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襄阳论剑 1. 汉口集结
(一)文治初兴,血契为凭
1278年11月9日的潭州码头,晨雾像浸了冰水的棉絮,黏在船帆的褶皱里、甲胄的缝隙中,连呼吸都带着刺骨的凉。赵时赏的船队破开江面薄冰时,甲板上的虔州州学学生们正攥着发烫的木牌。牌上“治民如治伤”五个字是刘云连夜所书,狼毫笔蘸着朱砂混了指血,墨迹在低温里冻得发硬,边角翘起的地方还粘着几根细发——那是他伏案疾书时,鬓角的白发被烛火燎到的碎末。
“安化的茶税账册,元军改了十七处。”陈敬之捧着算盘的手在抖,算珠碰撞的脆响里,夹着张泛黄的茶农血书。纸页已发脆如枯叶,上面用指血写的“苛税如刀”四个字洇透了纸背,边缘还沾着点深褐的茶渍——是去年清明,茶农周老汉被税吏按在茶树下打时,咳在上面的血沫。老茶农刘老爹往陈敬之怀里塞茶包时,枯瘦的手指像老树根般抓住他手腕,力道大得能捏碎青砖:“陈先生,我儿去年交不起茶税,被吕文焕的兵打断了腿,躺了三个月,最后还是没撑住……这账,你得替我们算啊。”他怀里的茶包渗着潮气,里面的茶叶是儿子生前炒的最后一笼,梗子上还留着没褪尽的青。
新官赴任的马车刚出潭州城,就被湘潭劣绅王元宝带着家丁拦住。这胖子穿着件偷来的宋军锦袍,腰间晃着元军签发的“免税牌”,油腻的唾沫星子喷在周衡脸上:“你们这群黄口小儿也配管老子的田?当年李芾守城时,老子就敢往他粮里掺沙子,现在……”话没说完,周衡突然扯开账本,哗啦一声摊在雪地上——牛皮封面的账册里,每一页都记着王元宝勾结元军的明细:将三百亩良田伪报成“荒地”,逼死三个佃户的日期用红笔圈着,最后一页还粘着片发黑的指甲,是佃户张老三被打断手指时,嵌在账本缝隙里的。
“这是我家汉子的笔迹!”人群里突然冲出个披麻戴孝的妇人,扑倒在账本上哭,粗布孝衣蹭着雪泥,把纸页染出大片灰痕,“他就是被这狗东西灌了铅水,扔去湘江喂鱼的!那天他出门前还说,要给娃买串糖葫芦……”百姓们瞬间炸了锅,有个瘸腿的老汉拄着枣木拐杖往前挪,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砸出个深窝,他掀开裤管露出半截变形的断腿,结痂的伤口在寒风里泛着红:“我这条腿,就是因为骂了他一句‘汉奸’,被他家丁打断的!”周衡突然举起火把,火苗舔着王元宝的“免税牌”,木牌上的元军印章噼啪作响,百姓们的怒吼震得马车轱辘都在颤,有个穿破棉袄的小孩突然跟着喊:“我爹也是被他逼死的!”
