补,目光都落在林呈身上。

  一曲终了,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七嘴八舌地喊着 “爹\/三叔,我也要吹”,“让我试试”。

  差点为了短笛吵起来,林山和林海见状,赶紧去柴房又找了几根芦苇秆,照着样子做了几支短笛,才总算平息了纷争。

  可接下来,屋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 “噪音”—— 孩子们握着短笛乱吹,有的跑调跑到天边,有的连气息都吹不稳。

  除了林呈耐着性子教,其他大人都笑着躲回了自己屋。

  林呈摆手大声说:“都别吹了,先停下,都听我说。”

  他拿起自己的短笛,演示着按孔的手法:“吹的时候要轻轻含住笛口,别用太大力气;按孔要按严实,不然会漏风……”

  一个下午过去,除了年纪太小的泰哥儿和林竹,其他几个已经能把《小星星》吹得有模有样。

  他们还不满足,缠着林呈再教一首。

  林呈指了指自己的喉咙,无奈地笑:“我讲了一下午,嘴巴都说干了,得先歇歇。”

  林夏反应最快,蹦蹦跳跳地跑到厨房,端了一杯温水过来:“三叔,你快喝!喝完教我们新曲子!”

  林呈接过水喝了一口,又教他们吹《茉莉花》。

  直到趴在地上玩笛子的泰哥儿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林呈才后知后觉地感到一阵凉意 。

  —— 古人说 “一场秋雨一场凉”,今日的气温确实比昨天低了不少。

  “行了,今天就学到这儿。” 林呈把短笛收起来,摸了摸泰哥儿的额头,“都回房加件厚衣服,别冻着了。”

  带着儿子和女儿回房后,林呈翻出夹层的厚衣服给他们穿上。

  看着泰哥儿鼻尖挂着的小鼻涕,他暗自懊恼:还是加衣服晚了,这孩子怕是要感冒。

  悄悄从空间里取了一包感冒颗粒,用温水冲开,哄着泰哥儿喝了下去。

  等泰哥儿睡了一觉醒来,精神好了不少,也不打喷嚏了,林呈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大雨还在继续,气温又降了些。

  村路变得泥泞不堪,走几步就会陷进泥里,连平日里爱串门的村民都待在家里不出门了。可就在这时,村口却传来了马蹄声 —— 一人一马冒着大雨,缓缓走进了南关村。

  骑马的人跳下马,身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看不清模样。

  他敲响了村口第一家的大门,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劳烦问一下,你们村的林举人家住何处?”

  开门的是位白发老人,见对方陌生又打扮怪异,警惕地问:“你是谁?找林举人做什么?”

  “老丈您好,我叫李大根,受东家之托,来给林举人送信。还望您告知林举人的家在何处?”

  听说只是来送信的,老人指了一个方向:“往那边走,最气派的那户就是他家。”

  李大根道了谢,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雨越下越大,冰冷的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滑下来,钻进衣领,打湿了他的后背。

  他下意识摸了摸怀里的书信,确认油纸包得严实、信件没被打湿,才放心继续往前走。

  李大根本是府城“迎客楼” 的跑堂店小二。

  几天前,东家突然召集全楼的人,说要派一人去南关村给林举人送书信,求戏本,一趟给十两银子的路费。

  李大根以前跑过镖,会骑马,又能吃苦,在一众伙计羡慕的目光中抢下了这差事。

  他本以为是件轻松的活,没想到连着几天下大雨,山路难走,有时候马儿累得不肯动,他还得牵着马步行,一路走得格外艰难。

  好在,林举人的家终于到了。

  他抬手敲响了大门。

  林老头开了门,问明来意后,将人迎进门,见他浑身湿透,便让老二带他去洗澡,又找了身干净的粗布衣裳给他换上。

  等李大根收拾妥当,林呈才接过他递来的书信,慢慢拆开。

  第一封信是迎客楼东家写的。

  信里说,之前的林呈写的几出戏都被同行学了去,迎客楼的生意大不如前。

  他也找过其他人写戏本,可演出后反响平平,实在没办法,才特意派人上门,想从林呈这里再买些戏本 —— 三五出戏不嫌少,七八出戏不嫌多,买戏本的报酬,可凭李大根带来的会票,去任何一家‘范家商号’支取,一千两以内银子随时可以提取。

  信里还提了一句云娘:说她即将跟着知府小姐嫁去京城,这次也给林呈写了封信,一并托李大根带来了。

  林呈有些意外 —— 迎客楼东家竟会派人为了戏本千里迢迢跑一趟,看来之前的戏本确实让他赚了不少钱,才会这么大手笔。

  他摇摇头,拆开了云娘的信。

  云娘在信里再三感谢林呈当初的搭救,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好,马上就要跟着小姐去京城了,这一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乡,放心不下老家的爹娘。

  她恳请林呈帮忙给她爹娘送五两银子,最后还留下了京城的地址,说 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日后若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林呈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

  云娘跟着知府小姐嫁去京城,而知府小姐的公公,正是吏部文选司郎中 , 可是专管地方官员考核升迁的官。

  哪里有职位空出来,吏部的人应该是最清楚的。

  自己正在谋官,说不定能通过云娘的关系,弄清楚哪里有缺,也好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