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石顶山上-《夜空中凡星点点》

  上山村最大的局限,就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石顶山,海拔不到一千米,但从山脚到山顶,盘山路接近十公里。

  可想而知,当初叶氏先民,是以怎样的一种决心与毅力,开通了这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可以说,那一条原始的路,是叶氏先民能够在石顶山上安营扎寨、繁衍后代的唯一基础。

  除了路,叶氏先民的另一项非凡之举,是在于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改造。

  从先祖显泰公决定在此落脚的那一刻起,叶氏先民也开启了艰难之路——伐木、挖土、建屋,一步步解决住的问题;垦山、造田、修渠、引水、一点点解决耕作的问题……

  这里主要讲述一下上山村的耕地情况。

  叶姓村民,大都集中在“苦茶坡”这一处平缓的坡地,人口逐渐多起来之后,也就围绕着“苦茶坡”四散开来,只要是具备居住条件,人们就会想办法把屋子建上。

  坡上人口虽不少,但各家各户也能分得一点田地,供自家种点瓜果蔬菜,也就是常说的“自留地”。

  以苦茶坡作为分界,坡下引水方便,也就被改造成了梯田,主要种植两到三季的水稻。水稻是主粮,但由于耕地有限,产的稻米甚至不够够维持三餐,所以苦茶坡以上的旱地,就成为了重要的辅助。

  水是很难引到石顶山上的旱地里,地形的限制,兴建水库是不具备条件的,所以山上的主要作物就是地瓜。

  别小看了这个地瓜,所有人都是吃地瓜稀饭长大的,喂养禽畜也几乎靠它,特别是在水稻欠收的时候,地瓜简直就是救命口粮。

  所以,苦茶坡上叶姓各家,无论家里的情况再怎么优越,也不会轻易弃种地瓜。

  只不过,这个情况开始发生改变了……

  叶世新,这个上山村党支部书记,完成了修筑水泥路大计之后,声望和好评达到了一个顶峰。看着水泥路带给上山村村民实实在在的好处,村里的长者评价叶世新之功,甚至仅次于开通土路的叶氏先民。

  这样的评价似乎有些夸大,但人们愿意给叶世新如此崇高的评价。

  除了水泥路,石顶宫的发展和建设,叶世新也是敢立潮头、居功甚伟。

  现如今,石顶宫已经取得了“宗教活动场所”的牌照,各项改造工作已经完成,甚至已经准备开始讨论往“风景区”发展了。

  但这中间面临的困难不少,目前也只是初步的一个讨论。

  主要的困难,是在土地方面。

  按照最初的规划,石顶宫大殿的左侧,是要修建一个蓄水池和放生池的。

  蓄水池的水源来自于附近仅有的几眼山泉,不仅要为石顶宫供水,如果水源充足,还要为上山村村部和小学供水。

  大殿后头,几棵高大的竹柏、香樟树、红豆杉,已经挂上了“名木古树”牌子,这里要建成一个植物园,切实起到与风景区结合的作用。

  通往擎天巨石的小道,按计划是要拓宽的,路边的绿植、供游人小憩的凉亭,都要跟上去。山顶的巨石噱头不小,但仅凭一块石头,怕是不能吸引善男信女爬这么高的山,至少旁边得增加一点什么……

  规划是很好,关键就在于这些规划要动用村民们的旱地。村民们世世代代耕作于此,山上的地瓜又干系重大,规划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来了很多村民的反对……

  进入六月。

  最近的叶世新,烦心事多着呢!

  家事、石顶宫的事、石顶山的事、上级部门发派下来的任务等等,把他压得都吃不下饭了。

  咱们先从他的家事说起。

  首先,就在前天,他的老妈子上山伺候地瓜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脚踝,躺床上直哼哼不说,地瓜也伺候不得了。

  叶世新是家里的独子,自小生活很是优越,几乎就没有下过地,连一些最基本的劳动常识也不懂。

  不过,地瓜对于山里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叶世新的老妈子每年都会到石顶山上种上一些。年轻的时候还好,山里的妇女都是个顶个,挖土、挑粪、理藤蔓,都不在话下。随着老妈子年岁的增加,早已是力不从心了。

  叶世新几次三番要求老妈子放弃种植地瓜,但困难时期饿过肚子的老妈子坚决不允,依然坚持到山上种几垄地瓜。,当上村支书的叶世新,现在起的是带头示范的作用,做什么事情都要无数眼睛盯着,他害怕别人会说他不孝,只好扛着锄头、挑着粪担,到石顶山上帮老妈子的忙。

  于是,山上劳作的人们,都要调侃性地说上一句——“村支书,你这是到山上忆苦思甜来啦……”

  叶世新很是反感这样的话。

  而他这样做,除了能够给他带来那无关痛痒的“有孝心”的评价,以及一点根本值不了几个钱的地瓜粉、地瓜干,反倒占据他太多的时间,还把他晒得黑不溜秋、累得腰酸背痛。

  不仅叶世新很是反感,他的老婆黄美丽更是意见大得很。

  黄美丽是县里嫁上来的,自小生活条件更是优越,根本不吃地瓜这粗俗玩意,更别说是地瓜粉和地瓜干了。之前,老妈子要上山种地瓜,黄美丽是不会有意见的,但这几年连累她的丈夫要跟着上山吃苦受罪,她的意见就大得不行了,几次三番拿着钱,冲老妈子说是要买下山上那几块破地,情愿闲那里长杂草。

  老妈子被气得不轻。

  叶世新也是倾向老婆的意思,但他又不能忤逆了老妈子,只好继续上山“忆苦思甜”了……

  现在,老妈子扭伤了脚踝,山上的地瓜只能由叶世新亲自上去伺候了,但他最近不得闲,而且即使是连着几年上山帮忙,他还是没能记住那些劳动常识。就在昨天下午,他干脆找到叶金田,以两百块钱的代价,换得了叶金田替他上山伺候那“该死”的地瓜!