醴陵的苏湄更险。她当众烧毁汉奸田契时,个疯妇突然从围观人群里冲出来,枯槁的手像鹰爪般抓住她的发髻,指甲掐进头皮里:“还我儿子!还我儿子!”苏湄没躲,任由疯妇撕扯着官袍下摆,从袖中掏出份泛黄的卷宗——是元军当年强征壮丁的名册,麻纸边缘被虫蛀得发毛,疯妇儿子的名字被圈了红圈,旁边注着“逃兵,斩于岳阳码头”,字迹歪歪扭扭,墨色发乌,像用鲜血调的墨。“您看这日期,”苏湄的声音发颤却清晰,指腹点着卷宗上的墨迹,“他逃是因为您咳血病重,想回家给您抓药,包袱里还揣着您爱吃的芝麻糕呢。”疯妇突然瘫坐在地,抱着田契的灰烬恸哭,指缝间漏出的呜咽里,混着当年儿子走时的叮嘱:“娘,等我回来给您盖新屋。”周围百姓跟着落泪,有个裹着蓝布头巾的老婆婆颤巍巍地往苏湄手里塞了个烤红薯,焦皮上还沾着灶灰:“姑娘,别往心里去,她就是太想儿子了……”
(二)整兵待发,旧恨新仇
益阳码头的中军帐里,刘云将玄阴剑拍在地图上,剑脊压着襄阳城的位置,发出沉闷的响声。剑穗上的玉佩撞在案几上,碎成两半——那是八年前李芾大人亲手系上的,玉纹里还嵌着潭州城破时的血污。帐外传来铁链拖地的声响,是斥候押来了鄂州的元军探子——这小子竟穿着义军的旧衣,袖口磨出的破洞里露出冻得发紫的手腕,腰间还挂着个绣着“岳”字的荷包。“这荷包是从岳将军祠偷的吧?”刘云的剑挑开荷包,掉出半块发霉的干粮,绿毛裹着几粒碎米,“你们连死人的东西都抢?”探子梗着脖子笑,黄牙上沾着血丝:“抢了又怎样?当年李芾的女儿,不照样被我们将军玩腻了扔去……”话没说完,雷芸已一脚踹翻他,裂江剑贴着他喉咙,剑气割得他皮肤生疼,剑身上映出探子扭曲的脸:“再敢污辱李大人,我剜了你的舌头喂狗!”
郭龙掀开蛟龙舰的炮衣时,炮身上“靖康耻,犹未雪”的刻字里还嵌着血。三个月前在潭州,炮手王小乙为校准射程,抱着炮弹冲进元军阵营,最后炸得连尸骨都没剩下,只找到块染血的炮栓,上面还留着他的牙印——那是他试炮时紧张咬的。“这十门新炮,每门都刻着烈士的名字。”郭龙抚摸着炮身,指腹蹭过“王小乙”三个字,刻痕深得能塞进指甲,“那娃才十九,死前说就想看看襄阳城啥样,说他爷爷当年就在那守城,城砖上还有爷爷刻的‘忠’字。”
林三郎带队潜入鄂州那晚,正赶上元军在街头“清乡”。一个老婆婆抱着个襁褓跪在雪地里,怀里婴儿的哭声细得像猫叫,快断了气——元军举着火把围成圈,为首的小校用刀鞘戳着老婆婆的背:“说!你家藏的义军在哪?”林三郎扮成挑夫路过,故意撞翻元军的火把,火苗燎着了他的裤脚,钻心的疼里,他看见暗处的潜伏者动了。当元军被解决时,老婆婆颤巍巍地揭开襁褓,里面裹着的竟是面褪色的宋旗,边角都磨破了,旗杆上缠着根红绳,是她孙女的红头绳。“这是我当家的守潭州时留下的,他说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替我们报仇……”林三郎的手按在腰间的匕首上,那是他爹的遗物,八年前死在潭州保卫战里,临死前攥着的就是这样一面旗,旗角缠着他娘绣的平安结。
(三)舟师集结,生死相托
