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黄金莓大批量熟了-《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

  麦收时节,热风拂面。田野里,金色的麦浪滚滚翻动,收割机在远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

  对于清河县的百姓来说,今年的夏天,除了地里的庄稼,他们还有一份更让人心潮澎湃的期待。

  清河县,西山乡。

  漫山遍野,都呈现出一种灿烂的金红色景象。

  一颗颗曾经不起眼的灯笼果,如今的黄金莓,在经历了春的萌发和初夏阳光的催化下,终于迎来了它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在六月骄阳的照射下,整片山野仿佛都被撒上了一层碎金,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山脚下,西山乡的乡长正拿着一个大喇叭,对着聚集在这里的数百名村民,大声地进行着采摘前的最后动员。

  “乡亲们!等了小半年,咱们的摇钱树终于结果啦!”

  乡长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在山谷间回荡。

  “今天,就是咱们清河县第一届黄金莓采收节正式开始的日子!”

  “好啊!”

  “太好了!”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乡长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大家记住了!采摘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咱们技术员教的方法来!”

  “只要外面这层皮变成黄色的,才能摘!青的,绝对不能动!”

  “采的时候要小心,别把果子捏破了!”

  “更不能把枝条给掰断了,那可是咱们明年的指望!”

  站在人群前排的老王头大声喊道:“乡长,那要是不小心掰断了咋办?”

  “那你明年就少一份收入!”

  乡长笑着回答,“所以大家都要仔细着点!”

  “合作社的规矩,大家都知道!按斤算钱,当场结账!果子越好,价格越高!”

  人群中又是一阵激动的议论。

  “听说一级果能卖到两块钱一斤!”

  “我的乖乖,那可比种地强多了!”

  乡长提高了声音:“大家伙儿有没有信心,把咱们西山乡的黄金莓变成白花花的票子?”

  “有!”

  数百名村民齐声呐喊,声震山谷。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财富的渴望。

  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一个由福娃合作社统一下发的、带有透气孔的塑料小筐。

  腰间还别着一把特制的小剪刀。

  随着乡长一声令下,采摘正式开始!

  村民们像潮水一般涌向了那片金色的山野。

  张大妈是西山乡土生土长的村民。

  她活了五十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摘个野果子还有这么大的阵仗。

  她按照技术员教的,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下一颗颗成熟的黄金莓,轻轻地放进筐里。

  “翠萍你慢点,别着急。”

  她一边摘一边回头叮嘱着自己的儿媳妇。

  “妈,我知道。”

  儿媳妇翠萍笑着应道,“这可是白花花的钞票,我哪敢不小心。”

  她看着满山的黄金莓,心中感慨万千。

  “你说,这福娃合作社的那个小总社长,是咋想出来的?咋就知道这玩意儿能卖大钱呢?”

  张大妈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她捶了捶有些酸的后背,脸上露出一丝敬佩的神色。

  “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哪能想明白?”

  旁边正在采摘的老刘头也插话道:“可不是嘛!当初县里下红头文件不让摘的时候,我还骂过政府呢!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得慌!”

  翠萍笑着说:“谁说不是呢!我当时还跟我家男人抱怨,说政府是闲得没事干。没想到这才过了几个月,这不起眼的野果子就真的成了能换钱的宝贝!”

  张大妈语重心长地说:“所以说啊,咱们这些老百姓,就该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人家为咱们好,咱们可不能不识好歹!”

  阳光下,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强力壮的汉子,有手脚麻利的媳妇姑娘,甚至还有一些放了学的半大孩子。

  他们也提着小筐,跟在大人身后,有样学样地帮忙。

  整个清河县的山区都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山脚下的空地上,福娃合作社的收购点已经搭建了起来。

  十几台崭新的电子秤一字排开。

  后面是穿着白大褂的质检员,他们都是从福娃加工厂派来的专业技术人员。

  再往后是合作社的财务人员,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几个装满了崭新钞票的大皮箱。

  一筐筐金黄的果实被村民们送了过来。

  “张三家,三十斤,一级果!”

  质检员仔细检查后大声报出。

  “李四家,二十五斤,二级果!”

  “王五家,三十五斤,一级果!今天你家的品相最好!”

  质检员们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筐黄金莓的成熟度、大小和完整度,然后大声地报出重量和等级。

  财务人员立刻根据等级算出价钱,将一沓沓崭新的钞票递到村民们的手中。

  “老哥,这是你的一百二十块,您拿好!”

  “大妹子,你这果子品相好,一百五十块!”

  “大爷,您这筐是一百三十五块,数数看对不对!”

  拿到钱的村民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翻来覆去地数着手里的票子,感觉像是在做梦。

  张大妈接过财务人员递来的一百二十块钱,她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翠萍!翠萍你快过来!”

  她激动地喊着儿媳妇。

  翠萍提着满满一筐黄金莓跑了过来。

  “妈,咋了?”

  “你看!一百二十块!一天下来就能挣到一百多块!这比咱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收入还要高啊!”

  张大妈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翠萍也激动得不行:“妈,咱们再去摘!趁着天还亮着,多摘点!”

  周围的村民们纷纷感慨着。

  “福娃合作社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感谢政府!感谢冒烟总社长!”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感激的话语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收购点的负责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

  他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拿起对讲机:“张部长,西山乡这边的收购很顺利!村民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天第一天预计能收购五千斤以上!”

  对讲机里传来张琪的声音:“很好!记得严格按照标准收购!咱们的品质不能有一点马虎!”

  “是!张部长!”

  一辆辆满载着黄金莓的货车,从各个收购点出发,源源不断地驶向县城郊区。

  在那里,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已经拔地而起。

  那是清河县的第二家福娃食品加工厂。

  它虚位以待,等待着这些金色的果实。

  属于清河县的黄金产业即将从这里拉开它辉煌的序幕。

  就在这时,几辆挂着省电视台标志的采访车也驶进了西山乡。

  记者们扛着摄像机,对着漫山遍野采摘黄金莓的村民们,对着那热火朝天的收购现场,进行着认真的拍摄。

  一个年轻的女记者拦住了正要去继续采摘的张大妈。

  “大娘,我能采访您几句吗?”

  张大妈有些紧张:“俺……俺不会说话。”

  女记者温柔地笑着:“没事,您就随便说说,采摘黄金莓有什么感受?”

  张大妈想了想说:“俺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以前这野果子谁也不当回事,现在它能换钱了,俺们这些山里人也能过上好日子了!这都是托了政府的福,托了福娃合作社的福啊!”

  女记者认真地记录着。

  她知道,一个由福娃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典案例,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动上演。

  这将是一个轰动全省的大新闻。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那个被称为文曲星下凡的小女孩,此刻正在麓山县的总部大楼里,认真地审阅着顾城天和研发部送来的黄金莓产品开发报告。

  她的小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规划有序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