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天下风起云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

  而在苏州府,肖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父亲,这下可如何是好?

  肖静仪急得在屋里乱转,忧心忡忡地道:东厂不会怀疑到我们头上吧?

  肖明远却是老神在在,显得很镇定:无妨。赵公子行事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和把柄。况且张诚等人通敌、贪污的证据确凿,东厂现在也是自顾不暇。

  东厂即使怀疑肖家,但也只是怀疑而已,其他的怀疑对象也有很多。

  同时,他们也不相信作为商贾之家的肖家能有如此能力,可以一夜间同时刺杀三位朝廷官员。

  而且在三人确凿的犯罪证据面前,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更重要的是,张诚死后,东厂内部为了争夺权力,也陷入了内斗之中。

  数日后,刘七带领亲卫军安全返回基地,向赵子龙详细汇报了整个行动经过。

  干得漂亮。

  赵子龙满意地点点头:这下,南京的隐患算是彻底清除了。你们这些亲卫军也终于有了点特种兵的味道了,

  就在南京风波未平之时,针对卢象升的计策也终于开始见效。

  在大名府,卢象升发现自己好像突然之间就开始处处受制。

  先是上司直隶省巡抚将知府衙门的经费大幅削减,紧接着是他提出的惠民政策也以需统筹考虑为由,驳回了他的请求奏章。

  看着公文上冰冷的字句,卢象升再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然后他发现自己提出的政令在府衙内部就受到层层阻挠,往日对他恭敬有加的同僚也开始疏远。

  更让他提心吊胆的是,朝中突然出现大量弹劾他的奏章,有的说他结党营私,有的说他贪污受贿,甚至有人说他暗中与流寇勾结,反正罪名多多,不一而足。

  更让他寒心的是,民间突然流传起各种关于他的谣言。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假借清廉之名行敛财之实;有人说他结党营私,暗中组建自己的势力。

  这些莫须有的流言和罪责,在百姓口中口口相传,他好像一下子由青天大老爷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何忠良难存,奸佞当道?

  他独自在书房中长叹。

  这一切,都通过柳如烟的情报网,及时传回了莱州基地。

  崇祯三年,1630年春。

  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一支衣衫褴褛却是士气高昂的队伍正在行进。

  为首的中年汉子身形魁梧,眉宇间带着几分草莽豪气,正是自称的高迎祥。

  闯王,前面就是县城了。

  一个年轻头目策马前来禀报:据探子回报,县城守军不足三百人,而粮仓却是满的。

  高迎祥闻言一喜,眼中精光一闪:传令下去,今夜我们就攻城。告诉弟兄们,打下县城,开仓放粮!

  这支起义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早在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高迎祥就在安塞聚众起义。

  那一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而官府催征却是更加的变本加厉。

  作为驿卒的高迎祥亲眼目睹了太多的人间惨剧——乡亲们卖儿鬻女,易子而食。

  最终,他在运送公文途中,带着十几个驿卒兄弟反了。

  两年多来,这支起义军转战陕西各地,虽然三天饿九顿,随时在生死线上挣扎,但是队伍却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饥民、逃兵、失业的驿卒,纷纷来投。

  他们攻县城、杀贪官污吏,开粮仓,每到一处都受到穷苦百姓的夹道欢迎。

  闯王,听说洪承畴那老小子又调兵来围剿我们了!

  “闯将”李自成——高迎祥的外甥,如今负责军事谋划与作战,已是义军中的重要人物。

  高迎祥冷笑:洪承畴?他手下的兵将,哪个不是在饿着肚子打仗?可是咱们却有百姓的支持,怕他作甚!?

  确实,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

  不是他们多爱戴这群,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官府横征暴敛,地主重租盘剥,与其等着被饿死,加入义军反倒有一线生机。

  夜幕降临,义军已经悄无声息地包围了一座小县城。

  高迎祥亲自督战,看着这座熟悉的城池——他年轻时曾在这里做过工,对城防了如指掌。

  攻城!

  一声令下,义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城中只有数百守军,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没发粮饷,全部都只是摆摆样子,看到城外这么多人攻城,顿时战意全无,也不管当官的如何大声喝斥,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撒丫子就跑。

  不到一个时辰,县城已经易主。

  他们打过的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士兵们缺衣少粮,而且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基本上都是毫无战意。

  大家都知道城池是朝廷的,而命却是自己的,所以安全为上,没人会为此拼命。

  站在县衙大堂,高迎祥看着堆积如山的粮册,却是皱起了眉头。

  舅舅,怎么了?

  李自成低声问道。

  这些粮食,

  高迎祥叹了口气:够咱们吃三个月,可是又够全县百姓吃几天?

  这就是义军现在最大的困境——他们可以打下城池,却无法长久坚守;可以开仓放粮,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高迎祥在陕北地区起义初期,以贫苦农民和流民为基础,通过严格军事化管理建立起来纪律严明的队伍。

  他亲自训练士兵,制定严明的纪律,避免扰民行为,并积极整合各路义军形成统一战斗力。

  这一时期,起义军通过攻占安塞、大荔等地,控制了陕北部分区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

  但是随着起义规模扩大和朝廷镇压加剧,高迎祥的队伍逐渐卷入更复杂的斗争, 同时对百姓的态度也发生了大变。

  但此刻的高迎祥还不知道,他所忧虑的这些问题,远在山东的赵子龙,正在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已经破解了这个乱世困局。

  主公,陕西急报!

  这日赵子龙和几个高层正在议事,柳如烟快步走进议事厅:高迎祥又下一座县城!自从安塞起事后,经过数年发展后现已聚众数万,近日更是连克数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赵子龙接过情报细看,神色凝重:该来的总归会来,天下风起云涌,已经大乱。传令各部,加强戒备,同时利用这个时机,加大对流民的招募力度。

  孙传庭忧心忡忡地说道:高迎祥此人很有几分谋略,如果任其坐大,恐怕日后将成为心腹之患!

  不必担心,那是朝廷应该担心的事,

  赵子龙却波澜不惊,显得很是从容:况且,流寇之乱,根源在于民生。只要我们这里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不怕流寇侵扰。

  他转向柳秀娘:现在基地的存粮还有多少,能养活多少人?

  秀娘立即汇报:按现在存粮可养五万人到下次农收时分。

  赵子龙心中有数, 这几个月都是靠他从空间中拿出的粮食来支撑的,其他人却都不知道粮食到底从哪里来的。

  他略一思索,继续安排:立即加大流民招募力度,农收前人数控制在八万人以下即可。告诉那些流民,来我们这里,就有饭吃,有地种!

  他估算过空间粮食的产量,方才给出以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