益阳码头的船帆遮天蔽日时,张猛正跟他的“踏雪”较劲。这匹战马前蹄刨着冰面,鼻孔里喷出的白气在鬃毛上凝成霜,死活不肯上跳板——它左前腿的旧伤是去年在鼎州留下的,当时张猛为救它,被元军的箭射穿了肩胛骨,箭杆上的倒刺勾着肉,现在阴雨天还隐隐作痛。“走啊,咱去襄阳,去砍了吕文焕那狗贼!”张猛拍着马颈,声音发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踏雪”突然用头蹭他的伤处,湿漉漉的鼻子蹭得他脖子发痒,一声长嘶后,竟自己迈上了跳板。周围士兵看得红了眼,有个缺了条胳膊的老兵抹泪:“这马通人性啊!当年我爹的马,就是这样驮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马背上的血冻成了冰,都没停下……”
吴燕殊给刘云送茶时,茶盏里飘着的不是安化新茶,而是半片干枯的茶叶。“这是从李芾大人殉节的熊湘阁捡的。”她的指尖泛白,袖口还沾着点灰——昨夜她悄悄去了熊湘阁,梁上的血迹已发黑如墨,墙角有堆烧剩的纸灰,是元军烧的李大人的奏疏,风一吹就散成粉,粘在她的衣襟上。“潜伏队说,襄阳的汉奸把李大人的牌位扔去喂狗了,还在旁边立了块碑,写着‘逆贼李芾之墓’。”刘云捏着那片茶叶,指节泛青——八年前,就是这片茶叶,李芾大人在城破前塞进他手里,说“留着,等王师回来,泡杯新茶给我尝尝”,当时茶叶上还沾着大人的体温。
船队出发前,陈敬之派人送来件棉衣。针脚歪歪扭扭,里子却绣着“平安”二字,线脚松松垮垮,一看就是没做过针线活的人绣的,有些地方还扎错了方向。“是安化的茶农连夜做的,”信使红着眼说,眼眶里还沾着棉絮,“有个瞎眼的阿婆,摸着布缝了整整一夜,针扎破了手都没吭声,血滴在布里,她就用唾沫抹掉,说别污了给士兵们穿的衣裳。阿婆说,就想让孩子们暖和点,别像她儿子似的,去年冬天冻毙在潭州街头,怀里还揣着没送出去的新茶……”刘云把棉衣披在个新兵身上,那孩子去年还是元军的壮丁,此刻摸着棉衣上的针脚,突然哭了:“我娘也这样给我缝过……她去年被元军抓去当民夫,再也没回来,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四)江行三日,恶浪惊心
洞庭湖口的逆风卷着雪籽,把运兵船的桅杆劈得咯吱响,像随时会断成两截。有艘船的帆布被撕裂,破口处的布条在风里狂舞,像只断了翅膀的鸟。士兵们手挽手组成人墙,黄丽带着女兵往甲板上抛麻绳时,看见个脸冻得通红的新兵正死死抱着船舷边的木箱——里面是给鄂州百姓的种子,有稻种、麦种,还有些菜种,是陈敬之特意让人从虔州带来的,布袋上还印着“丰年”二字。“别管箱子了!”黄丽大喊,浪头拍在甲板上,溅了她满脸冰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那新兵却摇头,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陈先生说,开春就得下种,百姓们等着呢!我爹就是种了一辈子地,临死前还说,有地就有希望……”浪头再拍过来时,他把木箱推给战友,自己被卷进了江里,溅起的水花瞬间结成了冰,在阳光里闪了一下就没了。
雷芸在船顶巡逻时,月光照亮水面上漂浮的元军尸体。其中一具穿着鄂州知府王庆的亲兵服饰,怀里揣着张浸了血的名单,上面用朱砂圈着二十个名字——都是潜伏在鄂州的义军后代,每个名字旁都画着个叉,像是已经判了死刑。“王庆这狗贼,竟想先动手!”雷芸的剑劈开冰面,冰碴溅在脸上生疼,她想起三年前,弟弟就是因为被叛徒出卖,被元军活活钉在城墙上,死的时候眼睛还睁着,望着南方,睫毛上结的冰碴像碎钻,“通知潜伏队,今夜提前行动!让他们看看,咱们的人不是好欺负的!”
