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腊月二十三杀年猪-《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腊月二十三,小年。

  天还未亮,一声嘹亮的猪嚎,便划破了下溪村清晨的宁静。

  这声嚎叫,仿佛是一道集结号。

  紧接着,村子的四面八方,都陆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猪惨叫声。

  整个下溪村,都陷入了一片喧嚣和忙碌之中。

  杀年猪!

  这是华夏农村过年前最重要、也最具仪式感的一项活动。

  往年的下溪村,只有村里最富裕的一两户人家,才有能力在过年时杀一头猪。

  每到那时,全村的人都会围过去看热闹。

  孩子们更是眼巴巴地,盼着能分到一小块肉,或者一碗肉汤解解馋。

  而今天,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得益于昨天那场豪气冲天的分红,下溪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了十足的底气。

  家家户户,都从合作社的养殖场里,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了一头膘肥体壮的福娃猪!

  有史以来第一次,下溪村实现了杀猪自由!

  村东头的刘根生家,院子里已经架起了一口巨大的铁锅。

  锅里的水,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刘根生和他儿子,还有几个邻居,正七手八脚地将一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按倒在一张结实的木板上。

  那头福娃猪,显然也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

  它正拼命地挣扎着,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

  “按住了!别让它挣脱了!”刘根生扯着嗓子喊道。

  养殖组长马大金,今天也异常忙碌。

  他带着养殖场的几个技术骨干,组成了一支杀猪小分队,在村里来回奔波。

  专门给那些经验不足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根生哥!我来了!”

  马大金穿着一身防水的皮围裙,手里提着一个工具包,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看了一眼现场,立刻指挥道。

  “不对不对!这猪头要朝下,血才能放干净!”

  “还有,接猪血的盆里要提前放点盐,不然血容易凝固!”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工具包里拿出了一把长长的、闪着寒光的尖刀。

  他走到猪的面前,看准了脖颈的位置。

  深吸一口气,快、准、狠地一刀捅了进去。

  噗嗤!

  鲜红的血液如同泉涌一般喷射而出,精准地流入了下方早已准备好的木盆里。

  那头大肥猪挣扎了几下,便渐渐没了声息。

  专业的出手,引来了周围人的一片叫好。

  “还是大金厉害!这一刀,干脆利落!”

  马大金得意地擦了擦刀上的血,咧嘴一笑。

  “那可不!咱杀的猪,比你们吃的盐都多!”

  猪血放干后,众人合力将死猪抬起,扔进了那口滚烫的大锅里。

  一阵滋啦的声响,伴随着升腾的白雾。

  烫猪毛,是个技术活。

  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烫的时间也要恰到好处。

  马大金在一旁,凭着多年的经验精准地指挥着。

  “好了!捞出来!”

  几个人用铁钩子将烫好的猪从锅里捞出,放在案板上。

  接下来,就是刮毛。

  众人拿出专门的刮毛刀,甚至菜刀、瓦片,开始在猪身上卖力地刮起来。

  很快,一头白白净净、光溜溜的肥猪就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孩子们是最高兴的。

  王胖墩和他的一帮小兄弟围在旁边,看着这新奇的场面,兴奋地又叫又跳。

  他们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将从猪身上刮下来的、那最有韧性的鬃毛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这些鬃毛,可是做毽子的绝佳材料。

  刮完毛,就是开膛破肚。

  马大金再次操刀,他手法娴熟,一刀下去,从猪的胸口划到腹部。

  然后伸手进去,将猪的内脏完整地掏了出来。

  猪心、猪肝、猪肺、猪大肠、猪小肠……被分门别类地放进不同的盆里。

  这些,在会吃的人眼里可都是宝贝。

  最后,就是分解猪肉。

  猪头、猪蹄、五花肉、里脊肉、排骨……被一一分解开来。

  刘根生的妻子张翠花和几个妇女,则在厨房里忙碌着。

  她们将最新鲜的猪肉切成大块,放进锅里炖。

  将猪肝切成片,用开水焯一下,拌上酱油和蒜泥。

  还将猪血灌进肠衣里,做成血肠。

  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混杂着血腥味和肉香味的独特年味。

  同样的场景,在下溪村的每一户人家都在上演。

  整个村庄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热闹的屠宰场和露天厨房。

  男人们的吆喝声,女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还有猪的惨叫声。

  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属于丰收和新年的狂野交响乐。

  一群扛着摄像机和相机的记者正穿梭在村子里,记录着这震撼的一幕。

  他们是昨天参加完分红大会,特意留下来想多挖一些新闻素材的县报记者。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彻底看傻了。

  他们走南闯北,也去过不少农村采访。

  但他们从未见过哪个村子能有如此豪横的过年方式。

  家家户户,杀猪过年!

  这哪里还是一个贫困县里的山村?

  这分明就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土豪村!

  一个年轻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对准了正在院子里指挥若定的马大金。

  他忍不住问道。

  “这位大哥,你们村每年过年都这么热闹吗?”

  马大金闻言,哈哈大笑。

  他指了指自己身上那溅满鲜血的围裙,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兄弟,你来晚了!”

  “往年?往年我们想吃口肉,都得等到过年!”

  “今年不一样了!”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洪亮而有力。

  “今年,我们是天天都像在过年!”

  他转过头,看着院子里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

  “看见没?这就是我们福娃合作社社员的好日子!”

  “而这样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他的话通过镜头传了出去。

  也让镜头后面那几位见多识广的记者,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个关于变革、关于财富的故事。

  关于一个贫困山村,如何在一个小女孩的带领下创造奇迹的传奇故事。

  今天。

  一场史无前例的饕餮盛宴,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