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这两天只要一想到那一箱箱的礼,就心里堵的难受。
终于是忍不住了“娘,老二家闺女找了个好婆家,光聘礼就给了两车呢,老二家怎么也得让您过过目不是吗?您毕竟是长辈。”
一旁的赵氏看了眼胡氏没搭话,继续干着手上的活。
占便宜没够的玩意,前些年家里的银子都让你相公读书了,这才一年不贴补你们,我们手底下都能攒下银子了,这么多年你们花的银子还少吗?
想想前些年过的那叫什么日子,银子流水似的花,还成天受她的气,谁让人家肚子争气呢。
自从老二家生了儿子连带着她们的日子都好过了,大宝还真是个小福星。
而且人家大宝对院里的姐姐说话都特别礼貌,不像金宝是个欺软怕硬的。
见了二丫就像老鼠见了猫,见了她家闺女就一副爱搭不理的高傲样。
老杨氏回道“人家给大丫的聘礼,自然是她娘收着,给我看了有啥用?”
难不成人家还会给她?就秦氏那个精明样,她是想都不想的。
胡氏不死心继续说“娘,要不咱们去看看都有些啥好东西,肯定有咱们没见过的,咱们也不要她的东西就去看看能怎么着,相公过几天还要去县城找老师指点文章,咱们参考参考,到时候去县里买礼物也有个样子不是?”
这话正好说到老杨氏心里,她也想去看,小儿子昨天还和她说最近要和同窗去趟县里,找老师指点指点文章,准备明年的乡试。
既然儿子还有心思,她这个做娘的就要全力支持,万一明年中了呢。
去找老师指点总不能空手去吧,如果老二家有东西,先借着用用也行,到时候再还给他就是了。
婆媳俩心有灵犀,一起去了老二家屋里。
赵氏冷哼一声继续干着手上的活,没儿子就没话语权。
“大妮,忙什么呢?”老杨氏掀开门帘进来语气难得的好。
大丫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奶,我娘去菜地干活了,您有啥事,用不用我去叫娘回来?”
“哦,也没啥大事,不用去叫了,你在也是一样的。”
大丫疑惑“我?”
胡氏扶着老杨氏坐在外屋的凳子上,大丫一看到四婶过来就心生警惕,没办法实在是四婶这个人………她娘打过招呼,只要她进屋必须看着点,尤其不能接近大宝。
今天大宝倒是不在,但还是要注意一些。
“奶就是想来看看冯家给你的聘礼都有些啥,你们这年纪轻轻的不会办事,万一有些规矩你们不知道,到时候容易闹笑话。”
大丫抬眼看了眼胡氏逐渐兴奋的表情,这个四婶就不能看到她家有啥东西,大宝小时候惦记大宝的银镯子,现在又惦记她的聘礼了,用她娘的话说眼皮子浅的人让人看不起。
“奶,东西都是我娘收拾的,我也不知道归置在哪里了,吃的东西都是些石榴和点心,也都给大家分了,三丫和大宝两个小的贪吃,还剩两个石榴,我您拿去。”
胡氏笑着说“大丫,你这话说的好像你奶过来就为了你那一口吃的,你奶作为长辈过来看看你的聘礼,你们还藏着掖着的,一攀上高枝连自己亲奶奶的话都不听了,真真叫人寒心。”
大丫一个没出嫁的女儿,自然不能跟胡氏吵嘴,四婶这话说的实在是难听,大丫只能默默掉泪。“四婶,您怎么能这么说。”
老杨氏一看大丫掉泪,心里慌了,她就是来看看聘礼,如果有合适的顺便借她两件,怎么还哭上了,她也没说啥。
要是让老二知道了还能有好,况且她以后还想让大丫婆家帮金宝去县里读书呢,现在还不能太得罪老二一家,尤其是大丫。
老杨氏慌忙站起来,回头怒斥胡氏“你怎么说话呢,就不该让你进来,搅家精。”
“我……”胡氏一噎,这怎么又冲她来了。
老杨氏又笑呵呵的说“大丫,快别哭了,你四婶是个不会说话的,咱不跟她一般见识,奶替你教训她。”
大丫擦擦眼泪,“不用了奶,反正四婶是看我不顺眼,您又何必难为她,也省的您老人家在中间为难。”
老杨氏一噎,大丫这张嘴和她那个娘一样。
胡氏还想说什么,被老杨氏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大丫,你忙着,我和你四婶这就走了。”临走时又特意嘱咐一句“今天这事别和你爹说。”
大丫点点头“您放心吧奶,我不是那些个爱挑事的小人。”
胡氏感觉大丫说的小人就是她,她要接话就真成了小人了。
这个死丫头和她娘一样。
老杨氏和胡氏灰溜溜的从老二家屋里出来,赵氏低头忍着笑,拿着手上的活进了自家屋。
胡氏和老二家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不长记性,人家没生儿子的时候是不愿意得罪她,但也没受过她多少气。
何况是现在。
也就她婆母拎不清,幸亏家里公爹还算拎得清。
陈老汉在屋里把烟袋磕的砰砰直响,老杨氏赶紧进屋,“老头子你这是做什么?”
