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第一块 “基石” 的诞生-《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最后一块副回路基片校准完毕,准备集成!” 凯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沙哑,却异常坚定。他将第八块星晶钢基片小心地嵌入钛合金框架,指尖在对接接口处轻轻一推,基片边缘的淡蓝光晕与框架凹槽精准贴合,严丝合缝得如同天生一体。

  实验室中央的测试平台已改造成临时集成台,全息投影中 “奇美拉” 能量核心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八个标注 “已完成” 的高亮模块如同散落的星辰,等待最后拼接成完整的能量网。小林将冷却管路接到框架接口,白色的液氮顺着管道流入,在基片表面凝结成细密的霜花:“按照 REBCO 超导带材的测试标准,先降至 77K 液氮温度,再进行四点法临界电流测试。”

  星璃跪坐在平台旁,额间的晶体泛着稳定的蓝光,灵能流如同纤细的银线,缠绕在八个基片的连接点上。“接口电阻稳定在 1.2 纳欧,” 她轻声报数,指尖随着灵能波动微微颤抖,“但主回路与副回路的电流相位差有 0.3 微秒,可能会产生涡流损耗。”

  老周抱着双臂站在观察屏前,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参数曲线,额角的皱纹比往日舒展了些许,却依旧紧抿着嘴:“ITER 的中心螺线管能扛住 13 特斯拉磁场,我们这回路板设计临界磁场 50 特斯拉,现在是验证真金的时候了。” 他指了指角落里堆积的报废部件 —— 三十一块布满裂痕的基片、烧焦的功率放大器、崩碎的掩模板,“成败在此一举,没备件可浪费了。”

  雷诺将最后一个电压探针连接到基片中部,探针针尖比发丝还细,在显微镜下精准落在 80 纳米宽的回路纹路上。“四点法测试系统就绪,” 他按下启动键,高精度直流电源发出细微的嗡鸣,“电流从 100A 开始加载,每秒递增 50A。”

  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低响。液氮在容器中轻轻沸腾,产生的白雾顺着通风口缓缓上升,将众人的身影笼罩在朦胧的光晕中。观察屏上,电流曲线如同稳步攀升的阶梯,电压曲线却始终贴着横轴,保持在纳伏级的极低水平 —— 这是零电阻效应最直观的证明。

  “3000A!电压依旧稳定!” 小林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普通铋系超导线材在这个电流下早就失超了!”

  凯紧盯着临界磁场监测仪,数值已攀升至 48 特斯拉,接近设计上限。他突然注意到星璃的呼吸变得急促,额间的晶体亮度开始忽明忽暗:“灵能输出跟不上了?”

  “回路的磁场排斥力在增强,” 星璃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灵能流在磁场作用下泛起涟漪,“就像在推开一块不断增重的磁铁。” 话音刚落,观察屏上的电压曲线突然跳动,从 0.1 纳伏飙升至 20 纳伏 —— 副回路接口处出现了微弱的电阻。

  “立刻注入补偿灵能!” 老周猛地前倾身体,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想起之前氮化铌增强耐热性的成功,突然喊道,“凯,启动超声辅助!用 15kHz 频率稳定界面!”

  凯瞬间反应过来,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翻飞,超声换能器立刻发出人耳听不见的振动。星璃深吸一口气,将灵能流调整为脉冲模式,与超声频率同步注入接口。淡蓝色的灵能光雾突然在基片表面凝聚成实质的光带,如同给回路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银霜。

  “电压回落了!” 小林的尖叫声刺破白雾,“1.8 纳伏!临界电流突破 3500A!”

  当电流加载到 4000A、磁场强度达到 52 特斯拉时,雷诺按下了停止键。整个测试平台突然亮起柔和的蓝光,不是外接光源,而是回路板自身发出的辉光 —— 星晶钢基片与氮化铌颗粒在灵能激发下产生了协同效应,让超导临界温度从 77K 提升到了 95K,远超普通高温超导材料的水平。

  凯颤抖着戴上绝缘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回路板从测试台取下。巴掌大小的板材轻如鸿毛,却在掌心传来温润的触感,表面的回路纹路如同活物般闪烁着流光,仿佛有无数能量在其中奔涌。“用回收的磁控管材料做出这玩意儿,” 他低头看着板材边缘自己刻下的编号,突然笑出了声,“比空间站的原厂回路板强十倍!”

