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最豪中秋福利-《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夜,深了。

  下溪村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偶尔几声犬吠,和远处加工厂机器的低鸣。

  林家的二层小洋楼里,灯火通明。

  堂屋的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几乎都是合作社自家的出品。

  红烧福娃猪肉,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清蒸罗非鱼,肉质鲜嫩,汤白如奶。

  一盘清炒的福气菜,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还有一盘金黄的炒鸡蛋,用的是后山养殖场那些溜达鸡下的蛋,格外香浓。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却有些异样的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桌子中央,那里并没有菜,而是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包里,是那笔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巨款。

  “咳咳。”林远山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

  他捡起掉在地上的旱烟杆,重新装上烟丝,却半天没有点燃。

  “都……都吃饭吧,菜要凉了。”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周玉兰拿起筷子,给林冒烟夹了一大块鱼肉,又给陈浩、陈芳夹了菜,嘴里念叨着:“吃,多吃点,都累坏了。”

  可她自己,却一口都没动。

  三十七万!

  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那是兴奋,是喜悦,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不真实感。

  林建国端起面前的酒杯,一口将杯中的白酒闷了下去。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爸,妈,我……我不是在做梦吧?”他涨红着脸问道。

  陈秀兰连忙起身,温柔地给他拍着背,眼眶也是红红的。

  林小燕看着家人的样子,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她站起身,走到桌子中央,拉开了那个帆布包的拉链。

  一沓沓崭新的百元大钞,整整齐齐地码在里面,红得晃眼。

  “爸,妈,哥,嫂子,这不是梦。”林小燕的声音清亮而坚定。

  “这是我们应得的。是冒烟的智慧,是我们和合作社的工人们不分昼夜的努力换来的!”

  “这笔钱,属于我们福娃合作社的每一个人!”

  她的话,像一股清泉,慢慢抚平了众人激荡的心绪。

  是啊,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是大家辛辛苦苦,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林远山终于点燃了旱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浓浓的烟圈。

  “小燕说得对。”他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焕发了神采。

  “钱是挣来了,接下来,该想想怎么花。”

  林冒烟这时放下了碗筷,舔了舔嘴角的饭粒,开口说道:“奶奶,后天就是中秋节了。”

  她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

  “是啊,后天就八月十五了。”周玉兰感慨道,“今年这个中秋,可是咱们家过得最舒坦的一个中秋了。”

  林冒烟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林小燕,奶声奶气地问:“小姑,我们合作社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有月饼吃吗?”

  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

  林小燕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中秋福利!”

  她瞬间激动起来。

  员工们在外打工,最盼望的就是逢年过节厂里发点东西。那不仅仅是福利,更是一种关怀和认可。

  现在,福娃合作社挣了大钱,绝对不能亏待了跟着大家一起打拼的兄弟姐妹们!

  “必须发!而且要风风光光地发!发全县最好的!”林小燕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彩。

  “咱们合作社现在有多少人来着?”她问道。

  周玉兰是管后勤的,对这些数字最清楚。

  “种植组,加上后面加盟村的技术指导员,有三百五十个人。”

  “养殖组,猪场那边,连马大金一共九个人。”

  “水产基地,田苗和那六个小伙子,再加上开塘请来五十个临时工,五十七个人。”

  “加工厂,周厂长、顾部长,还有六十个女工,六十二个人。”

  “运营部,张琪她们三个。”

  “物流部,铁柱和他带的两个司机,三个人。”

  “县城超市,你舅舅,陈燕她们五个售货员,六个人。”

  “还有办公室,我,你妈,王静,三个人。”

  周玉兰一口气报了出来,最后总结道:“加起来,一共是四百九十三个人。”

  林小燕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

  “好!四百九十三个人,人人有份!”

  她转头对林建国说:“老哥,明天你不用去地里了。你跟铁柱哥说一声,让他明天一早送货去县城超市的时候,卸完货别急着回来。”

  “你让他带上舅舅,还有陈燕,去县里最好的百货大楼!”

  林小燕的眼睛闪闪发光,充满了神采。

  “买月饼!就买那种最好看的铁盒子装的广式月饼!豆沙、莲蓉、五仁,每种口味都要!”

  “除了月饼,再买柚子!挑那种大个的金丝柚,又甜又吉利!”

  “对了,再去糖酒公司,批发一批最好的福娃牌礼盒!咱们自己的东西,送人也有面子!”

  她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员工们收到礼物时惊喜的表情。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我们福娃合作社干,不仅能挣到钱,日子过得还有滋味,有盼头!”

  “这叫什么?冒烟,这叫什么来着?”林小燕一时想不起那个词。

  林冒烟适时地补充道:“企业文化建设。”

  “对!企业文化!”林小燕打了个响指,“咱们福娃合作社,就要做全县企业文化最好的地方!”

  林建国听得热血沸腾,用力点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安排!”

  周玉兰有些心疼钱,小声嘀咕:“这得花多少钱啊……”

  林小燕豪气地一挥手:“妈!这钱,不能省!这叫收买人心!不,这叫凝聚人心!”

  “你想想,等加工厂的女工们,提着咱们发的月饼礼盒回娘家,多有面子?以后谁还舍得走?”

  “等养殖场的小伙子们,把福利寄回家,他爸妈得多高兴?以后干活能不更卖力?”

  一番话说得周玉兰连连点头,再也不心疼了。

  “小燕说得对!该花!这钱必须花!”

  林冒烟看着兴奋的家人,又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

  “小姑,加盟村的那些村长,也要送一份。”

  “还有,我们要举办中秋宴会。”

  林小燕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对!差点忘了他们!张大壮村长,李秀华村长……这些都是咱们最坚实朋友,必须送!中秋宴会也要风风光光!”

  一个决定,在林家小小的饭桌上迅速成型。

  这将是福娃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秋福利发放。

  也将是麓山县有史以来,最豪横的一次!

  一顿晚饭,从最初的沉重压抑,到最后的热血沸腾。

  窗外,月亮已经升到了半空,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显得格外明亮。

  一个崭新的,属于福娃合作社的时代,正伴随着这漫天月色,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