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告慰英灵,犒赏三军!-《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胜利的喧嚣过后,黑云寨迎来了一个肃穆的清晨。

  阳光照在山寨中央的平地上。

  独立团全体指战员脱帽肃立。

  在他们面前,是数百个简陋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个昨天还鲜活的名字。

  没有哀乐,只有山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

  李逍遥站在队伍的最前方,身后是李云龙,丁伟,孔捷和赵刚。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敛去了喜色,只剩下一片沉重。

  李逍遥的视线从那些木牌上一一扫过。

  这些名字,昨天还是一个个会笑会骂娘,会吹牛说打跑了鬼子就回家娶媳妇的汉子。

  现在,他们都永远留在了这里。

  “敬礼!”

  李逍遥的声音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唰!

  上千名战士同时举起右手,向着牺牲的兄弟,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赵刚上前一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份文件,声音沉痛地宣读。

  “兹有我独立团战士,王虎,李二牛,张铁柱……”

  他念着每一个牺牲战士的名字,宣布了团部对于他们的追认和抚恤决定。

  每一个牺牲的战士,都被追记大功一次。

  他们的家人,将由独立团负责赡养,直到抗战胜利。

  每一个牺牲的战士,都将获得一百块大洋的抚恤金。

  这个数字一出口,在场的战士们人群里起了一阵骚动,随即又安静下去。

  一百块大洋!

  这笔钱,足够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买上几十亩地,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

  许多战士家里穷,出来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搏个前程。

  他们不怕死,就怕自己死了,家里的老娘和妻儿没人管。

  现在,团长给了他们一个承诺。

  一个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最实在的承诺。

  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肚子里。

  他们再看向李逍遥时,那份敬佩里,多了一种可以托付生死的信赖。

  追悼会结束,便是庆功大会。

  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缴获的几千斤猪肉被抬了出来,炊事班的大锅里炖着猪肉白菜,香气飘满了整个山寨。

  战士们拿着自己的饭碗排队,每个人的碗里都被打上了满满的肉块,还有一碗缴获来的清酒。

  李逍遥亲自拿着一个大勺,给战士们分发奖赏。

  没有奖状,没有口头表扬。

  是白花花的大洋。

  从黑云寨缴获的财物里,光是金条和银元,就装了整整十几箱。

  李逍遥拿出一半,犒赏三军。

  普通战士,每人五块大洋。

  班长十块,排长二十,连长五十。

  立了功的,另算。

  沉甸甸的银元发到手里,战士们都乐开了花。

  “团长,这……这也太多了!”

  一个年轻战士捏着五块大洋,手都在抖。

  这比他过去一年挣的都多。

  李逍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拿着!这是你们拿命换来的!应该的!”

  “以后打了胜仗,还有!”

  “多谢团长!”

  战士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李云龙端着一碗酒,凑到李逍遥身边,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咧着大嘴笑。

  “老李,你这手可真够敞亮的!这么多大洋撒出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灌了一口酒,砸吧着嘴。

  “不过,你还别说,真他娘的管用!你看弟兄们那股子劲儿,现在你让他们去打太原,他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李逍遥笑了笑。

  “带兵打仗,不光靠纪律和思想,也得让弟兄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咱们干,咱们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这番话,让旁边的赵刚也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他这位搭档,不仅仗打得好,在收拢人心这方面,更是有自己的一套。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

  庆功大会开得热火朝天。

  师部的嘉奖令也正式下达。

  李逍遥,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全部记大功一次。

  全团上下,所有参战人员,集体记功。

  更重要的是,师部批准了独立团的扩编请求,并且承诺,下一批补充兵员和物资,将优先供应独立团。

  这意味着,独立团将很快从一个加强团,扩编成一个三到四千人的标准旅级单位。

  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李逍遥却把自己关进了一个房间。

  房间里,只有他和赵刚两个人。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武器弹药。

  而是一台电台,和几本厚厚的册子。

  这是从渡边雄一指挥部里缴获的密码本。

  “老赵,你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吗?”

  李逍遥拿起一本密码本,在手里掂了掂,神情严肃。

  赵刚看着那本印着“绝密”字样的册子,眉头微蹙。

  “你是说……情报?”

  “没错。”

  李逍遥的瞳孔里,映着一种锐利。

  “枪炮,只能决定我们能打多狠。但这东西,能决定我们该打谁,不该打谁。”

  他把密码本放在桌上。

  “从今天起,我要让小鬼子在我们面前,变成聋子和瞎子!”

  赵刚的心跳漏了一拍。

  破译日军的密码!

  这个念头太大胆,甚至有些疯狂。

  日军的密码体系极其复杂,别说八路军,就连重庆方面最顶尖的专家,都对此一筹莫展。

  “老李,这……能行吗?”

  赵刚不无担忧。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专家,是可以培养的。”

  李逍可有可无地笑了笑。

  “更何况,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脸上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破译。

  而是拿着“答案”,去反推“题目”。

  “我决定,在团部直属单位里,秘密成立一个技术侦听小组。”

  李逍遥看着赵刚。

  “这个小组,由我亲自负责。人员,你帮我从全团挑,要最聪明的,最可靠的,嘴巴最严的。”

  “对外,就说是我的参谋组。”

  赵刚看着李逍遥那坚定的神情,再没有多问,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我马上去办!”

  接下来的几天,李逍遥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这个小小的房间里。

  他带着挑选出来的几个机灵战士,开始进行最基础的密码学教学。

  过程,比想象中艰难。

  日军的密码本每天都在更换,不同级别的部队,使用的密码体系也完全不同。

  但李逍遥并不气馁。

  他利用自己对历史的了解,首先将目标锁定在日军后勤和低级别部队的非加密通讯上。

  这些通讯虽然军事价值不大,但却能让他和他的小组成员,熟悉日军的通讯习惯,电码规律,以及人员编制。

  终于,在没日没夜地监听和分析了三天之后。

  一名负责监听的战士,突然摘下耳机,激动地喊了出来。

  “团长!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他们说,有一批军粮和药品,明天上午十点,会通过正太线,运往阳泉!”

  李逍遥猛地站起,快步走到地图前。

  一个全新的,掌握信息优势的窗口,被他硬生生地打开了。

  就在独立团开始编织自己的情报网络时。

  一份印着“至急”字样的战报,也终于摆在了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案头上。

  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第九旅团于晋西北扫荡中遭遇重创,渡边联队……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