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嬴政:杀了,都杀了。-《祖宗们,时代变了》

  周墨看着嬴政那副恨不得立刻回大秦的激动样子,心中那点知识储备不足的焦虑感,暂时被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所取代。

  忽悠,接着忽悠。

  只要他不说,谁知道他肚子里的货都是从网上批发来的?

  就在此时,玉环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

  光芒温润,不带任何杀气。

  又来?

  还让不让人歇一会了!

  话音刚落,一道身影便在院中凭空凝实。

  来人身穿明黄色龙袍,头戴幞头,身材魁梧,面容英武,却又夹杂着一丝化不开的愁绪。

  李世民的身影刚一站稳,就对着周墨一拱手,神情严肃。

  “周先生,今日前来,是遇到了难题,恳请先生解惑。”

  周墨心里咯噔一下。

  又是难题?

  你们这些当皇帝的,怎么KPI比996的社畜还重?

  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

  “太宗请讲。”他硬着头皮,摆出营业微笑。

  旁边的嬴政显然也来了兴趣,好整以暇地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端起周墨刚泡好的茶,摆出了一副旁听的架势。

  李世民面露苦涩,缓缓道来。

  “先生上次所授的简体字、句读之法,以及那‘一二三四’的阿拉伯数字,朕回朝后,便立刻着手,命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编撰教材,设立格物院,预备向国子监及各州县学宫推广。”

  “此乃利国利民,开启民智的大好事啊。”

  周墨点头,这开局不挺顺利的吗?

  “好?”李世民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推行之初,确实引得朝野震动。可不出三日,便有无数奏章递了上来,言辞激烈,皆言此举有违圣人古法、奇技淫巧,惑乱人心。”

  “反对的声音,几乎全部来自那些世家大族。”

  “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为首的五姓七望,更是联合起来,公然抵制。”

  “他们不仅禁止族中子弟学习新学,更利用其门生故吏,在朝堂上下、地方州县大肆宣扬新学之害,说什么数字乃蛮夷之术,用之则乱我华夏礼法,简体字乃无根之木,学之则断我文脉传承。”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手背上青筋暴起。

  “如今,朕的格物院门可罗雀,推行新政的官员处处受阻。”

  “那些世家,他们……他们是在掘我大唐的根基!”

  “办法朕有的是,只是时间等不及,若无此番奇遇,朕大可以慢慢与他们周旋,但现在朕已经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看到了大唐的未来,朕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周墨听得目瞪口呆。

  高端商战!

  他想过推行新事物会有阻力,但万万没想到,阻力会这么大,这么有组织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理念之争了,这是赤裸裸的阶级斗争。

  那些世家门阀,垄断了知识的解释权和传播渠道几百年,本质上就是个超级知识付费MCN机构,现在皇帝要亲自下场搞免费公开课,还要砸他们的饭碗,他们能干?

  这等于是在要他们的命。

  “一群腐儒,冢中枯骨!”

  一直沉默旁听的嬴政,突然冷哼一声,开了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冰冷的杀意,让屋里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

  李世民闻言,看向嬴政,眼神复杂。

  嬴政站起身,踱了两步,用一种看透一切的眼神看着李世民。

  “你以为他们反对的,是你的简体字,是你的格物院?”

  “不。”嬴政伸出一根手指,缓缓摇动。

  “他们反对的,是你这个皇帝!”

  “他们怕的,是知识不再为他们独有。”

  “他们怕的,是天下的聪明人,不再需要投靠他们门下,也能有出头之日。”

  “他们怕的,是你李家的皇权,将彻底压过他们崔家、卢家的百年威望!”

  “这,是权位之争,生死之争。”

  “还是杀的不够。”

  周墨内心狂飙,大哥你冷静点!这动不动就杀了,全杀了!

  嬴政的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地敲在李世民的心上。

  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他终究不是嬴政。

  “始皇陛下,”李世民的声音有些艰涩,“五姓七望,盘根错节,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若强行镇压,恐怕会动摇国本,致使天下大乱……”

  “动摇国本?”

  嬴政发出一声嗤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何为国本?天下万民,是为国本!你脚下的土地,是为国本!”

  嬴政猛地转身,双目如电,直视李世民。

  “你之所以觉得棘手,不过是因为你杀的人太少了!”

  “当年六国贵族,哪个不比这五姓七望根基深厚?”