第三日清晨,汉口码头的元军还在烤火,火堆上架着只肥羊,油星滴在火里噼啪响。芦苇荡里突然飘来阵腥甜,是林三郎带着斥候,用元军探子的血在岸边画了个“宋”字。血字在雪地里红得刺眼,像朵开得正烈的红梅。守码头的元军千夫长正啃着羊腿,瞥见那字时突然噎住——他去年在潭州,亲手把一个写“宋”字的孩童扔进了油锅,那孩子的哭声现在还时常在他梦里响,像猫爪挠心。“鬼!有鬼!”他瘫在地上,手里的羊腿掉在雪地里,油汁在雪上漫开,“是李芾大人的冤魂来了!”士兵们跟着溃散,有个刚入伍的小兵边跑边喊,靴底打滑摔在地上,爬起来时看见血字旁的芦苇丛里,有只冻僵的麻雀,翅膀还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五)兵分两路,剑指双城
临时帐内的烛火被风卷得直晃,周大胆拍着桌子要去砸鄂州城门,松木桌被他拍得咯吱响,桌角的裂缝里还嵌着去年的战灰。他脸上的刀疤在火光下像条蜈蚣——那是去年在澧州,被元军的刀划的,当时刀再深半寸,就伤到颈动脉了。“王庆那狗贼在鄂州城墙挂着三十颗头骨,我要亲手把他的头挂上去!”刘云却按住他的手,指腹摩挲着地图上襄阳城的缺口——那是李芾当年守城时,为救百姓炸开的通道,现在还能看到烧焦的痕迹,像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王庆在鄂州城墙挂着三十颗头骨,但吕文焕在襄阳,把李大人的门生钉在城门上示众,说要让他们亲眼看着元军踏平江南。”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的伤疤,那疤痕像条扭曲的蛇,边缘还留着箭簇的锯齿印,“这是当年为救那些门生,被元军的箭射的,差一点就刺穿了心。当时我怀里还揣着李大人给的茶饼,血把茶饼泡透了,现在闻着还带点腥气。”
出发前,陈敬之的第二封信到了。信里夹着片茶芽,嫩得像翡翠,沾着点湿润的泥土——说是安化茶农在茶园深处发现的,长在李老四被打死的那棵茶树下,周围的积雪都化了,就它长得最壮,芽尖还挂着颗露珠,像眼泪。“茶农们说,这芽头比往年的都壮,等收复了襄阳,就采来给您泡茶。”信末写道,字迹里带着点抖,“他们还说,要是李大人还在,肯定会夸这茶好,说这茶有股子韧劲儿,像咱潭州的百姓。”刘云把茶芽贴在额头,仿佛闻到了八年前潭州城破时,李芾大人泡的最后一壶茶的清香,那时茶香里混着硝烟味,却格外提神,大人说:“别慌,咱大宋的根,扎得深着呢。”
向襄阳开进的路上,雪越下越大。骑兵们的马蹄声惊起林间宿鸟,周大胆突然勒住马——路边的雪地里,插着根断矛,矛尖上还缠着块碎布,是义军的旗帜,红得像血,在风雪里微微颤动。“这是我哥的矛!”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玉上的缺口与矛柄上的裂痕严丝合缝,“他说过,死也要面朝襄阳的方向,看着王师打回来!”周围的士兵纷纷下马,在雪地里跪成一片,哭声混着风雪,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露出枝桠间藏着的鸟巢,里面还有没长毛的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应和。
