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协约亭的飞檐,木柱上的红漆有些剥落。
风穿过空荡的廊柱,吹动她额前碎发。
林昭昭眨了眨眼,仿佛刚从某场漫长的梦里醒来。
林昭昭蜷在藤编椅里,指尖无意识地抚过锁骨下方,那里的皮肤微微发烫,像有一群蚂蚁正顺着血脉往心脏爬——不是疼,是痒,是某种被唤醒的、模糊的期待。
晨光里保温桶蒸腾的热气还残存在鼻腔,白语室友手语划出的弧线在记忆中轻轻晃动,可“昭心密室”的轮廓依旧模糊,连“白语”这个名字,都像沾了水的墨迹般晕开。
远处传来脚步声。
不是护士软底鞋踩过青砖的轻响,也不是沈巍皮鞋跟敲击石板的利落节奏,而是旧胶鞋特有的“吱呀”声,鞋底与青石板摩擦,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慢半拍,像在数自己的影子。
斜阳把一道长长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边缘微微抖动,仿佛也在等待回应。
林昭昭的睫毛突然颤了颤,指尖按在胸口的力度加重——那里的跳动忽然快了两拍,像被石子惊起的涟漪。
她顺着那道影子慢慢抬起眼——
小禾父亲站在亭檐下,藏青工装裤的膝盖处沾着水泥灰,左手提着个布包,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指根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电钻留下的茧,比三个月前更厚了些。
“坐。”林昭昭哑着嗓子开口,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笃定。
她抬手按向石桌上的心跳感应器,金属贴片贴上皮肤的瞬间冰凉刺肤,监控屏“滴”地亮起。
两条曲线在屏幕上蜿蜒,频率同为72次\/分,波峰波谷虽非完全重合,却在起伏的节奏中显出奇异的呼应,像同一首老歌由两个声部轻轻哼唱。
“是你。”她望着屏幕笑了,眼角洇出湿意,“我记不得脸,可我认得你心跳的样子。”
小禾父亲的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他放下布包,从里面掏出个搪瓷缸,倒出的枸杞红枣茶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姜味扑进鼻腔:“护工说你总忘记喝药。”
风掀起他的裤脚,露出脚踝处淡粉色的疤痕——那是三天前冲进燃烧的静默室时被碎玻璃划的。
林昭昭的目光扫过那道疤,手指突然蜷进掌心。
她想起昏迷前触到的温度,想起有人用老茧蹭她手背的触感,可具体画面还是蒙着雾。
“昭昭姐。”
声音从身后传来,轻得像一片叶子落在肩头。
林昭昭闻到了一丝艾草与旧棉布的气息,转头时,阿哲母亲正站在几步外,系着蓝布围裙,发间别着枚银簪,手里攥着卷黑胶录音带,边缘包着透明胶带,显然被反复倒过多次。
她的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铜片——是“伤痕档案馆”里的残件,背面刻着“别怕”两个字。
“这是三年前余烬密室初测时录的。”
阿哲母亲把录音带放在石桌上,金属外壳撞出轻响,“你当时说要记录每个测试者的呼吸频率,说‘痛会变轻,但呼吸不会说谎’。”
她按下老式播放器的按钮,电流杂音里浮出绵长的呼吸声,吸气四秒,呼气五秒,像涨潮退潮的节奏。
林昭昭闭眼,指尖抵着太阳穴。
呼吸声钻进耳朵的瞬间,她的肩膀突然绷紧——不是因为回忆,是胸腔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拽了一下,像有人隔着血肉在拉她的肋骨。
“停。”她猛地睁眼,伸手按下暂停键,“这里……不对劲。阿哲那时候喘得更急,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喉咙。”
阿哲母亲的手一抖,播放器“咔嗒”卡带。
她望着林昭昭发亮的眼睛,喉间溢出一声轻喘:“那是阿哲发病时的呼吸频率。当时他躲在密室角落,我……”
她别过脸,银簪在暮色里闪了闪,“我吓傻了,是你蹲下去,跟着他一起呼吸。”
