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脸已经憋成了青紫色,几乎听不到呼吸声,身子不停抽搐。
年轻母亲吓得魂飞魄散,只会抱着孩子哭喊。
“让开!”
林杰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从母亲怀里接过孩子,触手之处,孩子身体滚烫,呼吸微弱得几乎停止。
是急性喉梗阻!林杰瞬间做出判断。
这种病症在婴幼儿中极其凶险,几分钟内就能致命。
他二话不说,单手固定住孩子,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探入孩子口腔,进行咽喉部探查和初步清理,试图解除梗阻。
“你干什么?!”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到林杰的动作,又惊又怒。
“急性喉梗阻,大概率是急性会厌炎!必须立刻解除梗阻,建立人工气道!”林杰头也不抬,语速极快,“肾上腺素1雾化吸入准备!准备气管切开包!”
那年轻医生被这股气势慑住,愣了一下,竟下意识地应了一声“哦”,转身就往急诊抢救室跑。
林杰抱着孩子,跟着冲向急诊科。
孩子的母亲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
急诊抢救室里也是一片忙乱,设备比林杰预想的还要陈旧。
但此刻他顾不上了。
“喉镜!”林杰伸手。
护士慌忙递过来一个老旧的喉镜。
林杰检查了一下,灯光昏暗。
他眉头都没皱一下,熟练地调整了一下,俯下身,轻轻撬开孩子的口腔。
周围几个急诊科的医生护士都围了过来,紧张地看着。
有人认出了林杰就是白天在门诊转悠的那个“家属”,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灯光下,可以看到患儿喉头高度水肿,充血严重的会厌像一颗红色的樱桃,几乎完全堵塞了声门。
“确认是急性会厌炎。”林杰迅速说道,“雾化做了吗?”
“在,在做了……”护士赶紧把雾化面罩扣在孩子口鼻处。
但孩子的氧饱和度还在持续下降,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单纯雾化已经来不及了。
“需要紧急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林杰抬头,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医护人员,“你们谁有经验?”
几个医生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难色。
这种紧急气道手术,在清溪县医院一年也碰不到几例,而且通常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主任处理,他们这些年轻医生,理论学过,但实际操作机会太少,心里根本没底。
孩子母亲听到“气管切开”几个字,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时间不等人!林杰看着孩子愈发青紫的小脸,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我来!”他沉声说道,“给我准备5注射器,7号针头,还有刀片!”
没有现成的环甲膜穿刺针,只能因陋就简。
命令下达,护士几乎是本能地将所需器械递到他手上。
林杰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患儿颈前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凹陷,右手持装有利多卡因的注射器,快速局部浸润麻醉后,换上空针和针头。
在周围医生护士屏住呼吸的注视下,林杰手腕微微用力,针头刺入环甲膜中央。
“噗——”一声轻微的破空感传来,随即有气体被抽出。
“成功了!”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
林杰迅速退出针芯,将针头斜面转向患儿喉腔方向,用胶布将注射器外套管妥善固定在颈部。
虽然这只是临时建立通气,远不如正规气管切开,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通道,瞬间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孩子的胸廓开始有了明显的起伏,虽然还在用辅助呼吸肌费力呼吸,但监护仪上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氧饱和度数值,停止了下跌,并开始缓慢回升。
“呼……”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之前跑开的那个年轻医生才拿着肾上腺素和气管切开包赶回来。
“梗阻暂时解除,抓紧时间做雾化,静脉用激素和抗生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备后续可能的气管切开。”林杰一边观察孩子的情况,一边清晰地交代后续处理方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俨然是上级医生在指导抢救。
“是,是!”年轻医生和护士们连忙答应着,看向林杰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孩子的母亲“扑通”一声就给林杰跪下了,哭着道谢:“谢谢医生,谢谢您救了我娃的命……”
林杰赶紧把她扶起来:“快起来,孩子没事就好。后面治疗要跟上。”
这边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医院不少人。门诊部主任、急诊科主任都闻讯赶了过来。
“怎么回事?刚才谁在做环甲膜穿刺?”急诊科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着林杰,一脸惊异。他刚才在外面就听说了有个“陌生人”在主导抢救,还成功做了紧急穿刺。
“主任,是这位……医生。”年轻医生连忙介绍,却不知道林杰的名字。
门诊部主任眯着眼看了林杰几秒钟,突然一拍大腿:“哎呀!你,你是不是……那个林杰?咱们清溪出去的,在省医当大专家,还上了国家卫健委文件的林杰林主任?”
