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校长亲自出题-《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校长办公室里,气氛安静得有些压抑。

  几位老师的目光,全都聚焦在那个小小的身影上。

  林冒烟坐在大大的办公桌前,两条小短腿够不着地,在空中一晃一晃的。

  她的面前,摆着两张印满了密密麻麻铅字的试卷。

  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光是看到这阵仗,恐怕就要吓哭了。

  然而,林冒烟的小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紧张。

  她拿起铅笔,先是认真地在卷首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林冒烟。

  字迹清秀工整,一点也不像出自一个孩子之手。

  然后,她拿起语文卷,开始从头到尾,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修改病句、阅读理解、作文……

  题型多样,难度不小。

  陈校长和几位老师都屏住了呼吸,他们想看看这个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可林冒烟只是扫了一眼,便放下了语文卷,拿起了数学卷。

  数学卷的题量更大。

  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

  涉及到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甚至还有复杂的行程问题。

  “怎么样,林冒烟同学?有没有信心?”陈校长温和地问道。

  林冒烟抬起头,露出了一个自信的微笑。

  “校长爷爷,我可以开始做了吗?”

  “可以,当然可以。”

  得到允许后,林冒烟没有丝毫犹豫,拿起了数学卷,从第一题开始,动笔了。

  她的动作飞快,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

  那些在成年人看来都需要费些脑筋的计算题,在她笔下,仿佛变成了“1 1”一样简单。

  办公室里,只听得到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姓王,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站在林冒烟身后,看着她在草稿纸上列出的算式,眼睛越瞪越大。

  一道复杂的应用题: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王老师看到,林冒烟几乎没有停顿,就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清晰的解题思路: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 20 * 2 = 40 千米。”

  “相遇时间为 40 \/ (60 - 50) = 4 小时。”

  “Ab两地距离为 (60 50) * 4 = 440 千米。”

  思路清晰,步骤完整,答案准确!

  王老师倒吸一口凉气,他敢保证,自己班上能把这道题做得这么利落的学生,不超过五个!

  而这个孩子,只用了不到一分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林冒烟做题的速度,没有丝毫减慢。

  小数乘法、除法、梯形面积公式、鸡兔同笼……

  一道道难题,在她笔下迎刃而解。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从最初的怀疑,到震惊,再到麻木。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在观看一场不可思议的魔术表演。

  不到半个小时,林冒烟放下了铅笔。

  “校长爷爷,数学卷我做完了。”

  “做……做完了?”王老师结结巴巴地问,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好28分钟!

  他连忙拿起卷子,从头到尾快速地批改起来。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围了过去。

  一个个红色的√,出现在卷面上。

  全对!

  一百分的数学卷,一分未扣!

  “嘶——”

  办公室里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陈校长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他看向林冒烟的眼神,已经不能用“欣赏”来形容了,那是一种看待“国宝”的眼神。

  “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林冒烟却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她拿起语文卷,又开始了奋笔疾书。

  语文卷的主观题更多,但对她来说,同样不是问题。

  阅读理解,她总能精准地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回答得条理分明,滴水不漏。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最后的作文。

  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

  这是一道很常见的题目,但要写出彩,却很不容易。

  只见林冒烟稍作思索,便在作文本上写下了标题。

  然后,她的笔尖便开始在纸上跳跃。

  “我的家乡,在麓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下溪村。以前,这里很穷,只有光秃秃的荒山和贫瘠的土地……”

  她的文笔流畅,用词优美,完全不像一个七岁的孩子。

  她没有空洞地喊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描绘出下溪村的巨大变化。

  她写了村里新修的水泥路,写了家家户户用上的沼气炉,写了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福气菜,写了养猪场里哼哼唧唧的福娃猪……

  她还写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文章的结尾,她这样写道: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我相信,未来的下溪村,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我们的日子,会比蜜还甜。”

  一篇五百多字的作文,一气呵成。

  文章立意高远,情感真挚,充满了画面感和正能量。

  教语文的张老师拿着这篇作文,反复看了三遍,激动得满脸通红。

  “人才!真是天生的人才!这篇文章,直接拿到县里去参加作文比赛,拿个一等奖都绰绰有余!”

  至此,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

  事实摆在眼前,不容置疑。

  林冒烟的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

  陈校长深吸一口气,拿起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他对着话筒,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说道:

  “喂,是县教育局的刘局长吗?我是红旗镇小学的陈东海啊。”

  “我跟您汇报一个情况。我们学校,出了一个天才学生!对,百年一遇的天才!”

  “我请求,特事特办,允许她从一年级,直接跳到五年级就读!”

  电话那头的刘局长显然被这个请求惊到了,似乎在询问着什么。

  陈校长将林冒烟的考核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遍。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刘局长,我以我三十年的教龄,还有我这个校长的职位向您担保!这个孩子,值得我们为她打破一切常规!如果我们错过了她,将会是整个麓山县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

  最终,一个字传来:“好!”

  陈校长挂掉电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看着林冒烟,脸上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林冒烟同学,恭喜你!”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红旗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了!”

  办公室外,一直焦急等待的林远山和周玉兰,也从方文静口中得知了结果。

  “什么?真……真的考上了?”周玉兰捂着嘴,不敢相信。

  “不但考上了,而且数学一百分,语文作文被老师拿去当范文了!”方文静激动地说道。

  林远山捏着旱烟杆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他仰起头,看着学校上空那片湛蓝的天空,浑浊的老眼里,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林家的麒麟儿,要一飞冲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