林昭昭的指尖抚过录音带,忽然起身走向墙边的白板。
马克笔在她手里发颤,却画出了清晰的线条:圆形的静默室,十把藤椅围成圈,每把椅子背后缠着温感反馈带。
“如果有人心跳太快……”
她笔尖顿在反馈带位置,“邻座会收到热流,像有人轻轻碰你胳膊。”她抬头时,眼底有光在跳,“这样就算不说话,也能……”
“也能接住彼此的慌。”小禾父亲接了话。
他的声音粗哑,却把“慌”字说得很轻,像怕碰碎什么。
“叮——”
白语室友的手机在石桌上震动。
她蹲在监控器前,指尖快速敲击屏幕,发顶的手语徽章随着动作摇晃。
当画面切到园区入口时,她的手指突然顿住,抬头打出手语:“他们又来了。”
林昭昭凑过去。
监控里,两个穿白大褂的“志愿者”正往静默室走,胸前的心跳带泛着不自然的蓝光——不是之前用的医用款,金属接口处刻着细密的纹路。
白语室友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调出沈巍发来的加密文件:红色标记覆盖在设备型号上,标注着“与V2.0入侵者同Ip”。
“拆。”林昭昭只说了一个字。
白语室友点头,从口袋里摸出微型螺丝刀。
她的手指在设备外壳上快速游走,像弹钢琴,三秒后“咔”地撬开后盖。
芯片上的“情感模型V3.0”字样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这和三个月前试图盗取脑波数据的芯片,序列号后四位完全一致,正是当初丢失的那一片原型机。
白语室友抬头,手语打得又快又狠:“他们想复制心跳。”
“那就让他们看看,人心复制不了。”林昭昭把芯片残件塞进自己口袋,转身走向静默室。
她的脚步比平时虚浮,却带着股狠劲,“今晚测试,我亲自进。”
全黑的静默室里,林昭昭赤脚踏在羊毛地毯上,脚底传来细微的绒毛刺感。
心跳带贴上皮肤的瞬间冰凉如蛇,警报声“滴”地响起——她的心率从72直接窜到110。
系统提示音低低响起:“超出术后恢复期安全阈值(95 bpm),启动情绪锚定程序。”
“昭昭姐,要不……”阿哲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启动。”林昭昭打断她,手指按下启动键。
黑暗里,十盏小灯依次亮起,照出围坐的十张脸:小禾父亲、阿哲母亲、白语室友,还有六个她叫不出名字的“旧人”。
他们的心跳声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初始杂乱如暴雨打铁皮屋顶,震得耳膜生疼。
林昭昭闭着眼,试图用呼吸引导——吸气四秒,呼气五秒,可她的胸腔像被压了块石头,每吸一口气都要费尽力气。
“咚——”
第一声心跳慢了。
是小禾父亲。
他的心率从85降到80,波峰拉得又平又稳,像老式座钟的摆。
“呼——”
第二声呼吸长了。
是阿哲母亲。
她的呼气从五秒延长到六秒,尾音带着点刻意的颤,像在哼一首跑调的歌。
白语室友在门外举起手,手指划出缓慢的弧线:“呼——吸——”二十双眼睛跟着她的手势动,二十个胸腔开始同步起伏。
林昭昭的睫毛上沁出冷汗,却突然听见了——不是心跳声,是二十个喉咙里发出的、极轻的、一致的呼吸声,像春风吹过麦浪。
第十四分钟,警报声突然停了。
监控屏上,十条曲线并未完美重合,却在算法滤波后汇成一条平滑的波动群,起伏如光河奔涌。
墙面投影“唰”地亮起,是她从未见过的画面:十二岁的自己蹲在奶奶书房,翻着泛黄的病例本,睫毛上沾着泪;
二十三岁的自己在小酒馆,举着啤酒瓶笑骂:“那明星非说密室里有鬼,结果是他自己怕黑”;
二十八岁的自己在密室图纸前,台灯把影子拉得老长,笔尖在“别关门”三个字上反复描摹。
最后一帧画面,是她昏迷时的脸。
监控录像慢放着她的唇语,每一个字都清晰得刺眼:“别关门……别关门……”
“原来……”林昭昭的眼泪砸在地毯上,发出微不可闻的闷响,“我不是在救你们……”
“是我们在托着你。”小禾父亲的声音从黑暗里传来。
他的手越过十个人的距离,轻轻碰了碰林昭昭的手背——带着老茧的温度,和三个月前一模一样。
白语室友最后看了眼墙角的广角摄像头,确认红灯亮着——他知道沈巍一定在看。
后台监控室里,沈巍推了推眼镜。
屏幕上的数据流不再是杂乱的星子,而是汇集成了一条光河,每道波纹都带着人的温度。
他对着对讲机轻笑:“他们要复制共情?可谁教AI学会被别人托住?”