陈老汉瞥了眼老杨氏沉声道“又和老四家去老二屋里找不自在了。”
老杨氏慌忙摆手“没有,没有,就是去看看大丫。”
“哼,最好是。”
………………
书院!
吴夫子让陈大宝中午吃过饭去他书房一趟,陈大宝中午快速吃了两口,和冯春阳说“你和其他人玩,夫子让我去他书房一趟。”
“啊。”冯春阳胖乎乎的小脸皱成一个包子“你最近没犯错吧?”
冯春阳只要一想起吴夫子的那张严肃的脸,就浑身紧绷。
陈大宝沉思片刻“好像没有,我走了。”
书房的门开着,看来吴夫子是特意等他了,
陈大宝踏进书房就看到穿着一身藏青色衣袍,背身而立的吴夫子,给人一种孤寂的沧桑感。
陈大宝恭敬的行礼“夫子。”
吴夫子转身轻拂衣袖坐在书桌后面,声音依旧温和“大宝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说说学习的事。”
“还请夫子指教。”
“是这样,你以后是想考科举,还是就是认些字?”
他心里隐隐觉得陈大宝可能会走科举,他还是想亲口问一问,毕竟来他这的学子,家里人都是为了让认几个字,没想过要科举,他都是挨个问过,所以教书的进度和走科举不一样。
况且他私心的也希望陈大宝能走科举,如果对方明确不想,他也就不劝了。
陈大宝想也不想的答,“夫子我想科举。”
吴夫子看了他一眼“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家里人的想法?”
“我爹娘都支持我的想法。”
吴夫子笑着说“既然这样,那你学习进步就要调整一下了。”
陈大宝冲吴夫子行了一礼“谢谢夫子,学生都听夫子的。”
终于是忍不住了“娘,老二家闺女找了个好婆家,光聘礼就给了两车呢,老二家怎么也得让您过过目不是吗?您毕竟是长辈。”
一旁的赵氏看了眼胡氏没搭话,继续干着手上的活。
占便宜没够的玩意,前些年家里的银子都让你相公读书了,这才一年不贴补你们,我们手底下都能攒下银子了,这么多年你们花的银子还少吗?
想想前些年过的那叫什么日子,银子流水似的花,还成天受她的气,谁让人家肚子争气呢。
自从老二家生了儿子连带着她们的日子都好过了,大宝还真是个小福星。
而且人家大宝对院里的姐姐说话都特别礼貌,不像金宝是个欺软怕硬的。
见了二丫就像老鼠见了猫,见了她家闺女就一副爱搭不理的高傲样。
老杨氏回道“人家给大丫的聘礼,自然是她娘收着,给我看了有啥用?”
难不成人家还会给她?就秦氏那个精明样,她是想都不想的。
胡氏不死心继续说“娘,要不咱们去看看都有些啥好东西,肯定有咱们没见过的,咱们也不要她的东西就去看看能怎么着,相公过几天还要去县城找老师指点文章,咱们参考参考,到时候去县里买礼物也有个样子不是?”
这话正好说到老杨氏心里,她也想去看,小儿子昨天还和她说最近要和同窗去趟县里,找老师指点指点文章,准备明年的乡试。
既然儿子还有心思,她这个做娘的就要全力支持,万一明年中了呢。
去找老师指点总不能空手去吧,如果老二家有东西,先借着用用也行,到时候再还给他就是了。
婆媳俩心有灵犀,一起去了老二家屋里。
赵氏冷哼一声继续干着手上的活,没儿子就没话语权。
“大妮,忙什么呢?”老杨氏掀开门帘进来语气难得的好。
大丫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奶,我娘去菜地干活了,您有啥事,用不用我去叫娘回来?”
“哦,也没啥大事,不用去叫了,你在也是一样的。”
大丫疑惑“我?”
