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行动组查获的账本和孙老四的手机,像两个突然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信息远超预期。
省医保局的审计专家连夜核对账本,眉头越皱越紧。“林主任,您看这里,”他指着几处用特殊符号标记的流水,“这几笔资金,数额不小,时间点非常巧合,几乎都在我们医保系统内部例行检查或专项审计的前后一两天,打入孙老四控制的几个关联账户,随后又很快转出。这不像正常业务往来,更像是……‘通风报信费’或者‘平账资金’。”
林杰凑过去看,金额从三五万到十几万不等,时间跨度近两年。
他的心沉了下去,这说明医保系统内部很可能有“内鬼”,而且级别不低,能够提前知晓检查动向。
另一边,公安技术人员恢复了孙老四手机里部分被删除的通话和聊天记录。
那个频繁联系的无名号码,身份被迅速锁定——杨文斌,榆林县医保局副局长,分管基金监管和稽查工作。
“杨文斌……”周晓梅听到这个名字,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看了林杰一眼。
林杰注意到她的异常:“周处长,这个人你了解?”
周晓梅压低声音,语气复杂:“林主任,这个杨文斌……他可不是普通的县局干部。他以前是省医保局的,是……是刘建国副主任在医保局当局长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三年前才下到榆林县挂职副局长,据说就是为了积累基层经历,下一步可能要提县长助理或者回省局重用。刘主任对他……很看重。”
刘建国副主任!分管医政医管和药物政策的委内实权派!
指挥部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来自不同部门的负责人互相交换着眼神,刚才还高涨的行动热情,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
案子查到县一级的副局长,已经够敏感了。
而这个副局长,偏偏还是委内核心领导刘建国的老部下、心腹爱将。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基层案件,而是可能引爆委内领导层矛盾的导火索。
现场总指挥,省公安厅经侦支队的那位副支队长,经验丰富,立刻感到了事情的棘手。
他沉吟片刻,看向林杰:“林主任,你看……这个情况,杨文斌这条线,还追不追?怎么追?”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杰身上。
他是行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也是卫健委这边的现场负责人。
现在“萝卜”带出了“泥”,而且这“泥”还沾着委内同僚的鞋,压力瞬间传导到了他这里。
继续追查,意味着要动刘建国的人,很可能直接面对刘建国的怒火和阻挠,甚至引发委领导班子的内斗。
刚刚因为VR项目有所缓和的关系,可能瞬间破裂,他林杰将再次被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就此打住,将案件局限在王保国和孙老四这两个“小虾米”层面,然后移交地方处理,是最“稳妥”的做法。
既能彰显行动成果,又不会触及更深层的利益,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很多类似的案件,最终都是这样处理的。
林杰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的含义:有期待,有担忧,也有等着看他如何抉择。
他想起暗访时那个老太太拿着无标签药瓶的疑惑眼神,想起王保国在电脑前虚假录入时麻木的表情,想起周晓梅汇报基层卫生困境时的无奈。
如果因为涉及“自己人”就网开一面,那所谓的医改,所谓的监管,岂不是成了笑话?
今天放过一个杨文斌,明天就可能冒出张文武、李文斌,医保基金这个“唐僧肉”永远会被各路妖怪惦记。
他深吸一口气,不容置疑的说:“查!为什么不查?既然线索指向了杨文斌,就必须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侵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都必须依法依规处理!这是我们联合行动的初衷,也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他看向公安的同志:“请经侦的同志立即依法对杨文斌进行立案前的核查,固定相关电子证据和资金流向证据。如果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按程序报批!”
他又看向医保局的同志:“请医保局配合,立即调取杨文斌分管工作期间,所有涉及榆林县医保基金异常波动的内部记录和审批文件。”
最后,他看向周晓梅:“周处长,整理好目前所有关于杨文斌的线索和证据,形成专门报告,我马上向高书记电话汇报!”
他的果断和坚决,让指挥部里凝滞的气氛为之一振。
公安和医保局的负责人见卫健委这边的态度如此明确,也不再犹豫,立刻分头行动。
林杰走到隔壁房间,拨通了高卫东的电话。
他简明扼要地汇报了行动成果和最新发现的涉及杨文斌的线索。
电话那头,高卫东沉默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
“刘建国同志知道了吗?”高卫东终于开口。
“还没有。我想先向您汇报。”
“嗯。”高卫东又停顿了几秒,“证据确凿吗?”
