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绝境中的火花-《末日堡垒建造大师》

  然而,粮食危机刚刚稳住阵脚,工业品的解决方案还未定型,现场已经等不起了。

  能源区的核心发电机组发出不祥的嗡鸣,输出功率断崖式下跌。城内大片区域陷入昏暗,工厂的机器陆续停转,连防御墙上的自动炮塔也因零件老化而哑火。断供的零部件,像一根根毒刺,扎进了新城运转的命脉。

  “指挥!三号发电机的稳压模块彻底烧了,备用件……没了!”一名工程师满脸油污,声音带着绝望。

  “军工生产线全线停工,缺少曙光特供的合金轴承!”

  “净水厂的过滤芯告急,库存清零!”

  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明白,曙光的经济绞索,正在工业领域疯狂收紧。没有能源,没有武器,没有净水,这座城撑不了多久。

  “不能坐以待毙!”张明一脚踢开脚边的废零件,眼中布满血丝,“老子就不信,离了曙光,咱们就得等死!”

  他亲自带着工兵部队,扑向了城西那片巨大的“废品坟场”——堆积如山的旧时代报废车辆、破损机器和历次战斗缴获的残骸。

  “挖!给老子把能用的零件都挖出来!”张明吼着,带头钻进锈蚀的卡车底盘下。

  与此同时,周教授将全城所有老师傅、高级技师,甚至一些手巧的异能者,全部集中到临时组建的“应急维修中心”。这里没有精密的仪器,只有简陋的工具台和堆积如山的损坏零件。

  “没有标准件,我们就造非标的!精度不够,经验来凑!”一位白发老师傅戴着老花镜,用最简陋的锉刀和焊枪,对着一个严重变形的齿轮进行“再造手术”。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手稳如磐石。这些老师傅的双手,就是新城最宝贵的精密机床。

  应急措施只能续命,无法根治。周教授心里清楚,真正的出路在于自主制造。他将“火种”技术学院的精英和所有相关领域骨干,编成数个“攻关死士小组”,封闭在防守最严密的实验区内。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逆向破解被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

  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昼夜不分。年轻的学员们在老教授带领下,对一枚缴获的曙光制合金轴承进行微米级测绘,分析其材料成分和热处理痕迹。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数据堆满了草稿纸。

  “材料强度不够!”

  “热处理温度曲线不对!”

  “加工精度达不到!”

  挫折感几乎将人淹没。一个年轻学员崩溃地捶打着桌子:“教授,我们做不到!差距太大了!”

  周教授捡起地上一个报废的试制品,声音嘶哑却坚定:“差距大?那就用命去填!想想外面那些靠我们造出的零件才能发电、才能生产武器保卫家园的同胞!我们没资格说做不到!”

  巨大的压力下,灵感在绝望中迸发。一名学员受异能者控制能量形态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梯度冷却”方案。材料实验室据此疯狂尝试了上百种合金配比。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后,当第一枚泛着新城特有暗青色光泽的轴承从简易熔炉中取出,经过测试,其性能竟然达到了原装件的八成五!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许多人相拥而泣。这不仅仅是一个零件,这是黑暗中燃起的、属于新城自己的火种!

  林逸签署了最高动员令。全市资源向工业攻关倾斜:

  所有具备技工、工程师资质的人员,无条件向技术部报到。

  电力优先保障实验室和试验生产线,民用用电实行严格配额。

  设立高额“创新贡献奖”,重奖突破者。

  整个新城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为了生存,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当第一批新城自产的合格零部件,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三号发电机的核心位置时,整个能源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合闸!

  嗡——

  低沉而平稳的轰鸣声再次响起,仪表盘上的指针稳稳回升到绿色区域!光明重新照亮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成功了!我们自己的零件能用了!”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机器的轰鸣,人们跳着,哭着,笑着。

  工业生命线,终于被新城用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地重新接续上了!

  危机暂时解除,但林逸和周教授站在重新轰鸣的车间里,脸上没有太多喜悦。

  “这只是开始。”林逸看着那枚粗糙却意义非凡的轴承,“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自主的工业体系,哪怕初级,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明白。”周教授点头,“‘火种’学院要扩招,新材料实验室要升级,我们还要成立战略预研组,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

  车间外,夜色深沉,静默区的方向依旧令人不安。但车间内,那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却比任何战鼓都更能振奋人心。

  新生之城,在绝境中,终于点燃了属于自己的工业火种。前路依然艰险,但希望,已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