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查到一堵墙-《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孙福生“病”了,清查小组的工作却不能不推进。

  第二天一早,王鑫就带着林杰签发的正式通知,意气风发地直奔财务处,要求调阅审计报告中提及的那几笔问题账目所对应的全部原始凭证、合同、审批单等资料。

  财务处副处长,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接待了王鑫。

  他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职业微笑,语气却带着官腔:“王主任,实在不巧啊。孙院长住院前是交代过要配合,但您要的这几批凭证,年代有点久远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部分已经移交到院档案室库存放。调阅手续比较麻烦,需要时间。”

  王鑫眉头一皱:“需要多久?”

  “这个嘛……”副处长推了推眼镜,“档案室那边需要走流程,我们这边也要协调人手查找、搬运。而且,有些凭证可能涉及到敏感信息,按照内部规定,调阅还需要分管领导,也就是孙院长签字。您看,孙院长现在这个情况……”

  他两手一摊,一脸爱莫能助的样子。

  王鑫压着火气:“孙院长病了,现在林院长主持工作,清查小组是林院长亲自抓的!手续问题,我们可以特事特办!”

  “王主任,规定就是规定啊。”副处长笑容不变,语气却软中带硬,“没有分管领导签字,档案室那边肯定不会买账的。我们也很为难。要不……您等等?等孙院长病情稳定些?”

  这就是明目张胆地拖了。王鑫知道跟这家伙扯皮没用,黑着脸回到了清查小组办公室。

  “老大,财务处那帮孙子耍滑头!说要孙福生签字才能调凭证!”王鑫气呼呼地汇报。

  林杰似乎并不意外,只是点了点头:“预料之中。高书记,您看?”

  纪检副书记高建军沉吟道:“按规定,特殊情况下,主持工作的领导签字也可以作为依据。我这边可以出具一个情况说明,配合林院长的签字,试试看。”

  带着高建军的说明和林杰的签字,王鑫和陈明又跑了一趟财务处和档案室。

  这次,凭证倒是同意调阅了,但过程极其缓慢。

  档案室的管理员磨磨蹭蹭,一会儿说库房钥匙不在,一会儿说负责这部分档案的人请假了。

  好不容易进了库房,按照清单去找对应的凭证盒,却发现好几个关键年份、关键科目的凭证盒,要么标签模糊不清,要么里面空空如也,或者只剩下一些无关紧要的附件,核心的发票、合同、审批单不翼而飞!

  “这……这怎么回事?”档案室管理员也一脸“惊讶”,“不可能啊,前段时间整理的时候还在的?是不是搬运过程中弄丢了?或者是之前谁借阅了没还?”

  王鑫气得差点骂娘,陈明则冷静地记录下缺失凭证的具体编号和内容。

  与此同时,刘倩那边负责联系的设备处和药剂科,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

  当年负责采购那批高价监护仪的人员,不是已经调离,就是“恰好”出差或休假。相关的招标文件、供应商资质审查记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最能反映问题的评委打分原始记录和关键的澄清函,几乎全部“遗失”。

  清查小组办公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热火朝天,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老大,这明显是有人故意销毁证据!”王鑫一拳砸在桌子上,“关键的东西全没了,这还查个屁!”

  陈明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缺失”标记,眉头紧锁:“手段很老练,时间点卡得也很准。在我们正式启动前,就已经把尾巴清理干净了。现在留下的,都是一些查不出所以然,或者责任无法清晰界定的边角料。”

  高建军脸色严肃:“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调查中也遇到过。

  对手很狡猾,知道怎么利用规则和漏洞来设置障碍。

  没有确凿证据,我们很难继续深入。”

  林杰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他知道会遇阻,但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迅速和彻底,几乎堵死了所有常规的调查路径。孙福生的“病”,就是一道信号,一道宣告正面调查此路不通的信号。

  他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是打在了一堵厚重而湿滑的墙上,无处着力。

  “看来,他们早就防着这一天了。”林杰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常规的查账路径,已经被堵死了。”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算了?”王鑫不甘心。

  “算了?”林杰抬起眼,目光扫过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如果就这么算了,那才是正中他们下怀。他们越是这样藏,越是说明心里有鬼,说明这些问题背后,藏着更见不得光的东西!”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

  “明面上的路走不通,我们就换条路走。”林杰转过身说,“他们以为把省医内部的痕迹抹干净就万事大吉了?别忘了,那些流出去的钱,那些高价买进来的设备,最终去了哪里?又成就了谁?”

  陈明若有所思:“林院长的意思是……从外部入手?”

  “对!”林杰点头,“审计报告里提到,那批高价的监护仪,供应商资质存疑。

  还有那些盘亏的高值耗材,流向了哪里?那些合作办学的不明经费,最终落入了谁的口袋?

  这些资金和物资的最终流向,不可能完全不留痕迹。”

  他想起了清溪县医院,想起了之前帮扶过的那家发生纠纷的二级医院。

  这些基层医院,是否在无意中,也成为了省医某些利益链条的末端?或者,保留了某些未被察觉的记录?

  “王鑫,陈明,刘倩,”林杰重新部署任务,“你们分头行动。王鑫,你想办法,从侧面了解那家问题供应商的背景,看看它还给省内哪些医院供过货,有没有其他‘故事’。”

  “陈明,你重点梳理一下近几年省医对外捐赠、帮扶、或者淘汰设备处理的流向,特别是和我们之前关注过的清溪县医院、还有市里那家二级医院有没有关联。”

  “刘倩,你通过药学的渠道,私下了解一下,那些盘亏的高值耗材,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有没有可能追溯到源头。”

  “记住,”林杰强调,“动作要隐秘,不要打草惊蛇。我们现在是在对方划定的战场之外,寻找新的突破口。”

  众人领命而去,办公室内只剩下林杰和高建军。

  高建军看着林杰,语气带着一丝欣赏,也有一丝担忧:“林院长,思路是对的。但这条‘曲线救国’的路,恐怕也不会好走,而且需要时间。”

  林杰深吸一口气:“再难走,也比坐以待毙强。高书记,内部的纪律震慑不能松,哪怕暂时查不到实质,也要让他们感觉到压力。”

  “我明白。”

  清查小组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几乎无功而返,仿佛一盆冷水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