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想 村委大楼-《夜空中凡星点点》

  早在商业街规划的时候,政府划走了河心村的一片土地兴建水库,并给了一笔补偿款,河心村村委商量之后,规划了一栋十六层高的村委大楼。

  大楼位于村里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近一千平方,初步规划如下:

  一楼、二楼为商超区;

  三楼和四楼为娱乐区;

  五楼为餐饮区;

  六楼为村两委办公区;

  七楼以上对外招商,大概会是企业办公区,以及酒店客房等。

  就在商业街一区和二区建成,村委大楼正式有建筑公司入场。

  这个工程依然让林老板拿下。

  有村委做后盾,现在他可不怕资金链断了,甚至可以偷偷挪用部分资金,用于他的商业街三区和四区的建设。

  一区和二区建设过程的波折,真的是把他和叶老六给折腾惨了。

  随着无数烟花和六挂十万响的鞭炮的响起,村委大楼正式破土动工。

  本地人也迷信,日子是请香港的风水大师看好的。

  而这一次,林老板是作为甲方代表,所以施工没有他什么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叶老六什么事情。

  不过,从村委大楼的规划、施工图纸、工程招标等环节,林老板始终把叶老六带在身边,用他蹩脚的普通话讲——呢个系一个好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什么呢?

  原来,这样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村委大楼,却不是他能够染指和承建的,虽然他的能力和实力在河心村属于第一档,但这种十几层高楼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对他而言就是一个高出好几个等级的领域。对他而言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靠他吃饭的叶老六。

  他有一个雄心壮志——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十字方针——立足河心村,放眼全深圳!

  于是,他早早就筹划组建自己的专业建筑团队。

  而叶老六在团队里,他给的定位就是拥有一个完善的施工队。

  这不是野心,而是发展雄心。

  小小的河心村,算是偏安一隅,眼睛只盯着河心村这个小碗里的那点吃食,充其量就是小打小闹。

  林老板曾向叶老六坦言,说他的身份特殊,是一个上门女婿,靠的是村长外父的关系、港商姐夫的资金,甚至街道办任职的妹夫都比他有地位。他还直言不讳,他那个黄脸婆始终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颐指气使,动不动就拿她那当村长的老豆、腰缠万贯的姐夫和有权有势的妹夫来压他、贬低他,甚至还说要不是当初他愿意做上门女婿,她也可以嫁到香港去,做一个香港阔太太。

  而自从发生了他的秘书伙同他人携款潜逃的事情之后,他那个黄脸婆直接操起菜刀,扬言要把他“物理除根”,再把他给休了,踢出河心村,从哪个山旮旯来的,就滚回哪个山旮旯去。林老板知道自己搞不定他那个黄脸婆及其背后的家庭,只好苦苦哀求他那个港商姐夫,让他去香港躲一阵子。

  事情是被那个有钱的姐夫当和事佬给摆平了,但他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他那个黄脸婆对他更是变本加厉、肆无忌惮,让他不得不低着头做人,有时候甚至不是人。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压过他的黄脸婆,他立志要离开河心村,到外面广阔的天地,闯出自己的一份事业。

  对于这一点,叶老六是无条件赞成与支持的。

  河心村对于林老板来说,虽然是很小,但对医院里这个外地人而言,能够在这里立足并有所发展,已经是走了狗屎运。刚开始,他是很知足的,毕竟跟着林老板混了这么久,他已经有了根基,也能接到一些别人给的活计。只是,林老板那个十字方针说得真他妈的好——立足河心村,放眼全深圳!他正值壮年,不敢说有什么雄心壮志,但如果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从河心村开始,跟着林老板一步步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他有什么好犹豫和拒绝的呢?