林杰见身份被点破,也不再隐瞒,微微点头:“我是林杰。刚好路过,看到孩子情况危急,就伸手了。情况紧急,没来得及跟大家说明身份,抱歉。”
“哎呀呀!真是林主任!”门诊部主任激动得脸都红了,一把抓住林杰的手用力摇晃,“我说呢,这手法,这气度,绝对不是一般人!原来是您回来了!太好了!”
急诊科主任也反应过来,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的笑容:“林主任,太感谢您了!刚才多亏了您啊!不然这孩子……后果不堪设想!您这可是帮了我们急诊科大忙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
“省里的大专家林杰回来了!”
“就在急诊科,刚才救了个要憋死的小孩!”
“可神了,一下就搞定了!”
不少医生护士,甚至一些能走动的病人和家属,都好奇地围拢到急诊科外面,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清溪骄子”、“国家专家”长什么样。
王保国院长正在办公室里为下个月的工资发放和一批耗材货款发愁,接到门诊部主任气喘吁吁的电话时,还有点不耐烦。
“院长!天大好消息!林杰主任回来了!就在我们医院急诊科!”
“哪个林杰?”王保国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咱们清溪人,在省人民医院当主任,前阵子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那个林杰林主任啊!他刚才在急诊科露了一手,救了个急性喉梗阻的孩子,那水平,没得说!”
王保国“嚯”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你说什么?林杰主任在我们医院?现在?”
“千真万确!院长您快过来吧!”
王保国扔下电话,一路小跑赶到急诊科,拨开人群,看到被几位科主任围在中间,正平静地交代着患儿后续治疗注意事项的林杰时,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他几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林杰的手,用力摇晃着,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一丝哽咽:“林主任!林主任!您可算回来了!我是王保国,清溪县医院的院长!我给您发过邮件的!您能回来,真是……真是太好了!我们医院,有希望了!”
他看着林杰,眼神里充满了绝处逢生般的期盼。
林杰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眼中布满血丝、因为激动而脸色潮红的院长,又看了看周围那些带着好奇、敬佩以及更深层次渴望眼神的医护人员,还有门外那些朴实的乡亲。
他知道,自己这次“微服私访”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将是真正沉甸甸的责任。
他反握住王保国的手,语气沉稳而有力:“王院长,别着急。我既然回来了,就是想来实地看看,咱们医院到底有哪些难处。一起想办法。”
帮扶清溪县医院,这第一步,看来比他预想的,要更早地开始了。
而他知道,这第一步迈出之后,等待着他们的,绝不会是一片坦途。
年轻母亲吓得魂飞魄散,只会抱着孩子哭喊。
“让开!”
林杰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从母亲怀里接过孩子,触手之处,孩子身体滚烫,呼吸微弱得几乎停止。
是急性喉梗阻!林杰瞬间做出判断。
这种病症在婴幼儿中极其凶险,几分钟内就能致命。
他二话不说,单手固定住孩子,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探入孩子口腔,进行咽喉部探查和初步清理,试图解除梗阻。
“你干什么?!”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到林杰的动作,又惊又怒。
“急性喉梗阻,大概率是急性会厌炎!必须立刻解除梗阻,建立人工气道!”林杰头也不抬,语速极快,“肾上腺素1雾化吸入准备!准备气管切开包!”
那年轻医生被这股气势慑住,愣了一下,竟下意识地应了一声“哦”,转身就往急诊抢救室跑。
林杰抱着孩子,跟着冲向急诊科。
孩子的母亲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
急诊抢救室里也是一片忙乱,设备比林杰预想的还要陈旧。
但此刻他顾不上了。
“喉镜!”林杰伸手。
护士慌忙递过来一个老旧的喉镜。
林杰检查了一下,灯光昏暗。
他眉头都没皱一下,熟练地调整了一下,俯下身,轻轻撬开孩子的口腔。
周围几个急诊科的医生护士都围了过来,紧张地看着。
有人认出了林杰就是白天在门诊转悠的那个“家属”,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灯光下,可以看到患儿喉头高度水肿,充血严重的会厌像一颗红色的樱桃,几乎完全堵塞了声门。
“确认是急性会厌炎。”林杰迅速说道,“雾化做了吗?”
“在,在做了……”护士赶紧把雾化面罩扣在孩子口鼻处。
但孩子的氧饱和度还在持续下降,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单纯雾化已经来不及了。
“需要紧急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林杰抬头,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医护人员,“你们谁有经验?”
几个医生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难色。
这种紧急气道手术,在清溪县医院一年也碰不到几例,而且通常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主任处理,他们这些年轻医生,理论学过,但实际操作机会太少,心里根本没底。
孩子母亲听到“气管切开”几个字,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时间不等人!林杰看着孩子愈发青紫的小脸,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我来!”他沉声说道,“给我准备5注射器,7号针头,还有刀片!”
