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剑耀独松关
临安酒楼的后院里,桂花香混着火药的硝石味在夜风里浮动。我将陈氏父女送来的内城布防图在案上铺开,烛火在图上投下晃动的影子,西门的暗锁位置、总督府的密道入口、元军换防的时辰,都用朱砂标得清清楚楚。“传我将令!”我按住腰间陈复北相赠的“断水”剑,剑身冰凉的触感透过鞘布传来,“六月二十六日拂晓,四路兵马同时攻城!”
郑龙立刻铺开信纸,狼毫笔蘸着朱砂在纸上疾书:“水军攻南门,焚元军战船;郭虎领大队破东门,牵制守军;刘子俊自北门佯攻,断其退路;我率两千骑兵与五千特战队员,由西门潜入,直取总督府!”白砚在旁补充:“陈家已联络好内城百姓,届时以灯笼为号,在街巷放火为援。”吴燕殊将信鸽笼打开,瓦灰色的鸽子振翅飞入夜空,翅膀划破月色,像一粒流星坠向远方。
六月二十六日的拂晓,临安城浸在牛乳般的雾里。我率队摸到西门时,门轴第三道刻痕里果然插着支银簪——是明月姑娘说的暗锁钥匙。几个陈家子弟扮成元军哨兵,见了我们便压低声音:“换防的元军还有一刻钟到,快进!”骑兵们鱼贯而入,马蹄裹着的麻布在青石板上擦出细碎的声响,铁甲上的防锈药在雾中泛着微光,像一群沉默的猎豹。
内城的街巷比布防图上标注的更狭窄,两侧的木楼里突然泼下桐油,元军的巡逻队刚转过街角,就被暗处射出的箭钉在墙上。“往总督府冲!”我挥剑劈开拦路的木障,“断水”剑的锋芒在晨雾里划出青光,木屑混着霜花飞溅。巷尾突然冲出一队元军,为首的百夫长举着弯刀叫喊,黄丽的破甲箭已穿透他的咽喉,箭簇带着血珠钉在对面的门板上。
总督府的朱漆大门紧闭,门楼上的哨兵正往火铳里填火药。雷芸摸出怀里的土手雷,引线燃着的火花在雾里格外醒目,“轰隆”一声巨响,府门被炸得粉碎,碎石飞溅处,吴燕殊的银狐叼着卫兵的钥匙窜入侧门,军火库的铜锁“咔哒”一声弹开,里面的火药桶整齐地码到梁上,桶身的火漆印着“大都军器监”。
“张弘范在书房!”一个陈家子弟突然从偏院冲出,衣襟上沾着血,“他正烧密信!”我踹开书房门时,张弘范正将一叠纸扔进火盆,火星舔着纸角,露出“耳东大人亲启”的字样。他见我们冲进来,猛地掀翻案几,青瓷笔洗砸在地上,碎片溅到我的靴边。“刘云!你敢欺到我府里来!”他抄起墙上的蒙古大刀,刀身在火光里闪着冷光。
“放箭!”我侧身避开刀风,黄丽的箭已射穿他的袖口,箭尾在他臂上震颤。张弘范怒吼着挥刀劈来,刀势带着股狠劲,却被白砚的剑格开,两人的兵器在火盆边碰撞,火星落在地毯上,燃起点点幽蓝。“你以为凭这些南蛮就能守住临安?”他的刀突然转向,砍向正在翻密信的王婉婉,阿黎撒出的药粉却抢先弥漫开来,元军卫兵咳嗽着瘫倒,手里的火铳“哐当”落地。
混战中,张弘范突然撞开后窗,翻身跃上院中的战马。“追!”我策马冲出时,他的亲兵正从侧门涌入,雷芸扔出的手雷在人群中炸开,血肉混着木屑溅在朱红的宫墙上。“往北门跑了!”郑龙提着个元军千户的人头从偏院冲出,“他带了一千多骑兵!”
