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要的,不止是院长-《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走出院长办公室,林杰没有立刻回质管办,而是顺着楼梯,走上了行政楼的天台。

  这里曾是他初遇苏琳的地方,也是他无数次感到压抑困顿时的透气之处。

  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因为刚才那场深入谈话而有些发烫的脸颊。

  城市的灯火在脚下蔓延,如同一条闪烁的河流。

  他需要一点空间,来消化周海峰的话,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谈完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杰没有回头,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苏琳。她总是能准确地找到他。

  “嗯。”林杰应了一声。

  苏琳走到他身边,和他一样靠在栏杆上,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

  “院长……是不是跟你交代后事了?”她用的词很直接,带着她一贯的清冷和敏锐。

  林杰微微侧头看了她一眼,嘴角扯出一丝无奈的弧度:“算是吧。他快退了,担心我以后的路。”

  “他担心得对。”苏琳语气平静,“你现在确实是众矢之的。王锴这次没能弄垮你,只会让他们更忌惮,手段也可能更没底线。我爸以前说过,在体制里,有时候爬得太快,站得太高,未必是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连苏琳也这么说。林杰知道,她和周海峰都是从最现实的角度为他考量。

  “连你也觉得,我应该收敛锋芒,暂时蛰伏?”林杰看着远方,问道。

  苏琳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自己怎么想?院长是不是希望你先稳住,等风头过去?”

  林杰深吸了一口气,晚风带着凉意涌入肺腑,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院长是这么希望的。”他缓缓说道,“他让我等新院长上任,左右逢源,积累实力,等待时机。”

  他停顿了一下,转过身,正面看着苏琳:“但是,苏琳,我的目标,从来不仅仅是管好一家医院,当一个安稳的院长。”

  这句话,他刚才对周海峰说过,此刻对苏琳说,更像是在对自己重申。

  苏琳静静地看着他,没有打断。

  “我想改变的,是整个不合理的体系。”林杰的语气坚定起来,“你看着省医,看着卫生系统,问题在哪里?不仅仅是几个贪腐分子,而是机制!是药品采购的黑洞,是医保支付的漏洞,是评价体系的扭曲,是基层医疗的薄弱!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打倒一个李为民、一个张洪斌、甚至一个王锴,有什么用?很快就会有新的蛀虫在旧的温床上滋生出来!如果只是为了个人前程,我可以选择一条更稳妥的路。但那样,我对不起这身白大褂,对不起那些因为看不起病、因为医疗不公而苦苦挣扎的患者,也对不起……我心里那点还没熄灭的火。”

  苏琳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看着他眼中那混合着理想主义光芒和现实冷静的神采。

  她想起父亲苏振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只是后来被现实磨去了不少棱角。

  但林杰似乎不同,他的根基在临床,他的底气来自他的技术和对行业的深刻洞察,这让他有一种不同于纯粹行政官员的硬气。

  “我明白了。”苏琳轻轻说道,语气里没有了劝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理解和支持,“那你打算怎么做?院长退休,权力交接,这段时间是最混乱,也是最容易被人钻空子的时候。”

  “我知道。”林杰点点头,思路清晰地分析,“首先,周院长在退休前,会尽力帮我稳住局面,清理内部。这是他给我的承诺,也是他能为省医做的最后一件事。我们要利用好这段时间。”

  “其次,我不能只靠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王锴、赵凯他们为什么能一次次兴风作浪?因为他们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有听命于他们的人。我们在医院内部,也需要有自己信得过的、志同道合的力量。”

  苏琳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你是说……像王鑫、刘倩、张斌他们那样的?”

  “不止他们。”林杰肯定道,“医院里,有很多有理想、有能力、但因为不肯同流合污而被排挤、被边缘化的年轻医生和技术骨干。他们才是省医未来的希望。把这些人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是为了将来能够真正推动一些改变。”

  他脑海中浮现出几个面孔:除了之前扶持的王鑫、刘倩、张斌,还有在手术视频点评会上被他“打脸”后反而心服口服的那位副主任医师,有在急诊科默默耕耘、技术精湛却因为不擅交际一直得不到重用的几位骨干,还有信息科那个因为坚持原则、揭发内部数据造假而被调离核心岗位的工程师……

  这些人,分散在各个科室,像一颗颗被尘土暂时掩盖的珍珠。

  “我需要把他们找出来,联系起来。”林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开创者的决心,“也许现在力量还很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苏琳看着林杰,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光芒。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