没有现成的环甲膜穿刺针,只能因陋就简。
命令下达,护士几乎是本能地将所需器械递到他手上。
林杰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患儿颈前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凹陷,右手持装有利多卡因的注射器,快速局部浸润麻醉后,换上空针和针头。
在周围医生护士屏住呼吸的注视下,林杰手腕微微用力,针头刺入环甲膜中央。
“噗——”一声轻微的破空感传来,随即有气体被抽出。
“成功了!”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
林杰迅速退出针芯,将针头斜面转向患儿喉腔方向,用胶布将注射器外套管妥善固定在颈部。
虽然这只是临时建立通气,远不如正规气管切开,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通道,瞬间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孩子的胸廓开始有了明显的起伏,虽然还在用辅助呼吸肌费力呼吸,但监护仪上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氧饱和度数值,停止了下跌,并开始缓慢回升。
“呼……”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之前跑开的那个年轻医生才拿着肾上腺素和气管切开包赶回来。
“梗阻暂时解除,抓紧时间做雾化,静脉用激素和抗生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备后续可能的气管切开。”林杰一边观察孩子的情况,一边清晰地交代后续处理方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俨然是上级医生在指导抢救。
“是,是!”年轻医生和护士们连忙答应着,看向林杰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孩子的母亲“扑通”一声就给林杰跪下了,哭着道谢:“谢谢医生,谢谢您救了我娃的命……”
林杰赶紧把她扶起来:“快起来,孩子没事就好。后面治疗要跟上。”
这边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医院不少人。门诊部主任、急诊科主任都闻讯赶了过来。
“怎么回事?刚才谁在做环甲膜穿刺?”急诊科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着林杰,一脸惊异。他刚才在外面就听说了有个“陌生人”在主导抢救,还成功做了紧急穿刺。
“主任,是这位……医生。”年轻医生连忙介绍,却不知道林杰的名字。
门诊部主任眯着眼看了林杰几秒钟,突然一拍大腿:“哎呀!你,你是不是……那个林杰?咱们清溪出去的,在省医当大专家,还上了国家卫健委文件的林杰林主任?”
林杰见身份被点破,也不再隐瞒,微微点头:“我是林杰。刚好路过,看到孩子情况危急,就伸手了。情况紧急,没来得及跟大家说明身份,抱歉。”
“哎呀呀!真是林主任!”门诊部主任激动得脸都红了,一把抓住林杰的手用力摇晃,“我说呢,这手法,这气度,绝对不是一般人!原来是您回来了!太好了!”
急诊科主任也反应过来,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的笑容:“林主任,太感谢您了!刚才多亏了您啊!不然这孩子……后果不堪设想!您这可是帮了我们急诊科大忙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
“省里的大专家林杰回来了!”
“就在急诊科,刚才救了个要憋死的小孩!”
“可神了,一下就搞定了!”
不少医生护士,甚至一些能走动的病人和家属,都好奇地围拢到急诊科外面,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清溪骄子”、“国家专家”长什么样。
王保国院长正在办公室里为下个月的工资发放和一批耗材货款发愁,接到门诊部主任气喘吁吁的电话时,还有点不耐烦。
“院长!天大好消息!林杰主任回来了!就在我们医院急诊科!”
“哪个林杰?”王保国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咱们清溪人,在省人民医院当主任,前阵子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那个林杰林主任啊!他刚才在急诊科露了一手,救了个急性喉梗阻的孩子,那水平,没得说!”
王保国“嚯”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你说什么?林杰主任在我们医院?现在?”
“千真万确!院长您快过来吧!”
王保国扔下电话,一路小跑赶到急诊科,拨开人群,看到被几位科主任围在中间,正平静地交代着患儿后续治疗注意事项的林杰时,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他几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林杰的手,用力摇晃着,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一丝哽咽:“林主任!林主任!您可算回来了!我是王保国,清溪县医院的院长!我给您发过邮件的!您能回来,真是……真是太好了!我们医院,有希望了!”
他看着林杰,眼神里充满了绝处逢生般的期盼。
林杰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眼中布满血丝、因为激动而脸色潮红的院长,又看了看周围那些带着好奇、敬佩以及更深层次渴望眼神的医护人员,还有门外那些朴实的乡亲。
他知道,自己这次“微服私访”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将是真正沉甸甸的责任。
他反握住王保国的手,语气沉稳而有力:“王院长,别着急。我既然回来了,就是想来实地看看,咱们医院到底有哪些难处。一起想办法。”
帮扶清溪县医院,这第一步,看来比他预想的,要更早地开始了。
而他知道,这第一步迈出之后,等待着他们的,绝不会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