我翻身上马,六女紧随其后,七星剑阵在马背上展开。白砚居天枢位,剑势如流云;黄丽居天璇位,箭簇似流星;吴燕殊居天玑位,银狐引路;阿黎居天权位,药粉护阵;王婉婉居玉衡位,密信在手;雷芸居开阳位,手雷破敌;我居摇光位,“断水”剑直指张弘范的背影。马蹄踏过临安的青石板,将晨光里的薄雾踏碎,沿途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有的递来马槊,有的指明捷径,一个白发老丈抱着元军的腿,被马蹄拖出丈许仍不肯松手:“将军杀啊!替咱们报仇!”
追至城北十里坡,五六个元军部将突然领兵折回,为首的千夫长举着狼牙棒叫喊:“张大人快走!末将断后!”我勒住战马,“断水”剑斜指地面:“射人不射马!蒙古马留着有用!”黄丽的箭立刻破空而出,专射元军的手腕,雷芸的手雷则在马群中炸开,惊得战马直立,将骑手甩落在地。
一个络腮胡百夫长挥刀冲来,白砚的剑从他肋下刺入,剑锋搅出的血珠溅在她的甲胄上,像绽开的红梅。“留下吧!”我横剑斩断另一个元军的马腿,他摔倒的瞬间,王婉婉的匕首已刺穿他的咽喉。这伙追兵被斩杀殆尽时,张弘范的身影已在远处的山口一闪,身后的骑兵只剩五百余骑。
追到独松关下,山道突然变窄,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张弘范的残部刚要入关,关前的密林里突然竖起“宋”字大旗——文天祥竟亲率兵马在此等候,他身后的义军举着连发火枪,枪口在朝阳下闪着寒光。“张弘范!你跑不掉了!”文天祥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判官笔直指敌阵,“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张弘范勒住马,回头望着我,断臂处的白布已被血浸透,眼里满是怨毒:“你我各为其主,何故苦苦相逼?”我冷笑一声,“断水”剑的青光在阳光下暴涨:“各为其主?你认贼作父,助纣为虐!扬州十日,八十万百姓倒在血泊里,他们与你何仇何怨?”
“众将听令!”我高举长剑,声音震得峭壁上的碎石滚落,“今日必杀此贼!替天行道!”
张弘范见状,突然策马向我直冲而来,蒙古大刀在他仅剩的左手里狂舞。“七星剑阵起!”我引丹田剑意注入“断水”剑,剑锋嗡鸣着化作一道青光,“跪降者不杀!”青光掠过之处,替他阻挡的几个亲兵连人带马被劈成两半,血雨混着碎甲飞溅。张弘范挥刀格挡,“沧浪”一声脆响,蒙古大刀竟被剑气切成两段,余威扫中他的右臂,断臂连同一截刀身飞出,落在山道上。
他的战马受了惊,驮着他朝斜对面的峭壁冲去。张弘范翻身滚落,刚要爬起,文天祥的判官笔已点到他面门。他狼狈地侧身一滚,窜到块巨石后,捂着断臂嘶吼:“放我走!我告诉你耳东大人的事!”“耳东大人是谁?”我追问时,一支利箭突然从斜刺里射来,精准地穿透他的咽喉。
我顺着箭来的方向望去,文天祥部下的骑兵队列里,一个弓箭手正将弓藏回鞍袋,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张弘范用仅剩的左手捂着喉咙,血水从指缝涌出,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我,手指在衣襟上胡乱画着,最后手一松,头歪倒在血泊里。
吴燕殊飞身过去,用剑割下他胸前的衣襟。布上的血迹画着个扁圆,上面拖出一道直画,像个残缺的“日”字,又像歪斜的“圆”字。“这是什么意思?”白砚凑过来细看,指尖触到布上的血痂,“是耳东大人的记号?”
