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天堂寨大捷反思:仗打完了,吃什么?-《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战斗结束的号声,在阎王涧的每个角落里悠长地回荡。

  独立旅和三五八团的战士们,从各自潜伏的阵地上,如同雨后的春笋,一个个冒了出来。

  他们脸上满是硝烟的黑灰,军装被汗水浸透又被山风吹干,变得僵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大战过后的疲惫,但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里,却都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光。

  那是胜利者的光。

  整个阎王涧,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它成了一座巨大的,散发着热气的战利品仓库。

  被击毁的日军卡车和装甲车,像几具被开膛破肚的钢铁巨兽,还在冒着一股股的黑烟。

  空气中,除了血腥味,还多了一股焦臭。

  “发财了!他娘的发财了!”

  李云龙站在一处高地上,手里拎着一杆刚从一个鬼子军官尸体上拽下来的指挥刀,眼睛里放出的光比刀锋还亮。

  “都给老子动起来!快!把家伙事儿都给老子归拢好!枪是枪,炮是炮!子弹箱都给老子码整齐了!谁敢给老子藏私,老子扒了他的皮!”

  他的嗓门,盖过了山谷里所有的嘈杂声。

  战士们发出一阵震天的哄笑,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劳动热情。

  完好无损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九二式步兵炮,被成堆地码放在一起,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黄澄澄的子弹,绿油油的手雷箱,一箱箱地从鬼子的卡车上被搬下来,堆积如山。

  后勤部队的战士们,拿着撬棍,撬开一个个日军的物资箱。

  撬开第一个,是雪白的大米。

  撬开第二个,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牛肉罐头。

  撬开第三个,是金黄色的压缩饼干。

  还有他们最急需的药品、绷带和消毒水。

  “旅长!旅长!你快来看!”

  后勤部的部长,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红军,连滚带爬地跑到李逍遥面前,激动得满脸通红,嘴唇都在哆嗦。

  “咱们这回,可是把小鬼子一个师团的家底都给掏空了!光是牛肉罐头,就够咱们全旅敞开了吃三个月!还有大米,白花花的大米!够咱们身后那几十万张嘴,吃上一个月的!”

  战士们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

  许多从南京城里跟着部队一路逃难出来的士兵,看到那些雪白的大米,眼眶都红了。

  他们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粮食了。

  整个天堂寨,都沉浸在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的喜悦之中。

  丁伟走了过来,他不像李云龙那么咋咋呼呼,但脸上同样挂着笑。

  “老李,瞧你那点出息,跟没见过钱的土财主一样。”

  “我呸!”李云龙把指挥刀往地上一插,“你懂个屁!这叫战利品!是老子带着弟兄们拿命换来的!你看看这炮,九二式步兵炮,足足二十多门!还有这重机枪,上百挺!这回,咱们独立旅的家底,比他娘的中央军一个主力师都厚实!”

  他一边说,一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一门九二炮冰冷的炮身,那神情,比摸自己媳妇还亲。

  “咱们的炮营,这回可以鸟枪换炮了。王承柱那小子,估计得乐疯了。”丁伟也点了点头。

  两人正说着,几个战士抬着一具担架从旁边走过。

  担架上,是一个年轻的士兵,胸口被弹片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已经没了气息。

  李云龙和丁伟脸上的笑容,同时凝固了。

  山谷里的欢呼声,似乎一下子远去了。

  “一营的兵。”李云龙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嗯。”

  “这小子,我记得。南京城墙上,一个人用机枪干掉了十几个鬼子,我亲自给他记的功。”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丁伟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娘的。”李云龙低声骂了一句,也不知道是在骂谁。

  他弯下腰,从那个牺牲的战士口袋里,掏出了一封被血浸透了的家信,和一个用子弹壳做的小哨子。

  他把那封信和哨子,又小心地放回了战士的口袋里,然后亲手,替他整理了一下已经残破不堪的军装。

  “找块好地方,把弟兄们都埋了。立上碑,名字都刻清楚了。等打跑了小鬼子,咱们带他们回家。”

  李云龙站起身,对着那具担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天堂寨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遍了整个江淮地区。

  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为之震动。

  一个精锐的甲种师团,在短短几天之内,先是前进机场被毁,再是进攻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于一个无名山谷。

  这种惨重的损失,是他们在侵华战争开始以来,都极为罕见的。

  短时间内,日军再也不敢对大别山地区,轻举妄动。

  最先对这场大捷做出反应的,是桂系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

  他亲自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电。

  电文中的称呼,已经从之前的“李旅长”,悄然变成了“李兄”。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独立旅赫赫战功的赞美和钦佩,只字不提之前在六安城里的不愉快。

  电报的最后,他还主动提出,可以和独立旅进行物资交易,用他们急需的食盐和布匹,来换取独立旅缴获的日式武器,以解天堂寨的燃眉之急。

  这态度,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紧接着,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发来了嘉奖令。

  不仅对独立旅在天堂寨的英勇表现予以通电嘉奖,还正式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部队番号。

  巨大的军事胜利,和随之而来的外部压力的缓解,让天堂寨的每个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终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打出了一片天,站稳了脚跟。

  然而,作为这场大捷的总指挥,李逍遥却没有参与到任何庆祝活动中去。

  当李云龙等人还在兴高采烈地清点战利品时,他却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了指挥部的帐篷里。

  他面前的桌子上,铺着的不是军用地图,而是一份草草统计出来的人口和物资清单。

  看着清单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李逍遥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旅长,咱们又发财了!”

  李云龙掀开门帘,兴冲冲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两瓶从日军指挥部缴获来的清酒。

  “你看看这,堆得跟山一样的武器弹药!还有那些罐头,牛肉的!这次够咱们吃半年的了!”

  他咧着大嘴,满脸的兴奋,将一瓶酒递了过去。

  李逍遥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却没有接那瓶酒,只是摇了摇头。

  “半年之后呢?”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像一盆冷水,让李云龙脸上的笑容,慢慢地凝固了。

  “老李,仗,总有打完的一天。我们不能总靠着抢鬼子过日子。”

  李逍遥的手指,点在了那份人口清单上。

  “我们从南京,带出来了三十多万张嘴。现在,又加上了天堂寨本地的几万老百姓。”

  “这些人,跟着我们,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只管他们今天不死,还得管他们明天,能不能活下去。”

  他站起身,走到了帐篷门口,掀开门帘。

  远处,那些在战火中幸存下来,正小心翼翼地走出藏身地的,衣衫褴褛的百姓,像一群受惊的蚂蚁。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麻木。

  “打赢了鬼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更严峻,也更长远的仗要打。”

  李逍遥的声音里,带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

  “那就是,如何让这几十万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真正地,有尊严地,活下去。”

  不久之后,他召集了赵刚,和那位曾经的南京市长,在管理民政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萧山令。

  三个人,在煤油灯下,彻夜未眠。

  他们讨论的,不再是军事,不再是战术。

  而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仗打完了,明天,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