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同时,任命满宠为巨鹿太守。”

  刘备目光转向张合,“张合,你负责巨鹿的军务,与满宠共同恢复民生、经济及田地。”

  张合领命离去。

  不到半个时辰,有士兵急报:“主公,赵子龙将军凯旋,带回一名叫陈到的人,此人擒获袁绍大将淳于琼!”

  刘备闻讯,惊讶不已,急忙召见赵云和陈到。

  大殿之中,赵云行礼:“赵子龙见过主公,已成功占领甘陵北部各地。”

  刘备扶起赵云,转向陈到:“你就是豫州的陈到?愿为我效力吗?”

  陈到恭敬回答:“陈到,表字叔至,愿拜主公为主。”

  叔至归顺,如虎添翼。

  刘备欣喜接纳陈到。

  当即,刘备赠予披风,陈到深受感动。

  刘备提出冀州治所邺城需人驻守,陈到欣然接受重任。

  刘备赋予其统率八千人的权力,陈到仅请求三千精锐士兵即可。

  陈到的精兵理念深得刘备赞赏。

  同时,投降的淳于琼被派往巨鹿郡担任屯田兵。

  当晚,刘备设宴款待陈到,众将敬酒,气氛热烈。

  突然,有探子来报。

  又有士兵入殿禀报。

  报告称华雄与胡轸已经归来,并擒获了一名幽州军的使者。

  不久后,华雄和胡轸带着这名使者进入大殿。

  华雄介绍,他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公孙瓒派来的使者,对方意图与刘备商议大事。

  然而,因使者态度傲慢无礼,华雄将其制服并带到刘备面前。

  使者刚刚开口提及公孙瓒的提议——冀州的共同分割,就被华雄粗暴打断。

  大殿内气氛瞬间紧张,气温骤降。

  此时关羽入殿,强烈反对公孙瓒分割冀州的提议,并表示需要问过关羽手中的大刀。

  张飞与胡轸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公孙瓒没有资格与刘备平分冀州,并提议直接处死使者。

  刘备摆手示意不必斩杀使者。

  使者传递的信息至关重要,诸侯间通常不会斩杀使者,因为这关系到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华雄提出杀掉使者以示强硬立场,但刘备并不认同这种做法。

  他清楚告知使者,他和公孙珒虽然有同窗情谊,但冀州是他们与诸多将士共同拼搏夺得的,不容分割。

  若公孙瓒坚持瓜分冀州,刘备将不得不放下同窗情谊,采取强硬措施。

  他嘱咐甲士送使者回去后,张飞不解为何对他如此客气。

  刘备解释,他对使者的态度并非出于尊重,而是考虑到卢植的面子。

  当前卢植在中山郡办官学,因此他才对公孙瓒有所隐忍。

  若公孙瓒不听劝告,他们才会采取行动。

  张飞选择先行前往巨鹿北部了解情况,刘备则认为有审配、颜良等人在驻军,加上其他将领,他们对公孙瓒的威胁并不惧怕。

  公孙瓒所在的博陵郡。

  他派出的使者返回后,告知了一个令人愤怒的消息。

  使者的门牙被磕断,带来刘备的狂言侮辱,说公孙瓒只是一个边地武夫,没有资格与他同分冀州。

  公孙瓒闻此大怒,誓要保卫冀州北部的六郡,不让刘备或袁绍得到冀州。

  随即,他调集大军,准备向中山郡进发。

  魏郡邺城。

  刘备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如何应对公孙瓒的进攻。

  关羽表示担忧,认为公孙瓒不会善罢甘休,建议刘备率军北上攻打博陵。

  然而,刘备担心的是如何安排魏郡的防守。

  关羽主动提出自己愿意留守魏郡,保护领地安全。

  刘备对此有些犹豫。

  他最初倾向于选择赵云,但因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更亲近,因此最终决定让关羽留守魏郡。

  刘备打算留一个谋士协助关羽,于是考虑到了沮授,得到他的响应后,刘备放下心来。

  同时,刘备也安排了其他将领辅佐关羽。

  麹义详细汇报了公孙瓒军队的部署情况,其中包括骑兵为主的战术运用以及他的骄傲自大的态度。

  田丰也提供了关于公孙瓒军队士兵行为的情报。

  探子来报,言公孙瓒多次提醒关于士兵骄横之事,但刘备的师兄公孙瓒并不以为意。

  对此,刘备在众人面前大笑,表示公孙瓒自求学以来便持此态度,认为军队骄横无可厚非,甚至觉得若不能比敌人更骄横,则无法获取显赫战功。

  然而,他也承认公孙瓒犯下了致命错误,因为刘备的军队并非塞外胡人可比。

  一旁的荀谌建议刘备,应先行发动攻击。

  刘备询问荀谌应该如何下手,荀谌则详细阐述了其策略。

  他提议通过传檄四方,指责公孙瓒狂妄无知,滥用权力,对百姓滥杀无辜,并声称公孙瓒觊觎权柄,阻碍汉室复兴。

  同时,强调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并得到朝廷及冀州百姓的认可,故应得到冀州各郡的支持。