文天祥已指挥部下追杀残敌,连发火枪的齐射在山谷里此起彼伏。最后十几个元军骑兵乘乱冲出包围,消失在北山口的迷雾里。独松关的风渐渐平息,山道上的血洼映着朝阳,像一汪汪破碎的胭脂。
回临安的路上,百姓们跪在道旁,捧着陶罐里的米粥、布包里的炒豆,有的老妇抱着我的马腿哭嚎,诉说元军抢走了她们的儿女;有的孩童举着断裂的箭杆,说要跟着义军杀鞑子。我勒住马,望着满城残破的屋舍,屋檐下的蛛网缠着断箭,墙根的血渍已凝成黑褐色,心头突然一酸——国破家亡的苦难,只有亲历过的百姓才懂。
当晚,临安内城的临时议事厅里,烛火照着那张带血的衣襟。文天祥用判官笔蘸着清水,在案上临摹那个图案:“扁圆加直画……像‘日’,又像‘冂’,莫非是姓氏?”我想起张弘范没说完的话,耳东大人必是元军在南宋朝廷的内奸,这图案或许是关键线索。
“陆秀夫和张世杰那边,我看还是召到福州议事稳妥。”我将衣襟折好收入怀中,“临安刚收复,元军的斥候和内鬼肯定还潜伏着。”文天祥沉思良久,点头道:“你说得对,福州有海险可守,更安全。”他提笔写下两封密信,蜡封上盖着“宋室中兴”的印鉴,“我明日便领兵去福州,临安的防务就交给你了。”
我望着窗外的月光,“断水”剑在案上泛着冷光。独松关的箭是谁射的?耳东大人究竟是谁?张弘范衣襟上的图案藏着什么秘密?这些疑问像藤蔓缠在心头,却让我更加清醒——光复临安只是开始,要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还需斩尽内奸,荡平元寇,让百姓再不必在战火中流泪。
议事厅外,郑龙正指挥士兵加固城防,连发火枪的枪管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远处的西湖上,画舫的灯影依旧,只是今夜的丝竹声里,多了几分安稳的调子。我握紧“断水”剑,知道明日天一亮,又将是一场硬仗,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剑还利,就没有跨不过的关。
临安酒楼的后院里,桂花香混着火药的硝石味在夜风里浮动。我将陈氏父女送来的内城布防图在案上铺开,烛火在图上投下晃动的影子,西门的暗锁位置、总督府的密道入口、元军换防的时辰,都用朱砂标得清清楚楚。“传我将令!”我按住腰间陈复北相赠的“断水”剑,剑身冰凉的触感透过鞘布传来,“六月二十六日拂晓,四路兵马同时攻城!”
郑龙立刻铺开信纸,狼毫笔蘸着朱砂在纸上疾书:“水军攻南门,焚元军战船;郭虎领大队破东门,牵制守军;刘子俊自北门佯攻,断其退路;我率两千骑兵与五千特战队员,由西门潜入,直取总督府!”白砚在旁补充:“陈家已联络好内城百姓,届时以灯笼为号,在街巷放火为援。”吴燕殊将信鸽笼打开,瓦灰色的鸽子振翅飞入夜空,翅膀划破月色,像一粒流星坠向远方。
六月二十六日的拂晓,临安城浸在牛乳般的雾里。我率队摸到西门时,门轴第三道刻痕里果然插着支银簪——是明月姑娘说的暗锁钥匙。几个陈家子弟扮成元军哨兵,见了我们便压低声音:“换防的元军还有一刻钟到,快进!”骑兵们鱼贯而入,马蹄裹着的麻布在青石板上擦出细碎的声响,铁甲上的防锈药在雾中泛着微光,像一群沉默的猎豹。
内城的街巷比布防图上标注的更狭窄,两侧的木楼里突然泼下桐油,元军的巡逻队刚转过街角,就被暗处射出的箭钉在墙上。“往总督府冲!”我挥剑劈开拦路的木障,“断水”剑的锋芒在晨雾里划出青光,木屑混着霜花飞溅。巷尾突然冲出一队元军,为首的百夫长举着弯刀叫喊,黄丽的破甲箭已穿透他的咽喉,箭簇带着血珠钉在对面的门板上。
