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科学调度惊众人-《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第二天一早,秋日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下溪村合作社的办公室里。

  办公室被临时清空,摆上了几十张凳子,变成了一个简易的会议室。

  早上不到八点,会议室里就已经坐满了人。

  下溪村种植组的三十多名重要社员,一个个精神抖擞,坐得笔直。

  以张大壮和李秀华为首的二十几位加盟村村长代表,则坐在另一侧,表情严肃,手里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随时记录。

  林建国作为种植组的组长,坐在第一排,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激动。

  昨晚林小燕宣布的秋收总动员,让他一夜没睡好。

  八点整,林小燕、张琪、田苗,三人准时走进了会议室。

  林小燕依旧是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张琪和田苗则分别穿着代表运营部和水产部的制服。

  三人站到了会议室前方临时搭起的小讲台上,身后是一块崭新的大黑板。

  林冒烟则抱着一个与她身高不相称的大茶缸,安安静静地坐在了第一排林建国的旁边,像个旁听的小学生。

  会议由林小燕主持。

  她没有多余的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各位,时间宝贵,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今年的秋收,我们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第一,种植面积大,分布在二十多个村庄;

  第二,时间紧,秋收和秋种要同时进行,不能耽误农时;

  第三,任务重,不仅要收,还要运、要存、要卖。”

  她的话,让在场的所有老农民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最担心的。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合作社制定了一套‘统筹协作,科学规划’的总体方针。”

  林小燕拿起一根木杆,指向黑板。

  黑板上,已经提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了一张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下溪村以及所有加盟村的位置,和它们各自的种植地块。

  “首先,是人员和机械的调度。我们将以我们合作社的种植组为核心骨干,成立五十支‘秋收互助队’!”

  “每支互助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队,配备六名社员,以及——”

  她加重了语气。

  “一台从县农机站租来的,最新式的手扶拖拉机!”

  “拖拉机?”

  “还是五十台?”

  台下的农民们瞬间就骚动起来。

  手扶拖拉机,这可是个稀罕玩意儿!比牛快多了!

  有了这东西,翻地、播种,效率能提高好几倍!

  林小燕继续说道:“这五十支互助队,将不再局限于本村作业。我们将根据地图,将所有加盟村划分为五十个片区。”

  “每支互助队负责一个片区,采用‘巡回互助,集中收割’的方式,帮助各个加盟村进行抢收!”

  “我们合作社出人、出机械,你们加盟村只需要组织好村民,做好辅助工作,比如打包装袋,晾晒等等。”

  这个方案一出,张大壮等村长代表,眼睛都亮了。

  他们最愁的就是劳动力和农具不足,合作社的这个方案,简直是雪中送炭!

  “小燕总,那……那这个费用怎么算?”李秀华精明地问道。

  “所有的人工和机械租赁费用,全部由我们合作社承担!”林小燕豪气地一挥手。

  “我们只要你们的粮食!所有加盟村收获的玉米和黄豆,必须全部交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收购价格,我们承诺,比市场价至少高出一成!并且,年底还有分红!”

  这个条件,让所有村长都再无二话,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情。

  解决了收割的问题,林小燕又抛出了第二个重磅方案。

  “接下来,是仓储和运输。大家不用担心粮食收回来没地方放,没车运。”

  “我们的物流部长李铁柱,已经和县运输队的胡老三达成了合作。秋收期间,运输队将派出十辆大卡车,组成福娃秋收运输专线!”

  “十辆大卡车?”

  又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这些卡车,会根据我们制定的路线图,每天在各个村庄的指定地点巡回。大家只需要把打包好的粮食,运到村口的收购点就行了。”

  “至于仓储,大家更不用担心。”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运营部长张琪,接过了话头。

  她走到黑板前,自信地说道:“粮食的销路问题,我们运营部已经全部解决了。”

  “我们已经和省里的几家大型饲料厂,以及云州市的粮油批发市场,签订了预售合同!”

  “也就是说,我们的粮食,还没从地里收回来,就已经全部卖出去了!”

  “我们的运输车队,会直接将粮食从村口,拉到饲料厂和批发市场。我们甚至不需要大型的仓库!”

  “这叫什么?这叫订单农业!零库存管理!”

  张琪用她那充满魅力的声音,说出了一连串让在场老农民们目瞪口呆的新名词。

  虽然听不懂,但他们都明白了一件事——粮食的销路,完全不用愁了!

  整个会议室,彻底沸腾了。

  “天哪!这……这安排得也太妥当了!”张大壮激动地满脸通红。

  “什么叫科学啊!这就叫科学!我算是服了!”李秀华由衷地感叹。

  他们原以为秋收就是一场累死累活的体力活,没想到在合作社的规划下,竟然变成了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后勤保障的丰收盛事!

  然而,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水产部的经理田苗,走上了讲台。

  “各位叔叔伯伯,秋收很重要,但秋种,同样不能耽误。”她微笑着说道。

  “大家收完玉米的地,不能就这么空着。我们合作社,为大家准备了新的致富项目。”

  她从身后拿出一把翠绿的植物。

  “大家认识这个吗?”

  “这不是豌豆苗吗?”一个村民认了出来。

  田苗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豌豆苗。”

  “这是一种生长期极短,产量极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很大的蔬菜。从播种到收割,只需要二十多天。”

  “在收完玉米到土地上冻之前,我们至少还能种两到三茬!”

  “合作社将免费为大家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且,全部保价回收!”

  “一亩地,一茬豌豆苗,纯利润至少在一百块以上!”

  这个消息,让所有种植组的社员都疯狂了。

  地里还能再抢收两三茬,那不是白捡的钱吗?

  整个会议,从人员调度,到机械分配,再到运输仓储、销售渠道,最后甚至连秋收后的土地利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

  一套组合拳下来,将在场的所有人都打得晕乎乎的,心里只剩下两个字——佩服!

  这哪里是种地啊!这分明是艺术!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神仙的眼神,看着台上的林小燕、张琪和田苗。

  这三个年轻的姑娘,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怎么能想出如此天衣无缝的方案?

  而她们三人心里都清楚,这一切的方案,真正的设计师,是那个正抱着大茶缸,优哉游哉喝水的小女孩。

  会议的最后,林小燕进行了总结。

  “方案已经制定,成败,关键在于执行!”

  “我希望所有人都拿出热火朝天的干劲来,圆满完成咱们今年的秋收任务!”

  “有没有信心?”

  “有!”

  会议室里响起了震天的呐喊。

  声音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