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宋君臣求富国-《祖宗们,时代变了》

  大宋,建隆三年,开封,大庆殿。

  殿内空旷,烛火摇曳,映着赵匡胤紧锁的眉头。

  御座前的桌案上,摊着一张大宋疆域图。

  在他的记忆里,这片疆土曾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可眼前的这一块,却显得如此孱弱,偏安一隅。

  图外,是北汉、南唐、后蜀、吴越……一个个虎视眈眈的割据政权。

  回来三天了。

  整整三天,他几乎没有合过眼。

  后世的万丈高楼与那段屈辱的《近现代史》,像两块烙铁,反复炙烤着他的心。

  大宋,富庶。

  可周墨那小子说,大宋的富,是浮肿,是虚胖。

  缺马,重文抑武,导致军力孱弱,几乎没打过几场扬眉吐气的仗。

  岁币,纳贡,和亲……

  那一张张条约,一个个名字,像一记记耳光,扇在他这个开国皇帝的脸上。

  “窝囊!”

  赵匡胤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笔架嗡嗡作响。

  他赵匡胤是马上皇帝,是陈桥驿黄袍加身的主儿!

  他能容忍文人说三道四,却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国家,活得这么没有骨气!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里的混沌已化为一片清明。

  “官家,赵普相公求见。”门外传来内侍低沉的声音。

  “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身材微胖,眼神精明的中年文士快步走入,正是他最信赖的宰相,赵普。

  “臣赵普,参见官家。”

  “起来吧,坐。”赵匡胤指了指旁边的绣墩。

  赵普谢恩落座,心里却在打鼓。

  这几日官家把自己关在殿内,时而沉思,时而烦躁,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下,谁也不知是何缘故。

  “义兄。”

  赵匡乙没有自称朕,而是用了当年结义时的称呼。

  赵普心头一热,身体微微前倾,“官家有何烦心事,但说无妨,臣与您分担。”

  赵匡胤沉默了片刻,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

  “义兄,你读史,可知何为天下大势?”

  赵普一愣,随即答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道循环,天下大势。”

  “说得好。”赵匡胤点点头。

  “那你看,我大宋如今,是该分,还是该合?”

  “自然是该合!”赵普斩钉截铁。

  “官家天命所归,当扫平六合,混一宇内,成就不世之功!”

  “不世之功……”赵匡胤的嘴角扯出一丝自嘲。

  “可朕最近,做了一个很长,很真实的梦。”

  他决定赌一把,赌自己对赵普的信任。

  他将后世的见闻,以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为外壳,缓缓道来。

  他讲了高耸入云的铁塔,日行千里的铁车,亩产千斤的稻谷。也讲了那喷吐着黑烟的钢铁巨舰,和那让华夏大地流尽鲜血的百年国殇。

  赵普听得是心驰神往,又背脊发凉。

  他本想说一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赵匡胤描述的细节太过匪夷所思,却又偏偏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感。

  “官家,此梦……”

  “是梦,也不是梦。”

  赵匡胤打断了他,从怀中摸出那张薄薄的纸,递了过去。

  “此物,便是梦中仙人所赐。”

  赵普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传来的光滑触感让他心头一跳。

  这纸张的质地,平滑坚韧,绝非人间凡品!

  当他看清上面那些从未见过的简化字,听完赵匡胤对申请表的解释后,这位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相,再也坐不住了。

  他霍地一下站起身,双手微微颤抖,死死盯着那张纸。

  “仙……仙人……竟真的存在?!”

  “官家,这……这是天佑我大宋啊!”

  “是天佑,也是警示。”赵匡胤的语气沉重如铁。

  “梦里,我大宋虽富,却不强,屡被外敌欺辱。”

  “最后,亡于北地蛮夷之手,江山倾覆,百姓涂炭。”

  这话如一桶冰水,从赵普头顶浇下,让他瞬间冷静。

  “亡……亡国?”他声音干涩。

  “是。”赵匡胤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的北疆,“因为我们缺一样东西。”

  “缺什么?”

  “马!”赵匡胤一字一顿。

  “燕云十六州不在我手,我大宋便无产马之地,无险可守!无马,便无强兵!无强兵,便只能被动挨打,任人宰割!”

  赵普的脸霎时没了血色。

  他虽是文臣,却也知兵事。

  赵匡胤一针见血,指出了大宋最致命的软肋。

  “那……仙人可有解决之法?”赵普急切地问。

  “有。”赵匡胤指着那张申请表,“仙人说了,想要什么,写上去。”

  赵普的眼睛瞬间亮了,“那我们……求那燕云十六州的舆图?求良马的培育之法?”