  既来之,则安之。

  随着妻子儿女都一起来到河心村,凤来老家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他留恋和牵挂的地方。而随着他一点点地立足,甚至是开始扎根于河心村,他再也没有动过回老家的念头。再随着老妈子的三年祭结束,老家除了那一所破败的房子和一亩三分地,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他可以做到安安心心留在深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打拼一番,给妻子儿女一个更好的生活。

  随着那个建筑公司入场,那些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是彻底让叶老六开了眼界——专业的图纸、完整的施工方案、标准的施工流程等等。特别的是那些专业人员嘴里的专业术语,还有那些操作设备的施工人员,一个个都带着一种他们这些“散兵游勇”所不具备的专业气质,真的是让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甚至,连林老板都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礼让三分,好烟、好酒伺候着,好听的话那叫一个听得让人肉麻,胳膊上的汗毛一根根竖起来。

  林老板都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一个区区的小包工头。

  于是,叶老六叫来周景生、刘政军和叶德安,强烈要求他们轮流到村委大楼施工现场去学习,不管自己这边多么忙,都必须有人在施工现场。

  他还特别强调,不要吝啬钱,口袋里一定要装上几包好烟;态度一定要好,虚心地向人家请教与学习;隔三岔五的,还要拉上那些有专业技术的的人员,吃也好、喝也罢、歌舞厅也行,就算是想要到外面去刺激一下,也要一一满足。

  学到的东西,直接用到自己的施工队上。

  这一番操作下来,也算是叶老六运气好,一名监理直接把自己刚刚土木工程大专毕业的侄子喊了过来,让他跟着叶老六。

  此人名叫侯才干。

  这可把叶老六高兴坏了,不仅一口一个“小侯”亲密叫着,给开了高工资,还给了无数的特权,对人家更是言听计从。

  一切都在慢慢地往更规范、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林老板的动作更快、更大胆——他已经从建筑公司高薪挖来了一名专业管理人员,正与那名专业管理人员商讨着集资以及注册建筑公司。

  棋盘越来越大……

  一个清早,周景生急匆匆地找到正在村委大楼学习的叶老六,说是工地上的一批建筑材料被偷盗了。

  “什么材料?”叶老六问。

  “夭寿啊,工具、电线、电缆等等,什么都偷!”周景生一脸的愤恨。

  叶老六紧皱眉头。

  说起来,这是他的工地第三次出现这个情况了。

  头一次是整整一车的水泥不见了。

  叶老六知道这是被人偷了,报警的同时,赶忙喊来老球,让他去找两个壮实的老乡,到工地看材料。

  第二次是电缆。

  电缆可贵着呢!

  但是,那两百米的电缆,一夜之间就不翼而飞,连老球的老乡都没有丝毫察觉。

  叶老六再次报警。

  他的工地上,来了很多治安办人员和派出所民警,调查取证一番之后,要求叶老六加固围栏和加强防盗措施之外,还向叶老六透露了一个消息——整个街道辖区,这两三个月发生了近百起工地被盗案,还不包含居民家被盗。

  大大小小的工地,只要能卖钱的,什么都偷。有几次被发现了,不仅伤人,甚至直接明抢。接到报案的次数一多,整个辖区派出所办案人员可以说是全员出动,各个工地调查取证,各个地点排查可疑人员、寻找线索,一番努力之下,终于调查到有一个专门以工地为主要目标的盗窃团伙,四处疯狂作案。只是,这个团伙来无影、去无踪,所盗窃的材料又好销赃,目前并没有嫌疑人物暴露,只能让各个工地加强防盗意识和措施……

  已经连续被盗窃的叶老六,这一次可真是怒火中烧。

  他也顾不上学习,带着周景生就往商业街工地跑。

  老球的两个老乡,正蹲在围栏外,见叶老六出现,都是一脸的歉意。

  叶老六问:“夜里,你们就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吗?”

  其中一个老乡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们两个,是轮流看守的,绝对没得耍懒。可是,东西就是不见了,哪个晓得是哪些瓜龟儿子,胆子这么肥、下手这么快,日他先人个板板……”

  还好,不是所有四川人都像老球一样,一张嘴就是“球”。

  叶老六知道这两人不是偷奸耍滑之人,也就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让他们把失窃的东西记录下来。

  他去附近的电话亭,报了警。

  没有多久,村治安办七八个人员,浩浩荡荡地赶赴过来。

  领头的是小贺。

  叶老六让周景生去买了香烟和红牛。

  “老六,客气了……”小贺一边说,一边大口地喝着红牛。

  他们这些人工资很低,但油水不少,特别是在二线路抓那些钻铁丝网的,还有就是查暂住证的时候。

  叶老六没有心情和他客套,脸臭臭的,直言道:“最近的治安环境,可不是一般的差呀!”

