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攻克下龙湾 兵临大理城
(一)湾口列阵,炮指礁寨
下龙湾的晨雾还没散尽,九十六艘战船已在湾口列成扇形。刘云站在“惊涛”号的船楼,望着雾中若隐若现的岛礁,元军的一百多艘船就藏在那些喀斯特山峰背后——既有海战逃逸的残舰,也有驻岛的巡逻船,船帆上的狼头旗在雾里偶尔一闪,像饥饿的兽眼。
“左路郑龙,领三十艘快船绕东礁,”他对着传令兵的耳筒喊,海风把声音撕得零碎,“右路阮小五,带二十艘渔船伪装成商贩,引他们出礁。中路郭龙,四十艘大船压阵,炮口对准主航道!”
郑龙的快船队刚转过东礁,就见三艘元军船在礁盘间游弋。船头的元军正往海里撒网,网绳上还挂着昨晚捕获的石斑鱼。“放火箭!”郑龙一声令下,快船的侧舷箭雨齐发,元军船的帆布瞬间起火,渔民打扮的士兵突然掀掉草帽,露出甲胄下的“宋”字徽记,铁桨猛地加速,撞得元军船身侧倾,渔网缠在螺旋桨上,转得“咯吱”作响。
阮小五的伪装船队更顺利。他戴着斗笠站在船头,用交趾话吆喝着“卖咸鱼”,元军的巡逻船果然放下吊桥。刚踏上甲板,阮小五突然扯掉斗笠,腰间的短铳“砰”地打响,藏在鱼筐里的士兵纷纷抽出刀,元军小校还没摸透刀柄,就被鱼筐扣住脑袋,挣扎间滚进海里。
(二)三日海战,礁寨焚尽
元军的主力舰队在正午时分冲出月亮湾。为首的“黑风”号是艘三层楼船,船身包着铁皮,撞角上还挂着宋军的破甲片——去年在崖山缴获的战利品。“放开花弹!”郭龙的令旗落下,四十艘大船的重炮同时怒吼,炮弹在元军队列里炸开,木屑混着断桨腾空而起,像场黑色的暴雨。
刘云举着望远镜,看见“黑风”号的主桅杆突然倾斜。郑龙的快船队正从侧后方包抄,铁桨搅得海水发白,撞在“黑风”号的尾舵上。元军将领在船楼挥刀砍断帆绳,想弃船逃生,却被“惊涛”号的主炮锁定,炮弹穿透三层甲板,火药舱轰然爆炸,整艘船断成两截,狼头旗在火里蜷成黑团。
第二日清晨,元军残船退守香炉峰下的水寨。寨墙是用珊瑚礁砌的,炮位藏在天然溶洞里,只有涨潮时才能瞄准。“等退潮!”刘云盯着沙漏,沙粒落在铜盘里的声音像倒计时,“让士兵带炸药,从礁盘浅滩摸过去!”
退潮后的滩涂泥泞没膝,郑虎领着爆破队匍匐前进,炸药包裹着防水油布,在礁石的阴影里蠕动。元军的箭雨从溶洞里射出,钉在前面的珊瑚石上,溅起细碎的盐粒。“点火!”郑虎咬着牙拽燃导火索,引线“滋滋”地烧向水寨闸门,他翻身滚进石缝的瞬间,爆炸声震落满崖的海鸟,闸门被炸出丈宽的缺口,郭龙的大船立刻突进,炮口平射,把溶洞里的元军炮位轰成碎片。
第三日黄昏,最后一处礁寨在火中坍塌。士兵们踩着发烫的船板清点战利品,从元军的仓库里搜出五十桶桐油,还有本账册,上面记着与倭寇的交易——每月初三在西礁交换火药。“留二十艘船给郭龙,”刘云擦着剑上的血,“清剿水匪、倭寇,加固下龙湾的防御,尤其是东礁的暗滩,得炸出条航道。”
郭龙正指挥士兵往礁石上钉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宋境”二字。“将军放心,”他的甲胄还在滴水,“这湾里的每块礁石都刻了记号,元军再来,保准让他们撞得粉身碎骨!”