总督府的朱漆大门紧闭,门楼上的哨兵正往火铳里填火药。雷芸摸出怀里的土手雷,引线燃着的火花在雾里格外醒目,“轰隆”一声巨响,府门被炸得粉碎,碎石飞溅处,吴燕殊的银狐叼着卫兵的钥匙窜入侧门,军火库的铜锁“咔哒”一声弹开,里面的火药桶整齐地码到梁上,桶身的火漆印着“大都军器监”。
“张弘范在书房!”一个陈家子弟突然从偏院冲出,衣襟上沾着血,“他正烧密信!”我踹开书房门时,张弘范正将一叠纸扔进火盆,火星舔着纸角,露出“耳东大人亲启”的字样。他见我们冲进来,猛地掀翻案几,青瓷笔洗砸在地上,碎片溅到我的靴边。“刘云!你敢欺到我府里来!”他抄起墙上的蒙古大刀,刀身在火光里闪着冷光。
“放箭!”我侧身避开刀风,黄丽的箭已射穿他的袖口,箭尾在他臂上震颤。张弘范怒吼着挥刀劈来,刀势带着股狠劲,却被白砚的剑格开,两人的兵器在火盆边碰撞,火星落在地毯上,燃起点点幽蓝。“你以为凭这些南蛮就能守住临安?”他的刀突然转向,砍向正在翻密信的王婉婉,阿黎撒出的药粉却抢先弥漫开来,元军卫兵咳嗽着瘫倒,手里的火铳“哐当”落地。
混战中,张弘范突然撞开后窗,翻身跃上院中的战马。“追!”我策马冲出时,他的亲兵正从侧门涌入,雷芸扔出的手雷在人群中炸开,血肉混着木屑溅在朱红的宫墙上。“往北门跑了!”郑龙提着个元军千户的人头从偏院冲出,“他带了一千多骑兵!”
我翻身上马,六女紧随其后,七星剑阵在马背上展开。白砚居天枢位,剑势如流云;黄丽居天璇位,箭簇似流星;吴燕殊居天玑位,银狐引路;阿黎居天权位,药粉护阵;王婉婉居玉衡位,密信在手;雷芸居开阳位,手雷破敌;我居摇光位,“断水”剑直指张弘范的背影。马蹄踏过临安的青石板,将晨光里的薄雾踏碎,沿途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有的递来马槊,有的指明捷径,一个白发老丈抱着元军的腿,被马蹄拖出丈许仍不肯松手:“将军杀啊!替咱们报仇!”
追至城北十里坡,五六个元军部将突然领兵折回,为首的千夫长举着狼牙棒叫喊:“张大人快走!末将断后!”我勒住战马,“断水”剑斜指地面:“射人不射马!蒙古马留着有用!”黄丽的箭立刻破空而出,专射元军的手腕,雷芸的手雷则在马群中炸开,惊得战马直立,将骑手甩落在地。
一个络腮胡百夫长挥刀冲来,白砚的剑从他肋下刺入,剑锋搅出的血珠溅在她的甲胄上,像绽开的红梅。“留下吧!”我横剑斩断另一个元军的马腿,他摔倒的瞬间,王婉婉的匕首已刺穿他的咽喉。这伙追兵被斩杀殆尽时,张弘范的身影已在远处的山口一闪,身后的骑兵只剩五百余骑。
追到独松关下,山道突然变窄,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张弘范的残部刚要入关,关前的密林里突然竖起“宋”字大旗——文天祥竟亲率兵马在此等候,他身后的义军举着连发火枪,枪口在朝阳下闪着寒光。“张弘范!你跑不掉了!”文天祥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判官笔直指敌阵,“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张弘范勒住马,回头望着我,断臂处的白布已被血浸透,眼里满是怨毒:“你我各为其主,何故苦苦相逼?”我冷笑一声,“断水”剑的青光在阳光下暴涨:“各为其主?你认贼作父,助纣为虐!扬州十日,八十万百姓倒在血泊里,他们与你何仇何怨?”
