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站在城门楼上凸出的最高处平台,俯瞰下方熙熙攘攘的百姓,刘备厉声高喝。

  大汉的子民啊,今夜朕将与你们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共同见证大汉的辉煌未来!

  “此刻,大汉的命运将被重大汉在高祖刘邦手中建立王朝基业,光武帝刘秀又使其再度辉煌。

  如今,皇叔刘备携文武百官,意图三兴大汉。

  人们对刘备的传说倍感好奇,谈论起烟花的制作也十分激动。

  当烟花燃放,受到万众瞩目和欢迎时,这一切归功于皇叔刘备的决策。

  除夕之夜,烟花绽放于邺城的四方城门,让百姓们纷纷欢歌跳舞,庆祝新年。

  新春佳节过后,刘备进宫拜见皇帝刘协后回到府上,发现来访的文武百官已挤满门口。

  新春佳节之际,刘备府上热闹非凡,众人齐聚一堂,共庆新春。

  新年过后,邺城的元宵街头迎来了璀璨的烟火盛宴。

  随着春天的到来,积雪逐渐融化,刘备开始备战,整顿三军,准备应对可能的战争。

  二月底,关中的消息传来,关中一带李傕郭汜与吕布在长安混战,吕布败走兖州。

  司徒王允被李傕郭汜杀害。

  刘备得知消息后意识到大事已定。

  卧底吕布麾下的简雍按计划行事,引发吕布与曹操在兖州的冲突。

  等待中,三月中旬,兖州和徐州之间突然爆发大战。

  曹操父亲在徐州遇害,兖州牧曹操愤怒之下攻打徐州,所到之处,一旦破城,无论男女老少,全城屠戮。

  此时史阿向刘备汇报好消息,曹操东征徐州不符合兖州士族的利益需求,引发兖州各地豪强的不满。

  以陈宫为首的势力将吕布兵马引入兖州,目前曹操的军队只在甄城、范县、东阿三处城池留守。

  刘备因程昱与荀彧的防守策略得以保全,而其他战事均告破局。

  曹仁多次与吕布交战,却未能获胜。

  史阿向刘备提出趁兖州混乱之际出兵攻取的建议。

  刘备召集智囊团商议,郭嘉反对立即出兵,他提出应先让吕布与曹操互相消耗,待双方两败俱伤时再以雷霆之势出兵夺取胜利果实。

  田丰则建议刘备提前在边境屯军准备南下。

  刘备决定听从他们的意见,在黎阳屯军等待时机。

  后来吕布与曹操在泰山展开激战,混乱中吕布几乎捉到曹操,但最终依靠夏侯惇等将领的救援得以逃脱。

  刚逃离吕布在583的埋伏,夏侯惇因流矢伤眼,从此成为独眼将军。

  四月,曹操利用计谋使吕布中计失守险地营寨,被迫撤回兖州濮阳。

  随后,双方在城外再次交战。

  吕布听从陈宫建议,利用策略打败了曹操的兵马,击退其三十至四十里。

  五月初,曹操重整旗鼓,再次与吕布交战。

  陈宫利用西寨设下计谋,曹操夜袭中计被包围,再次依靠曹营将领的勇猛突围。

  三日后,曹操采用荀彧的计策假死,骗过吕布。

  但吕布执意追击,结果中埋伏败走。

  此时兖州发生蝗灾,导致粮食短缺,双方军队均无力交战。

  曹操因缺粮撤军至甄城。

  同时冀州刘备获悉消息后兴奋不已,召集文武商议,决定六月起兵攻打兖州。

  主力军队由刘备亲自率领,配备张飞、典韦等大将及多位军师谋士;同时派赵云作为偏军统帅进攻另一路。

  关羽留守冀州策划战术,并由田丰、沮授辅佐;陈到则驻守邺城。

  田豫、田畴、严纲巡视边疆防御。

  公孙瓒率一军,负责四方接应。

  史阿、李儒负责传递军情消息。

  安排既定,大军准备出征。

  主力军将从黎阳南下,直扑濮阳,意图一举破敌。

  同时,偏军将从甘陵郡内南下,平定清北、东平、泰山一带。

  攻打兖州,不仅要面对吕布的军队,还要应对曹操的兵马。

  兖州这块土地,不仅是刘备的目标,吕布和曹操也都虎视眈眈。

  开战在即,冀州境内一片振奋。

  各方将领迅速就位,粮草、兵器、战马等物资都经过严格检查。

  各地商贾甚至自发为大军筹备粮草,总量远超预期。

  在黎阳的县令府衙里,刘备与军师祭酒郭嘉等人商讨战事。

  殿外雷声阵阵,大雨倾盆。

  刘备询问郭嘉对此战的想法。

  郭嘉表示,此战的重点并非吕布,而是曹操。

  朝廷兵马兵强马壮,足以荡平兖州,但分兵两路的目的在于防备曹操重新掌控兖州。

  他笃定地认为吕布已注定失败,陈宫难以挽回局面。

  郭嘉施礼。

  “战无常势,无法预测。

  现今我军尚未踏上战场。”

  “嘉只能借助地图,为大家进行策略上的推演。”

  战场状况瞬息万变,难以详尽描述。

  郭嘉仅能提供大致战术布局。

  刘备示意郭嘉继续。

  今日在场众人,均心怀抱负。

  期待郭嘉的战略计划,使刘备心中有所准备。

  郭嘉点头,走向大殿中间的地图。

  “若曹操再次出兵,必将通过甄城、范县至濮阳。”

