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里,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反射着幽幽的冷光。
持枪的是一群高大的白人,手里攥着猎枪、步枪,把张山和沈静一行人死死围在中央。
这些人是万国商团的,侨民自发组的卫队,管着安全区的秩序,不许任何带枪的进来。
领头的美国人鼻子抽了抽,像是闻到了张山他们身上洗不掉的血腥气。他那张脸上,混杂着戒备与嫌恶。
“我再说一遍,放下武器!”
他用英语喊话,下巴抬得老高。
“安全区不欢迎任何军人,不管是你们,还是日本人!”
张山身后的几个侦察兵,手指扣紧了冲锋枪的护圈。
只要张山一句话。
三秒之内,眼前这帮卫队就得全倒下。
但张山没动,就那么站着,一言不发,那双眼睛里没有半点活人的温度。
命令是护送沈静,不是跟这帮洋人开火。
空气里全是火药味,扳机前的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引爆一切。
队伍后面,沈静排开众人,走了出来。
她站到张山身前,一个人,迎着那十几支枪口。
她站得很直。
“先生们,一场误会。”
她一开口,是一串德语,字正腔圆。
“我们没有恶意。我需要见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先生。”
这串德语让对方的人群起了些骚动。
领头的美国人皱起眉头,显然没听懂。
他旁边一个德国人模样的成员走上前来,也用德语回话。
“拉贝先生不见任何军方的人,这是原则。”
“我不是军人。”
沈静扯了扯自己身上的衣服。那件白大褂上全是尘土,但样式还在。
“我是一名医生。我找拉贝先生,是为了谈一笔最紧急的人道主义救援事务。”
她的镇定和口音,让对方的态度松动了一些。
那个德国人跟领头的美国人低声说了几句。美国人点了头,但条件苛刻:只许沈静一个人进,张山他们,必须缴枪,留在原地。
“不行。”
张山的回应斩钉截铁。
他的任务,是护住沈静,一步都不能离。
两边再次对峙,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时,铁丝网后面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
“让他们进来吧,霍夫曼。”
一个高大,戴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在几个助手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来人正是拉贝。
拉贝的视线越过沈静,扫了眼她身后那几个带枪的兵,最后停在沈静脸上。
“美丽的小姐,深夜到访,有何贵干?”
他的德语客气周到,典型的商人做派,但那份客气并不到眼底。
沈静被带进一间临时办公室。
张山带着两个队员,守在门外,像三尊铁塔。
房间里,拉贝给沈静倒了杯热水,直接切入正题。
“沈小姐,我钦佩你的勇气。但如果你的来意,是想从安全区获得军队物资,我只能表示遗憾。”
他摊开手,语气无奈,态度却不容置疑。
“安全区的中立,是保护这二十多万难民的唯一屏障。我不能,也不会打破它。”
这个回答,沈静不意外。
她没哀求,也没辩解。
她从医疗包里取出一样东西,放在拉贝面前。
一卷胶卷,还有一份叠得整齐的文件。
“拉贝先生,在您做最终决定前,请您先看一看这些。”
拉贝拿起胶卷,举到油灯前,对着光亮眯起眼。
底片上,是一张张惨烈的画面。
年轻的士兵躺在临时病床上,伤口溃烂,面目扭曲。
堵住城墙缺口的战士尸体,血肉模糊,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几个孩子缩在母亲怀里,望着不远处被炮火点燃的屋子。
拉贝脸上的客套消失了,眉头越皱越紧。
沈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很低沉。
“这些照片,都是我在阵地医院拍的。”
“照片上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他们在城墙上拼命,不是为哪个党派,也不是为哪个领袖。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身体,为身后的平民,为这些孩子,挡住日本人的炮弹。”
拉贝没说话。
他放下胶卷,拿起了那份文件。
打开,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不是文件,是一份技术鉴定报告的草稿,还附着几块焦黑的不规则金属片。