胡氏扶着老杨氏坐在外屋的凳子上,大丫一看到四婶过来就心生警惕,没办法实在是四婶这个人………她娘打过招呼,只要她进屋必须看着点,尤其不能接近大宝。
今天大宝倒是不在,但还是要注意一些。
“奶就是想来看看冯家给你的聘礼都有些啥,你们这年纪轻轻的不会办事,万一有些规矩你们不知道,到时候容易闹笑话。”
大丫抬眼看了眼胡氏逐渐兴奋的表情,这个四婶就不能看到她家有啥东西,大宝小时候惦记大宝的银镯子,现在又惦记她的聘礼了,用她娘的话说眼皮子浅的人让人看不起。
“奶,东西都是我娘收拾的,我也不知道归置在哪里了,吃的东西都是些石榴和点心,也都给大家分了,三丫和大宝两个小的贪吃,还剩两个石榴,我您拿去。”
胡氏笑着说“大丫,你这话说的好像你奶过来就为了你那一口吃的,你奶作为长辈过来看看你的聘礼,你们还藏着掖着的,一攀上高枝连自己亲奶奶的话都不听了,真真叫人寒心。”
大丫一个没出嫁的女儿,自然不能跟胡氏吵嘴,四婶这话说的实在是难听,大丫只能默默掉泪。“四婶,您怎么能这么说。”
老杨氏一看大丫掉泪,心里慌了,她就是来看看聘礼,如果有合适的顺便借她两件,怎么还哭上了,她也没说啥。
要是让老二知道了还能有好,况且她以后还想让大丫婆家帮金宝去县里读书呢,现在还不能太得罪老二一家,尤其是大丫。
老杨氏慌忙站起来,回头怒斥胡氏“你怎么说话呢,就不该让你进来,搅家精。”
“我……”胡氏一噎,这怎么又冲她来了。
老杨氏又笑呵呵的说“大丫,快别哭了,你四婶是个不会说话的,咱不跟她一般见识,奶替你教训她。”
大丫擦擦眼泪,“不用了奶,反正四婶是看我不顺眼,您又何必难为她,也省的您老人家在中间为难。”
老杨氏一噎,大丫这张嘴和她那个娘一样。
胡氏还想说什么,被老杨氏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大丫,你忙着,我和你四婶这就走了。”临走时又特意嘱咐一句“今天这事别和你爹说。”
大丫点点头“您放心吧奶,我不是那些个爱挑事的小人。”
胡氏感觉大丫说的小人就是她,她要接话就真成了小人了。
这个死丫头和她娘一样。
老杨氏和胡氏灰溜溜的从老二家屋里出来,赵氏低头忍着笑,拿着手上的活进了自家屋。
胡氏和老二家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不长记性,人家没生儿子的时候是不愿意得罪她,但也没受过她多少气。
何况是现在。
也就她婆母拎不清,幸亏家里公爹还算拎得清。
陈老汉在屋里把烟袋磕的砰砰直响,老杨氏赶紧进屋,“老头子你这是做什么?”
陈老汉瞥了眼老杨氏沉声道“又和老四家去老二屋里找不自在了。”
老杨氏慌忙摆手“没有,没有,就是去看看大丫。”
“哼,最好是。”
………………
书院!
吴夫子让陈大宝中午吃过饭去他书房一趟,陈大宝中午快速吃了两口,和冯春阳说“你和其他人玩,夫子让我去他书房一趟。”
“啊。”冯春阳胖乎乎的小脸皱成一个包子“你最近没犯错吧?”
冯春阳只要一想起吴夫子的那张严肃的脸,就浑身紧绷。
陈大宝沉思片刻“好像没有,我走了。”
书房的门开着,看来吴夫子是特意等他了,
陈大宝踏进书房就看到穿着一身藏青色衣袍,背身而立的吴夫子,给人一种孤寂的沧桑感。
陈大宝恭敬的行礼“夫子。”
吴夫子转身轻拂衣袖坐在书桌后面,声音依旧温和“大宝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说说学习的事。”
“还请夫子指教。”
“是这样,你以后是想考科举,还是就是认些字?”
他心里隐隐觉得陈大宝可能会走科举,他还是想亲口问一问,毕竟来他这的学子,家里人都是为了让认几个字,没想过要科举,他都是挨个问过,所以教书的进度和走科举不一样。
况且他私心的也希望陈大宝能走科举,如果对方明确不想,他也就不劝了。
陈大宝想也不想的答,“夫子我想科举。”
吴夫子看了他一眼“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家里人的想法?”
“我爹娘都支持我的想法。”
吴夫子笑着说“既然这样,那你学习进步就要调整一下了。”
陈大宝冲吴夫子行了一礼“谢谢夫子,学生都听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