(三)水路红河,逆浪而上
郑龙的三十艘快船在次日清晨驶入红河。河水是浑浊的红褐色,两岸的竹林里藏着元军的箭楼,竹箭“嗖嗖”地射在船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小孔。“让神射手上桅杆!”郑龙踩着舱顶的铁栏,指着箭楼的了望口,“专射举旗的!”
张弓手老李刚爬上桅杆,就被竹箭擦破耳郭。他咬着牙搭箭,弓弦“嗡”地弹开,箭簇穿透了望口的竹编,元军的旗手应声坠落,箭楼的号令顿时乱了套。快船趁机加速,铁桨搅起的红浪拍在岸边,把藏在芦苇里的元军小船冲得东倒西歪,士兵们甩出铁钩,把那些载着火油的小船拖过来,一把火点燃,顺流漂向箭楼,火光映红了半条河。
行至河内码头时,元军的铁链封锁了河道。郑龙让人潜下水,用钢锯锯链环,锯条崩断了三根,才锯开丈宽的缺口。刚要通过,两岸突然滚下巨石,砸得船头火星四溅。“放火箭烧竹林!”郑龙大喊,火箭带着火尾钻进竹林,惊起的蛇虫掉进元军阵里,惨叫声混着竹叶的爆裂声,铁链后的元军船阵顿时松动,快船鱼贯而过,撞得他们首尾相撞,像串被打翻的酒坛。
(四)陆路奔袭,谅山血战
刘云的一万骑兵在同日登陆。马蹄踏过谅山的红土地,扬起的尘土里混着硝烟味——元军的先锋营就扎在山口,木栅栏上挂着交趾百姓的头颅,警示过往行人。“列枪阵!”刘云拔出剑,骑兵们纷纷下马,连发火枪架在土坡上,枪托抵着刚挖的浅坑,“三排轮射!”
元军的骑兵果然冲锋。他们穿着皮甲,马背上驮着弯刀,呐喊声震得树叶簌簌落。距离三百步时,第一排枪响,前排的元军像被割的麦子般倒下;二百步,第二排枪响,马群受惊扬起前蹄;一百步,第三排枪响,冲在最前的百夫长连人带马被打成筛子,后面的骑兵勒不住缰绳,撞进同伴的尸体堆里,乱成一团。
夜袭河内时,刘云让士兵用交趾话喊“援军到”,守城的元军果然打开城门。刚冲进瓮城,两侧突然滚下擂石,刘云立刻下令“放火”,骑兵们甩出火把,引燃了绑在马尾的油布包,受惊的马群疯了似的往城里冲,元军的弓箭手被踏得惨叫连连,刘云趁机带人攀上城墙,扯下元军的旗帜,换上“宋”字旗时,天边正好泛起鱼肚白。
(五)水陆合流,兵临城下
郑龙的快船队在第七日抵达红河上游的渡口。岸边的元军正在搬运粮草,麻袋上的“大理仓”字样被雨水泡得发涨。“撞码头!”郑龙的快船像把尖刀,劈开系船的缆绳,士兵们跳上岸时,连发火枪扫得元军抬不起头,阮小五领着渔民翻进粮库,一把火点燃了账本,火苗舔着“元军后勤处”的木牌,噼啪作响。
刘云的骑兵队在同日傍晚赶到。两队人马在渡口会师时,郑龙正啃着元军的干粮,饼子硬得硌牙。“前面就是大理的龙首关,”刘云指着远处的山隘,火把在关楼上连成线,“元军的主将段兴智,是大理段氏的后裔,却帮着元人守关。”
郑龙把饼子往地上一摔:“管他什么段氏,明日让他尝尝‘火鸦阵’!”阮小五却指着关下的护城河:“那河通着洱海,元军的战船藏在水底暗渠,昨夜摸哨的弟兄被拖去喂鱼了。”
刘云蹲在沙地上画阵图:“郑龙带船队堵暗渠出口,我领骑兵佯攻正门,阮小五,你带交趾兵从侧翼的羊肠小道爬上去,放火箭烧他们的粮仓!”