  小贺吞下嘴里的红牛,无奈地笑了笑,说:“老六,我知道你很生气,毕竟这接二连三的,给你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过呢,我这个小角色,说一句你不爱听的话,材料被偷盗,是损失了一笔钱财,但你知道那些当场发现有人来偷盗的下场吗?”

  叶老六看着他,等着他继续说。

  “那是直接动刀,下手可狠了,伤人的同时,那是明目张胆的抢!有一个工地,工人奋力反抗,你猜怎么着?那些扑街直接把人砍成重伤,胳膊差点被砍断。”小贺叹了一口气,“我们这些治安仔,看到上面传下来的照片,一个个都被吓得不行,那是奔着要人命去的。老六,你也知道,我们治安办虽然听着怪唬人的,但终究也是拿一份微薄工资的打工仔。”

  熟人之间,才会说这些话。

  叶老六知道这个情况,也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不说别的,就河心村那些混混,都不把治安办放在眼里,要不是还要在人家的地盘上混,要给本地人留面子,估计那些混混都敢直接对治安办的人动手。

  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是没能很好地解决。

  老球的老乡把被偷窃的东西统计出来了,上面赫然写着两把洋镐、一口时不时用来煮绿豆汤的大铝锅和几个安全帽。

  看着纸张上面写的“铝锅”,叶老六当真是哭笑不得——这帮人,也算是出息啊!

  小贺并没有过目。

  他们能做的有限。

  那边驶来一辆捷达轿车,停在老六旁边,是林老板的。

  “扑街,嗰帮冚家铲,连村委大楼的材料都够胆偷,丢佢老母!”

  人还没有下车,骂声先至。

  一起来的还有林老板的外父和建筑公司的人。

  小贺很有眼力见,赶忙上去问好。

  林老板的外父没有搭理小贺,倒是林老板给他散了一支万宝路。

  叶老六把那张名单拿给林老板,特地指了指上面写着的“铝锅”。

  “搞乜嘢!”林老板也是哭笑不得。

  很快,治安办主任也到达现场,随后而来的派出所的民警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

  后面这些人,叶老六都认识,尤其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齐伟达,也就是林老板的妹夫。

  “你怎么来了?”老六问了一句。

  齐伟达操着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说:“还不是派出所警力不足,而且这件事情又涉及到河心村,领导就把我给派了过来。”

  民警了解了情况,就到现场勘查取证了一番,最后就是找老球的老乡做了笔录。

  “作案手法很像是那帮盗窃团伙,我们回去立马并案调查,你们安心等结果,同时要加强防范意识。”

  留下这句,派出所民警就准备离开,但被林老板的外父拦下来,硬是要请他们喝早茶。

  街道办附近有一家酒店,早茶远近闻名。

  该散的都散了,现场只剩下叶老六、齐伟达和小贺。

  三人各点了一支烟,相约去治安办喝茶。

  叶老六不排斥这种交际,而且很想与他俩搞好关系。

  关系搞好,很多事情自然就能行个方便,而且能当靠山使。

  饭点一到,叶老六请他俩撮了一餐。

  小贺吃辣,老六和齐伟达不吃辣,这还得特地给小贺点两个辣菜。

  看着那翠绿和鲜红的辣椒,老六霎时觉得嗓子眼火辣辣——除了本地人(包括周边县市)与凤来所在省份,以及江南苏浙地区,大多数外来人都吃辣。

  还有,老球和他的老乡,不仅吃辣,炒菜还得加花椒,麻辣口味的。

  叶老六和刘政军等人一直努力尝试接受吃辣椒,但不管是嗓子眼,还是肠胃和腚眼,无一能够承受那火辣辣的感觉,所以都是见辣色变。

  倒是叶德隆和几个孩子慢慢习惯了吃辣。

  叶德隆能接受那种火辣辣,全是因为他的馋嘴,而且还是老球给培养出来的。而几个孩子能吃辣,皆因身边外地同学的影响。

  鄂、豫、皖、湘、赣、云、贵、川、渝,这些省份的外来人都离不开辣椒。

  于是乎,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工厂食堂,还是管饭的工地,都纠结一餐到底是带辣还是不带辣。带辣吧,不吃辣的人闹意见;不带辣的,吃辣的人直接开骂。

  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