“这是……”
“日军在光华门用的窒息性毒气弹,这是弹片。”
沈静的声音很平,很冷。
“我的老师是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这是他连夜做的初步鉴定。日军公然违反海牙公约,使用了被禁止的化学武器。”
拉贝的身子僵住了。
他盯着那几块焦黑的金属片。他是德国人,他胸口别着万字饰。违反海牙公约,使用化学武器……他胸口发闷,喘不上气。
这意味着,他所坚持的“中立”,正在默许一种反人类的罪行。
他的视线从弹片上移开,落回沈静脸上。那双眼睛正直直地看着他,不闪不避。
房间里死一样的寂静。
过了很久,拉贝慢慢站起来,走到窗前。
他看着窗外那片被黑暗吞没的,杀机四伏的城市。
再开口时,嗓音沙哑。
“小姐,你赢了。”
他转过身,重新看向沈静。他脸上的商人式的圆滑不见了,只剩下一种硬邦邦的决断。
“你说的对,面对这样的暴行,中立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他走到沈静面前,郑重地伸出手。
“那些药品,是给保护平民的勇士的。我会亲自带你去仓库,尽我所能,提供给你们。”
沈静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她握住拉贝的手,用力摇了摇。
“谢谢您,拉贝先生。我代表所有守城弟兄,谢谢您。”
拉贝的态度变了。
他不仅给药,还立刻叫来助手,准备连夜清点。
物资到手在即,拉贝却提出了一个条件。
“沈小姐,我希望你能向你的指挥官,转达我的一个请求。”
“我希望守军承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战争引入安全区,并用生命保护这里的绝对中立。”
“我答应您。”
沈静回答得没有半点犹豫。
药品到手了。
一箱箱盘尼西林和磺胺粉从仓库里搬了出来。
沈静盯着那些箱子,鼻腔一阵发酸。
药品堆在脚下,沉甸甸的。
怎么把这些比金子还重的东西,穿过炮火,送回阵地,成了新的难题。
持枪的是一群高大的白人,手里攥着猎枪、步枪,把张山和沈静一行人死死围在中央。
这些人是万国商团的,侨民自发组的卫队,管着安全区的秩序,不许任何带枪的进来。
领头的美国人鼻子抽了抽,像是闻到了张山他们身上洗不掉的血腥气。他那张脸上,混杂着戒备与嫌恶。
“我再说一遍,放下武器!”
他用英语喊话,下巴抬得老高。
“安全区不欢迎任何军人,不管是你们,还是日本人!”
张山身后的几个侦察兵,手指扣紧了冲锋枪的护圈。
只要张山一句话。
三秒之内,眼前这帮卫队就得全倒下。
但张山没动,就那么站着,一言不发,那双眼睛里没有半点活人的温度。
命令是护送沈静,不是跟这帮洋人开火。
空气里全是火药味,扳机前的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引爆一切。
队伍后面,沈静排开众人,走了出来。
她站到张山身前,一个人,迎着那十几支枪口。
她站得很直。
“先生们,一场误会。”
她一开口,是一串德语,字正腔圆。
“我们没有恶意。我需要见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先生。”
这串德语让对方的人群起了些骚动。
领头的美国人皱起眉头,显然没听懂。
他旁边一个德国人模样的成员走上前来,也用德语回话。
“拉贝先生不见任何军方的人,这是原则。”
“我不是军人。”
沈静扯了扯自己身上的衣服。那件白大褂上全是尘土,但样式还在。
“我是一名医生。我找拉贝先生,是为了谈一笔最紧急的人道主义救援事务。”
她的镇定和口音,让对方的态度松动了一些。
那个德国人跟领头的美国人低声说了几句。美国人点了头,但条件苛刻:只许沈静一个人进,张山他们,必须缴枪,留在原地。
“不行。”
张山的回应斩钉截铁。
他的任务,是护住沈静,一步都不能离。
两边再次对峙,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时,铁丝网后面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
“让他们进来吧,霍夫曼。”
一个高大,戴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在几个助手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来人正是拉贝。
拉贝的视线越过沈静,扫了眼她身后那几个带枪的兵,最后停在沈静脸上。
“美丽的小姐,深夜到访,有何贵干?”
