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匿名信!-《平凡的世界:截胡大嫂贺秀莲》

  高老看着这一张张仰起的、如同祖国花朵般的小脸,听着这充满敬意的童声,脸上露出了真切而欣慰的笑容,

  缓步走过去,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慈祥地弯下腰,挨个摸了摸前排几个孩子的脑袋瓜,语气温和得像邻家的老爷爷,

  “诶,好,好,孩子们好。”

  “几岁啦?上几年级了?”

  “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被摸到脑袋的孩子,受宠若惊,小脸激动得通红,更加卖力地挥舞鲜花,声音也更响亮了,

  现场的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锣鼓声、欢呼声、问好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无比热烈和成功。

  苗凯、冯世宽以及学校的领导们,看到高老如此高兴,与孩子们互动融洽,心里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倍感光荣的笑容,

  这场精心策划、耗费了巨大心力的欢迎仪式,总算没有白费。

  ——

  ——

  接下来的几天,高老的行程安排在了生养他的故土,

  高家园公社高店则村。

  车队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颠簸前行,越靠近高店则村,道路越是崎岖狭窄,

  高老坐在车里,一直沉默地望着窗外,眼神里交织着近乡情怯的激动和物是人非的沧桑,

  几十年弹指而过,当年那个满腔热血、离家闹革命的少年郎,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功成名就的老人,

  而故乡,还能认出他吗?

  村里自然也是提前得到了消息,做了“充分”的准备,

  路面被简单平整过,一些过于破烂的院墙也用新土坯匆匆修补了一下,

  当高老踏进村子,站在记忆中的老宅前时,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他瞬间湿了眼眶。

  那孔曾经承载了他童年和少年时光的窑洞,早已破败不堪,窑脸塌了大半,门窗朽烂,院里荒草丛生,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只有那棵熟悉的老槐树,虽然也苍老了许多,却依旧顽强地立在原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高老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伸出手,颤抖地抚摸着坍塌的土墙,仿佛能触摸到逝去的岁月。

  村里一些半大的孩子好奇地围拢过来,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这群陌生的“大人物”和他们从未见过的“老爷爷”,

  这些半大的娃娃们,显然不认识这位离家几十年的同村前辈,只是觉得新奇。

  高老努力平复着心绪,在苗凯、冯世宽以及公社、村干部的引导下,去探望了几位尚在人世、当年曾与他一同参与革命活动的老战友。

  在一处被打扫得异常干净,甚至显得有些空旷的院子里,几位同样年迈的老人被安排坐在那里,

  这些人无一例外地穿着崭新的,似乎不太合身的中山装或对襟上衣,脚上是还没沾多少泥土的新布鞋,

  每个人的头发都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被要求带着“精神抖擞”的笑容。

  高老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老伙计们粗糙变形、布满老茧的手,眼眶再次湿润,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当年的烽火岁月,说起那些已经逝去的战友名字,唏嘘不已,气氛一时真挚而感人。

  只是当高老关切地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家里的光景怎么样时,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好,好着哩,托国家的福,政策好!”

  一个老人抢先回答,声音洪亮得有些刻意。

  “吃得好,穿得暖,比旧社会强到天上去了!”另一个赶紧补充,脸上堆着近乎僵硬的感激笑容。

  “县里、公社的领导都关怀着我们哩!”

  第三位像是背书一样接上。

  每个人的回答整齐、正确,滴水不漏,充满了对政府和领导的感恩,却唯独缺少了老友重逢时应有的随意和抱怨,更听不到一句关于生活艰难的实话,

  都是小心翼翼地斟酌着用词,眼神偶尔会下意识地瞟向陪同在侧的苗凯、冯世宽以及公社干部,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惶恐,生怕说错了半个字。

  高老这会还沉浸在回老家的感慨,还有见到老战友的激动心绪中,心里其实有一些疑惑的,但并没有多想,

  用力地再次握了握老伙计们的手,声音有些低沉,

  “好,好……你们都好,我就放心了。”

  ——

  ——

  转眼之间,高老来原西县老家探亲也有一个多礼拜了,离开前一天,没再出去,在入住的招待所房间休息,

  高老坐在藤椅上,正低声与生活秘书交代着明日返程的各项事宜,

  就在这时,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打断了谈话,

  秘书立刻起身,走到门边,拉开房门,走廊里空无一人,寂静无声,

  正疑惑,却发现门缝下的地板上,静静躺着一件信封。

  秘书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才弯腰拾起信封,返回屋内,递给了高老,

  “首长,门外没人,就发现了这个。”

  高老接过信封,入手很轻,他拆开封口,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展开一看,上面是用钢笔写就的,略显潦草却力道十足的一段话,

  “高老,恕我冒昧,

  您这些天在原西县的所见所闻,供销社、街道、学校、乃至战友重逢,皆是有人精心布置的假象,

  若想见到原西老百姓真正的日常生活,想知道您那些老战友是否真的个个‘吃得好、穿得暖’,请您务必‘亲自’、‘独自’去看一看,

  言尽于此,望您明察。”

  没有署名,没有日期。

  秘书凑过来看了一眼,眉头紧锁,低声道:“首长,这……会不会是某些人的恶作剧?或者……别有用心?”

  高老没有立刻回答,

  手里捏着那张薄薄的信纸,目光深沉,眉头缓缓皱起,似乎要透过这纸背,看清写字之人以及这背后所隐藏的真实。

  随即摇了摇头,将信纸轻轻放在旁边的茶几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沉稳,

  “恶作剧?未必,其实我心里……早就有些疑惑了,只是没说破而已。”

  从第一天那顿被厉声喝止的豪华宴席,到供销社里那位对答如流、采购丰盛的“顾客”,

  从十字路口那井然有序却空旷无比的“繁忙交通”,到城关小学孩子们疲惫眼神下强撑的“朝气蓬勃”,

  尤其是回到高店则村,看到老战友们穿着不合身的新衣、说着滴水不漏的感言时,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拘谨和小心翼翼……

  这一切,都太过“完美”,完美得不像他记忆中和想象中的那个质朴、甚至有些贫瘠的故乡。

  老战友们的生活,如今真就这么好了?

  这封匿名信,不过是捅破了那层早已摇摇欲坠的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