(六)夜攻龙首,旗插苍山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龙首关的正门突然响起炮声。刘云的骑兵队推着云梯车猛攻,元军的滚石擂木砸得云梯“咯吱”作响,段兴智站在关楼,望着城下的“宋”字旗冷笑——他以为这又是宋军的惯用伎俩,却没瞧见阮小五的小队正贴着崖壁攀爬,交趾兵的草鞋绑着防滑藤,在湿滑的岩石上如履平地。
“点火!”阮小五的短铳打响时,元军的粮仓正好腾起火焰。段兴智转身去看的瞬间,刘云突然下令“撤云梯”,骑兵们推着装满炸药的推车冲向关门,导火索“滋滋”地烧向车底,元军还没反应过来,城门已被炸得粉碎,骑兵踏着浓烟冲进关隘,马刀劈断了元军的旗杆,狼头旗轰然落地。
郑龙的船队在此时堵住了暗渠。元军的战船刚驶出洞口,就被快船的铁网缠住,火箭射进船舱,火油顺着水流蔓延,连暗渠里的鱼虾都翻着白肚浮上来。段兴智想从水路逃生,刚跳上小艇,就被郑龙的铁钩勾住甲胄,拖到“惊涛”号的甲板上,刘云踩着他的背,把“宋”字旗插上关楼的最高处——苍山的轮廓在晨曦里渐渐清晰,山顶的积雪映着旗面,红得像燃着的火。
士兵们在关隘里清点战利品时,发现段兴智的书房藏着本《大理图志》,上面用朱砂标着元军的布防,甚至有与张弘范的密信——约定秋收后夹击宋军。“烧了它!”刘云把信扔进火盆,“往后这西南的天,该换大宋的太阳了。”
郑龙正指挥士兵修补关楼,他用段兴智的帅旗裹着伤口,笑咧咧地喊:“将军,洱海的鱼肥得很,今晚炖鱼汤喝!”远处的红河上,郭龙的补给船正逆流而来,帆影在晨雾里连成线,像条通往更远战场的路。
(一)湾口列阵,炮指礁寨
下龙湾的晨雾还没散尽,九十六艘战船已在湾口列成扇形。刘云站在“惊涛”号的船楼,望着雾中若隐若现的岛礁,元军的一百多艘船就藏在那些喀斯特山峰背后——既有海战逃逸的残舰,也有驻岛的巡逻船,船帆上的狼头旗在雾里偶尔一闪,像饥饿的兽眼。
“左路郑龙,领三十艘快船绕东礁,”他对着传令兵的耳筒喊,海风把声音撕得零碎,“右路阮小五,带二十艘渔船伪装成商贩,引他们出礁。中路郭龙,四十艘大船压阵,炮口对准主航道!”
郑龙的快船队刚转过东礁,就见三艘元军船在礁盘间游弋。船头的元军正往海里撒网,网绳上还挂着昨晚捕获的石斑鱼。“放火箭!”郑龙一声令下,快船的侧舷箭雨齐发,元军船的帆布瞬间起火,渔民打扮的士兵突然掀掉草帽,露出甲胄下的“宋”字徽记,铁桨猛地加速,撞得元军船身侧倾,渔网缠在螺旋桨上,转得“咯吱”作响。
阮小五的伪装船队更顺利。他戴着斗笠站在船头,用交趾话吆喝着“卖咸鱼”,元军的巡逻船果然放下吊桥。刚踏上甲板,阮小五突然扯掉斗笠,腰间的短铳“砰”地打响,藏在鱼筐里的士兵纷纷抽出刀,元军小校还没摸透刀柄,就被鱼筐扣住脑袋,挣扎间滚进海里。
(二)三日海战,礁寨焚尽
元军的主力舰队在正午时分冲出月亮湾。为首的“黑风”号是艘三层楼船,船身包着铁皮,撞角上还挂着宋军的破甲片——去年在崖山缴获的战利品。“放开花弹!”郭龙的令旗落下,四十艘大船的重炮同时怒吼,炮弹在元军队列里炸开,木屑混着断桨腾空而起,像场黑色的暴雨。
刘云举着望远镜,看见“黑风”号的主桅杆突然倾斜。郑龙的快船队正从侧后方包抄,铁桨搅得海水发白,撞在“黑风”号的尾舵上。元军将领在船楼挥刀砍断帆绳,想弃船逃生,却被“惊涛”号的主炮锁定,炮弹穿透三层甲板,火药舱轰然爆炸,整艘船断成两截,狼头旗在火里蜷成黑团。
第二日清晨,元军残船退守香炉峰下的水寨。寨墙是用珊瑚礁砌的,炮位藏在天然溶洞里,只有涨潮时才能瞄准。“等退潮!”刘云盯着沙漏,沙粒落在铜盘里的声音像倒计时,“让士兵带炸药,从礁盘浅滩摸过去!”