襄阳城外的密林里,潜伏的斥候正用炭笔修改地图。吕文焕的侄子带着五千人在城墙上巡逻,火把照着他们腰间的弯刀,刀鞘上竟刻着“潭州大捷”四个字,闪着寒光,像在炫耀沾满鲜血的功绩。“狗贼!”个年轻斥候咬碎了牙,指节捏得发白,他爹就是潭州保卫战时,被吕文焕的兵砍断了腿,最后冻死在雪地里,临死前还攥着块石头,说要砸烂吕文焕的狗头,石头上的指印现在还清晰可见。
雪夜里,刘云望着襄阳城头的灯火,玄阴剑突然轻颤。他知道,三日后的黎明,当“宋”字旗插上城墙时,那些被挂在城门上的冤魂,那些埋在茶树下的忠骨,那些盼了八年的百姓,都会看见——这一次,他们不会再失望了。风卷着雪籽打在脸上,像无数只眼睛在看,他握紧剑柄,剑穗上的茶籽是安化老茶农给的,说“到了襄阳,就把它种下,让它长出新苗来”。远处的江水在冰层下流淌,带着无数人的期盼,往东方去,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一)文治初兴,血契为凭
1278年11月9日的潭州码头,晨雾像浸了冰水的棉絮,黏在船帆的褶皱里、甲胄的缝隙中,连呼吸都带着刺骨的凉。赵时赏的船队破开江面薄冰时,甲板上的虔州州学学生们正攥着发烫的木牌。牌上“治民如治伤”五个字是刘云连夜所书,狼毫笔蘸着朱砂混了指血,墨迹在低温里冻得发硬,边角翘起的地方还粘着几根细发——那是他伏案疾书时,鬓角的白发被烛火燎到的碎末。
“安化的茶税账册,元军改了十七处。”陈敬之捧着算盘的手在抖,算珠碰撞的脆响里,夹着张泛黄的茶农血书。纸页已发脆如枯叶,上面用指血写的“苛税如刀”四个字洇透了纸背,边缘还沾着点深褐的茶渍——是去年清明,茶农周老汉被税吏按在茶树下打时,咳在上面的血沫。老茶农刘老爹往陈敬之怀里塞茶包时,枯瘦的手指像老树根般抓住他手腕,力道大得能捏碎青砖:“陈先生,我儿去年交不起茶税,被吕文焕的兵打断了腿,躺了三个月,最后还是没撑住……这账,你得替我们算啊。”他怀里的茶包渗着潮气,里面的茶叶是儿子生前炒的最后一笼,梗子上还留着没褪尽的青。
新官赴任的马车刚出潭州城,就被湘潭劣绅王元宝带着家丁拦住。这胖子穿着件偷来的宋军锦袍,腰间晃着元军签发的“免税牌”,油腻的唾沫星子喷在周衡脸上:“你们这群黄口小儿也配管老子的田?当年李芾守城时,老子就敢往他粮里掺沙子,现在……”话没说完,周衡突然扯开账本,哗啦一声摊在雪地上——牛皮封面的账册里,每一页都记着王元宝勾结元军的明细:将三百亩良田伪报成“荒地”,逼死三个佃户的日期用红笔圈着,最后一页还粘着片发黑的指甲,是佃户张老三被打断手指时,嵌在账本缝隙里的。
“这是我家汉子的笔迹!”人群里突然冲出个披麻戴孝的妇人,扑倒在账本上哭,粗布孝衣蹭着雪泥,把纸页染出大片灰痕,“他就是被这狗东西灌了铅水,扔去湘江喂鱼的!那天他出门前还说,要给娃买串糖葫芦……”百姓们瞬间炸了锅,有个瘸腿的老汉拄着枣木拐杖往前挪,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砸出个深窝,他掀开裤管露出半截变形的断腿,结痂的伤口在寒风里泛着红:“我这条腿,就是因为骂了他一句‘汉奸’,被他家丁打断的!”周衡突然举起火把,火苗舔着王元宝的“免税牌”,木牌上的元军印章噼啪作响,百姓们的怒吼震得马车轱辘都在颤,有个穿破棉袄的小孩突然跟着喊:“我爹也是被他逼死的!”
