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樱桃谷鸭熟了-《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浪费?”

  田苗被林冒烟这两个字说得一愣。

  她有些不服气地争辩道:“冒烟,这怎么能是浪费呢?活鸭批发价格已经很不错了,做成腊板鸭利润更高,我们这已经是最大化利用了呀。”

  林小燕和张琪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在她们看来,田苗的方案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林冒烟走到那群白花花的鸭子面前,伸出小手指着它们。

  “田苗姐姐,你看,我们的鸭子,和外面市场上那些鸭子,有什么不一样?”

  田苗想了想,说道:“我们的鸭子,是樱桃谷鸭,品种好,瘦肉率高。而且是我们自己科学饲养的,没有用乱七八糟的药,肉质肯定更好。”

  “对!”林冒烟用力点头。

  “我们花了那么多心思,建暖棚,调水温,配饲料,才养出了这么好的鸭子。它们是我们福娃牌出品的鸭子!”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当成活鸭卖掉,那到了消费者手里,它和一只普通的鸭子,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它是我们福娃牌养的?”

  她转过头看着众人,语气稚嫩,道理却很深刻。

  “我们卖的,就只是鸭子这种原材料,而不是我们福娃这个品牌。这里面的价值,就浪费掉了。”

  张琪作为运营部长,最先反应过来。

  她若有所思地点头:“冒烟的意思是,我们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在塑造品牌形象。直接卖活鸭,无法体现我们品牌的附加值。”

  “那……那做成腊板鸭呢?”田苗追问。

  “腊板鸭好是好,但制作周期太长了。”林冒烟摇了摇头。

  “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做腊肉腊鸭,我们的产品,很难做出压倒性的优势。我们要做,就要做别人没有的,做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

  她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福娃合作社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进,靠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和产品。

  无论是福气菜,还是圣女果,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这次的鸭子,只是做成一个平平无奇的大路货,那确实有点不符合福娃合作社一贯的逼格。

  林建国在一旁听了半天,也插话道:“冒烟说得有道理。咱们的福娃牌,现在就是金字招牌。咱们出的东西,就得是最好的,最特别的。”

  林小燕看着大家,摊了摊手:“那我们还能做什么?总不能把这些鸭子,都做成罐头吧?”

  她一句玩笑话,却让加工厂的研发部长顾城天眼睛一亮。

  “做成鸭肉罐头,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五香鸭肉,酱香鸭脖……”

  林冒烟立刻否决了。

  “罐头没有冲击力。马上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想在年夜饭的桌上,摆上一道能镇得住场面的大菜,硬菜!”

  她的小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像一只准备偷吃小鱼干的猫咪。

  她故意卖着关子,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充满诱惑的语气,缓缓地说道:

  “你们想象一下,一道菜,端上来,金灿灿,油汪汪,香气扑鼻。”

  “它的皮,像玻璃一样又香又脆,用筷子一敲,能发出‘咔嚓’的声音。”

  “它的肉,鲜嫩多汁,轻轻一撕,就能脱骨。蘸上一点秘制的酱料,吃到嘴里,满口都是肉香和一种特殊的果木香味。”

  她一边说,一边还夸张地咂了咂嘴。

  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像一个无形的钩子,把所有人的食欲都给勾了起来。

  王胖墩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听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冒烟,你说的……是啥好吃的啊?”

  林小燕、田苗、张琪,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直勾勾地盯着林冒烟。

  林冒烟得意地扬起小下巴,终于说出了那个她准备已久的答案。

  “我说的,就是广式烧鸭!”

  “烧鸭?”

  这个词,对于在场的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

  可能有人在南方的画报上,或者电视里,看到过那种挂在橱窗里,红彤彤油亮亮的烧腊。

  但那终究是遥远南国的美食,和他们这个内陆小县城,隔着千山万水。

  “冒烟,那是什么东西?好吃吗?”王胖墩第一个提问。

  “好吃!特别好吃!”林冒烟用力点头。

  “比我们过年吃的炖老鸭,好吃一百倍!”

  她看向林小燕和张琪,开始阐述她的商业构想。

  “小姑,张琪姐姐,我们不做活鸭批发的生意,利润太低,还浪费了我们的品牌。”

  “我们就做这个福娃牌黄金烧鸭!”

  “我们把它做成我们福娃生鲜超市,春节期间的限定爆款产品!”

  “你想想,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夜饭。我们推出这个烧鸭,可以直接买回家,切一切就能上桌。又方便,又美味,又气派!”

  “这道菜,绝对能成为年夜饭桌上的焦点!这不比什么腊板鸭强多了?”

  张琪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作为营销专家,她立刻就嗅到了这里面巨大的商机。

  方便、美味、有面子!

  这完全击中了春节期间,家庭消费的所有痛点!

  “冒烟,你的意思是,我们把烧鸭做成一个即食的熟食产品,在我们的超市里卖?”

  “对!”林冒烟点头。

  “我们不按只卖,我们按斤卖!我算过了,一只活鸭,批发价大概十五六块钱。我们做成烧鸭之后,一只大概能出三斤左右的净肉。”

  “我们定价,就定八块钱一斤!这样一只烧鸭,就能卖到二十四块钱!”

  “除去加工成本,每一只鸭子的利润,至少能比卖活鸭,高出五六块钱!”

  “两万只鸭子,就是十多万的额外利润!”

  “而且,我们还可以把鸭头、鸭脖、鸭掌、鸭内脏这些,做成单独的卤味小吃,又能多卖不少钱!”

  “最重要的是,”林冒烟加重了语气。

  “这是我们福娃独家的产品!只有我们的超市才有!这就能为我们的超市,带来巨大的客流量!”

  “到时候,顾客为了买一只烧鸭,来到我们超市,难道他们不会顺便买点我们的福气菜,买点我们的福娃猪肉吗?”

  “这就叫,引流产品!用一个爆款,带动所有产品的销售!”

  一番话,说得林小燕和张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这哪里是一个七岁孩子?

  这分明就是一个深谙市场营销和商业运营的战略大师!

  从产品定位、定价策略、利润核算,到品牌塑造、渠道建设、流量思维……

  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田苗也听得心服口服。

  她现在终于明白,自己那个“稳妥”的方案,和林冒烟这个“天才”的构想比起来,格局差得太远了。

  自己想的,只是怎么把鸭子卖出去。

  而林冒烟想的,是怎么利用这批鸭子,打一场漂亮的品牌营销战,创造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林小燕激动地握住林冒烟的肩膀。

  “冒烟!你这个主意,太棒了!简直是天才!”

  她已经能够想象到,福娃牌黄金烧鸭,在春节期间,被顾客疯抢的火爆场面了。

  所有人都被这个宏伟的构想,激励得斗志昂扬。

  然而,一个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像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林小燕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

  她看着林冒烟,有些艰难地开口。

  “冒烟……你说的这个烧鸭,听起来是很好。”

  “可是……”

  “谁会做啊?”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做出来的。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厨师手艺啊!”

  这个问题一出,刚刚还热烈的气氛,瞬间冷却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人群中那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年轻人。

  福娃合作社首席研发工程师,食品科学专业高材生——顾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