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建设雨璇领地-《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易雨璇含笑抬手:

  “诸位一路辛苦,我已打扫西跨院三进二十七间厢房,暂作诸位的行署与学堂。

  请随我来。”

  她亲自引路,穿过碎石铺就的主街。

  街道两旁,原本低矮的茅屋已修葺一新,屋顶加了青瓦,墙面粉了白灰,檐下挂着崭新的红灯笼。

  孩子们趴在窗台上,好奇地看着这些陌生人。

  妇人则端着簸箕,偷偷打量那些背着算盘的年轻吏员。

  西跨院内,早有小厮抬来十几张新制的杉木长案。

  案上摆着笔墨纸砚、算盘、账册,角落里还堆着尚未拆封的陶罐。

  罐口贴着红纸,写着“燕赵新米”“燕赵精铁”。

  杨士奇环顾一周,满意地点头:

  “易主任想得周到。

  此地暂作‘雨璇政务学堂’,三十名文吏分三班:

  上午授户籍、度支、律法,下午随各村里正实习,夜里再回院汇总。

  三月一考,优者留任,次者再训。”

  易雨璇侧身让出一步:

  “我正想旁听,学一学燕赵的‘先训后任’之法。”

  话音未落,许褚已大步而入,铁甲在夕阳下泛着乌光。

  他抱拳行礼,声如洪钟:

  “易主任,末将奉令整顿雨璇军伍。

  现有什长十人、老兵头十人,另有新募青壮一百二十名,已在村北空地扎营。

  请主任拨给粮饷、器械、场地,三月之内,末将还你一支可上阵的步骑混编。”

  易雨璇莞尔:

  “粮饷已备足三月之量,器械库也已腾空,村北空地任你折腾。

  只是——”

  她抬手指向远处山坡。

  “坡顶那片桃林是我亲手栽的,可不许你的新兵砍了当柴烧。”

  许褚咧嘴一笑:

  “末将省得。砍树者,军棍三十。”

  鲁班最后进来,怀里抱着厚厚一摞图纸。

  他把图纸铺在长案上,手指轻点:

  “镇公所、仓廪、兵舍、水渠、磨坊、学堂,六套图样已画好。

  镇公所居中,三进两院,前衙后宅;

  仓廪依山而建,防潮防火;

  兵舍成‘口’字形,便于集合;

  水渠引山泉,穿村而过,兼作灌溉与防火;

  磨坊靠河,水力驱动;

  学堂则临桃林,开窗即见花海。”

  易雨璇俯身细看,指尖在图纸上轻敲:

  “学堂临桃林,倒有‘桃李满天下’之意。

  只是这镇公所正门,可否再阔一丈?

  日后若有商旅车队,也便于进出。”

  鲁班笑着提笔,在图纸上刷刷添了几笔:

  “易主任既开口,阔两丈也使得。”

  夜色降临,西跨院里亮起灯火。

  三十名文吏围坐长案,听杨士奇讲“户籍三册法”;

  村北空地,许褚的口令声与木桩撞击声此起彼伏;

  桃林边,鲁班带着工匠钉桩放线,准备明日破土。

  易雨璇负手立于院中,仰头望见满天星斗,心中第一次生出踏实的感觉——

  雨璇领地,不再是孤悬山外的三村,而是即将与燕赵同脉共振的新镇。

  夕阳西斜,桃林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易雨璇忽然想起埋在心里已久的那桩事,转身朝鲁班一拱手:

  “鲁先生,我手下还有两位干才——

  李春、陈潢,一直苦于粮料不足,空有手艺却施展不开。

  如今借燕赵之力,我想让他们也跟着先生学些本领,做些大用场。”

  鲁班虽未曾听过这二人名号,仍谦逊回礼:

  “易主任既有此意,鲁某自当禀报主公,必为二位安排妥当。”

  易雨璇随即招手,将李春、陈潢唤入院中。

  两人俱是三十出头,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一见鲁班,便躬身行礼。

  易雨璇含笑道:

  “这位是燕赵鲁大师,机巧木石、河渠城工皆通。

  你俩同为工程之材,今日便好好聆听先生教诲,莫负此机缘。”

  李春先开口,声音带着匠人特有的沉稳:

  “在下擅木石结构,曾督造木拱桥三座,愿随先生学制榫卯、筑堤闸。”

  陈潢接着抱拳:

  “在下尤精水文测绘,曾绘河道图百余里,盼得先生指点,开渠引水,以溉万亩良田。”

  鲁班闻言,目中带喜,抬手虚扶:

  “二位既有实迹,鲁某求之不得。

  明日卯时,同我勘地绘图,再择吉日破土。

  燕赵储料丰足,人手齐备,只待诸君大展拳脚!”

  李春、陈潢相视一眼,齐声应诺,声音里满是久违的振奋。

  桃林深处,晚风吹过。

  枝头的花瓣纷纷扬扬,仿佛也在为即将展开的宏图落下一场温柔的贺雨。

  残阳如血,将练兵场的黄土照得一片赤金。

  易雨璇立在旗台边,绯色披风被晚风扬起,像一簇跳动的火苗。

  她抬手一招,远处传来铿锵脚步声——妇好肩背长戟。

  腰悬短剑,铠甲边缘磨得发亮,却掩不住她眉宇间的飒爽英姿。

  “许将军,”

  易雨璇故意拖长声调,眸子里闪着促狭。

  “听说你对妇将军的练兵颇有微词?”

  许褚原本环臂而立,闻言铜铃大眼瞪得溜圆,连连摆手,声如洪钟却带着几分慌张:

  “易主任折煞末将!

  妇将军骑阵似风卷残云,步阵如磐石当关,末将佩服都来不及,哪敢置喙?”

  妇好已到近前,抱拳一笑,声线清朗:

  “许将军谦虚。

  末将早闻燕赵‘虎豹骑’威名,正要请教如何以步制骑、以少破多。”

  许褚朗声大笑,一把握住妇好手腕:

  “那便同去校场!末将带了十名老兵头,咱们先比一场阵法,再论练兵!”

  两人并肩而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杆即将破空的长枪。

  这边笑声未散,杨士奇已快步而来,青衫随风猎猎。

  他先向易雨璇深深一揖,袖中滑出一卷空白簿册:

  “易主任,在下想绘一幅‘雨璇镇百工图’。

  不仅要知道谁擅铁、谁擅木,更要记下谁家闺女会双面绣,谁家猎户识得百草。

  如此,人尽其才,镇得其利。”

  易雨璇爽快应下,转身吩咐随从:

  “去请各村里正、耆老,明日辰时于祠堂前集合。

  再备十辆驴车,杨主事要挨家挨户走访。”

  杨士奇又道:

  “还需一块大展板,将木匠、铁匠、猎户、织女、郎中、厨子分门别类,贴上姓名、技艺、住处。

  凡有一技之长,皆录其名;

  凡愿学一技,亦登其册。

  三月一小考,半年一大比,优者奖银、赠地,劣者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