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履行约定-《夜空中凡星点点》

  春暖花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叶章宏吃完午饭,背上一些干净的衣服,就又踏上了他的求学之路。

  村部广场上停着马来建那一辆破旧不堪的小巴车,车旁围着不少下山的村民,以及求学的学生。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叶文联与张坚定决定合伙买车的事情。

  当然了,人们的议论都是好的,也普遍带着一种期许——马来建的小巴车实在是太破太旧了,车窗没有一扇是牢固的,车座没有一张是完好的,爬个小斜坡,车屁股直冒一串串大黑烟。

  人们苦不堪言,纷纷咒骂着,也纷纷建议马来建换一辆新车,但马来建早已把这几年的收入建了一栋漂漂亮亮的小洋房,根本就没有本钱再去换新车。

  现在好了,他没有能力换新车,别人却要准备买新车了。看来,他垄断上山村与采石坑村运输大业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

  到了发车的点,马来建才钻出守财奴叶有财的小卖部,挺着一个啤酒肚、慢慢悠悠地走到村部。

  守财奴的老婆是马来建的表姑,马来建在等待发车的空当,都是到表姑家里休息一下,有时候不方便,也会在表姑家里吃饭。

  但这是有代价的——表姑一家不论老小一律免费乘车,他隔三差五还得帮忙从县里运货回来,并且不能拿运费。

  就凭他那个又小气、又会算计的表姑父,岂有让他白吃白喝的道理?

  而就在叶文联和张坚定决定合伙买车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与绝大多数村民的赞成不同,守财奴夫妇却是满嘴不好听的话,说什么叶文联他们抢人家的饭碗,说什么他们太不厚道——就像当初他们骂刘丽萍一般。

  马来建刚刚走到村部广场,就听到了人们的议论声,胖乎乎的脸立马出现了满满的忧虑与气愤。

  他打开车厢门,挨个收了两元的车钱,就从外面用关上车厢门,车厢里的乘客经常坐这一辆车,不需要马来建吩咐,都会自觉地插上车厢门上的插销,把门关牢。经年累月的,车厢门上的门锁早已损坏,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插销——关得牢就好。

  马来建爬上去驾驶室,“砰”地一声将车门关上,但车门没有关牢,他只好再“砰”地关了一次。关牢之后,他扭动车钥匙,小巴车剧烈地晃动起来,伴随着一阵轰鸣刺耳的马达声,车屁股冒出了滚滚的黑烟。

  叶章宏坐在后排靠窗的座椅上,但座椅上的木板硌得他的屁股很不舒服——座位早已损坏,马来建就找来木板随便钉上,能坐人就行。

  小巴车缓缓地向前驶去,车厢内汽车尾气的味道被风吹散不少,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难闻的混杂气味,包含了化肥农药、动物粪便、人的汗臭,旁边的座位上,还糊着一团干了的鸡粪。

  相信每一个人都见怪不怪了,因为马来建这辆小巴车什么都运过,包括煤炭、化肥、农药、鸡鸭兔子、配种的公猪等等,甚至还有即将咽气的病人。

  还好,叶章宏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迎面而来的山风一吹,倒也吹散那一些令人作呕的气味。

  靠窗的座位一直是香饽饽,也经常会引起乘客的争执吵骂。每个人一上车都迅速占据靠窗的位置,往往会让一些会晕车的大妈大婶大为不满。

  一般,这些大妈大婶会好好地跟你说,让你把靠窗的位置让出来,你若照办还好,万一不照办,这一路都会被大妈大婶说说骂骂、没完没了。

  这就避免不了会起冲突。

  小巴车慢慢悠悠地行驶着,到采石坑村中心会停下来,车厢里有人将车门打开,让采石坑的乘客上车。乘客都上车之后,最后一个人会自觉地将车门关牢。

  这辆车就这个样,大家都习惯了,也形成了一种默契。

  而马来建并不会像在上山村那样,挨个收取车钱,因为这里上来的乘客都是采石坑的,他们都会自觉地把一块五车钱交给马来建;手头没有散钱,或者身上完全没个车钱的,也会自觉说上一声。

  车再次缓缓前行,一般情况之下不会再停车了,但万一路上碰到一个行脚的路人,马来建就会把车停下来,问上一句要不要搭车。

  在上山村上车的乘客都是两块车钱,在采石坑上车的则是一块五,半路上车的一般只收一块钱。于是,有心计的上山村乘客,会选择先步行到采石坑,给自己省个五毛钱的车钱;而采石坑的乘客也会走上一段路,半路的时候再上车,也省个五毛钱。

  这都是一些特别会过日子,或者家里情况实在太糟糕的乘客,才会这样做。多数人还是会在各个站点上车,以省去行脚之累。

  这也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

  像叶章宏这些下山求学的学生,家里都会给他们带上来回的车钱。但一些家里情况不好的学生,还是会选择步行。从上山村下山有十公里的路程,如果捡一些小路走的话,也就一个小时的样子。

  叶章宏也步行过一次。

  结果,家人见他到点了还没有回来,全都着急了,还让二叔骑车沿路寻他。二叔在村口寻找了他,知道他步行回家,就埋怨了几句。回到家里,家人也纷纷埋怨他,还一直交代他不要心疼那两块钱车钱。

  不就是两块钱吗?到如今,两块钱够捡几块豆腐?够割多少猪肉?

  自此,他就再也没有步行回家。

  小巴车行驶到与县道相交的路口,陆续有人下车了——往左直达县城,往右则是县北。再往前走上一段路,就在星罗镇原供销社的附近,叶章宏也到站下车。

  此时也就下午两点多,到学校算是很早的。不过,来得早也可以在宿舍里看一看书,或者是写一写那些没有完成的作业。

  他下了车,沿着马路往宿舍走去,沿途路过了那一家桥头飘香扁食店。

  张向阳没有读书了,要不然张向阳肯定会拉着他,一起进去吃一碗云吞。即使是刚吃完午饭没有多久,张向阳也非得美美地吃上一碗,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每一次他路过这一家扁食店,都会想起张向阳。

  扁食店一旁的荔枝树已经进入花期,满满一树白色的小花引得蜂飞蝶舞。

  若要算起来,叶章宏还是大前年暑假才有幸吃到荔枝——那还是彩凤姑回娘家给带的一些。但奶奶并没有把荔枝全部分食,而是留了一些用重盐水泡着,放上一段时间就成了农村的小偏方“咸荔枝”,说是可以疗疮去脓。

  叶章宏径直往前走,走过一座石桥,再沿着一条小路走上七八分钟,就快走到学校后门。

  学校的后门是专门为那些外宿的学生而开设的,但一旦学校新宿舍楼落成,外宿的学生就全部得住到学校里面,届时后门就会封掉。

  继续往前走上一段路,走到一栋贴着马赛克的小楼,便到了叶章宏的宿舍。

  小楼的庭院前种着几棵安石榴;庭院里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是供住宿学生洗漱的一个水泥台;水泥台旁边让住宿的学生种上了花草,过去一点则是房东老大爷的菜园子。

  这样的环境显得清幽、清静。

  叶章宏走进庭院,看见院子里停着四辆自行车,又听见楼上传来一阵男女学生的嬉笑声。

  老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