  叶金田这老小子,虽然年纪一大把,但体力好,什么钱都想挣。

  就在叶世新走出叶金田家的时候,巧不巧一只“该死”的蜜蜂冲他迎面飞了过来,他下意识伸手去赶,巧不巧他刚好打到了那一只蜜蜂,巧不巧那一只蜜蜂刚好落到他的脸上,给他蛰了那么一下。

  这可把他给疼的,“哎呦”一声惨叫,脏话也脱口而出。

  虽然叶金田一个劲地致歉,但如果不是看在叶金田帮忙上山的份上,叶世新断然不能轻饶了他,还有那该死的蜜蜂。

  巧不巧,就过了一个晚上,叶世新那被蛰到的半边脸,都肿得老高了。

  看着镜子里的“猪头”,叶世新的心里那个气呀!

  他是堂堂的村支书,自己的形象就是代表着上山村的形象,现在他的形象被一只蜜蜂给破坏了,他真是恨不得抱一捆稻草,去把那些“该死”的蜜蜂都给熏死。

  另外,据一些村民反映,金田家的几箱蜜蜂经常蛰伤村民,尤其是那些不懂事的猴孩子,大家对此颇有怨气,都希望村里给出面解决一下。现在,蜜蜂都招惹到他的头上了,他肯定要重视此事了,

  此事也不能着急,无论如何也要等叶金田伺候完山上的地瓜。

  至于怎么处理,叶世新盘算着届时一定要以村委的名义,要求叶金田把蜂箱搬到山上去,叶金田要上山陪伴那些蜜蜂也好,还是任那些蜜蜂自生自灭也罢,反正坚决不能让那些蜜蜂留在坡上。

  半边脸肿得像个猪头,叶世新只能安心待在家里养脸,免得出去让别人笑话。

  但这不代表他就可以闲下来,他手里还有很多烦心事呢!

  他当即拿起话筒,先后拨了三个电话出去。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石顶宫的事情了。

  一刻钟之后,叶世新的家里,出现了一个“道士”!

  道士?

  没错,就是道士,而且还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叶德隆。

  只见,这叶德隆头挽发髻、嘴蓄胡须、身着青色道褂、脚着云袜和十方鞋,地地道道的道士打扮。

  但见他身上的道褂很新,看样子也没有穿几天。

  正在喝茶的叶世新,看到新神棍这身打扮,嘴里的茶水差点没有喷出来。

  他是知道叶德隆留起了发髻和胡须,可是这才几天没见,叶德隆居然连道褂和十方鞋都整上了。

  这是闹哪样?

  受戒出家了?

  而叶德隆看到叶世新的“猪头”,也是一脸的惊讶,急忙问:“支书,你这是……”

  叶世新摸着自己的“猪头”,咬牙切齿地说:“别提了,给金田家里养的蜜蜂蛰了一下……”

  叶德隆盯着叶世新的“猪头”,胸有成竹地说:“支书,我这里有一个治蜜蜂蛰的土方,用茄子擦一擦,或者用蒲公英、半边莲……”

  叶世新摆摆手,不耐烦地说:“不必、不必……”

  他根本不相信这些土方,尤其是叶德隆这个神棍嘴里的土方。

  叶德隆不肯作罢,说:“支书,你听我说,这土方真的管用……”

  叶世新再次摆摆手,坚决地说:“我说了,不必!”

  他是支书,不怒自威,叶德隆只能悻悻地罢了。

  此番,信仰马列的叶世新,把神神鬼鬼的叶德隆过来,是有事情要商量的。

  他看着叶德隆那一身怪诞的行头,不满地说:“我让你对石顶宫的事情多多上心,不是叫你弄这一身衣服来假扮道士!”

  叶德隆可不管支书的不满,而是拍拍身上的行头,很得意地说:“书记,我是上心了,所以才弄一身衣服过来的。你也知道,我现在虽是石顶宫的二号人物,但他们背地里都叫我‘新神棍’,我这不是想着弄这一身行头,来镇一镇场面,顺便唬一唬那些封建迷信的……”

  叶世新听得冒火了,气呼呼地说:“我让对石顶宫的事情多多上心,指的主要是对叶金水这个老神棍多多上心,不是让你弄一身衣服来糊弄人的!”

  叶德隆看出支书发火了,急忙改口道:“书记,我记着呢!不过,叶金水最近蹦跶得欢,石顶宫里大小事务,他都要插一手……”

  叶世新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不想听这些废话,就打断了叶德隆,急切地说:“我知道这老神棍这段时间一直蹦跶,所以才要你赶紧找机会!”

  叶德隆不急,从茶几上拿过叶世新的红色七匹狼,自己给自己点了一支,才慢条斯理地说:“支书,你放心吧!我和我爷爷商量过了,这段时间就寻找机会,让叶金水在石顶宫彻底失去话语权!放心,我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他悠悠吐出一个烟圈,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叶世新见他这副样子,心中大喜,急忙问:“什么办法?”

  叶德隆再次吸了一口烟,这才幽幽地冒出一句:“天机不可泄露也……”

  叶世新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