退潮后的滩涂泥泞没膝,郑虎领着爆破队匍匐前进,炸药包裹着防水油布,在礁石的阴影里蠕动。元军的箭雨从溶洞里射出,钉在前面的珊瑚石上,溅起细碎的盐粒。“点火!”郑虎咬着牙拽燃导火索,引线“滋滋”地烧向水寨闸门,他翻身滚进石缝的瞬间,爆炸声震落满崖的海鸟,闸门被炸出丈宽的缺口,郭龙的大船立刻突进,炮口平射,把溶洞里的元军炮位轰成碎片。
第三日黄昏,最后一处礁寨在火中坍塌。士兵们踩着发烫的船板清点战利品,从元军的仓库里搜出五十桶桐油,还有本账册,上面记着与倭寇的交易——每月初三在西礁交换火药。“留二十艘船给郭龙,”刘云擦着剑上的血,“清剿水匪、倭寇,加固下龙湾的防御,尤其是东礁的暗滩,得炸出条航道。”
郭龙正指挥士兵往礁石上钉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宋境”二字。“将军放心,”他的甲胄还在滴水,“这湾里的每块礁石都刻了记号,元军再来,保准让他们撞得粉身碎骨!”
(三)水路红河,逆浪而上
郑龙的三十艘快船在次日清晨驶入红河。河水是浑浊的红褐色,两岸的竹林里藏着元军的箭楼,竹箭“嗖嗖”地射在船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小孔。“让神射手上桅杆!”郑龙踩着舱顶的铁栏,指着箭楼的了望口,“专射举旗的!”
张弓手老李刚爬上桅杆,就被竹箭擦破耳郭。他咬着牙搭箭,弓弦“嗡”地弹开,箭簇穿透了望口的竹编,元军的旗手应声坠落,箭楼的号令顿时乱了套。快船趁机加速,铁桨搅起的红浪拍在岸边,把藏在芦苇里的元军小船冲得东倒西歪,士兵们甩出铁钩,把那些载着火油的小船拖过来,一把火点燃,顺流漂向箭楼,火光映红了半条河。
行至河内码头时,元军的铁链封锁了河道。郑龙让人潜下水,用钢锯锯链环,锯条崩断了三根,才锯开丈宽的缺口。刚要通过,两岸突然滚下巨石,砸得船头火星四溅。“放火箭烧竹林!”郑龙大喊,火箭带着火尾钻进竹林,惊起的蛇虫掉进元军阵里,惨叫声混着竹叶的爆裂声,铁链后的元军船阵顿时松动,快船鱼贯而过,撞得他们首尾相撞,像串被打翻的酒坛。
(四)陆路奔袭,谅山血战
刘云的一万骑兵在同日登陆。马蹄踏过谅山的红土地,扬起的尘土里混着硝烟味——元军的先锋营就扎在山口,木栅栏上挂着交趾百姓的头颅,警示过往行人。“列枪阵!”刘云拔出剑,骑兵们纷纷下马,连发火枪架在土坡上,枪托抵着刚挖的浅坑,“三排轮射!”