  老周一把抢过回路板,对着灯光反复端详,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旧怀表 —— 那是他从废弃殖民星捡来的纪念品,表盖早就没了。他将回路板贴在怀表背面,原本停摆的指针竟开始缓缓转动:“零电阻效应连机械表都能驱动,‘奇美拉’的引擎启动电流绝对够了。” 他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抬手抹了把脸,却抹不掉眼角的湿润,“这是第 49 次尝试,终于成了。”

  星璃轻轻抚摸回路板表面,灵能流渗入的瞬间,板材突然发出清脆的嗡鸣,蓝光沿着回路纹路流转成完整的光网。“它在回应我,” 她眼中闪烁着泪光,却笑得无比灿烂,“就像‘奇美拉’的第一声心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林早已将数据整理成报告,全息投影上的性能参数闪耀着绿色的 “合格” 标识:临界电流 4200A,接头总电阻 0.8 纳欧,能量传输效率 99.99%,临界磁场 55 特斯拉,各项指标均远超蓝图要求。“ITER 的磁体系统能约束 1.5 亿度等离子体,” 她转动投影,将回路板模型与 “奇美拉” 引擎对接,“我们这一块板,就能支撑整个聚变核心的能量分配!”

  蒂姆不知何时搬来了一个木箱,里面是他偷偷准备的 “庆祝道具”:用回收的铝制燃料罐切割成的杯子,装着合成机酿出的淡紫色营养液;几块压平的能量棒包装纸,上面用马克笔画着简陋的烟花图案。“刚才在备件库找到的,” 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简陋,但也算庆祝一下。”

  雷诺拿起一个金属杯,将营养液倒满,递给凯:“这不仅是一块回路板,是我们用碎石头和废零件,敲开了‘奇美拉’大门的第一块砖。” 他又给星璃递过一杯,“你的灵能和超导材料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凯与星璃相视一笑,轻轻碰了碰杯子。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中,老周突然将回路板放在平台中央,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淡蓝色的辉光映亮了每张疲惫却兴奋的脸,那些熬夜改装设备的夜晚、失败时的沮丧、灵能过载的痛苦,此刻都化作了眼中的光芒。

  “知道吗?” 老周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当年我在月球基地修反应堆,最先进的回路板电阻也得 5 纳欧,还经常出故障。现在我们用回收的光刻机,做出了 0.8 纳欧的玩意儿。” 他指着回路板,“这不是简单的零件,是我们这群‘拾荒者’的底气。”

  星璃突然举起杯子,对着回路板轻轻倾斜:“敬每一块报废的基片。”

  “敬凌晨三点的实验室!” 凯跟着举杯。

  “敬‘奇美拉’!” 小林和蒂姆齐声喊道。

  金属杯再次碰撞,营养液在杯中泛起涟漪,倒映着回路板的蓝光,如同将一片星空握在手中。雷诺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想起第一次在回收站发现 “奇美拉” 蓝图的那天,那时只觉得是天方夜谭,而现在,第一块 “基石” 已在手中发光。

  夜幕渐深,实验室的灯光却比往常更亮。回路板被小心翼翼地放进特制的保温箱,箱壁贴着蒂姆画的 “护身符”—— 一个圈住星星的齿轮图案。凯在调试下一批基片的加工参数,屏幕上的程序模板标注着 “基石 1 号”;星璃在记录灵能与超导材料的作用数据,笔记本上画满了蓝光闪烁的示意图;老周则在修改能量系统的集成方案,全息投影中,十七块回路板的位置已全部点亮。

  雷诺站在保温箱旁,轻轻敲了敲箱壁。里面的回路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发出细微的嗡鸣,蓝光透过箱缝渗出,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还有十六块 “基石” 需要锻造,还有无数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但当第一块回路板成功的那一刻,“奇美拉” 就不再是蓝图上的幻影,而是正在这片星空中,慢慢凝聚成形的希望。

  远处的聚变反应堆传来平稳的运行声,与回路板的嗡鸣遥相呼应。雷诺拿起一块报废的基片,上面的裂痕在灯光下如同蛛网,却也见证了从失败到成功的每一步。他将废基片放在保温箱旁,如同给新生的 “基石”,立了一块沉默的纪念碑。

  今夜的 “先锋号”,没有盛大的庆典,只有金属杯的碰撞声和设备的低响,却比任何欢呼都更令人动容。因为他们都知道,手中这抹淡蓝的光芒,不仅是能量的象征,更是一群人用坚持与智慧,在绝境中点亮的星光。当所有 “基石” 最终拼接成完整的能量网,“奇美拉” 必将挣脱尘埃,在星海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