醴陵的苏湄更险。她当众烧毁汉奸田契时,个疯妇突然从围观人群里冲出来,枯槁的手像鹰爪般抓住她的发髻,指甲掐进头皮里:“还我儿子!还我儿子!”苏湄没躲,任由疯妇撕扯着官袍下摆,从袖中掏出份泛黄的卷宗——是元军当年强征壮丁的名册,麻纸边缘被虫蛀得发毛,疯妇儿子的名字被圈了红圈,旁边注着“逃兵,斩于岳阳码头”,字迹歪歪扭扭,墨色发乌,像用鲜血调的墨。“您看这日期,”苏湄的声音发颤却清晰,指腹点着卷宗上的墨迹,“他逃是因为您咳血病重,想回家给您抓药,包袱里还揣着您爱吃的芝麻糕呢。”疯妇突然瘫坐在地,抱着田契的灰烬恸哭,指缝间漏出的呜咽里,混着当年儿子走时的叮嘱:“娘,等我回来给您盖新屋。”周围百姓跟着落泪,有个裹着蓝布头巾的老婆婆颤巍巍地往苏湄手里塞了个烤红薯,焦皮上还沾着灶灰:“姑娘,别往心里去,她就是太想儿子了……”
(二)整兵待发,旧恨新仇
益阳码头的中军帐里,刘云将玄阴剑拍在地图上,剑脊压着襄阳城的位置,发出沉闷的响声。剑穗上的玉佩撞在案几上,碎成两半——那是八年前李芾大人亲手系上的,玉纹里还嵌着潭州城破时的血污。帐外传来铁链拖地的声响,是斥候押来了鄂州的元军探子——这小子竟穿着义军的旧衣,袖口磨出的破洞里露出冻得发紫的手腕,腰间还挂着个绣着“岳”字的荷包。“这荷包是从岳将军祠偷的吧?”刘云的剑挑开荷包,掉出半块发霉的干粮,绿毛裹着几粒碎米,“你们连死人的东西都抢?”探子梗着脖子笑,黄牙上沾着血丝:“抢了又怎样?当年李芾的女儿,不照样被我们将军玩腻了扔去……”话没说完,雷芸已一脚踹翻他,裂江剑贴着他喉咙,剑气割得他皮肤生疼,剑身上映出探子扭曲的脸:“再敢污辱李大人,我剜了你的舌头喂狗!”
郭龙掀开蛟龙舰的炮衣时,炮身上“靖康耻,犹未雪”的刻字里还嵌着血。三个月前在潭州,炮手王小乙为校准射程,抱着炮弹冲进元军阵营,最后炸得连尸骨都没剩下,只找到块染血的炮栓,上面还留着他的牙印——那是他试炮时紧张咬的。“这十门新炮,每门都刻着烈士的名字。”郭龙抚摸着炮身,指腹蹭过“王小乙”三个字,刻痕深得能塞进指甲,“那娃才十九,死前说就想看看襄阳城啥样,说他爷爷当年就在那守城,城砖上还有爷爷刻的‘忠’字。”
林三郎带队潜入鄂州那晚,正赶上元军在街头“清乡”。一个老婆婆抱着个襁褓跪在雪地里,怀里婴儿的哭声细得像猫叫,快断了气——元军举着火把围成圈,为首的小校用刀鞘戳着老婆婆的背:“说!你家藏的义军在哪?”林三郎扮成挑夫路过,故意撞翻元军的火把,火苗燎着了他的裤脚,钻心的疼里,他看见暗处的潜伏者动了。当元军被解决时,老婆婆颤巍巍地揭开襁褓,里面裹着的竟是面褪色的宋旗,边角都磨破了,旗杆上缠着根红绳,是她孙女的红头绳。“这是我当家的守潭州时留下的,他说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替我们报仇……”林三郎的手按在腰间的匕首上,那是他爹的遗物,八年前死在潭州保卫战里,临死前攥着的就是这样一面旗,旗角缠着他娘绣的平安结。
(三)舟师集结,生死相托