“众将听令!”我高举长剑,声音震得峭壁上的碎石滚落,“今日必杀此贼!替天行道!”
张弘范见状,突然策马向我直冲而来,蒙古大刀在他仅剩的左手里狂舞。“七星剑阵起!”我引丹田剑意注入“断水”剑,剑锋嗡鸣着化作一道青光,“跪降者不杀!”青光掠过之处,替他阻挡的几个亲兵连人带马被劈成两半,血雨混着碎甲飞溅。张弘范挥刀格挡,“沧浪”一声脆响,蒙古大刀竟被剑气切成两段,余威扫中他的右臂,断臂连同一截刀身飞出,落在山道上。
他的战马受了惊,驮着他朝斜对面的峭壁冲去。张弘范翻身滚落,刚要爬起,文天祥的判官笔已点到他面门。他狼狈地侧身一滚,窜到块巨石后,捂着断臂嘶吼:“放我走!我告诉你耳东大人的事!”“耳东大人是谁?”我追问时,一支利箭突然从斜刺里射来,精准地穿透他的咽喉。
我顺着箭来的方向望去,文天祥部下的骑兵队列里,一个弓箭手正将弓藏回鞍袋,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张弘范用仅剩的左手捂着喉咙,血水从指缝涌出,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我,手指在衣襟上胡乱画着,最后手一松,头歪倒在血泊里。
吴燕殊飞身过去,用剑割下他胸前的衣襟。布上的血迹画着个扁圆,上面拖出一道直画,像个残缺的“日”字,又像歪斜的“圆”字。“这是什么意思?”白砚凑过来细看,指尖触到布上的血痂,“是耳东大人的记号?”
文天祥已指挥部下追杀残敌,连发火枪的齐射在山谷里此起彼伏。最后十几个元军骑兵乘乱冲出包围,消失在北山口的迷雾里。独松关的风渐渐平息,山道上的血洼映着朝阳,像一汪汪破碎的胭脂。
回临安的路上,百姓们跪在道旁,捧着陶罐里的米粥、布包里的炒豆,有的老妇抱着我的马腿哭嚎,诉说元军抢走了她们的儿女;有的孩童举着断裂的箭杆,说要跟着义军杀鞑子。我勒住马,望着满城残破的屋舍,屋檐下的蛛网缠着断箭,墙根的血渍已凝成黑褐色,心头突然一酸——国破家亡的苦难,只有亲历过的百姓才懂。
当晚,临安内城的临时议事厅里,烛火照着那张带血的衣襟。文天祥用判官笔蘸着清水,在案上临摹那个图案:“扁圆加直画……像‘日’,又像‘冂’,莫非是姓氏?”我想起张弘范没说完的话,耳东大人必是元军在南宋朝廷的内奸,这图案或许是关键线索。
“陆秀夫和张世杰那边,我看还是召到福州议事稳妥。”我将衣襟折好收入怀中,“临安刚收复,元军的斥候和内鬼肯定还潜伏着。”文天祥沉思良久,点头道:“你说得对,福州有海险可守,更安全。”他提笔写下两封密信,蜡封上盖着“宋室中兴”的印鉴,“我明日便领兵去福州,临安的防务就交给你了。”
我望着窗外的月光,“断水”剑在案上泛着冷光。独松关的箭是谁射的?耳东大人究竟是谁?张弘范衣襟上的图案藏着什么秘密?这些疑问像藤蔓缠在心头,却让我更加清醒——光复临安只是开始,要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还需斩尽内奸,荡平元寇,让百姓再不必在战火中流泪。
议事厅外,郑龙正指挥士兵加固城防,连发火枪的枪管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远处的西湖上,画舫的灯影依旧,只是今夜的丝竹声里,多了几分安稳的调子。我握紧“断水”剑,知道明日天一亮,又将是一场硬仗,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剑还利,就没有跨不过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