林昭昭的意识开始模糊。
声音像隔着水传来。
二十颗心跳的余震还在她血管里震荡……直到一只冰凉的手贴上她额头,“醒了?”护士的声音带着笑。
当她再睁眼时,入目是熟悉的米白色天花板。
消毒水的气味裹着晨光渗进来,墙角五个保温桶还在冒热气,像五颗没凉透的心脏。
风穿过空荡的廊柱,吹动她额前碎发。
林昭昭眨了眨眼,仿佛刚从某场漫长的梦里醒来。
林昭昭蜷在藤编椅里,指尖无意识地抚过锁骨下方,那里的皮肤微微发烫,像有一群蚂蚁正顺着血脉往心脏爬——不是疼,是痒,是某种被唤醒的、模糊的期待。
晨光里保温桶蒸腾的热气还残存在鼻腔,白语室友手语划出的弧线在记忆中轻轻晃动,可“昭心密室”的轮廓依旧模糊,连“白语”这个名字,都像沾了水的墨迹般晕开。
远处传来脚步声。
不是护士软底鞋踩过青砖的轻响,也不是沈巍皮鞋跟敲击石板的利落节奏,而是旧胶鞋特有的“吱呀”声,鞋底与青石板摩擦,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慢半拍,像在数自己的影子。
斜阳把一道长长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边缘微微抖动,仿佛也在等待回应。
林昭昭的睫毛突然颤了颤,指尖按在胸口的力度加重——那里的跳动忽然快了两拍,像被石子惊起的涟漪。
她顺着那道影子慢慢抬起眼——
小禾父亲站在亭檐下,藏青工装裤的膝盖处沾着水泥灰,左手提着个布包,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指根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电钻留下的茧,比三个月前更厚了些。
“坐。”林昭昭哑着嗓子开口,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笃定。
她抬手按向石桌上的心跳感应器,金属贴片贴上皮肤的瞬间冰凉刺肤,监控屏“滴”地亮起。
两条曲线在屏幕上蜿蜒,频率同为72次\/分,波峰波谷虽非完全重合,却在起伏的节奏中显出奇异的呼应,像同一首老歌由两个声部轻轻哼唱。
“是你。”她望着屏幕笑了,眼角洇出湿意,“我记不得脸,可我认得你心跳的样子。”
小禾父亲的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他放下布包,从里面掏出个搪瓷缸,倒出的枸杞红枣茶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姜味扑进鼻腔:“护工说你总忘记喝药。”
风掀起他的裤脚,露出脚踝处淡粉色的疤痕——那是三天前冲进燃烧的静默室时被碎玻璃划的。
林昭昭的目光扫过那道疤,手指突然蜷进掌心。
她想起昏迷前触到的温度,想起有人用老茧蹭她手背的触感,可具体画面还是蒙着雾。
“昭昭姐。”
声音从身后传来,轻得像一片叶子落在肩头。
林昭昭闻到了一丝艾草与旧棉布的气息,转头时,阿哲母亲正站在几步外,系着蓝布围裙,发间别着枚银簪,手里攥着卷黑胶录音带,边缘包着透明胶带,显然被反复倒过多次。
她的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铜片——是“伤痕档案馆”里的残件,背面刻着“别怕”两个字。
“这是三年前余烬密室初测时录的。”
阿哲母亲把录音带放在石桌上,金属外壳撞出轻响,“你当时说要记录每个测试者的呼吸频率,说‘痛会变轻,但呼吸不会说谎’。”
她按下老式播放器的按钮,电流杂音里浮出绵长的呼吸声,吸气四秒,呼气五秒,像涨潮退潮的节奏。
林昭昭闭眼,指尖抵着太阳穴。
呼吸声钻进耳朵的瞬间,她的肩膀突然绷紧——不是因为回忆,是胸腔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拽了一下,像有人隔着血肉在拉她的肋骨。
“停。”她猛地睁眼,伸手按下暂停键,“这里……不对劲。阿哲那时候喘得更急,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喉咙。”
阿哲母亲的手一抖,播放器“咔嗒”卡带。
她望着林昭昭发亮的眼睛,喉间溢出一声轻喘:“那是阿哲发病时的呼吸频率。当时他躲在密室角落,我……”
她别过脸,银簪在暮色里闪了闪,“我吓傻了,是你蹲下去,跟着他一起呼吸。”
林昭昭的指尖抚过录音带,忽然起身走向墙边的白板。
马克笔在她手里发颤,却画出了清晰的线条:圆形的静默室,十把藤椅围成圈,每把椅子背后缠着温感反馈带。
