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打赢了,但睡不着!未来的路在何方?-《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野马川的枪声彻底哑了。

  胜利的欢呼炸响过一阵,很快又被另一种沉闷吞没。

  空气里,血腥气和硝烟味搅在一起,浓得呛人,熏得嗓子眼发干。

  赵刚正指挥着战士们,清理这片刚被鲜血浸透的河谷。

  战士们一言不发,收殓着牺牲弟兄的遗体,动作轻得像是怕惊醒了他们。

  担架队在阵地上来回跑,把伤员一个个抬下去。卫生员们忙得焦头烂额,才一会儿工夫,伤药和绷带就见了底。

  李逍遥没下去。

  他就站在山顶的指挥所前,安静地看着山下,看着战士们把一具具盖着军装的身体抬上大车,看着那些躺在担架上疼得打滚的伤员。

  野马川,独立团赢了。

  一个团的兵力,端掉日军一个精锐骑兵旅团,还阵斩了少将旅团长佐佐木到一。

  这战绩传出去,整个华北都得抖三抖。

  可李逍遥心里,没有半分喜悦。

  脚边的弹药箱上,放着一份刚送上来的伤亡报告,风吹得纸角哗哗响。

  纸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戳心窝子。

  这一仗,独立团伤亡过五百人。

  李云龙的一营,负责正面硬扛佐佐木的亡命冲锋,伤亡最重。

  整个营几乎被打残了一半,好几个连的架子都散了。

  李逍遥的视线,挪到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

  李云龙就坐在那儿,几个卫生员正手忙脚乱地给他处理肩膀上的伤。

  那把缴获来的佐佐木指挥刀,就扔在他脚边。

  他破天荒地没有咋咋呼呼吹牛,也没骂骂咧咧地喊疼。

  他就那么低着头,由着卫生员用剪刀剪开他那身被血浸透的军装,露出那个被太刀捅穿的、血肉模糊的窟窿。

  一个老兵递了根烟过去,他接了,叼在嘴里,半天也没点火。

  李逍遥走了过去。

  卫生员们见了他,都有些紧张地站了起来。

  “继续。”

  李逍遥摆摆手,让他们别管。

  他蹲在李云龙跟前,看着他那张被硝烟熏得黑一块紫一块的脸。

  两个人,都没说话。

  过了许久,李云龙才抬起头,一双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李逍遥,嘴唇动了动,嗓子哑得像是破锣。

  “团长,我的一营,这回……”

  话没说完,但那意思,谁都清楚。

  李逍遥摸出火柴,划着了,凑到李云龙嘴边,帮他把烟点上。

  火星在昏暗的天色里闪了一下。

  李逍遥这才开口。

  “老李,这一仗,你打得不赖,是条汉子。”

  李云龙猛地嘬了一口烟,烟雾呛得他剧烈地咳嗽起来,扯动了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

  “好个屁!”

  他低声骂了一句,声音里是压不住的烦躁。

  “要不是你给老子在后头兜着,老子这回就把整个一营都撂在这儿了。”

  “打赢了,就是好。”

  李逍遥的声音很平。

  他看着李云龙,眼神里没有半点责备,只有一种李云龙从未见过的严肃。

  “但我不希望,往后每一次打仗,都得让弟兄们拿命去换。”

  李云龙的动作僵住了。

  他抬起头,直愣愣地看着李逍遥。

  “咱们独立团的兵,个顶个都是好样的。他们的命,金贵。”

  李逍遥的视线越过李云龙,望向山下那片忙碌的战场。

  “咱们的命,得用在更值钱的地方,不是用胸膛去跟鬼子的马刀硬碰硬。”

  李云龙不吭声了。

  他狠狠地抽着烟,一口接一口,那股子辛辣的烟味,似乎才能压下心里的憋闷。

  他打了半辈子仗,信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信的就是刺刀见红。

  可今天,李逍遥这几句话,像一把锤子,把他过去那些念头,敲出了一道裂缝。

  是啊,要是火力够猛,要是战术对头,谁他娘的愿意让自己的兵,用身子去堵鬼子的刀口。

  “我明白了。”

  半晌,李云龙把烟头扔在地上,拿脚后跟碾灭。

  他抬起头,看着李逍遥,那双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睛里,第一次多了点服气。

  “往后怎么打,你定。老子听你的。”

