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天堂寨打破封锁:发财了!鸟枪换炮!-《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李云龙用最硬的手段,在城西砸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死死地吸住了日军主力增援部队的注意力。

  这为丁伟率领的突击队,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宝贵的时间窗口。

  当城西的阻击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几十辆蒙着帆布的日式军用卡车,已经悄无声息地从六安城的东门,鱼贯而出。

  这些卡车,每一辆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沉重的车身,将轮胎压得有些变形,发动机发出吃力的轰鸣,在夜色中,朝着预定的方向,一路狂奔。

  车队跳出六安城的包围圈,没有丝毫停留。

  在城外三十里处一个不起眼的岔路口,孔捷早已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接应部队,等候多时。

  两支队伍胜利会师,没有过多的寒暄。

  孔捷的人马迅速接管了车队外围的警戒任务,如同最忠诚的护卫,将这支满载着希望的运输队,紧紧地护卫在中央。

  然后,整个车队,马力全开,沿着刘佩绪提供的隐秘小路,向着大别山深处的天天堂寨根据地,疾驰而去。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这支庞大的车队,终于出现在了天堂寨根据地的外围哨卡。

  当了望哨上的战士,用望远镜看清楚那打头的卡车上,插着的是独立旅的旗帜时,整个哨卡都沸腾了。

  “回来了!是丁团长他们回来了!”

  “快!快去报告旅长!运输队回来了!”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天堂寨。

  当车队缓缓驶入根据地中心广场的那一刻,整个天堂寨,都从沉睡中苏醒了。

  无数的军民,从他们的住所,从他们的工事,从田间地头,涌向了广场。

  人们的脸上,带着疑惑,带着期盼,更多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喜。

  丁伟从头车上跳了下来,军装上还带着六安城的硝烟味,脸上却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他走到车队中央,对着周围越聚越多的人群,用力一挥手。

  “弟兄们!乡亲们!都过来搭把手!”

  “把咱们从鬼子那儿‘借’来的东西,都卸下来!”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战士们跳上卡车,一把扯下了盖在车厢上的帆布。

  哗啦!

  当第一辆卡车上的帆布被揭开时,人群中先是一片安静。

  随即,爆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欢呼。

  那辆卡车上,装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麻袋。

  一个麻袋的袋口破了,雪白的面粉,如同细沙一般,从里面流淌出来,在晨光下,白得有些晃眼。

  “是……是白面!”

  一个老乡的声音在颤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白面啊!”

  还没等人们从这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第二辆,第三辆卡车上的帆布,也相继被揭开。

  金黄的豆油,装在密封的铁桶里,码成了一座小山。

  一箱又一箱的肉罐头,上面还印着日文的标签,牛肉、猪肉、鱼肉,各式各样,堆得满满当当。

  崭新的军服,厚实的棉被,颜色统一的军用布匹,一捆一捆地被扔下车。

  成箱的药品,绷带、消炎药、奎宁,那些在根据地里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救命玩意儿,就这么随意地堆放在车厢里。

  而最让战士们疯狂的,是最后那十几辆卡车。

  上面装载的,是清一色的武器弹药。

  崭新的三八大盖,油纸都还没拆开,一箱一箱地被搬了下来。

  黄澄澄的子弹,装在木箱里,沉重得需要两个战士才能抬动。

  还有成箱的手榴弹,轻重机枪的备用枪管,甚至还有几门被拆解开的九二式步兵炮的零件。

  物资,如同山洪暴发一般,从卡车上被不断地卸下。

  在根据地的广场上,迅速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面粉山,罐头山,药品山,军服山,弹药山……

  整个广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的财富展览会。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壮观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

  “发财了!咱们发财了!”

  李云龙带着他的人,姗姗来迟,看到广场上的景象,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

  他跑到那堆积如山的弹药箱前,像抚摸情人一样,抚摸着那些木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他娘的,这下咱们可算是鸟枪换炮了!老子看以后谁还敢跟咱们独立旅龇牙!”