“如果有人心跳太快……”
她笔尖顿在反馈带位置,“邻座会收到热流,像有人轻轻碰你胳膊。”她抬头时,眼底有光在跳,“这样就算不说话,也能……”
“也能接住彼此的慌。”小禾父亲接了话。
他的声音粗哑,却把“慌”字说得很轻,像怕碰碎什么。
“叮——”
白语室友的手机在石桌上震动。
她蹲在监控器前,指尖快速敲击屏幕,发顶的手语徽章随着动作摇晃。
当画面切到园区入口时,她的手指突然顿住,抬头打出手语:“他们又来了。”
林昭昭凑过去。
监控里,两个穿白大褂的“志愿者”正往静默室走,胸前的心跳带泛着不自然的蓝光——不是之前用的医用款,金属接口处刻着细密的纹路。
白语室友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调出沈巍发来的加密文件:红色标记覆盖在设备型号上,标注着“与V2.0入侵者同Ip”。
“拆。”林昭昭只说了一个字。
白语室友点头,从口袋里摸出微型螺丝刀。
她的手指在设备外壳上快速游走,像弹钢琴,三秒后“咔”地撬开后盖。
芯片上的“情感模型V3.0”字样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这和三个月前试图盗取脑波数据的芯片,序列号后四位完全一致,正是当初丢失的那一片原型机。
白语室友抬头,手语打得又快又狠:“他们想复制心跳。”
“那就让他们看看,人心复制不了。”林昭昭把芯片残件塞进自己口袋,转身走向静默室。
她的脚步比平时虚浮,却带着股狠劲,“今晚测试,我亲自进。”
全黑的静默室里,林昭昭赤脚踏在羊毛地毯上,脚底传来细微的绒毛刺感。
心跳带贴上皮肤的瞬间冰凉如蛇,警报声“滴”地响起——她的心率从72直接窜到110。
系统提示音低低响起:“超出术后恢复期安全阈值(95 bpm),启动情绪锚定程序。”
“昭昭姐,要不……”阿哲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启动。”林昭昭打断她,手指按下启动键。
黑暗里,十盏小灯依次亮起,照出围坐的十张脸:小禾父亲、阿哲母亲、白语室友,还有六个她叫不出名字的“旧人”。
他们的心跳声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初始杂乱如暴雨打铁皮屋顶,震得耳膜生疼。
林昭昭闭着眼,试图用呼吸引导——吸气四秒,呼气五秒,可她的胸腔像被压了块石头,每吸一口气都要费尽力气。
“咚——”
第一声心跳慢了。
是小禾父亲。
他的心率从85降到80,波峰拉得又平又稳,像老式座钟的摆。
“呼——”
第二声呼吸长了。
是阿哲母亲。
她的呼气从五秒延长到六秒,尾音带着点刻意的颤,像在哼一首跑调的歌。
白语室友在门外举起手,手指划出缓慢的弧线:“呼——吸——”二十双眼睛跟着她的手势动,二十个胸腔开始同步起伏。
林昭昭的睫毛上沁出冷汗,却突然听见了——不是心跳声,是二十个喉咙里发出的、极轻的、一致的呼吸声,像春风吹过麦浪。
第十四分钟,警报声突然停了。
监控屏上,十条曲线并未完美重合,却在算法滤波后汇成一条平滑的波动群,起伏如光河奔涌。
墙面投影“唰”地亮起,是她从未见过的画面:十二岁的自己蹲在奶奶书房,翻着泛黄的病例本,睫毛上沾着泪;
二十三岁的自己在小酒馆,举着啤酒瓶笑骂:“那明星非说密室里有鬼,结果是他自己怕黑”;
二十八岁的自己在密室图纸前,台灯把影子拉得老长,笔尖在“别关门”三个字上反复描摹。
最后一帧画面,是她昏迷时的脸。
监控录像慢放着她的唇语,每一个字都清晰得刺眼:“别关门……别关门……”
“原来……”林昭昭的眼泪砸在地毯上,发出微不可闻的闷响,“我不是在救你们……”
“是我们在托着你。”小禾父亲的声音从黑暗里传来。
他的手越过十个人的距离,轻轻碰了碰林昭昭的手背——带着老茧的温度,和三个月前一模一样。
白语室友最后看了眼墙角的广角摄像头,确认红灯亮着——他知道沈巍一定在看。
后台监控室里,沈巍推了推眼镜。
屏幕上的数据流不再是杂乱的星子,而是汇集成了一条光河,每道波纹都带着人的温度。
他对着对讲机轻笑:“他们要复制共情?可谁教AI学会被别人托住?”
林昭昭的意识开始模糊。
声音像隔着水传来。
二十颗心跳的余震还在她血管里震荡……直到一只冰凉的手贴上她额头,“醒了?”护士的声音带着笑。
当她再睁眼时,入目是熟悉的米白色天花板。
消毒水的气味裹着晨光渗进来,墙角五个保温桶还在冒热气,像五颗没凉透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