“目前掌握的间接证据比较充分,显示杨文斌与孙老四资金往来异常,且时间点高度敏感。还需要进一步核查和审讯才能最终定性。”
“我知道了。依法依规办事。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报告。”高卫东挂断了电话。
没有明确的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强调了“依法依规”。
这是高卫东一贯的平衡艺术,也是将决定权和随之而来的压力,交还给了林杰。
林杰放下电话,走出房间,对周晓梅说:“通知下去,联合行动组暂时不解散,就地休整,等待下一步指令。重点核查杨文斌相关问题。”
命令下达,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已经笼罩下来。
林杰知道,关于杨文斌、关于刘建国的电话、关于各种“打招呼”和“提醒”,很快就会接踵而至。
省医保局的审计专家连夜核对账本,眉头越皱越紧。“林主任,您看这里,”他指着几处用特殊符号标记的流水,“这几笔资金,数额不小,时间点非常巧合,几乎都在我们医保系统内部例行检查或专项审计的前后一两天,打入孙老四控制的几个关联账户,随后又很快转出。这不像正常业务往来,更像是……‘通风报信费’或者‘平账资金’。”
林杰凑过去看,金额从三五万到十几万不等,时间跨度近两年。
他的心沉了下去,这说明医保系统内部很可能有“内鬼”,而且级别不低,能够提前知晓检查动向。
另一边,公安技术人员恢复了孙老四手机里部分被删除的通话和聊天记录。
那个频繁联系的无名号码,身份被迅速锁定——杨文斌,榆林县医保局副局长,分管基金监管和稽查工作。
“杨文斌……”周晓梅听到这个名字,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看了林杰一眼。
林杰注意到她的异常:“周处长,这个人你了解?”
周晓梅压低声音,语气复杂:“林主任,这个杨文斌……他可不是普通的县局干部。他以前是省医保局的,是……是刘建国副主任在医保局当局长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三年前才下到榆林县挂职副局长,据说就是为了积累基层经历,下一步可能要提县长助理或者回省局重用。刘主任对他……很看重。”
刘建国副主任!分管医政医管和药物政策的委内实权派!
指挥部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来自不同部门的负责人互相交换着眼神,刚才还高涨的行动热情,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
案子查到县一级的副局长,已经够敏感了。
而这个副局长,偏偏还是委内核心领导刘建国的老部下、心腹爱将。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基层案件,而是可能引爆委内领导层矛盾的导火索。
现场总指挥,省公安厅经侦支队的那位副支队长,经验丰富,立刻感到了事情的棘手。
他沉吟片刻,看向林杰:“林主任,你看……这个情况,杨文斌这条线,还追不追?怎么追?”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杰身上。
他是行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也是卫健委这边的现场负责人。
现在“萝卜”带出了“泥”,而且这“泥”还沾着委内同僚的鞋,压力瞬间传导到了他这里。
继续追查,意味着要动刘建国的人,很可能直接面对刘建国的怒火和阻挠,甚至引发委领导班子的内斗。
刚刚因为VR项目有所缓和的关系,可能瞬间破裂,他林杰将再次被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就此打住,将案件局限在王保国和孙老四这两个“小虾米”层面,然后移交地方处理,是最“稳妥”的做法。
既能彰显行动成果,又不会触及更深层的利益,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很多类似的案件,最终都是这样处理的。
林杰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的含义:有期待,有担忧,也有等着看他如何抉择。
他想起暗访时那个老太太拿着无标签药瓶的疑惑眼神,想起王保国在电脑前虚假录入时麻木的表情,想起周晓梅汇报基层卫生困境时的无奈。
如果因为涉及“自己人”就网开一面,那所谓的医改,所谓的监管,岂不是成了笑话?
今天放过一个杨文斌,明天就可能冒出张文武、李文斌,医保基金这个“唐僧肉”永远会被各路妖怪惦记。
他深吸一口气,不容置疑的说:“查!为什么不查?既然线索指向了杨文斌,就必须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侵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都必须依法依规处理!这是我们联合行动的初衷,也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他看向公安的同志:“请经侦的同志立即依法对杨文斌进行立案前的核查,固定相关电子证据和资金流向证据。如果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按程序报批!”
他又看向医保局的同志:“请医保局配合,立即调取杨文斌分管工作期间,所有涉及榆林县医保基金异常波动的内部记录和审批文件。”
最后,他看向周晓梅:“周处长,整理好目前所有关于杨文斌的线索和证据,形成专门报告,我马上向高书记电话汇报!”
他的果断和坚决,让指挥部里凝滞的气氛为之一振。
公安和医保局的负责人见卫健委这边的态度如此明确,也不再犹豫,立刻分头行动。
林杰走到隔壁房间,拨通了高卫东的电话。
他简明扼要地汇报了行动成果和最新发现的涉及杨文斌的线索。
电话那头,高卫东沉默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
“刘建国同志知道了吗?”高卫东终于开口。
“还没有。我想先向您汇报。”
“嗯。”高卫东又停顿了几秒,“证据确凿吗?”
“目前掌握的间接证据比较充分,显示杨文斌与孙老四资金往来异常,且时间点高度敏感。还需要进一步核查和审讯才能最终定性。”
“我知道了。依法依规办事。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报告。”高卫东挂断了电话。
没有明确的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强调了“依法依规”。
这是高卫东一贯的平衡艺术,也是将决定权和随之而来的压力,交还给了林杰。
林杰放下电话,走出房间,对周晓梅说:“通知下去,联合行动组暂时不解散,就地休整,等待下一步指令。重点核查杨文斌相关问题。”
命令下达,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已经笼罩下来。
林杰知道,关于杨文斌、关于刘建国的电话、关于各种“打招呼”和“提醒”,很快就会接踵而至。