  他一屁股坐在一个弹药箱上,随手撬开一箱,抓起一把锃亮的七九子弹,让子弹从指缝间哗哗地流下,脸上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张大彪凑过来,也是一脸的兴奋。

  “团长,这回咱们一团能分到多少?”

  “分?这些都是老子的!”李云龙眼睛一瞪,随即又哈哈大笑起来,“放心,少不了你们的!让弟兄们把家伙都擦亮点,以后有的是硬仗要打!”

  赵刚也站在人群中。

  他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和药品,眼眶有些发红。

  作为根据地的政委和大管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物资,对于这四十万军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伤兵的伤口,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个卫生队的年轻护士,看到成箱的磺胺粉和绷带时,直接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她一边哭一边笑,嘴里反复念着:“有救了,王排长有救了,小豆子也能活下来了……”

  那意味着,战士们在训练和打仗的时候,不用再饿着肚子。

  一个炊事班的老班长,跑过去抱住一袋大米,把脸埋在麻袋上,使劲地闻着那股粮食的香气,肩膀一耸一耸的,像个孩子。

  那意味着,根据地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分到粮食,不用再担心明天会饿死。

  那意味着,天堂寨,活下来了。

  人群中,一个从南京城里一路逃难过来的老汉,颤颤巍巍地从一个战士手里,接过了一小袋面粉,和一个牛肉罐头。

  他抱着那袋沉甸甸的面粉,仿佛抱着什么绝世珍宝。

  那袋面粉不重,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的饥饿和劳作,已经变形,像干枯的树枝。

  他用那双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一样的手,费力地撬开了罐头的盖子。

  一股浓郁的肉香味,瞬间飘散了出来。

  老汉把鼻子凑到罐头口,用力地吸了一口那久违的肉香。

  这股味道,钻进他的鼻腔,冲进他的脑子,让他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满了泪水。

  下一秒,这个在逃难路上,亲眼看着妻儿饿死都没有掉一滴泪的男人,突然抱着那袋面粉,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一边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反复地念叨着。

  “能活下去了……能活下去了啊……”

  “当家的,娃……咱们有白面吃了……有肉吃了……”

  他的哭声,像一个信号,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许多人,都跟着流下了眼泪。

  那是喜悦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劫后余生的泪水。

  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胜利的狂欢之中。

  李逍遥站在指挥部门口,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海洋。

  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次豪赌,赌赢了。

  他走到广场中央,站在一辆卡车的车顶上,对着下面欢呼的人群,压了压手。

  喧闹的广场,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崇敬,有感激,有狂热。

  李逍遥看着一张张激动而又充满希望的脸,用清晰而又有力的声音,下达了命令。

  “后勤部听令!”

  “所有物资,立即进行登记造册!”

  “从今天起,按照战时供给条例,向根据地全体军民,进行公平分配!”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扫过那些面带菜色的战士。

  “我保证,从今天起,我们天堂寨的每一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

  他再次停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

  “但是,这些粮食,这些弹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拿命换来的!是丁伟,是李云龙,是五百个突击队的弟兄,从鬼子的嘴里,硬生生抠出来的!”

  “我们不能忘了,那些在六安城里牺牲的弟兄!不能忘了,那些为了掩护我们,死在阻击阵地上的弟兄!”

  “所以,吃了这顿饱饭,咱们要干什么?”

  他大声问道。

  人群中,短暂的安静之后,不知是谁,第一个吼了出来。

  “打鬼子!”

  “打鬼子!”

  “打鬼子!”

  声音,从一个人,变成了十个人,一百个人,最后,变成了成千上万人的齐声怒吼。

  那声音,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冲破了云霄,回荡在天堂寨的每一个山谷里。

  日军和桂系的联合封锁,所带来的那片笼罩在根据地上空的阴云,在这一刻,被彻底撕碎了。

  天堂寨的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