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冬日里的热火朝天-《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培训新员工的同时,试验牧场的建设也在下溪村后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住福娃合作社社员们的热情。

  反倒是这凛冽的寒风,像一剂兴奋剂,激发出人们心中更加炽热的干劲。

  林小燕一声令下,合作社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动员能力和执行效率。

  王大锤的建筑队在完成水产基地暖棚建设后,马不停蹄地转战到这片荒芜的山坡上。

  有了之前建设猪场和暖棚的经验,这次的工程对他们来说已不算难事。

  但王大锤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福娃合作社的每个项目都关乎全村人的未来。

  按照林冒烟提供的那份专业到令人发指的设计图纸,工人们开始清理场地,开挖地基。

  图纸上,整个牧场被清晰地划分成几个功能区。

  有宽敞明亮的牛舍和羊舍,有储存草料的干草棚。

  有加工饲料的饲料房,还有必不可少的青贮池和兽医室。

  甚至还专门规划出一片隔离检疫区,用来安置新引进的牛羊。

  每栋建筑的朝向、通风、采光都经过精心设计。

  牛舍和羊舍全部坐北朝南,确保冬天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照射。

  屋顶的坡度、墙体的厚度、窗户的大小和位置,每个数据都精确到厘米。

  甚至连牛羊的饮水槽都被设计成可自动上水的模式。

  并且在冬天有低温加热防冻结的功能,保证牲畜任何时候都能喝到温水。

  这些超前的设计理念让王大锤和徒弟们再次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王大锤拿着图纸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长叹一声。

  “这个设计,比我在县城见过的任何养殖场都要先进!咱们总社长这脑子里到底装的啥?”

  他的徒弟们纷纷点头附和,眼神中充满敬佩。

  除了专业的建筑队,下溪村的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前来帮忙。

  男人们负责开山辟路,搬运石头和沙土。

  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干最重的活。

  抬石头、挑沙子、推独轮车,一个比一个卖力。

  妇女们则组成后勤队,在山脚下搭起大棚,生火做饭。

  为工地上的人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和姜汤。

  甚至连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没闲着。

  他们有的帮忙整理工具,有的负责烧水泡茶,有的则坐在一旁,用赞许的目光注视着这热火朝天的场景。

  整个后山一改冬日的萧条和沉寂。

  到处都是鼎沸的人声,机器的轰鸣声和人们劳动时响亮的号子声。

  “嘿哟!加油干哟!”

  “把那块石头撬起来!”

  “水泥和沙子跟上!别断了趟!”

  “这边需要人手!来几个小伙子!”

  吆喝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回荡。

  村民们脸上虽然挂着汗珠,沾着泥土,但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们知道,这山上每多一栋建筑,每多一块平地,就意味着未来的日子会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

  他们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牧场,更是他们自己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这是属于他们全村人的事业,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张翠花如今已是村里最积极的宣传员。

  下班时间她更是主动前来搭手。

  她一边麻利地给大铁锅里的白菜炖猪肉粉条搅动着,一边对着身边一起帮忙的妇女们大声嚷嚷。

  “你们是不知道,咱们冒烟总社长说了,这回养的牛羊那可都是金疙瘩!”

  “那牛肉叫啥……雪花牛肉!在省城里一斤要卖十几块钱呢!”

  “十几块钱一斤?”

  周围的妇女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数字已超出她们的想象。

  要知道现在猪肉也才两三块一斤,牛肉居然能卖到十几块,这简直是天价!

  “那可不!”张翠花一脸得意,仿佛那牛肉就是她养出来的。

  “所以说啊,咱们现在多出点力,多流点汗,那都是值得的!”

  “等明年牛羊出栏了,咱们的分红肯定比今年还要多!”

  “说不定啊,明年咱们家家户户都能盖上小平房!”

  她越说越兴奋,手里的大勺子挥舞得虎虎生风。

  她的话让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连搅动锅里白菜的力气都大了几分。

  有几个年轻媳妇已经开始畅想,等分红下来了要给孩子添几身新衣裳,要给家里买台电视机。

  而这场建设热潮的总设计师林冒烟,此刻正站在山坡的最高处,像个巡视领地的小将军。

  她的身边站着林建国和马大金。

  寒风吹起她的羊角辫,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但眼睛却格外明亮。

  “爸爸,马叔叔,你们看。”

  她指着山坡下那些正在被平整出来的土地。

  “这些地我们不能让它闲着。明年开春我们就要种上紫花苜蓿和黑麦草。”

  “这些都是最优质的牧草,营养价值高,牛羊最喜欢吃。”

  “我们要把这里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她的小手在空中画了个大大的圈,仿佛那片绿色的海洋已在她眼前波涛汹涌。

  林建国看着女儿,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宏大的规划。

  她又指着更远处的山谷。

  “那边地势低洼,我们可以挖几个大池子,用来做青贮。”

  “啥是青贮?”马大金又虚心地请教。

  这个大老粗现在已养成习惯,遇到不懂的就问。

  反正问林冒烟从来不会被嘲笑,小姑娘总是会耐心地解释,直到他听懂为止。

  “就是把秋天收割的还带着水分的玉米秸秆切碎,压实,密封在池子里让它发酵。”

  林冒烟奶声奶气地解释道。

  “经过发酵的青贮饲料酸甜可口,牛羊特别爱吃。”

  “而且营养更容易被吸收,消化率能提高百分之二十呢!”

  “这样我们就能保证,即使在没有新鲜牧草的冬天,我们的牛羊也能吃上美味的蔬菜沙拉!”

  这个时髦的词从一个小女孩嘴里说出来,让两个大男人都忍俊不禁。

  但他们看向林冒烟的眼神却充满无限信赖。

  马大金憨厚地笑着说:“总社长,您这么一说,我都想尝尝那青贮是啥味儿了。”

  “马叔叔,那个是给牛羊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林冒烟认真地纠正道,小脸上满是严肃。

  这话把周围几个听到的工人都逗笑了。

  在她的描绘下,这片荒芜的山坡仿佛已变成一个资源循环生生不息的生态王国。牛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工人们在现代化的牛舍里忙碌着。

  饲料加工厂的机器轰鸣运转,而青贮池里则储存着足够一整个冬天食用的优质饲料。

  这一切都在这个小女孩的脑海里清晰地呈现着。

  冬日的太阳穿过稀薄的云层,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阳光虽然不算强烈,但依然给这个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温暖。

  寒风吹不散人们的热情,冰雪冻不住发展的脚步。

  一个现代化的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试验牧场,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顽强地破土而出。

  工地上的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汗水打湿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