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朕赏他一斤猪肉-《祖宗们,时代变了》

  院子里,光影扭曲,两道几乎不分先后的身影凝实。

  左边一人,身形魁梧,面容威严,龙行虎步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

  右边一人,同样身材高大,但眉宇间更多了几分桀骜与杀伐之气。

  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永乐大帝朱棣。

  父子俩一落地,视线便在院中交汇,空气中仿佛迸溅出无形的火花。

  朱元璋重重地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那声冷哼,沉闷如鼓,带着毫不掩饰的嫌恶,显然还在为上次的事情生气。

  朱棣则讪讪的叫了声“”爹声音不大,十分僵硬。

  然后面无表情,只是对着李世民的方向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哟,都来啦!”

  一个带着几分市井气和潇洒劲儿的声音响起。

  第三道身影出现,正是汉高祖刘邦。

  他一屁股坐在李世民旁边的椅子上,凳子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自来熟地抄起桌上那瓶还没开的青岛啤酒,拿着看了两圈,然后竟然无师自通地用牙一撬,瓶盖“嗤”地飞了出去。

  仰头,喉结滚动,冰凉的酒液灌进喉咙。

  “嗝——”

  一个满是麦芽香气的饱嗝,让他舒坦地眯起了眼。

  “周小子,一个月不见,你这院子变化不小嘛!”

  刘邦指着那栋小楼,啧啧称奇,“这要是放在咱那会儿,没个一年半载,想都别想。”

  周墨扯了扯嘴角,心想这不废话么,这可是现代施工队。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朱元璋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将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哐当”一声扔在桌上。

  那声音,像是把一块铁锭砸在了石头上,震得桌上的杯子都跳了一下。

  布袋解开,里面是几块大小不一,但成色极佳的金锭。

  “周先生,这是上次打坏你家东西的赔偿,还有咱这次的学资。”

  朱元璋瓮声瓮气地开口,声音洪亮。

  他瞥了一眼桌上的《步辇图》,嘴里嘀咕了一句。

  “花里胡哨。”

  李世民端着啤酒瓶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下,但脸上温和的笑容未变,涵养极好地没有作声。

  不跟岁数大的计较。

  朱棣也走了过来,同样放下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尊造型精美的青花瓷瓶。

  瓶身扁圆,如一轮满月,通体以苏麻离青料描绘,青花发色浓艳,深入胎骨,瓶身两侧的龙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破瓷而出。

  “永乐青花扁壶。”朱棣言简意赅。

  周墨看着桌上迅速堆积起来的学费,感觉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这哪是接待办,这简直是顶级文物博览会现场。

  “咳咳,都坐,都坐。”

  周墨赶紧招呼,生怕这几位又因为学费问题攀比起来。

  “老朱,你那边怎么样了?”

  刘邦显然对朱元璋更感兴趣,毕竟都是草根出身。

  提到正事,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抹自得。

  “哼,咱回去之后,立马就成立了军械司,太子朱标主管。”

  他顿了顿,扫视了一圈众人,提高了音量。

  “咱让中书省那帮老家伙,还有六部尚书,有一个算一个,下朝之后,全都给咱滚到军械司里当学生!”

  “噗——”

  刘邦刚喝进嘴里的一口酒直接喷了出来。

  “你让胡惟庸、李善长那帮人,去学那‘a,o,e’?”

  周墨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

  “不然呢?”朱元璋眉毛一横,“咱亲自当老师,拿着教鞭,谁敢念错一个音,咱的鞭子可不认人。”

  “咱还下了令,三个月内,认不全三千常用字,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就自己把官印交出来,滚回老家种地去!”

  院子里一片寂静。

  李世民的表情有些古怪,似乎在想象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摁着头学拼音的场景。

  朱棣的嘴角,也难以察觉地抽动了一下。

  只有周墨,在心里为大明的官员们默哀了三秒钟,粗暴但着实有用啊。

  摊上这么个老板,真是……太有福气啦。

  “那……效果如何?”朱允炆小声地问。

  “效果?”朱元璋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森白的牙齿,“咱那左丞相胡惟庸,学得比谁都快。”

  “前两天刚给咱上了一份奏折,用的就是简体字,夸咱这方法是开启民智,万世之功。”

  “咱看他写得不错,赏了他一斤猪肉。”

  众人:“……”

  这奖励,还真是朴实无华。

  “我还下令暂停了应天府新皇城的扩建工程,就等你这后世的水泥之法。”

  “高祖,你呢?”

  刘邦一拍大腿,兴奋起来。

  “我可比老朱会享受多了!”他从怀里掏出申请表。

  “我回去就让萧何、张良他们几个,把后世的字典给研究透了,让他们翻译大汉的律令。”

  “我跟他们说了,大汉的律法,得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白,不能让那些刀笔小吏瞎糊弄!”

  “我还下令,全国上下,暂停一切非必要的徭役,让大家好好歇歇,生娃!”

  “最重要的,”刘邦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过来。

  “周小子,你上次给咱的那个可乐,咱让宫里的酿酒师试了,虽然没弄出那气泡,但那甜味给弄出来了!咱已经下令,成立皇家饮坊,专门生产这个,以后就拿这玩意儿去跟匈奴人换马!”

  周墨目瞪口呆。

  好家伙,用饮料去搞战略物资,不愧是你刘邦,商业鬼才。

  他看着这些皇帝,一个个回去之后,都用自己的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动着变革。

  李世民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从上层培养人才。

  朱元璋是简单粗暴,用高压手段强制推行。

  刘邦则是实用主义,什么对老百姓好,什么能赚钱,就搞什么。

  就像一群打了鸡血的创业者,在各自的赛道上疯狂内卷。

  周墨正感慨着,玉环的灼热感再次传来。

  这一次,光华一闪,一位身穿龙凤纹样华服,气度雍容华贵,不怒自威的女性,出现在院中。

  武则天到了。

  她目光一扫,将在场所有男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最后落在了周墨身上。

  “周先生,看来,本宫的女子技术学院,可以开始筹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