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的炮火声,刚刚平息下去。
战士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地道和工事里走出来,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清点伤亡。
城南,城东,城北,数个方向,几乎在同一时间,突然燃起了冲天的火光。
橘红色的火焰,如同几条狰狞的火龙,撕开了南京城的夜幕,将半个天空都映照得一片通红。
那火光,甚至比城外的炮火,还要刺眼,还要让人心悸。
指挥部里,刚刚放下电话的李逍遥,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窗前。
他看着那几处异常的火光,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不对劲。
起火的位置,太过蹊跷。
那里没有重要的军事目标,也不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老赵!”
他头也不回地喊道。
“马上派人去查!看到底是哪里着火了!”
赵刚的脸色,同样凝重。
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绝不是普通的失火,更像是某种蓄谋已久的阴谋。
他立刻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和城内的消防队,朝着火势最猛烈的几个方向,飞奔而去。
不到半个小时,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如同雪片般传了回来。
每一个消息,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指挥部里所有人的心上。
“报告!城南下关第六粮仓起火!”
“报告!城东大校场军用粮秣库起火!”
“报告!城北中央储备粮仓起火!”
起火的,全都是城内储存粮食和军粮的最主要的仓库!
这个消息,让整个指挥部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如果说,城墙被炸开,只是让这座城市受了重伤。
那么,粮食被烧,就是要从根子上,要了这座城里,数十万军民的命!
赵刚亲自带着人,赶到了距离最近的下关粮仓。
现场,已经是一片混乱。
巨大的仓库,如同一个燃烧的火炉,熊熊的烈焰,从门窗和房顶的每一个缝隙里喷涌而出。
空气中,弥漫着粮食被烧焦的,呛人的味道。
无数的市民和工人,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试图靠近火场,但那骇人的高温,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逼退。
火势,已经大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快!快去那边!拆掉连接的廊道!不能让火烧到旁边的仓库去!”
赵刚的嗓子已经喊哑了,他指挥着工人纠察队,用斧头和铁棍,疯狂地破坏着火场周围的建筑,试图建立起一道隔离带。
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切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杯水车薪。
就在这时,王雷带着他的锄奸队,赶到了现场。
他没有参与救火。
他只是带着人,迅速地封锁了火场的外围,一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冷静地扫视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在一处仓库的背风角落,发现了一摊尚未完全燃烧干净的,黑色的油渍。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煤油味。
他又在另一处起火点的下水道口,发现了几根被丢弃的,经过特殊处理的,易燃的引信。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结论。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经过周密策划的,同时进行的纵火破坏!
王雷的脸色,变得像冰一样冷。
他立刻让人,将城内一个名为“东亚商会”的日本商会,列为头号怀疑目标。
这个商会,在战前一直以中日亲善的面目示人,甚至在开战后,还象征性地捐献了一批药品和物资,以麻痹所有人。
但王雷的情报显示,这个商会的核心成员,都与日本军方的特务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火,一直烧到了第二天黎明,才在军民的奋力扑救下,被勉强控制住。
可那几个曾经堆满了粮食的巨大仓库,已经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经过初步统计,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摆在了李逍遥的面前。
全城,超过一半的储粮,在这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剩下的粮食,就算省吃俭用,也最多只能支撑全城数十万军民,不到十天。
十天之后,南京,将变成一座饥饿的死城。
指挥部里,死一般的寂静。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
前线的胜利,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赵刚的嘴唇干裂,布满了血丝,一夜的救火,让他看起来憔悴了许多。
“逍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他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不只是军粮,很多百姓家里的存粮,也都在之前的混乱中,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城里,人心惶惶。”
王雷站在一旁,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是我疏忽了。”
他的脸上,是深深的自责。
“我应该早点对那个东亚商会动手的。”
李逍遥没有说话。
他只是走到那张巨大的南京地图前,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些被烧毁的粮仓位置。
许久,他才缓缓地转过身。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沮丧,只有一种如同钢铁般的,冰冷的平静。
他看着赵刚和王雷,一字一句地说道。
“鬼子在正面战场上拿不走的,就想从我们肚子里掏走。”
“他们想让我们不战自乱。”
这番话,让赵刚和王雷都抬起了头。
李逍遥的目光,从他们两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告诉弟兄们,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勒紧裤腰带打仗了。”
“另外,老赵,你立刻以卫戍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公告,全城实行粮食管制,所有粮食统一调配。同时,组织宣传队,告诉所有市民,政府和军队,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有饭一起吃,有粥一起喝,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王雷,”他又看向王雷,“给你三天时间,把纵火的黑手,给我挖出来。我要用他们的人头,来祭奠那些被烧掉的粮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命令,清晰而果决。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座被围困的孤城内部,悄然拉开了序幕。
粮食,这座孤城赖以坚守的根本,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全城数十万军民,即将面临断粮的绝境。
战士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地道和工事里走出来,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清点伤亡。
城南,城东,城北,数个方向,几乎在同一时间,突然燃起了冲天的火光。
橘红色的火焰,如同几条狰狞的火龙,撕开了南京城的夜幕,将半个天空都映照得一片通红。
那火光,甚至比城外的炮火,还要刺眼,还要让人心悸。
指挥部里,刚刚放下电话的李逍遥,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窗前。
他看着那几处异常的火光,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不对劲。
起火的位置,太过蹊跷。
那里没有重要的军事目标,也不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老赵!”