  “甄城的军队主攻东郡治所濮阳,此路曹军必为主力。”

  “双方目标均锁定大城濮阳。”

  郭嘉指出地图上的关键地点。

  “我军主力大概率会与曹军在濮阳会合,围猎吕布。”

  此外,郭嘉还分析了赵云率领的偏军情况。

  “赵云所部将与从范县出发的曹军遭遇,双方必将交战。”

  根据锦衣卫情报,范县曹军由程昱策划指挥。

  “但凭借赵云的勇猛和贾诩的智谋,虽无法迅速击败范县曹军,亦能周旋至濮阳局势明朗,主公无需担忧。”

  接着,郭嘉提出建议:“主公应先攻白马,以此为据点,再图南下。”

  刘备听到“白马”

  神色凝重。

  文丑主动请缨,愿为先锋大将攻打白马。

  殿内随即热闹起来,文丑和张飞争夺先锋之位。

  最终刘备决定由文丑担任先锋,并命令他半个时辰后出发攻打白马。

  文丑奉命离去。

  接着,刘备目光转向另一人麹义。

  当他询问麹义的大戟士和先登死士的训练情况时,麹义充满自信地回答,冀州步卒将在战斗中展现其强大。

  因此刘备非常高兴。

  在论战力,吕布无疑为当今世上无人能敌的猛将。

  若能收服他,对主公及朝廷的统一天下大业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当前汉域局势混乱,各方诸侯各自为政,朝廷号召力减弱,征战频发。

  吕布若加入朝廷军队,将极大增强战力。

  虽然吕布有吕奉先之称,他三心二意,从丁原到董卓再到张扬,桀骜不驯如孤狼,难以成为忠诚的伙伴。

  这是刘备的评价,也或许是天下人的共识。

  李儒并未反驳刘备的观点。

  他承认吕布是孤狼般的存在,过去绝不会提议招降于他。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人都七情六欲,经历变故后会发生变化。

  此战若吕布大败,他的王者之梦破碎,其韧性将面临极大考验。

  李儒深知吕布的为人,逆境中的吕布韧性并不强。

  此外,吕布极为重视家人,其妻严氏、女儿吕玲绮是他的软肋。

  生死攸关之际,为了家人,吕布有可能会选择投降。

  对于如何驯服吕布这头孤狼,李儒已有对策:拿捏其家人这个软肋。

  只要吕布的家人在邺城,他便会永远保持忌惮。

  刘备尚未开战,李儒已提前考虑招降吕布之事。

  他对胜利有绝对信心,并认为主公与董卓、吕布不同,会接纳好的建议。

  这也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李儒深信朝廷军队必胜的原因。

  刘备向李儒提出了质疑:“文优,你真的有把握压制吕布这头猛虎吗?”

  李儒回应道:“我能够说出我的看法,自然也有应对吕布的策略。”

  此刻的李儒展现出了在董卓麾下的英勇气概。

  面对寂静的书房,李儒继续说:“相比于吕布,我更重要于您刘备心目中地位的价值。”

  刘备听后表示:“我对你的评价深感欣慰,文优。

  你若能处理吕布的招降事宜,便是尽到了为人臣子的职责。”

  听到这些话语,李儒进一步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主公,据我们锦衣卫的情报显示,曹操已经暗中策反了吕布麾下的几名将领。”

  接着,李儒补充道:“吕布手下的八健将已有三人暗中倒戈,若在这种情形下吕布仍能守住兖州,那才是真正的逆天之举。”

  刘备听后追问:“策反的对象是否查清?”

  李儒肯定地回答:“已经查实。”

  刘备提出了一个策略:“文优,找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吕布。”

  李儒明白刘备的意图并表示:“我会把握时机。”

  不久后,捷报传来,文丑率领的先锋军所向披靡。

  冲破白马城,冀州朝廷军有了立足兖州的稳固据点。

  刘备闻讯大喜,随即举行誓师大会。

  碧空如洗,阳光洒满大地。

  黎阳城外,旗帜如云,人头攒动,队列整齐,气势如虹。

  万众一心,目光齐聚高台。

  冀州众将齐聚一堂,大旗飘扬。

  随着“恭请吾主”

  的口号声响起,刘备身披铠甲,腰佩双股剑,精神抖擞地登上高台。

  身为大汉左将军、中山侯、冀州牧,他受到朝廷命令出征兖州,收复失地。

  面对众多将士,刘备内心激动,正是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让冀州和大汉新朝廷有了今日的一切。

  他誓言征战兖州,为朝廷收复失地,不达目标誓不归还。

  他的声音充满 ** ,高举双剑,大喊“大汉必胜”

  这简单而热血的口号,瞬间点燃了所有将士的 ** 。

  他们齐声高呼“大汉必胜”

  热血沸腾,准备为战争的胜利而奋战。

  声势震天,呐喊如潮,士兵们的呼唤响彻云霄。

  百姓们纷纷聚集,目睹眼前即将爆发的大事件。

  一声令下,“三军将士听令,随我出发!”

  刘备挥剑跃马,直指兖州南地。

  全军士气高昂,紧随其后。

  骑兵先行,步卒紧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