  “不。”赵匡胤摇了摇头,站起身,走到赵普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远水,解不了近渴。”

  “义兄,朕想先从根子上治病。”

  “朕杯酒释兵权,虽能安一时之心,却也散了军心。如今的禁军,不过是一群领着军饷的丘八,算不得强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普心头巨震,他明白了。

  官家要去触碰那个最敏感,也最危险的根基。

  兵制!

  “官家想怎么做?”

  “朕要向后世,求一套全新的,既能强军,又能控军的法子!”

  赵匡胤拿起那支圆珠笔,在申请表上写道:

  【求后世军队组织架构、训练大纲、后勤保障体系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方案。另,求新式马鞍、马镫、马蹄铁全套制作图纸及工艺。】

  他很清醒,制度才是根本。

  没有一套高效的军事体系,就算给他十万匹宝马,最终也只是一盘散沙。

  赵普看着那一行行字,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这才是他追随的那个,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赵官家!

  “官家英明!”赵普躬身一拜。

  随即又担忧道,“只是,此事牵连甚广,军中将领盘根错节,骤然变革,恐会激起兵变啊!”

  “所以,朕需要你帮忙。”赵匡胤的目光落在赵普身上。

  “朕要钱!”

  “要很多很多的钱!钱给足了,让那些骄兵悍将富得流油,他们的刀,就没那么利了!”

  赵普立刻会意,“官家的意思是……向仙人求财?”

  “不。”赵匡胤笑了,笑得像个精明的商人,“仙人给的是法子,钱,得我们自己挣。”

  他指着申请表的空白处,对赵普说,“义兄,朕想再添上几条。”

  “写上,求香皂、玻璃、白糖的详细制作工艺流程。”

  赵普一愣,“香皂?玻璃?这是何物?”

  “是梦里的奇物。”赵匡胤眼中闪着光。

  “香皂,能去污生香,一块便值千钱。玻璃,澄澈如水晶,却能大量烧造。白糖,洁白如雪,比蜜还甜。”

  “这三样东西,在梦里,都是能换来金山银山的宝贝!”

  赵普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雪白的银子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大宋国库,军饷、粮草、器械,再也不是问题!

  “高!官家实在是高啊!”

  写完,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个要从根子上强军,一个要从经济上输血。

  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巨大变革,就在这寂静的大庆殿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开封城外的风,似乎也开始变得躁动起来。

  赵普走后,大庆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赵匡胤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思索。

  法子有了,钱的来路也有了,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他拿起那支奇特的圆珠笔,在纸上随意写下几个从周墨那里学来的简体字。

  国家、人民、军队。

  字迹简单,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可问题是,这套仙文,整个大宋,除了他自己,无人能识。

  他总不能事事亲为,一个人将后世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翻译成这个时代的文字。

  他需要人手,需要一个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且能读懂天书的团队。

  这个团队,不能从满朝文武中选。

  动静太大,人心难测。

  一旦走漏风声,必将掀起轩然大波。

  他的目光,投向了殿外侍立的内侍。

  “王继恩。”他淡淡地开口。

  一个身影立刻悄无声息地进来,跪伏在地,“奴婢在。”

  “去,给朕从宫中挑选二十名年岁在十到十二岁之间的小黄门。”

  赵匡胤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要聪明的,识字的,最要紧的,是父母双亡,在宫外无亲无故的。”

  王继恩心头一凛,却不敢多问,“奴婢遵旨。”

  “把人带到崇文院后殿,那里清静,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擅入。”

  赵匡胤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这是天大的机缘,也是天大的考验。”

  “办好了,一辈子荣华富贵。办砸了,朕会让他们从这世上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奴婢明白!”王继恩磕了个头,悄然退下。

  当天深夜,崇文院后殿灯火通明。

  二十个面黄肌瘦、眼神里带着惊恐与希冀的小黄门,整整齐齐地跪在地上。

  赵匡胤换了一身常服,亲手将殿门从内闩上。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走到早已准备好的一块木炭涂黑的木板前,用白石笔写下了一个硕大的简体字——铁。

  旁边,他又用这个时代的人完全无法理解的符号,标注了读音:tiě。

  “从今天起,你们以前所学的一切,统统作废。”

  “你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会朕教你们的这种文字,记住它的每一个读音,每一个笔画。”

  他指着木板上的字,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响。

  “此字,念铁,跟朕念,tiě”

  小黄门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迷茫和畏惧,但还是磕磕巴巴地跟着模仿起来。

  “tiě……”

  声音稚嫩,参差不齐,听起来古怪至极。

  但赵匡胤的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知道,一颗足以颠覆时代的种子,已经在这座深宫的角落里,悄然埋下。

  等这些孩子掌握了这套文字,那来自后世的强军之法、炼钢之术、万千学识,就将通过他们的手,变成大宋可以理解的蓝图。

  到那时,他赵匡胤,要让这富宋,变成真正的强宋!

  他要亲手擦去史书上所有的窝囊和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