他头也不回地喊道。
“马上派人去查!看到底是哪里着火了!”
赵刚的脸色,同样凝重。
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绝不是普通的失火,更像是某种蓄谋已久的阴谋。
他立刻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和城内的消防队,朝着火势最猛烈的几个方向,飞奔而去。
不到半个小时,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如同雪片般传了回来。
每一个消息,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指挥部里所有人的心上。
“报告!城南下关第六粮仓起火!”
“报告!城东大校场军用粮秣库起火!”
“报告!城北中央储备粮仓起火!”
起火的,全都是城内储存粮食和军粮的最主要的仓库!
这个消息,让整个指挥部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如果说,城墙被炸开,只是让这座城市受了重伤。
那么,粮食被烧,就是要从根子上,要了这座城里,数十万军民的命!
赵刚亲自带着人,赶到了距离最近的下关粮仓。
现场,已经是一片混乱。
巨大的仓库,如同一个燃烧的火炉,熊熊的烈焰,从门窗和房顶的每一个缝隙里喷涌而出。
空气中,弥漫着粮食被烧焦的,呛人的味道。
无数的市民和工人,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试图靠近火场,但那骇人的高温,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逼退。
火势,已经大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快!快去那边!拆掉连接的廊道!不能让火烧到旁边的仓库去!”
赵刚的嗓子已经喊哑了,他指挥着工人纠察队,用斧头和铁棍,疯狂地破坏着火场周围的建筑,试图建立起一道隔离带。
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切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杯水车薪。
就在这时,王雷带着他的锄奸队,赶到了现场。
他没有参与救火。
他只是带着人,迅速地封锁了火场的外围,一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冷静地扫视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在一处仓库的背风角落,发现了一摊尚未完全燃烧干净的,黑色的油渍。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煤油味。
他又在另一处起火点的下水道口,发现了几根被丢弃的,经过特殊处理的,易燃的引信。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结论。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经过周密策划的,同时进行的纵火破坏!
王雷的脸色,变得像冰一样冷。
他立刻让人,将城内一个名为“东亚商会”的日本商会,列为头号怀疑目标。
这个商会,在战前一直以中日亲善的面目示人,甚至在开战后,还象征性地捐献了一批药品和物资,以麻痹所有人。
但王雷的情报显示,这个商会的核心成员,都与日本军方的特务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火,一直烧到了第二天黎明,才在军民的奋力扑救下,被勉强控制住。
可那几个曾经堆满了粮食的巨大仓库,已经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经过初步统计,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摆在了李逍遥的面前。
全城,超过一半的储粮,在这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剩下的粮食,就算省吃俭用,也最多只能支撑全城数十万军民,不到十天。
十天之后,南京,将变成一座饥饿的死城。
指挥部里,死一般的寂静。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
前线的胜利,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赵刚的嘴唇干裂,布满了血丝,一夜的救火,让他看起来憔悴了许多。
“逍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他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不只是军粮,很多百姓家里的存粮,也都在之前的混乱中,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城里,人心惶惶。”
王雷站在一旁,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是我疏忽了。”
他的脸上,是深深的自责。
“我应该早点对那个东亚商会动手的。”
李逍遥没有说话。
他只是走到那张巨大的南京地图前,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些被烧毁的粮仓位置。
许久,他才缓缓地转过身。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沮丧,只有一种如同钢铁般的,冰冷的平静。
他看着赵刚和王雷,一字一句地说道。
“鬼子在正面战场上拿不走的,就想从我们肚子里掏走。”
“他们想让我们不战自乱。”
这番话,让赵刚和王雷都抬起了头。
李逍遥的目光,从他们两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告诉弟兄们,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勒紧裤腰带打仗了。”
“另外,老赵,你立刻以卫戍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公告,全城实行粮食管制,所有粮食统一调配。同时,组织宣传队,告诉所有市民,政府和军队,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有饭一起吃,有粥一起喝,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王雷,”他又看向王雷,“给你三天时间,把纵火的黑手,给我挖出来。我要用他们的人头,来祭奠那些被烧掉的粮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命令,清晰而果决。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座被围困的孤城内部,悄然拉开了序幕。
粮食,这座孤城赖以坚守的根本,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全城数十万军民,即将面临断粮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