  李逍遥点了点头,站了起来。

  “先把伤养好。一营,我给你补满。武器装备,给你换最好的。”

  “接下来,硬仗多着呢。”

  深夜。

  黑云寨的临时指挥部,油灯的火苗安静地跳着。

  李逍遥一个人,杵在巨大的沙盘前。

  沙盘上,野马川的地形被完整地复刻出来,上面插满了红蓝小旗。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两个多钟头。

  脑子里,把白天那场仗的每个细节,翻来覆去地嚼。

  从地雷的起爆时间,到铁丝网的阻拦效果。

  从交叉火力的覆盖面,到炮兵支援的效率。

  最后,画面定格在李云龙一营那片血肉横飞的白刃战场上。

  虽然赢了,但赢得太悬,代价也太大了。

  佐佐木最后的亡命一搏,差一点就撕开了一营的防线。

  要不是李云龙拼了命剁了佐佐木的脑袋,要不是一营的战士们用人命把口子堵上,战局的走向,还真不好说。

  光有超前的战术和不怕死的血性,不够。

  这个时代的战争,说到底,是钢铁和火焰的比拼。

  部队需要更猛的火力,需要更科学的训练,需要更结实的工事。

  只有这样,才能在往后的仗里,让更多的弟兄活下来。

  他拿起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开始画着什么。

  画的不是战术图,而是一些草图。

  有关于如何改进现有的迫击炮,提升射程和威力的构想。

  有关于如何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单兵战壕和机枪掩体构筑体系的草案。

  甚至,还有关于如何建立一套士官培养制度,把战斗经验系统地传下去的初步框架。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或许没人能懂。

  但李逍遥清楚,这才是独立团,乃至整个八路军,未来的路。

  “还没睡?”

  赵刚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疙瘩走了进来。

  他把碗放在桌上,看了一眼李逍遥画的那些图,眼神里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信任。

  “打了一天,不累?”

  “睡不着。”

  李逍遥放下铅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指着沙盘上一营阵地那块,上面密密麻麻代表伤亡的标记。

  “老赵,你说,咱们打仗,图个啥?”

  赵刚愣了一下,随即也沉默了。

  他看着李逍遥疲惫的样子,低声说:“图咱们的后辈,不用再打仗。图这片地上的人,能挺直腰杆活。”

  “是啊。”

  李逍遥长长吐出一口气。

  “所以,咱们这些带兵的,担子更重。”

  “不光要打赢,还得想办法,让跟着咱们的弟兄们,能活到胜利那天。”

  赵刚看着李逍遥那双熬得通红,却依旧清亮的眼睛,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能看懂这个搭档了。

  他身上,没有李云龙那种张扬的匪气,也没有丁伟那种内敛的精明。

  他更像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赶路人。

  他想的,永远比别人更远。

  “牺牲,总是难免的。”

  赵刚的声音很轻。

  “但我们可以让牺牲,变得更有价值。”

  “对。”

  李逍遥点了点头。

  “用技术,用战术,用咱们能用上的一切法子,去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他端起那碗已经有些凉了的面疙瘩,大口地吃了起来。

  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去想更多的事。

  赵刚看着他,忽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这次缴获的战利品里,有样东西挺麻烦。”

  “什么?”

  “马。”

  赵刚走到沙盘边上,指着一片空地。

  “除了伤得太重和被打死的,咱们缴获了鬼子完好的东洋战马,足足五百多匹。另外,还有三百多个活的骑兵俘虏。”

  “这么多马,每天光吃草料就是个天文数字,咱们根据地可养不起这么多金贵的玩意儿。”

  “还有那些俘虏,怎么弄?都是骑兵,放了,就是放虎归山。杀了,又不合政策。”

  这问题,确实麻烦。

  李逍遥放下碗,擦了擦嘴。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五百多匹战马”的数字上,眼睛里,却慢慢地透出一道光。

  一道让赵刚有些熟悉的,猎人发现新猎物的光。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晋西北广袤的山区和平原,嘴角勾了起来。

  养不起?

  谁说要养着了?

  这批巨大的战利品,不是累赘。

  它将是独立团下一次脱胎换骨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