益阳码头的船帆遮天蔽日时,张猛正跟他的“踏雪”较劲。这匹战马前蹄刨着冰面,鼻孔里喷出的白气在鬃毛上凝成霜,死活不肯上跳板——它左前腿的旧伤是去年在鼎州留下的,当时张猛为救它,被元军的箭射穿了肩胛骨,箭杆上的倒刺勾着肉,现在阴雨天还隐隐作痛。“走啊,咱去襄阳,去砍了吕文焕那狗贼!”张猛拍着马颈,声音发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踏雪”突然用头蹭他的伤处,湿漉漉的鼻子蹭得他脖子发痒,一声长嘶后,竟自己迈上了跳板。周围士兵看得红了眼,有个缺了条胳膊的老兵抹泪:“这马通人性啊!当年我爹的马,就是这样驮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马背上的血冻成了冰,都没停下……”
吴燕殊给刘云送茶时,茶盏里飘着的不是安化新茶,而是半片干枯的茶叶。“这是从李芾大人殉节的熊湘阁捡的。”她的指尖泛白,袖口还沾着点灰——昨夜她悄悄去了熊湘阁,梁上的血迹已发黑如墨,墙角有堆烧剩的纸灰,是元军烧的李大人的奏疏,风一吹就散成粉,粘在她的衣襟上。“潜伏队说,襄阳的汉奸把李大人的牌位扔去喂狗了,还在旁边立了块碑,写着‘逆贼李芾之墓’。”刘云捏着那片茶叶,指节泛青——八年前,就是这片茶叶,李芾大人在城破前塞进他手里,说“留着,等王师回来,泡杯新茶给我尝尝”,当时茶叶上还沾着大人的体温。
船队出发前,陈敬之派人送来件棉衣。针脚歪歪扭扭,里子却绣着“平安”二字,线脚松松垮垮,一看就是没做过针线活的人绣的,有些地方还扎错了方向。“是安化的茶农连夜做的,”信使红着眼说,眼眶里还沾着棉絮,“有个瞎眼的阿婆,摸着布缝了整整一夜,针扎破了手都没吭声,血滴在布里,她就用唾沫抹掉,说别污了给士兵们穿的衣裳。阿婆说,就想让孩子们暖和点,别像她儿子似的,去年冬天冻毙在潭州街头,怀里还揣着没送出去的新茶……”刘云把棉衣披在个新兵身上,那孩子去年还是元军的壮丁,此刻摸着棉衣上的针脚,突然哭了:“我娘也这样给我缝过……她去年被元军抓去当民夫,再也没回来,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四)江行三日,恶浪惊心
洞庭湖口的逆风卷着雪籽,把运兵船的桅杆劈得咯吱响,像随时会断成两截。有艘船的帆布被撕裂,破口处的布条在风里狂舞,像只断了翅膀的鸟。士兵们手挽手组成人墙,黄丽带着女兵往甲板上抛麻绳时,看见个脸冻得通红的新兵正死死抱着船舷边的木箱——里面是给鄂州百姓的种子,有稻种、麦种,还有些菜种,是陈敬之特意让人从虔州带来的,布袋上还印着“丰年”二字。“别管箱子了!”黄丽大喊,浪头拍在甲板上,溅了她满脸冰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那新兵却摇头,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陈先生说,开春就得下种,百姓们等着呢!我爹就是种了一辈子地,临死前还说,有地就有希望……”浪头再拍过来时,他把木箱推给战友,自己被卷进了江里,溅起的水花瞬间结成了冰,在阳光里闪了一下就没了。
雷芸在船顶巡逻时,月光照亮水面上漂浮的元军尸体。其中一具穿着鄂州知府王庆的亲兵服饰,怀里揣着张浸了血的名单,上面用朱砂圈着二十个名字——都是潜伏在鄂州的义军后代,每个名字旁都画着个叉,像是已经判了死刑。“王庆这狗贼,竟想先动手!”雷芸的剑劈开冰面,冰碴溅在脸上生疼,她想起三年前,弟弟就是因为被叛徒出卖,被元军活活钉在城墙上,死的时候眼睛还睁着,望着南方,睫毛上结的冰碴像碎钻,“通知潜伏队,今夜提前行动!让他们看看,咱们的人不是好欺负的!”
