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州牧之议-《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刘焉躬身道:

  “臣有一策,或可两全其美。

  陛下可效仿上古旧制,复设‘州牧’一职,权责重于刺史,总揽一州之军政大权。

  可将此要职,授予功勋最为卓着之大臣,令其镇守紧要州郡。”

  他具体阐述道:

  “譬如,益州如今板楯蛮乱未平,正需重臣镇抚;

  幽州北接胡虏,屡遭侵扰,需大将坐镇;

  豫州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乃天下腹心,需能臣经营;

  荆州地域辽阔,南抚蛮夷,亦需干吏管辖。

  以此四州为重,设州牧守之,既可酬谢大功,又能借其力为陛下平定地方、拱卫社稷。”

  他顿了顿,又补充一条关键建议:

  “此外,陛下可准许州牧自行辟召掾属,于州牧之下增设长史、司马、别驾、治中等佐官。

  如此,那些功勋稍次者,便可由州牧量才录用,安置于各州。

  朝廷既不必耗费大量钱帛,又可妥善安置功臣,更能加强地方治理,岂非一举数得?”

  刘焉此议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对刘宏而言,这似乎是个既能省钱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他隐约觉得,将如此大权下放地方,似乎……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短暂的沉寂后,司徒袁隗眼中精光一闪,率先反应过来。

  他立刻意识到,这“州牧”之位,权柄远胜刺史。

  若能由亲近袁氏之人担任,对家族势力的扩张将有无可估量的好处!

  他迅速与身旁的太仆黄琬、宗正刘虞交换了一个眼色,三人瞬间达成共识。

  袁隗当即出列,朗声道:

  “陛下!刘太常所议州牧之制,老臣以为,实为安邦定国之良策!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为严肃,

  “州牧总揽一州军政,位高权重,非同小可!

  若所任非人,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反为朝廷之患!

  故臣以为,此职非功勋卓着、德高望重者,或忠心耿耿之宗室子弟,不可轻授!”

  黄琬立刻接口,意有所指:

  “袁司徒所言极是!此次平乱,功绩最为彪炳者,当属南阳太守、宗室之后刘俊!

  其勇略过人,更兼忠义之心,可当此大任。

  至于其余人等,虽有微功,然或资历尚浅,或非刘氏宗亲,恐难服众,万万不可骤登此位!”

  刘虞也顺势附和,强调宗室身份的重要性:

  “陛下,州牧乃一方诸侯,非皇亲国戚、社稷重臣,不足以镇守。

  刘俊将军乃帝室之胄,功盖当世,正是最佳人选。”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抢先堵住宦官集团的路,将州牧的资格限定在“功高 宗室”的狭窄范围内。

  确保这块蛋糕落在他们能够影响的大臣手中,同时为同为宗室且关系密切的刘虞等人争取机会。

  提出此议的刘焉,自然明白袁隗等人的心思,但他本就有自己的打算。

  他微微一笑,顺势推舟:

  “诸位公卿言之有理。焉亦以为,刘俊将军平定张宝,首功至伟。

  可委以荆州牧之重任,镇守南疆,抚慰蛮夷,最为妥当。”

  他话锋一转,开始为自己和盟友谋划,

  “此外,幽州毗邻胡虏,需宗室重臣坐镇,宗正刘虞大人德高望重,正可出任幽州牧;

  豫州乃天下中枢,黄琬大人老成持重,可任豫州牧,拱卫京畿。”

  最后,他一脸正气的说道,

  “至于益州,蛮乱频仍,山高路远,需得力干员不畏艰险,前往镇抚。

  焉不才,愿为陛下分忧,请任益州牧!”

  张让、曹嵩等宦官见世家集团迅速抱团,瓜分要害州牧之位。

  心知难以正面抗衡,便转而开始在其余官职的分配上争取利益,一时间殿内争论不休。

  各方势力围绕着官职、地盘,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博弈。

  龙椅上的刘宏,听着下面重臣的讨价还价,只觉得头昏脑胀。

  他既希望尽快了结封赏之事,又对州牧权力过大心存疑虑。

  但眼见袁隗、刘焉等重臣意见趋于一致,且提出的候选人多为宗室或高门,似乎也挑不出太大毛病。

  在各方势力的拉扯和妥协下,他最终做出了决断。

  “众卿不必再争了!”

  刘宏提高声音,压下殿内的嘈杂,

  “朕意已决!就依刘焉所奏,复设州牧,并如下封赏!”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宣布一连串重要任命:

  “擢升南阳太守刘俊为骠骑大将军,兼任荆州牧,总督荆州诸军事!”

  “任命太常刘焉为益州牧,平定板楯蛮乱,安抚西南!”

  “任命宗正刘虞为幽州牧,镇守北疆,防御胡虏!”

  “任命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坐镇中原,拱卫洛阳!”

  “擢升北海相孔融为青州牧,教化地方,安抚民心!”

  “加封并州刺史丁原为镇西将军,继续镇守并州!”

  “加封北平太守公孙瓒为镇北将军,兼任辽西、辽东二郡太守,专事征讨乌桓!”

  “任命曹操为陈留太守!”

  “加封关羽为镇东将军,兼任魏郡太守,总领巨鹿、广平、安平、清河四郡国军务防务!”

  “擢升朱儁为光禄勋!”

  “任命刘备为常山郡太守!”

  “任命颜良为中山国相!”

  “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划归荆州牧刘俊节制!”

  “……”

  这一连串的任命,既照顾了功臣,也平衡了各方势力,尤其是将实力最强的刘俊置于南方荆州。

  而将刘焉、刘虞等宗室置于边远或动荡之州,隐含制衡之意。

  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封赏,终于尘埃落定。

  …………

  太行山脉深处,一处幽静的山谷中,隐藏着一座朴素的宅院。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院落中便已响起破风声。

  一位精神矍铄、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负手而立,目光如电,注视着场中三名练枪的少年。

  这老者,正是名震天下的枪神童渊。

  场中三人,枪法已颇具火候。

  那年纪最长,约莫十八九岁的青年,身形挺拔,面容硬朗,眉宇间带着一股锐利之气。

  他肤色略深,鼻梁高挺,嘴唇紧抿,挥枪时眼神专注而凶狠。

  每一招都透着一股不拖泥带水的狠辣劲,正是童渊的大弟子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