他的德语客气周到,典型的商人做派,但那份客气并不到眼底。
沈静被带进一间临时办公室。
张山带着两个队员,守在门外,像三尊铁塔。
房间里,拉贝给沈静倒了杯热水,直接切入正题。
“沈小姐,我钦佩你的勇气。但如果你的来意,是想从安全区获得军队物资,我只能表示遗憾。”
他摊开手,语气无奈,态度却不容置疑。
“安全区的中立,是保护这二十多万难民的唯一屏障。我不能,也不会打破它。”
这个回答,沈静不意外。
她没哀求,也没辩解。
她从医疗包里取出一样东西,放在拉贝面前。
一卷胶卷,还有一份叠得整齐的文件。
“拉贝先生,在您做最终决定前,请您先看一看这些。”
拉贝拿起胶卷,举到油灯前,对着光亮眯起眼。
底片上,是一张张惨烈的画面。
年轻的士兵躺在临时病床上,伤口溃烂,面目扭曲。
堵住城墙缺口的战士尸体,血肉模糊,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几个孩子缩在母亲怀里,望着不远处被炮火点燃的屋子。
拉贝脸上的客套消失了,眉头越皱越紧。
沈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很低沉。
“这些照片,都是我在阵地医院拍的。”
“照片上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他们在城墙上拼命,不是为哪个党派,也不是为哪个领袖。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身体,为身后的平民,为这些孩子,挡住日本人的炮弹。”
拉贝没说话。
他放下胶卷,拿起了那份文件。
打开,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不是文件,是一份技术鉴定报告的草稿,还附着几块焦黑的不规则金属片。
“这是……”
“日军在光华门用的窒息性毒气弹,这是弹片。”
沈静的声音很平,很冷。
“我的老师是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这是他连夜做的初步鉴定。日军公然违反海牙公约,使用了被禁止的化学武器。”
拉贝的身子僵住了。
他盯着那几块焦黑的金属片。他是德国人,他胸口别着万字饰。违反海牙公约,使用化学武器……他胸口发闷,喘不上气。
这意味着,他所坚持的“中立”,正在默许一种反人类的罪行。
他的视线从弹片上移开,落回沈静脸上。那双眼睛正直直地看着他,不闪不避。
房间里死一样的寂静。
过了很久,拉贝慢慢站起来,走到窗前。
他看着窗外那片被黑暗吞没的,杀机四伏的城市。
再开口时,嗓音沙哑。
“小姐,你赢了。”
他转过身,重新看向沈静。他脸上的商人式的圆滑不见了,只剩下一种硬邦邦的决断。
“你说的对,面对这样的暴行,中立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他走到沈静面前,郑重地伸出手。
“那些药品,是给保护平民的勇士的。我会亲自带你去仓库,尽我所能,提供给你们。”
沈静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她握住拉贝的手,用力摇了摇。
“谢谢您,拉贝先生。我代表所有守城弟兄,谢谢您。”
拉贝的态度变了。
他不仅给药,还立刻叫来助手,准备连夜清点。
物资到手在即,拉贝却提出了一个条件。
“沈小姐,我希望你能向你的指挥官,转达我的一个请求。”
“我希望守军承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战争引入安全区,并用生命保护这里的绝对中立。”
“我答应您。”
沈静回答得没有半点犹豫。
药品到手了。
一箱箱盘尼西林和磺胺粉从仓库里搬了出来。
沈静盯着那些箱子,鼻腔一阵发酸。
药品堆在脚下,沉甸甸的。
怎么把这些比金子还重的东西,穿过炮火,送回阵地,成了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