  “朕修长城,车同轨,书同文,反对者,坑之!非议者,杀之!有不从者,灭其族!”

  “在朕的大秦,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朕的声音!只有一种文字,那就是朕颁行的小篆!”

  “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在你最虚弱的时候,反过来杀了你,再瓜分你的江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简单得很。”

  嬴政最后吐出四个字,语气平淡,却让周墨和李世民都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杀了,全杀了。

  这就是始皇帝给出的解决方案。

  简单,粗暴,有效。

  李世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承认嬴政说得有道理,但他做不到。

  他的皇位,本就得来不正。

  他需要用仁德来粉饰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他需要一个君明臣贤的盛世来证明自己。

  他不能,也不敢像嬴政一样,做一个孤家寡人,与天下世族为敌。

  他需要一种更体面的方式,一种温和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

  可这种手段,真的存在吗?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他再次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那个一脸呆滞的现代青年。

  “周先生……你,可有良策?”

  周墨:……

  我能有什么良策?我只会百度啊!

  他大脑飞速运转,冷汗都快下来了。

  嬴政的方案是物理超度,李世民想要的是温和改革。

  这特么就是两个产品经理提了两个完全相反的需求,还都要他这个程序员来实现!

  稳住,别慌。

  现代PUA员工的法子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大唐。

  周墨清了清嗓子,推了推鼻梁上不存在的眼镜。

  “杀,是下策。”

  他一开口,就先否定了嬴政的方案。

  嬴政眉毛一挑,露出“我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的表情。

  “先生请讲!”李世民身体前倾。

  周墨伸出三根手指。

  “您现在主要是图一个‘快’字,那对付他们,我觉得大概要三管齐下。”

  “第一,舆论战。”

  “舆论战?”

  “就是争夺话语权。”周墨侃侃而谈,把前公司总监学来的那套理论现学现卖。

  “世家为什么能煽动人心?因为笔杆子在他们手里,天下读书人都听他们的。你就把笔杆子抢过来。”

  “如何抢?”

  “印!玩命地印!”周墨一拍大腿。

  “就用给你们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先办厂,把成本压下来。”

  “然后就是印,印最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配上插图,用最通俗的故事告诉老百姓,皇帝陛下为了让大家的孩子有书读、有前途,才推广新学。”

  “而那些世家大族,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不让穷人的孩子出头,才拼命阻挠。”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让天下万民自己去看,自己去评判!”

  “第二,给钱。”

  周墨转向嬴政,“政哥刚才说的科举制,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

  “但人才选上来,也得有位置给他们,世家子弟凭什么能身居高位?无非是祖上荫庇和地方举荐。”

  “所以太宗陛下完全可以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对!格物院不光要教书,还要搞产业!”

  “水泥路要不要修?曲辕犁要不要推广?这些新行当,都需要大量懂算学、懂格物的新人才去管理。”

  “陛下可以成立大唐路桥司、大唐农垦署,让这些格物院毕业的学生去做官。”

  “钱真的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谁还会去管那些老古董怎么叫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才战。”

  “科举制,就是悬在所有世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科举一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陛下只需定下规矩,凡朝廷官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再在科举中增加算科、工科等。”

  “那么问题来了,世家子弟是学他们那套之乎者也,还是学能当官的算学格物?”

  “他们不学,他们的子孙就没官做,他们学了,就等于亲手摧毁了自己赖以为生的知识壁垒。”

  “而且世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旦朝堂上的平民官员达到一定数量,他们自然会着急。”

  “不管他们怎么选,他们都输定了。”

  “三策环环相扣。舆论上孤立他们,经济上架空他们,人才上取代他们。”

  “这些东西其实陛下肯定都能想到的,只不过为了快点的话,压力就会很大,但效果是显着的。”

  “不出十年,所谓的五姓七望,名声也许犹在,但在朝堂上对您的掣肘就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屋里一片寂静,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李世民和朱允炆都在思考,就连信奉“都杀了”的嬴政,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看着周墨,这个后世子孙,除了给他们提供后世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总会在最底层的规则上给到他们一些提示。

  一种杀人不见血,却能诛心的规则。

  虽然不能是能直接搬用的方法,但确实很有用的思路。

  周墨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正想说点什么缓和气氛,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院子外墙的树梢上,似乎有一个极小的红点,一闪而逝。

  像是什么东西的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