第三日清晨,汉口码头的元军还在烤火,火堆上架着只肥羊,油星滴在火里噼啪响。芦苇荡里突然飘来阵腥甜,是林三郎带着斥候,用元军探子的血在岸边画了个“宋”字。血字在雪地里红得刺眼,像朵开得正烈的红梅。守码头的元军千夫长正啃着羊腿,瞥见那字时突然噎住——他去年在潭州,亲手把一个写“宋”字的孩童扔进了油锅,那孩子的哭声现在还时常在他梦里响,像猫爪挠心。“鬼!有鬼!”他瘫在地上,手里的羊腿掉在雪地里,油汁在雪上漫开,“是李芾大人的冤魂来了!”士兵们跟着溃散,有个刚入伍的小兵边跑边喊,靴底打滑摔在地上,爬起来时看见血字旁的芦苇丛里,有只冻僵的麻雀,翅膀还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五)兵分两路,剑指双城
临时帐内的烛火被风卷得直晃,周大胆拍着桌子要去砸鄂州城门,松木桌被他拍得咯吱响,桌角的裂缝里还嵌着去年的战灰。他脸上的刀疤在火光下像条蜈蚣——那是去年在澧州,被元军的刀划的,当时刀再深半寸,就伤到颈动脉了。“王庆那狗贼在鄂州城墙挂着三十颗头骨,我要亲手把他的头挂上去!”刘云却按住他的手,指腹摩挲着地图上襄阳城的缺口——那是李芾当年守城时,为救百姓炸开的通道,现在还能看到烧焦的痕迹,像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王庆在鄂州城墙挂着三十颗头骨,但吕文焕在襄阳,把李大人的门生钉在城门上示众,说要让他们亲眼看着元军踏平江南。”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的伤疤,那疤痕像条扭曲的蛇,边缘还留着箭簇的锯齿印,“这是当年为救那些门生,被元军的箭射的,差一点就刺穿了心。当时我怀里还揣着李大人给的茶饼,血把茶饼泡透了,现在闻着还带点腥气。”
出发前,陈敬之的第二封信到了。信里夹着片茶芽,嫩得像翡翠,沾着点湿润的泥土——说是安化茶农在茶园深处发现的,长在李老四被打死的那棵茶树下,周围的积雪都化了,就它长得最壮,芽尖还挂着颗露珠,像眼泪。“茶农们说,这芽头比往年的都壮,等收复了襄阳,就采来给您泡茶。”信末写道,字迹里带着点抖,“他们还说,要是李大人还在,肯定会夸这茶好,说这茶有股子韧劲儿,像咱潭州的百姓。”刘云把茶芽贴在额头,仿佛闻到了八年前潭州城破时,李芾大人泡的最后一壶茶的清香,那时茶香里混着硝烟味,却格外提神,大人说:“别慌,咱大宋的根,扎得深着呢。”
向襄阳开进的路上,雪越下越大。骑兵们的马蹄声惊起林间宿鸟,周大胆突然勒住马——路边的雪地里,插着根断矛,矛尖上还缠着块碎布,是义军的旗帜,红得像血,在风雪里微微颤动。“这是我哥的矛!”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玉上的缺口与矛柄上的裂痕严丝合缝,“他说过,死也要面朝襄阳的方向,看着王师打回来!”周围的士兵纷纷下马,在雪地里跪成一片,哭声混着风雪,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露出枝桠间藏着的鸟巢,里面还有没长毛的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应和。
襄阳城外的密林里,潜伏的斥候正用炭笔修改地图。吕文焕的侄子带着五千人在城墙上巡逻,火把照着他们腰间的弯刀,刀鞘上竟刻着“潭州大捷”四个字,闪着寒光,像在炫耀沾满鲜血的功绩。“狗贼!”个年轻斥候咬碎了牙,指节捏得发白,他爹就是潭州保卫战时,被吕文焕的兵砍断了腿,最后冻死在雪地里,临死前还攥着块石头,说要砸烂吕文焕的狗头,石头上的指印现在还清晰可见。
雪夜里,刘云望着襄阳城头的灯火,玄阴剑突然轻颤。他知道,三日后的黎明,当“宋”字旗插上城墙时,那些被挂在城门上的冤魂,那些埋在茶树下的忠骨,那些盼了八年的百姓,都会看见——这一次,他们不会再失望了。风卷着雪籽打在脸上,像无数只眼睛在看,他握紧剑柄,剑穗上的茶籽是安化老茶农给的,说“到了襄阳,就把它种下,让它长出新苗来”。远处的江水在冰层下流淌,带着无数人的期盼,往东方去,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