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荆南三郡收复-《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遵命!”

  黄盖、韩当领命,眼中燃起战意。

  “程普!祖茂!”

  “末将在!”

  “程普率八千主力,负责加固城防,囤积守城器械,征调民夫,准备长期固守!

  祖茂率其余兵马,作为机动,随时支援各方,并维持城内秩序,严防奸细内应!”

  “是!”

  孙坚目光扫过四人,语气沉重而决绝:

  “此战,关乎我等身家性命,亦关乎我等着在荆南的存亡!望诸位兄弟同心协力,奋勇杀敌!

  我等要利用长沙复杂的地形和坚固城防,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城外袭扰,城内死守!

  我们要让刘俊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即便最终城破,也要崩掉他几颗牙!

  要让天下人知道,我长沙孙文台,不是好惹的!”

  “愿随主公死战!”

  四将齐声怒吼,声震屋瓦,充满了悲壮与决绝。

  …………

  白起大军自武陵郡治临沅城东出,军容整肃,绵延数里。

  先锋斥候早已撒出,如触角般探知着零陵郡的动向。

  中军大旗下,白起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过前方道路。

  他对副将张绣吩咐道:

  “零陵刘度,性情懦弱,其地僻远,兵备松弛。

  我军挟新胜之威,当以势压之,迫其归降,避免刀兵,速定大局。”

  数日后,大军兵临零陵郡治泉陵城下。

  果然如白起所料,城头守军稀疏,旗帜不整,透着一股惶然之气。

  白起并未急于摆开攻城阵势,而是下令大军于城外三里处择险要地势扎营。

  壁垒森严,旌旗招展,故意营造出强大的压迫感。

  同时,他派出一名能言善辩的军中部率作为使者,只带数名随从。

  手持荆州牧刘俊的安民告示和白起的亲笔信,前往城下喊话。

  泉陵城太守府内,已是一片混乱。

  太守刘度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堂中来回踱步,脸色惨白。

  其子刘贤按剑而立,眉头紧锁,却难掩眼中的焦虑。

  郡丞、都尉等官员聚集一堂,皆面露惶恐,交头接耳。

  “父亲!白起大军已至城外,营垒连绵,杀气冲天!这……这如何是好?”

  刘贤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探马接连来报:

  “报——!白起军先锋已抵北门!”

  “报——!白起军使者求见!”

  刘度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

  “武陵金旋已降,我零陵孤城一座,兵微将寡,怎能抵挡?”

  郡丞扑通一声跪倒,带着哭腔道:

  “府君!大势已去啊!那白起乃是威震天下的煞星,麾下皆是虎狼之师!

  我等若抗拒,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不如……不如仿效金太守,开城归顺,尚可保全满城百姓和我等身家性命啊!”

  都尉也嗫嚅道:

  “是啊,府君,敌军势大,绝非我等所能敌……”

  刘贤看着满堂皆是的投降论调,心中愤懑,却知众人所言是实,他咬牙道:

  “难道就如此不战而降?岂不惹天下人耻笑?”

  刘度长叹一声,老泪纵横:

  “贤儿,非是为父不愿抵抗,实乃天不佑我零陵!

  我不能因一己之名,而置全城生灵于涂炭啊!”

  他最终下定决心,对郡丞道:

  “去……去请白起军使者入城吧。”

  不久,白起的使者昂然入府,不卑不亢地呈上书信。

  信中明确写道:

  “……刘府君若能明顺逆,开城归附,则太守之位可保,郡中僚属各安其职,秋毫无犯。

  若执迷不悟,欲以卵击石,则大军破城之日,悔之晚矣。”

  刘度阅罢,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当即下令:

  “打开城门!本官要亲往白起将军军前请降!”

  泉陵城门缓缓打开,刘度率领郡中主要官员,身着官服。

  手捧印信、户籍图册,步行至白起大营前,匍匐请罪。

  白起亲自出营,扶起刘度,温言安抚:

  “刘府君深明大义,使零陵百姓免遭战火,此乃功德。且安心,本将军言出必践。”

  随即,白起派军司马入城,接管防务、府库,零陵郡就此易帜。

  白起在泉陵仅停留两日,处理完必要事宜后,留下两千兵马镇守,便率主力继续北上,兵锋直指桂阳。

  消息传到桂阳郡治郴县时,太守赵范正在饮酒作乐。

  闻听零陵已降,白起大军正向桂阳杀来,他手中的酒杯“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脸色瞬间煞白,对左右惊呼:

  “什么?零陵也降了?那白起岂不是马上就要到郴县了?”

  幕僚颤声问:“府君,是否召集众将商议守城之策?”

  赵范连连摆手,声音尖利:

  “守?拿什么守?武陵零陵都完了,桂阳独木难支!那白起杀人不眨眼,抵抗就是死路一条!”

  他再无半点犹豫,立刻喊道:

  “快!快备厚礼!不!直接写降书!把郡守印信、户籍册簿都准备好!

  派快马送去白起军前!要快!一定要赶在他兵临城下之前!表达我桂阳倾心归顺的诚意!”

  于是,白起大军尚未抵达郴县,桂阳太守赵范请降的使者已经携带着降书,迎候在路旁。

  白起接受了投降,桂阳郡传檄而定。

  至此,荆南三郡皆平。白起收编部分降卒,大军膨胀至五万余人,声势浩大。

  他毫不停歇,亲率四万精锐,迅速北上,兵临长沙郡西南边境,夹击孙坚。

  …………

  几乎在白起横扫三郡的同时,驻扎在巴陵的刘俊主力大军,也开始了行动。

  巴陵地处洞庭湖口,控扼长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这一日,湘江北岸,舳舻千里,旌旗招展。

  五万南阳精锐早已准备就绪。

  刘俊一身戎装,立于楼船帅旗之下。

  左侧郭嘉、荀彧羽扇纶巾,右侧典韦、张辽、魏延、高顺等将顶盔贯甲,杀气腾腾。

  “主公,时辰已到,风向有利,可以渡江了。”

  水军都督甘宁前来禀报。

  他麾下的新建水军船只虽不多,但保障大军渡江已是绰绰有余。

  刘俊眺望南岸隐约可见的长沙地界,目光锐利,沉声道:

  “兴霸,渡江之事,交由你全权指挥!务求迅速、稳妥!”

  “末将遵命!”

  甘宁抱拳领命,转身高声传令,

  “各船听令!依次起航,保持队形,直抵南岸磊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