  荀谌的策略得到众人的热烈响应。

  麹义也踏步出列,请求刘备命令他训练的大戟士和先登死士为战斗做好准备。

  今日之训练已达成卓越成就。

  各位齐心合力,志在必得,必定能够攻克公孙瓒。

  我愿亲自率领氙灯部队,亲自击败幽州兵马!麹义满怀信心地表示。

  刘备听到后非常高兴,立刻布置战略。

  他一方面让荀谌撰写檄文,通知各郡;另一方面则命令麹义率领军队对抗公孙瓒。

  次日,刘备大军大部分驻扎在安喜县,并设立粮草转运站,由高览负责物资供应。

  公孙瓒及其博陵太守得知刘备起兵反抗后,也默契地减缓了行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蓄士气。

  公孙瓒的军营里,听闻刘备即将发动大战的消息后,他大喜过望。

  他深知,如果刘备不敢来战,他要拿下冀州还需费一番功夫。

  但现在刘备亲自出征,冀州对他来说已是囊中之物。

  幽州和博陵郡的联军总数逼近四万,步卒超过三万,骑兵更是过万。

  各色旗帜如翻滚的浮云遮天蔽日。

  一阵大风吹过,公孙瓒满意地抚摸着胡须赞叹,即便是董卓的西凉军当年也不过如此。

  有哨骑来报,刘备的大军在距离他们六十里地外安营扎寨。

  公孙瓒沉默片刻后,命令一名使者前往刘备军营。

  他对使者嘱咐道,刘备吃软不吃硬,要使者好好沟通,让刘备明日到两军阵前与他再叙同窗之情。

  使者领命前往。

  刘备在营寨的高台上远眺,看到了远处连绵不断的公孙瓒大军。

  他判断对方不设防务,骄兵必败。

  冀州牧刘备接获公孙瓒使者传话。

  闻讯后,传令使领至中军大帐,使者恭敬传达公孙瓒的邀请:明日上午,冀州牧需至两军阵前一聚,以叙同窗情谊。

  刘备在深思熟虑后应允,表示明日定当赴约。

  使者随后离开刘备军寨。

  众将提醒刘备提防公孙瓒的突然袭击,但刘备信任自己的师兄公孙瓒为人光明磊落。

  田丰劝谏刘备需谨慎行事,并提议派遣赵云作为接应以防万一,同时通知南部的张飞、颜良、张合等人随时准备发兵北上与刘备夹击公孙瓒。

  田丰直言不讳,表示即便受到刘备训斥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心系冀州牧刘备,天下可以没有田丰,但天下不能没有主公。

  此刻田丰激昂陈词。

  刘备闻言,轻叹一声,依元皓所言作出了决定。

  随后一道道军令传达全军。

  次日清晨,太阳初升,霞光万道。

  对面的公孙瓒已经率部来到两军阵前。

  他的博陵太守忧虑地提醒他,刘备麾下的兵马号令严明,并非轻易可敌。

  但公孙瓒不以为然,他自然知道刘备兵马的骁勇,然而为了冀州,他决心与刘备一战。

  他自幽州千里迢迢而来,决意一战,若临阵退兵,如何安抚手下骄兵悍将?他与刘备虽师出同门,但战场相见,必然刀兵相向。

  公孙瓒与刘备曾同师卢植,如今两人的身份地位却差距悬殊。

  刘备身为冀州牧,威名远扬,而公孙瓒仍受制于幽州刘虞,连立足之地都无从谈起。

  这让他心中不甘,昨晚饮酒彻夜,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他深知若不在刘备立足未稳之时采取行动,日后更无机会。

  此次南下征战冀州并未得到刘虞的许可,他已没有退路,必须拿下冀州作为自己的地盘。

  原本与袁绍平分冀州的计划因刘备的突然发难而落空,冀州落入刘备手中,让他感觉被当枪使,心生愤懑。

  随着时间推移,对面军中走出一个身影,缓缓向公孙瓒走来。

  公孙瓒抬头看去,正是刘备。

  二人见面寒暄招呼,“伯珪吾兄!”

  “玄德吾弟!”

  两人重逢,恍如多年未见的好友。

  他们催动马匹,靠近彼此。

  在距离二十步远的地方,他们默契地勒马停驻。

  一声令下,士兵迅速摆上了案桌、酒食。

  刘备与公孙瓒之间,摆放着两份酒食。

  刘备率先下马,坐在案桌后。

  他邀请公孙瓒:“伯珪兄长,请。”

  公孙瓒毫不犹豫地接受邀请,下马后坐在刘备对面。

  刘备开启对话:“自诸侯讨董联军散去之后,我对兄长的思念与日俱增。

  不知兄长在幽州过得如何?”

  公孙瓒自斟自饮,数杯下肚后,他缓缓开口:“北地苦寒,不及冀州。”

  他继续说到:“前些日,我的老师回到涿郡,我本想前去拜访,却得知老师已被玄德接走。

  玄德在中山郡内开设官学,我深感敬佩。”

  刘备提出新的想法:“我正在冀州计划创建讲武堂,需要经验丰富的沙场大将作为教官。

  不知兄长是否愿意参与?”

  公孙瓒对“讲武堂”

  这个概念感到新奇。

  刘备解释这是靖王老祖刘胜提出的,用于快速培养中下层人才。

  公孙瓒对此表示遗憾地摇头:“恐怕我无法胜任。

  不过,玄德你成为冀州牧后,下一步有何打算?”

  刘备明白公孙瓒的顾虑:“兄长之前是否与袁绍商议过要共同治理冀州?但现在我是冀州牧。

  所以,兄长此次前来,是想探讨冀州的未来走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