元军的骑兵果然冲锋。他们穿着皮甲,马背上驮着弯刀,呐喊声震得树叶簌簌落。距离三百步时,第一排枪响,前排的元军像被割的麦子般倒下;二百步,第二排枪响,马群受惊扬起前蹄;一百步,第三排枪响,冲在最前的百夫长连人带马被打成筛子,后面的骑兵勒不住缰绳,撞进同伴的尸体堆里,乱成一团。
夜袭河内时,刘云让士兵用交趾话喊“援军到”,守城的元军果然打开城门。刚冲进瓮城,两侧突然滚下擂石,刘云立刻下令“放火”,骑兵们甩出火把,引燃了绑在马尾的油布包,受惊的马群疯了似的往城里冲,元军的弓箭手被踏得惨叫连连,刘云趁机带人攀上城墙,扯下元军的旗帜,换上“宋”字旗时,天边正好泛起鱼肚白。
(五)水陆合流,兵临城下
郑龙的快船队在第七日抵达红河上游的渡口。岸边的元军正在搬运粮草,麻袋上的“大理仓”字样被雨水泡得发涨。“撞码头!”郑龙的快船像把尖刀,劈开系船的缆绳,士兵们跳上岸时,连发火枪扫得元军抬不起头,阮小五领着渔民翻进粮库,一把火点燃了账本,火苗舔着“元军后勤处”的木牌,噼啪作响。
刘云的骑兵队在同日傍晚赶到。两队人马在渡口会师时,郑龙正啃着元军的干粮,饼子硬得硌牙。“前面就是大理的龙首关,”刘云指着远处的山隘,火把在关楼上连成线,“元军的主将段兴智,是大理段氏的后裔,却帮着元人守关。”
郑龙把饼子往地上一摔:“管他什么段氏,明日让他尝尝‘火鸦阵’!”阮小五却指着关下的护城河:“那河通着洱海,元军的战船藏在水底暗渠,昨夜摸哨的弟兄被拖去喂鱼了。”
刘云蹲在沙地上画阵图:“郑龙带船队堵暗渠出口,我领骑兵佯攻正门,阮小五,你带交趾兵从侧翼的羊肠小道爬上去,放火箭烧他们的粮仓!”
(六)夜攻龙首,旗插苍山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龙首关的正门突然响起炮声。刘云的骑兵队推着云梯车猛攻,元军的滚石擂木砸得云梯“咯吱”作响,段兴智站在关楼,望着城下的“宋”字旗冷笑——他以为这又是宋军的惯用伎俩,却没瞧见阮小五的小队正贴着崖壁攀爬,交趾兵的草鞋绑着防滑藤,在湿滑的岩石上如履平地。
“点火!”阮小五的短铳打响时,元军的粮仓正好腾起火焰。段兴智转身去看的瞬间,刘云突然下令“撤云梯”,骑兵们推着装满炸药的推车冲向关门,导火索“滋滋”地烧向车底,元军还没反应过来,城门已被炸得粉碎,骑兵踏着浓烟冲进关隘,马刀劈断了元军的旗杆,狼头旗轰然落地。
郑龙的船队在此时堵住了暗渠。元军的战船刚驶出洞口,就被快船的铁网缠住,火箭射进船舱,火油顺着水流蔓延,连暗渠里的鱼虾都翻着白肚浮上来。段兴智想从水路逃生,刚跳上小艇,就被郑龙的铁钩勾住甲胄,拖到“惊涛”号的甲板上,刘云踩着他的背,把“宋”字旗插上关楼的最高处——苍山的轮廓在晨曦里渐渐清晰,山顶的积雪映着旗面,红得像燃着的火。
士兵们在关隘里清点战利品时,发现段兴智的书房藏着本《大理图志》,上面用朱砂标着元军的布防,甚至有与张弘范的密信——约定秋收后夹击宋军。“烧了它!”刘云把信扔进火盆,“往后这西南的天,该换大宋的太阳了。”
郑龙正指挥士兵修补关楼,他用段兴智的帅旗裹着伤口,笑咧咧地喊:“将军,洱海的鱼肥得很,今晚炖鱼汤喝!”远处的红河上,郭龙的补给船正逆流而来,帆影在晨雾里连成线,像条通往更远战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